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身份證是21開頭的,抓緊看,真的回不去了!

幾乎每一個人,

都能背出自己的身份證號碼!

也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包含在號碼裡,

但是,

你知道其他的數字什麼意思嗎?

你知道瀋陽的身份證為啥是21開頭的嗎?

21代表的是遼寧, 如果你的身份證是21開頭, 我相信接下來這30件事情絕對是你的回憶殺!因為只有它們才能檢驗你是不是純種瀋陽人!

那一年

五愛街:五愛街那時候還是大棚子, 充滿了生活氣息。 人們買不起商場裡面好衣服的時候,

都會來這裡逛一逛, 便宜、好看、經濟、實惠。 而現在的五愛街越來越繁華, 逐漸的走入了全國人民的視野中。

那一年

中興:中興算是瀋陽老字型大小的商場了, 從1987年開業到現在。 當年中興買的就是平時看不著的高檔貨, 那時候誰家小媳婦要是從中興買一件新衣服那都老牛了呢!

那一年

歐亞聯營:在老瀋陽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鄉下佬進城, 一身燙絨, 先進飯館, 後進聯營。 可見聯營在瀋陽人民心中的地位!

那一年

中街/太原街:說起瀋陽最有名的兩條商業街, 太原街和中街直接上榜。

小時候跟著爸媽週末遊玩, 吃喝玩樂都集中在這兩條街。

那一年

北陵公園:小時候都去北陵春遊, 玩什麼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帶什麼樣的零食, 以及在車上跟誰坐在一起!

那一年

火車頭體育館:當時的火車頭體育館的籃球聯賽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那場面比現在滿城“遼籃必勝”還要火熱!

那一年

小河沿:小河沿公園算是瀋陽的老牌子公園之一,每逢放假,都會約上好友、爸媽、爺爺奶奶來這裡遊玩,沿著河邊走,欣賞欣賞風景,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那一年

南湖公園:而另一個記憶中的公園還有南湖,不僅遊樂設施齊全,每逢節假日還會有活動推出。看看大爺大娘們健身,再殺上兩盤象棋,那時候的生活真是要多dei有多dei!

那一年

生日城:生日城是個辦生日宴的地方,你要是能在那裡過生日,證明家裡就當時來說挺有實力,如今,那裡只剩一個公交站牌了。

那一年

遼寧省氣象臺:遼寧省氣象臺大樓還在,溫度計都在工作。後來,這裡也消失了,記者們的一陣閃光燈過後,它緩慢地倒了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

那一年

老北市:當年的老北市可是瀋陽城裡一處妙地,區別於其他商業街,他充滿了生活的味道,一條街裡小吃、商販、娛樂場所應有盡有,大人閒逛消食,小孩盯著路旁的玩具小攤不肯離去。

那一年

老邊餃子:瀋陽人愛吃餃子大家都知道,今兒個過節,包點餃子。明兒個高興,包點餃子。毫無疑問,瀋陽最好吃的餃子那肯定是全國都有名的老邊餃子!

那一年

老四季:要是在瀋陽街頭隨便拉一個人,問他:吃沒吃過老四季。他肯定會回答你:你不是本地人吧!在瀋陽老四季的數量可以說是哪條街,哪條路走兩步就會有一個!那時候,老四季抻麵兩塊錢一碗,麵條很筋道,加些辣椒油,澆上點陳醋,會吃得你渾身大汗淋漓。

那一年

李連貴熏肉大餅:他家的餅單吃就香酥滿口,再配上招牌的熏肉、香蔥和獨特的醬汁,一口下去,恩,專屬於瀋陽的幸福味道。

那一年

鹿鳴春:遼菜的發祥地,同事也是遼菜的代表品牌之一。“遼沈無雙味,天下第一春”,便說的是鹿鳴春,拿手菜點以烹製燕、翅、鮑、參這“四大天王”為主打。

那一年

土豆拌茄子:住在老小區的同學們可能深有感觸,每天傍晚都會聽到,從樓下市場傳來:“高粱米水飯,土豆拌茄子”的聲音。這可是瀋陽夏天每家每戶都必做的一道菜。

那一年

油炸糕:劉老根大舞臺還只叫大舞臺的時候,旁邊最出名就是油炸糕,甜甜糯糯,熱熱出來最好吃。現在人都喜歡健康飲食,油炸糕很少見,大舞臺油炸糕更是找不到了!

那一年

中街大果:這就是瀋陽人的哈根達斯,如今擔擔麵都6塊錢了,可它仍然保持2塊錢的價位。

那一年

奶油冰棒:炎熱的午後,大院裡總是響起大叔大媽悠長的叫賣聲:“皇姑雪糕,皇姑雪糕!一毛錢一個!"

那一年

八王寺:喝完一瓶八王寺後,還要把瓶子還回去!一口汽水,一個飽嗝,悠悠長長地吐出一口果子蜜的味道。如今八王寺已經銷售全國!

那一年

娛樂節目:每個週末都會看瀋陽電視臺的《開心一小時》,遼寧衛視的《七星大擂臺》。主持人有王平、李楓、梁永斌,居然還有李維嘉!

那一年

電視“屏保”:這是我們最討厭的畫面,總在週二的下午出現!

那一年

QQ:小時候爸媽不讓上網,怕耽誤學習,但一旦摸到電腦,第一時間就是上QQ,那時候QQ版本還是2000,只有一個對話方塊和系統的頭像。也會經常用顯示幕上的攝像頭自拍。

那一年

街邊書攤:下午的懶散時光來臨,瀋陽人就會去舊書一條街逛逛。一張大布,上邊是滿滿的書籍。1、2塊錢就能買到一本心儀的書,有人淘到了書還不願意走,就在旁邊蹲下看起來,攤主也樂得多了個活招牌!

那一年

插卡電玩:這就是老版本的“IPAD”,還記得曾經就為了多玩五分鐘,挨過多少暴打嗎?我們從來沒有怨過父母對我們的責備,卻只記得當時的快樂。

那一年

玩具:吃到反胃的“小浣熊”,就為了幾張水滸卡,還記得一張“宋江”能換多少張“武松”嗎?這是每個同學當年熟記於心的“匯率”!而下課鈴響後,操場上每一個井蓋邊都會人山人海,就是為了這一張張“奇多天族”……

那一年

學習用品:土豪就是課桌上擺著雙層多功能文具盒以及擁有西瓜太郎72色全套彩筆的人……

那一年

大辮子電車:瀋陽人管這個叫大辮子車,有兩條大辮子。那時候堵車,不是因為車多,而是辮子掉下來了。

那一年

二八大踹:也有地方叫二八大杠,其實就是28號自行車,因為體型巨大騎得時候要往下蹬,所以有了個外號“二八大踹”,這可是當年瀋陽最流行的交通工具之一。

那一年

馬紮:說白了就是折疊板凳,因為方便攜帶成為老瀋陽人逛公園、夏日胡同乘涼聊天的必備神器!

如果你身份證是21開頭

相信你一定會記得這些

這是我們的城市

這是我們的記憶

這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每一天……

瀋陽人民很會享受

這種“湊合活”的慢節奏生活

已經紮根在瀋陽人民的內心

- THE END -

小河沿:小河沿公園算是瀋陽的老牌子公園之一,每逢放假,都會約上好友、爸媽、爺爺奶奶來這裡遊玩,沿著河邊走,欣賞欣賞風景,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那一年

南湖公園:而另一個記憶中的公園還有南湖,不僅遊樂設施齊全,每逢節假日還會有活動推出。看看大爺大娘們健身,再殺上兩盤象棋,那時候的生活真是要多dei有多dei!

那一年

生日城:生日城是個辦生日宴的地方,你要是能在那裡過生日,證明家裡就當時來說挺有實力,如今,那裡只剩一個公交站牌了。

那一年

遼寧省氣象臺:遼寧省氣象臺大樓還在,溫度計都在工作。後來,這裡也消失了,記者們的一陣閃光燈過後,它緩慢地倒了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

那一年

老北市:當年的老北市可是瀋陽城裡一處妙地,區別於其他商業街,他充滿了生活的味道,一條街裡小吃、商販、娛樂場所應有盡有,大人閒逛消食,小孩盯著路旁的玩具小攤不肯離去。

那一年

老邊餃子:瀋陽人愛吃餃子大家都知道,今兒個過節,包點餃子。明兒個高興,包點餃子。毫無疑問,瀋陽最好吃的餃子那肯定是全國都有名的老邊餃子!

那一年

老四季:要是在瀋陽街頭隨便拉一個人,問他:吃沒吃過老四季。他肯定會回答你:你不是本地人吧!在瀋陽老四季的數量可以說是哪條街,哪條路走兩步就會有一個!那時候,老四季抻麵兩塊錢一碗,麵條很筋道,加些辣椒油,澆上點陳醋,會吃得你渾身大汗淋漓。

那一年

李連貴熏肉大餅:他家的餅單吃就香酥滿口,再配上招牌的熏肉、香蔥和獨特的醬汁,一口下去,恩,專屬於瀋陽的幸福味道。

那一年

鹿鳴春:遼菜的發祥地,同事也是遼菜的代表品牌之一。“遼沈無雙味,天下第一春”,便說的是鹿鳴春,拿手菜點以烹製燕、翅、鮑、參這“四大天王”為主打。

那一年

土豆拌茄子:住在老小區的同學們可能深有感觸,每天傍晚都會聽到,從樓下市場傳來:“高粱米水飯,土豆拌茄子”的聲音。這可是瀋陽夏天每家每戶都必做的一道菜。

那一年

油炸糕:劉老根大舞臺還只叫大舞臺的時候,旁邊最出名就是油炸糕,甜甜糯糯,熱熱出來最好吃。現在人都喜歡健康飲食,油炸糕很少見,大舞臺油炸糕更是找不到了!

那一年

中街大果:這就是瀋陽人的哈根達斯,如今擔擔麵都6塊錢了,可它仍然保持2塊錢的價位。

那一年

奶油冰棒:炎熱的午後,大院裡總是響起大叔大媽悠長的叫賣聲:“皇姑雪糕,皇姑雪糕!一毛錢一個!"

那一年

八王寺:喝完一瓶八王寺後,還要把瓶子還回去!一口汽水,一個飽嗝,悠悠長長地吐出一口果子蜜的味道。如今八王寺已經銷售全國!

那一年

娛樂節目:每個週末都會看瀋陽電視臺的《開心一小時》,遼寧衛視的《七星大擂臺》。主持人有王平、李楓、梁永斌,居然還有李維嘉!

那一年

電視“屏保”:這是我們最討厭的畫面,總在週二的下午出現!

那一年

QQ:小時候爸媽不讓上網,怕耽誤學習,但一旦摸到電腦,第一時間就是上QQ,那時候QQ版本還是2000,只有一個對話方塊和系統的頭像。也會經常用顯示幕上的攝像頭自拍。

那一年

街邊書攤:下午的懶散時光來臨,瀋陽人就會去舊書一條街逛逛。一張大布,上邊是滿滿的書籍。1、2塊錢就能買到一本心儀的書,有人淘到了書還不願意走,就在旁邊蹲下看起來,攤主也樂得多了個活招牌!

那一年

插卡電玩:這就是老版本的“IPAD”,還記得曾經就為了多玩五分鐘,挨過多少暴打嗎?我們從來沒有怨過父母對我們的責備,卻只記得當時的快樂。

那一年

玩具:吃到反胃的“小浣熊”,就為了幾張水滸卡,還記得一張“宋江”能換多少張“武松”嗎?這是每個同學當年熟記於心的“匯率”!而下課鈴響後,操場上每一個井蓋邊都會人山人海,就是為了這一張張“奇多天族”……

那一年

學習用品:土豪就是課桌上擺著雙層多功能文具盒以及擁有西瓜太郎72色全套彩筆的人……

那一年

大辮子電車:瀋陽人管這個叫大辮子車,有兩條大辮子。那時候堵車,不是因為車多,而是辮子掉下來了。

那一年

二八大踹:也有地方叫二八大杠,其實就是28號自行車,因為體型巨大騎得時候要往下蹬,所以有了個外號“二八大踹”,這可是當年瀋陽最流行的交通工具之一。

那一年

馬紮:說白了就是折疊板凳,因為方便攜帶成為老瀋陽人逛公園、夏日胡同乘涼聊天的必備神器!

如果你身份證是21開頭

相信你一定會記得這些

這是我們的城市

這是我們的記憶

這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每一天……

瀋陽人民很會享受

這種“湊合活”的慢節奏生活

已經紮根在瀋陽人民的內心

- THE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