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肅北名片」肅北的四大河流是疏勒河、黨河~

疏勒河又名昌馬河, 是肅北四大河流中最大的河, 其流量和水勢較其他三條河流都大。 有關資料記載, 這條河流的補給冰川融水多年平均為3.19億立方米, 昌馬峽的集水面積13405平方公里, 年徑流量9.98億立方米, 平均流量31.646立方米/秒。 歷史上對疏勒河的水流及其價值作用, 都是有記載的。 漢朝敦煌郡效穀縣的農田用水, 大部分是靠疏勒河的水灌溉的。 還有玉門西部、瓜州耕作業的發展和繁榮也是依靠疏勒河水滋育的。 又如漢時的“漁澤障”(“是防禦敵人侵襲的重要軍事設施)和玉門關的設置都因北憑疏勒河,

南接陽關, 形勢險要的緣故。 唐朝詩人岑參的《苜蓿峰寄家人》中“苜蓿峰邊逢立春, 葫蘆河上淚沾巾”的葫蘆河, 就是指這條河。 唐朝時已將玉門關遷至今瓜州縣兔葫蘆附近, 有人注解說:“玉門關外有五峰, 苜蓿峰是其中一峰。 葫蘆河上狹下廣, 迥波甚急, 深不可渡, 上置玉門關, 即西域之襟喉也。 ”不僅說明唐代疏勒河在軍事上占著重要地位, 而且反映出此河水流量大、波浪急、水深難渡等實際情況。 在清朝也有疏勒河的記載。 雍正七年(1729年), 陝甘總督、撫西大將軍岳鐘琪用兵新疆哈密, 使兵卒開拓疏勒河上游之水, 讓它和党河尾水匯合, 加大水量, 以通行舟船而運軍糧, 後因河流坡降大, 行船不穩, 便改用牛羊皮筏而遠送軍糧成功。
疏勒河在當時能依水行舟運送軍糧, 說明它的流量是很大的。

疏勒河從疏勒南山北坡的那穆吉木嶺和陶賴南山南坡的古夏涅河、河腦德字曲發源, 徑直向北流淌, 流出討賴、疏勒南山的崇山峻嶺後, 經花爾地、魚兒紅、注入昌馬盆地, 叫昌馬河。 出昌馬繼續北流,

過玉門鎮折轉向西流, 又彙集了十道口岸的泉水, 流向瓜州城北, 過西湖流入敦煌境內, 到了俞家廟的地方, 和党河尾水匯合注入哈拉湖(黑海子)。 流程全長620公里, 在肅北南山境內流長350公里。 上游主要水源有發源於大雪山的紅山溝、查幹布林嘎斯, 有發源于疏勒南山的梁溝、大西溝、哈薩墳、黑刺溝、烏蘭溝、闊爾吾爾迪、多阿、霍爾倉、納果達蘇裡曼灘曲爾德, 有發源于陶賴南山的瓦呼斯公馬、瓦呼斯許馬等眾多支流。

近幾年, 甘肅省抓住西部大開發之機遇, 在加大保護疏勒河水利資源的基礎上, 加大開發力度, 擴大了疏勒河灌區面積, 建立了移民基地。 肅北縣大力開發水力資源, 在疏勒河上游開始建設梯級水力發電站,

使疏勒河發揮了更大作用。

黨河黨河是肅北境內的第二大河。 歷史上有關黨河的記載已有兩千多年, 漢朝時名曰“氐置水”, “出南羌中, 東北入澤, 灌溉家園”, 就是指黨河而說的。 到了唐朝時, 又把黨河口叫做“都鄉河”。 史書載:“沙州, 西渡都鄉河, 至陽關。 ”後來又簡稱為“都河”。

党河發源于疏勒南山的崩坤大阪、宰力木克和党河南山東部的巴音澤日肯烏勒、諾千諾烏的冰川群。 水源主要靠冰川融水、泉水和大氣降水供給。 其源頭有二:南源大水河, 北源開騰河。 大水河由巴音澤曰肯烏勒、野牛溝、水梁溝、愛力森昆德四股水匯成;開騰河由哈拉昆德、夏拉昆德、巴格開騰、烏蘭艾熱格四股水匯成。 主要一級支流有發源于党河南山的清水溝、紮子溝、呼魯爾郭勒、那仁格勒、扣扣河、大水河,

還有發源於野馬山的野馬河等支流。 黨河的水流從峽口由東北向西北流經大別蓋, 繞橋頭子, 出水峽日, 再經黨城灣、蘆草灣、浪灣流向西北, 進入黨河水庫, 出黨河口, 經敦煌城西流至土窯墩子匯入疏勒河, 折西注入古玉門關附近的哈拉湖(黑海子)。

党河全長390公里,在肅北縣境內流長250公里。黨河水澆灌了肅北、敦煌、阿克塞3縣2萬多平方公里的農田和林草地,還解決了農牧區人畜飲水問題。在黨河中游建有20多座梯級小型水電站。奔騰不息的黨河,為這一帶人類和生物的延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榆林河又名踏實河,是肅北境內的第三大河。鳥瞰榆林河,宛若一條玉帶,河水清澈見底。榆林河水溫較高,在石包城鄉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不結冰塊的流水。榆林河的水質也非常好,匯入榆林河的泉水明清以前稱藥水泉,在道光十年(1830年)刻印的《敦煌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藥水泉在城南東石包城,味略如酒,相傳飲之愈疾。”

榆林河起源手大雪山北坡和野馬山北坡的冰川群。這些冰川融化後,由大黑溝、白石頭溝、虎洞溝、小龔岔、大龔岔、石阪墩溝等潛流三四十公里後,自石包城盆地底部溢出地表,以泉水的形態匯流成河。榆林河自石包城流向西北,經水峽口、萬佛峽、蘑菇檯子、榆林水庫注入瓜州縣踏實盆地,全長60公里,肅北境內長12公里,集水面積約247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65億立方米,平均流量2.06立方米/秒。

石油河石油河是肅北的第四條大河。它發源于魚兒紅鄉的疏勒峰鴨兒河腦,上游稱石油河,流經自治縣魚兒紅鄉草原,北流與赤金東灘河匯流後又叫赤金河,穿赤金峽,至上天津衛折向東北,最後注入花海子,全長150公里。總流域面積1580平方公里。在肅北縣境內36公里。它的水源有二處:一處是石油河腦和鴨兒河腦,共有l5條冰川融水供給;一處是泉水補給。翻過雪山地形逐漸平坦,河水流至分水梁山及其周圍山口後,滲入地下,形成潛流,經20公里於野馬大泉流出幾股泉水,匯入河流。石油河有十幾條支流匯成,較大的支流有紅窯子、南北天生圈溝河等。在柏樹窪以上流經深山峽谷,滲漏較小。在柏樹窪以下,兩岸為100多米厚的砂礫石層,水流損失很大。石油河水年內分配極不均衡,來水量l—3月份占總徑流量7% ,10—12月占9.7%,4—6月占26%,7—9月占57.3%,平時流量較小,6—8月為洪水期。

在肅北縣境內,除上述四條常年性大河流外,還有一些季節性的小河水溝,如屬黨河水系的有西水溝、康溝、石牆子、北溝、小草湖、黑溝、紅柳峽等,流域面積2067平方公里。這些溝的流量都很小,一般流不出山口,年徑流量為0.3433億立方米。屬疏勒河水系的有位於野馬山的紅柳峽,流域面積46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6398立方米/秒;還有位於妖魔山南坡的土溝、堿泉子溝、東牧場溝、紅窯子溝等,流域面積92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4574億立方米;還有位於野馬大泉上游流人討賴河的石油河河腦、石洞溝等。這些小河流都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底結冰,有半年封凍期。

小北推薦(點擊連結閱讀)

党河全長390公里,在肅北縣境內流長250公里。黨河水澆灌了肅北、敦煌、阿克塞3縣2萬多平方公里的農田和林草地,還解決了農牧區人畜飲水問題。在黨河中游建有20多座梯級小型水電站。奔騰不息的黨河,為這一帶人類和生物的延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榆林河又名踏實河,是肅北境內的第三大河。鳥瞰榆林河,宛若一條玉帶,河水清澈見底。榆林河水溫較高,在石包城鄉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不結冰塊的流水。榆林河的水質也非常好,匯入榆林河的泉水明清以前稱藥水泉,在道光十年(1830年)刻印的《敦煌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藥水泉在城南東石包城,味略如酒,相傳飲之愈疾。”

榆林河起源手大雪山北坡和野馬山北坡的冰川群。這些冰川融化後,由大黑溝、白石頭溝、虎洞溝、小龔岔、大龔岔、石阪墩溝等潛流三四十公里後,自石包城盆地底部溢出地表,以泉水的形態匯流成河。榆林河自石包城流向西北,經水峽口、萬佛峽、蘑菇檯子、榆林水庫注入瓜州縣踏實盆地,全長60公里,肅北境內長12公里,集水面積約247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65億立方米,平均流量2.06立方米/秒。

石油河石油河是肅北的第四條大河。它發源于魚兒紅鄉的疏勒峰鴨兒河腦,上游稱石油河,流經自治縣魚兒紅鄉草原,北流與赤金東灘河匯流後又叫赤金河,穿赤金峽,至上天津衛折向東北,最後注入花海子,全長150公里。總流域面積1580平方公里。在肅北縣境內36公里。它的水源有二處:一處是石油河腦和鴨兒河腦,共有l5條冰川融水供給;一處是泉水補給。翻過雪山地形逐漸平坦,河水流至分水梁山及其周圍山口後,滲入地下,形成潛流,經20公里於野馬大泉流出幾股泉水,匯入河流。石油河有十幾條支流匯成,較大的支流有紅窯子、南北天生圈溝河等。在柏樹窪以上流經深山峽谷,滲漏較小。在柏樹窪以下,兩岸為100多米厚的砂礫石層,水流損失很大。石油河水年內分配極不均衡,來水量l—3月份占總徑流量7% ,10—12月占9.7%,4—6月占26%,7—9月占57.3%,平時流量較小,6—8月為洪水期。

在肅北縣境內,除上述四條常年性大河流外,還有一些季節性的小河水溝,如屬黨河水系的有西水溝、康溝、石牆子、北溝、小草湖、黑溝、紅柳峽等,流域面積2067平方公里。這些溝的流量都很小,一般流不出山口,年徑流量為0.3433億立方米。屬疏勒河水系的有位於野馬山的紅柳峽,流域面積46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6398立方米/秒;還有位於妖魔山南坡的土溝、堿泉子溝、東牧場溝、紅窯子溝等,流域面積92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4574億立方米;還有位於野馬大泉上游流人討賴河的石油河河腦、石洞溝等。這些小河流都在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底結冰,有半年封凍期。

小北推薦(點擊連結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