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角力航空市場 波音、GE與空客齊送3D列印上天

3D列印技術落地之初便引起航空業的注意, 波音、GE和空客不約而同將其引入飛機生產流程中, 發展路線各具特色。 3D列印在提高飛機製造與維修效率、節省生產成本的同時, 也使機身變得更為輕盈, 能耗持續降低, 性能不斷優化。

角力航空市場波音、GE與空客齊送3D列印上天

美國的波音、GE航空和法國的空中客車(空客)是歐美飛機製造產業的三大巨頭。 世界航空市場一直是這三家的重要角力場。 縱觀三家企業的發展史便會發現, 它們都不斷運用最新技術以提升產品競爭力, 圍繞技術實施各有千秋的經營策略, 最終殊途同歸, 不僅將自身事業持續推向前進, 也帶動了整個產業的進步。

3D列印技術落地之初便引起航空業的注意, 波音、GE和空客不約而同將其引入飛機生產流程中, 發展路線各具特色。

讓我們先來看看波音公司的情況。 波音與3D列印緣起2003年,

始自一次與美國軍方的合作。 二者為F-15戰鬥機制作了一個3D列印部件, 這成為史上首個獲得軍用飛機飛行資格的3D列印部件。 此後, 波音的3D列印事業一發而不可收.

作為一家飛機製造企業, 獨立擔綱3D列印技術的全套開發工作必然難度不小, 為此, 波音選擇了與眾多優秀3D列印公司開展合作的策略。 Stratasys、挪威鈦、辛辛那提等增材製造的佼佼者都出現在波音公司的夥伴名單上。 對於這些企業推出的適用於自身且經得住市場檢驗的技術, 波音公司大多選擇直接採用, 且把生產任務交給合作者去完成, 保持內外平衡。 有了在航空領域的成功經驗, 波音繼續擴大經營範圍, 把3D列印投入到航天器的研發設計中。

歷史悠久的GE(通用電氣)本不是專業的飛機製造商,

不過該公司雄厚的技術實力與經濟基礎為其入局提供了充足條件。 與波音公司不同, GE航空在3D列印技術的引入方面選擇了大規模收購的戰略。 它先後成為Arcam、ConceptLaser等3D列印企業的大股東, 由此迅速崛起。

雖然GE航空用傳統工藝製造的飛機擁有長期穩定的大量訂單, 但該公司顯然不滿足於維持現狀。 它在美國辛辛那提成立3D列印研發中心, 將3D列印與陶瓷基複合材料並視為關乎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 和波音相同的是, GE航空引入3D列印目前主要是用來生產飛機零部件。 GE航空正在為突破列印尺寸的限制而不懈努力。

總部位於法國圖盧茲的空客同樣表現不凡, 成就驚人。 面對新星乍現的3D列印, 該公司最初也是主要用其製作產品模型和零部件,

它同樣選擇與多家3D列印企業建立夥伴關係, 將合作成果大量用於實際生產。 2015年, 空客推出的最新A350飛機上使用的3D列印部件已達上千個之多。

不過, 空客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2016年, 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上, 空客亮出了全球首架3D列印飛機THOR, 極大地震撼了業界。 雖然這架飛機只有21千克, 身長不足4米, 且無法載人, 但卻順利完成試飛, 為未來的3D列印整機製造開了個好頭。 與波音一樣, 空客也兼顧航空科技, 開展了許多3D列印航天器方面的研究項目。

3D列印在提高飛機製造與維修效率、節省生產成本的同時, 也使機身變得更為輕盈, 能耗持續降低, 性能不斷優化。 無論是航空還是航太產業,

讓3D列印上天都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三巨頭的成功實踐值得業者深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