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未來座艙長啥樣 聊蔚來/車和家的供應商

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10月11日報導, 英國政府官員計畫在牛津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零排放區”, 牛津市中心2035年可能會全面禁止汽油車和柴油車行駛。

該項計畫是為了減少牛津這座歷史悠久的大學城的空氣污染。 因為在牛津, 一些區域空氣中二氧化氮含量超過法定標準。 本月9日政府官員就該計畫進行了討論, 決定應分階段進行, 首先於2020年限制非零排放的計程車、轎車、輕型商務車和公車在特定街道上行駛。

根據牛津市議會和牛津郡議會的聯合提案顯示, 隨著汽車製造技術的發展, 到2035年, 在整個市中心範圍內,

將會禁止所有非零排放車輛行駛, 包括載重車輛。 並且這兩個議會表示, 建立零排放區可以使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大幅降低。 空氣中的二氧化氮有害物多來自汽車廢氣, 尤其是柴油發動機。

牛津市已經獲得50萬英鎊(約合4,365,000元)政府資金, 用於安裝建設電動計程車充電樁, 以及80萬英鎊(約合6,984,000元)用於安裝100處電動汽車充電樁, 供公眾使用。 然而, 官員表示為了推動零排放區的建設, 將會採取更多供應商試圖走向前臺的野心已不是秘密, 他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對汽車行業發展的貢獻。 如果說主機廠是理念的發起者, 那麼, 作為供應商便可視為理念的實踐者, 蔚來、車和家甚至新發佈的拜騰品牌,

這些攪局者都在展示他們基於未來座艙的設計方案, 而在這背後正是內飾供應商強力有的設計開發做支援, 有意思的是, 這家與時俱進的供應商在傳統業務方面還在做著排氣系統的生意, 也正是因為這種略顯分裂的業務組合, 讓我一直在關注這家公司的走向, 本期《旭旭叨叨》就聊聊它的事?

從公司的組建算起, 這家供應商只有20年的歷史, 年輕是這家公司優勢, 在趨勢面前調整舵輪的速度要比那些動輒百年的企業迅速的多。

不過, 要是追根溯源, 它的血脈一直延續到了PSA的發展, 在1997年, PSA控股的ecia汽車零部件公司和同樣來自法國的faure公司合併, 於是便誕生了一家名為Faurecia(佛吉亞)的公司, 現如今, 這家以內飾、座椅、排氣系統的開發和製造為業務核心的供應商已經躋身全球前十(排名第8)。 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一家汽車供應商。

● 座椅、內飾、排氣(後更名為“綠動智行系統”)是佛吉亞能夠為主機廠提供的支援範疇

在三塊主營業務中, 內飾和座椅的設計開發能力是最受新興汽車公司關注的, 因為, 佛吉亞是少有的能夠提供整套座艙設計方案並完成製造的供應商, 所以, 只要客戶(主機廠)提出產品的設想, 他們就可以做出相應的概念化模型, 無論是造型還是工程化的可行性, 原則上, 只要客戶能夠承擔相應的成本, 佛吉亞的解決方案基本能夠將理念變為現實。

在介紹他們的新技術之前, 我還是想說下他們的排氣業務, 畢竟在排氣這個領域, 佛吉亞在全球可是有著最大的佔有率, 不過, 現在有個很直接的問題擺在了眼前, 排氣系統是內燃機的特徵, 而去燃油車的計畫現在在各國都已經開始大肆鼓吹, 顯然,就算掌握著最核心的排放控制技術,產業格局的無情轉型也會讓技術優勢不被外界所看好,這裡自然也包括資本市場,傳統的供應商在某些時候也要像新興的汽車公司一樣去講一些故事,從而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不同的是,供應商掌握著更多的技術,而主機廠主要做的是整合的工作。

● 伴隨“富康”而來,現與五菱建合資公司

當然,現在的環境還遠遠不到內燃機被終結的時候,排氣業務還能夠給佛吉亞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事實上,1992年,伴隨著東風與雪鐵龍共同組建的神龍汽車,PSA的排氣業務就滲透到了中國市場,兩年後,佛吉亞與地方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就此在中國紮下了根。在隨後的幾年發展中,內飾、座椅的供應也開始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今年7月,佛吉亞與五菱合資建立了一家合資公司用於車內座椅的生產和供應。

[圖片來自佛吉亞官方網站]

和現在新的汽車公司都喜歡以出行公司自居一樣,上游的供應商也需要一些概念迎合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胃口,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是什麼?前景!針對排氣業務,佛吉亞對發展理念和業務名稱進行了調整,排氣系統更名為綠動智行系統,這也算是順應大環境的發展趨勢了。

相比排氣系統,內飾及座椅業務的前景則是一片光明,佛吉亞也看到了這樣的發展契機,所以他們非常願意與那些激進的新興公司合作,以便推動他們自己的一些想法。

● 讓座椅旋轉起來

智慧座艙是繼自動駕駛之後可行性最高且最具商業價值的概念,由於新能源的技術結構會讓整車的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乘員艙的結構和佈局也有了優化的空間,比如,排氣管沒有了,地板就會變得平整,車頭不再需要安裝動力總成,所以儀錶台就可以前移,另外,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是否要將方向盤進行收納等等,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車內空間最大化以及結構佈置的靈活性。這些都是內飾供應商要去實踐的理念,佛吉亞在座椅和座艙的設計方面都給了答案,我們先來看看座椅。

座椅無非就是舒適性和安全性兩個方面,當然,檔次感也很重要,但今天要討論的是車內座椅如何能夠更靈活的應對空間,有人能夠想到賓士F015概念車裡展示的可360度旋轉的座椅,那確實是未來座椅的形態,但對於座椅而言,滿足舒適性、功能性之餘,安全性也十分重要,按照現在的開發標準,如果座椅要做一定角度的旋轉,那麼,每個角度都要進行一輪安全性測試,以此保證在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乘員依舊能夠得到足夠的保護,這背後就是巨額的開發投入。

佛吉亞認為現階段向市場提供能夠轉動一定角度的座椅比較合適,而不是一次性實現360度旋轉,初步滿足迎賓和自動駕駛時駕駛員舒適性的需求,就像你在圖中所看到的,座椅骨架增加了旋轉角度的軌道並由電機驅動實現不同角度坐姿的調整。除此之外,座椅靠背可以做到更大角度的傾斜,以便為乘員提供一個較為舒適的乘坐模式,頭枕的兩側配有可折疊的羽翼,事實上,貼服在你耳朵上的是一對耳機。你可以試想下坐在這樣的座椅上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們常說某某豪華車能夠給人提供飛機頭等艙般的乘坐感受,我在體驗過後認為,這是我在眾多汽車座艙中最接近頭等艙的一次乘坐體驗。

這套座椅技術是佛吉亞和德國供應商采埃孚合作後的成果,原先的采埃孚是以傳動系統、車橋技術為核心的供應商,他們在2014年收購了美國的供應商天合,自此便擴充了自身的業務線,隨即在安全、底盤以及自動駕駛方面都有了涉足,而這套座椅的安全帶束縛系統正是采埃孚提供的開發技術支援。

● 未來座艙什麼樣?

智慧座艙的概念很大程度都是靠HMI人機交互系統實現的,而傳統意義上的HMI是被限定在一款安裝在中控台的螢幕上,從幾家與佛吉亞合作的新興汽車公司發佈的內飾來看,蔚來ES8、車和家SEV的中控屏形式尚未有太多突破,都是在固定位置上有一塊大小適中的螢幕,總而言之,螢幕的樣式我們差不多都見過了。

不過,剛剛發佈的拜騰品牌則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它居然有一塊橫跨儀錶台的螢幕,我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會不會影響駕駛員的視線,我問佛吉亞的工程師(畢竟這是他們給拜騰做的),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我這個問題,話音未落,我就被他帶到了一個展臺,他向我展示了一個關於中控屏開發的新理念。

位於儀錶臺上的一塊橫置螢幕期初看上去沒什麼不同,而隨著駕駛模式切換到自動,方向盤折疊並向儀錶台縮進,與此同時,原本置於駕駛員側的螢幕開始向中央移動,這還不算,讓我更覺得新奇的是,整個儀錶台表面伴隨著螢幕的移動盡然能夠輔以波浪式的形變,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成為未來的形式,我只知道現階段這樣的設計成本很高,任何一個傳統廠商都會以過於浮誇為由拒絕這樣的設計,但在場的每個人都覺得確實很酷。

-- 高成本誰買單?

後來我跟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就這套儀錶台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溝通,我覺得以現在的大環境說不準還真能將如此概念化的設計推向量產,傳統廠商肯定不會埋單,要是換做新興汽車就說不好了,因為兩個陣營的商業模式不同,傳統廠商靠每輛車的利潤盈利,而新興汽車公司則主張服務,言下之意,車型產品可以少賺錢或者不賺錢,通過產品的魅力獲得使用者,通過服務使用者的方式產生更多的價值,我越說,佛吉亞的負責人就越開心,但最後我問了我身邊人一個問題,你買車之後,還願意為其他的服務付費嗎?他說他連4S店都不願意去,又怎麼願意為衍生服務花錢呢?有些時候,很多想法聽起來是很振奮人心的,但細想起來,真到要落地執行的時候,很多邏輯是缺少實際場景的,所以歸根到底,造車還是要回歸到傳統的開發流程中,成本要靠直接的市場供需關係去平攤,至於那些聽上去很美好的商業模式,似乎也僅僅是在編織一副藍圖。措施,包括減少電動車的停車費,設立專門的電動汽車停車處和電動運貨車裝卸區。

牛津市議會的議員約翰?坦納(John Tanner)表示:“市中心的有害和非法空氣污染正危害著市民們的身體健康,現在急需進行巨大變革,也就是建設零排放區。”

顯然,就算掌握著最核心的排放控制技術,產業格局的無情轉型也會讓技術優勢不被外界所看好,這裡自然也包括資本市場,傳統的供應商在某些時候也要像新興的汽車公司一樣去講一些故事,從而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不同的是,供應商掌握著更多的技術,而主機廠主要做的是整合的工作。

● 伴隨“富康”而來,現與五菱建合資公司

當然,現在的環境還遠遠不到內燃機被終結的時候,排氣業務還能夠給佛吉亞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事實上,1992年,伴隨著東風與雪鐵龍共同組建的神龍汽車,PSA的排氣業務就滲透到了中國市場,兩年後,佛吉亞與地方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就此在中國紮下了根。在隨後的幾年發展中,內飾、座椅的供應也開始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今年7月,佛吉亞與五菱合資建立了一家合資公司用於車內座椅的生產和供應。

[圖片來自佛吉亞官方網站]

和現在新的汽車公司都喜歡以出行公司自居一樣,上游的供應商也需要一些概念迎合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胃口,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是什麼?前景!針對排氣業務,佛吉亞對發展理念和業務名稱進行了調整,排氣系統更名為綠動智行系統,這也算是順應大環境的發展趨勢了。

相比排氣系統,內飾及座椅業務的前景則是一片光明,佛吉亞也看到了這樣的發展契機,所以他們非常願意與那些激進的新興公司合作,以便推動他們自己的一些想法。

● 讓座椅旋轉起來

智慧座艙是繼自動駕駛之後可行性最高且最具商業價值的概念,由於新能源的技術結構會讓整車的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乘員艙的結構和佈局也有了優化的空間,比如,排氣管沒有了,地板就會變得平整,車頭不再需要安裝動力總成,所以儀錶台就可以前移,另外,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是否要將方向盤進行收納等等,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車內空間最大化以及結構佈置的靈活性。這些都是內飾供應商要去實踐的理念,佛吉亞在座椅和座艙的設計方面都給了答案,我們先來看看座椅。

座椅無非就是舒適性和安全性兩個方面,當然,檔次感也很重要,但今天要討論的是車內座椅如何能夠更靈活的應對空間,有人能夠想到賓士F015概念車裡展示的可360度旋轉的座椅,那確實是未來座椅的形態,但對於座椅而言,滿足舒適性、功能性之餘,安全性也十分重要,按照現在的開發標準,如果座椅要做一定角度的旋轉,那麼,每個角度都要進行一輪安全性測試,以此保證在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乘員依舊能夠得到足夠的保護,這背後就是巨額的開發投入。

佛吉亞認為現階段向市場提供能夠轉動一定角度的座椅比較合適,而不是一次性實現360度旋轉,初步滿足迎賓和自動駕駛時駕駛員舒適性的需求,就像你在圖中所看到的,座椅骨架增加了旋轉角度的軌道並由電機驅動實現不同角度坐姿的調整。除此之外,座椅靠背可以做到更大角度的傾斜,以便為乘員提供一個較為舒適的乘坐模式,頭枕的兩側配有可折疊的羽翼,事實上,貼服在你耳朵上的是一對耳機。你可以試想下坐在這樣的座椅上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們常說某某豪華車能夠給人提供飛機頭等艙般的乘坐感受,我在體驗過後認為,這是我在眾多汽車座艙中最接近頭等艙的一次乘坐體驗。

這套座椅技術是佛吉亞和德國供應商采埃孚合作後的成果,原先的采埃孚是以傳動系統、車橋技術為核心的供應商,他們在2014年收購了美國的供應商天合,自此便擴充了自身的業務線,隨即在安全、底盤以及自動駕駛方面都有了涉足,而這套座椅的安全帶束縛系統正是采埃孚提供的開發技術支援。

● 未來座艙什麼樣?

智慧座艙的概念很大程度都是靠HMI人機交互系統實現的,而傳統意義上的HMI是被限定在一款安裝在中控台的螢幕上,從幾家與佛吉亞合作的新興汽車公司發佈的內飾來看,蔚來ES8、車和家SEV的中控屏形式尚未有太多突破,都是在固定位置上有一塊大小適中的螢幕,總而言之,螢幕的樣式我們差不多都見過了。

不過,剛剛發佈的拜騰品牌則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它居然有一塊橫跨儀錶台的螢幕,我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會不會影響駕駛員的視線,我問佛吉亞的工程師(畢竟這是他們給拜騰做的),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我這個問題,話音未落,我就被他帶到了一個展臺,他向我展示了一個關於中控屏開發的新理念。

位於儀錶臺上的一塊橫置螢幕期初看上去沒什麼不同,而隨著駕駛模式切換到自動,方向盤折疊並向儀錶台縮進,與此同時,原本置於駕駛員側的螢幕開始向中央移動,這還不算,讓我更覺得新奇的是,整個儀錶台表面伴隨著螢幕的移動盡然能夠輔以波浪式的形變,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成為未來的形式,我只知道現階段這樣的設計成本很高,任何一個傳統廠商都會以過於浮誇為由拒絕這樣的設計,但在場的每個人都覺得確實很酷。

-- 高成本誰買單?

後來我跟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就這套儀錶台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溝通,我覺得以現在的大環境說不準還真能將如此概念化的設計推向量產,傳統廠商肯定不會埋單,要是換做新興汽車就說不好了,因為兩個陣營的商業模式不同,傳統廠商靠每輛車的利潤盈利,而新興汽車公司則主張服務,言下之意,車型產品可以少賺錢或者不賺錢,通過產品的魅力獲得使用者,通過服務使用者的方式產生更多的價值,我越說,佛吉亞的負責人就越開心,但最後我問了我身邊人一個問題,你買車之後,還願意為其他的服務付費嗎?他說他連4S店都不願意去,又怎麼願意為衍生服務花錢呢?有些時候,很多想法聽起來是很振奮人心的,但細想起來,真到要落地執行的時候,很多邏輯是缺少實際場景的,所以歸根到底,造車還是要回歸到傳統的開發流程中,成本要靠直接的市場供需關係去平攤,至於那些聽上去很美好的商業模式,似乎也僅僅是在編織一副藍圖。措施,包括減少電動車的停車費,設立專門的電動汽車停車處和電動運貨車裝卸區。

牛津市議會的議員約翰?坦納(John Tanner)表示:“市中心的有害和非法空氣污染正危害著市民們的身體健康,現在急需進行巨大變革,也就是建設零排放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