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中堅決反對招安的將領

看過水滸的朋友們都為宋江招安後那些梁山好漢的慘死而心酸不已, 對宋江招安的路線產生懷疑。 招安的議題只有兩個 招安或者不招安。 書中選擇的是招安。 這比較符合作者對書中人物的設定, 也符合主流社會的思維習慣。 這也是《水滸傳》成為不朽名著和不被列為禁書的原因。 那麼在眾多梁山好漢中, 是誰提出招安, 又是哪些人堅決反對的呢?

招安一詞出現在水滸第三十一回, 這個時候宋江並沒有上梁山, 宋江告別前去二龍山的武松, 投清風寨花榮處去。 臨別前給武松佈置了一個任務,

這是宋江在整部《水滸傳》中第一次給兄弟佈置工作任務, 的確不能夠忽視。

梁山好漢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任務呢?這話是這樣說的:“兄弟, 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 早早的到了彼處。 入夥之後, 少戒酒性。 如得朝廷招安, 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 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

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 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我自百無一能, 雖有忠心, 不能得進步。 兄弟, 你如此英雄, 決定做得大事業, 可以記心。 聽愚兄之言, 圖個日後相見。 ”這段話不是兩個人依依惜別的時候隨便說的應景的話語, 而是宋江的肺腑之言, 可謂言由心生。 這段話也就是《水滸傳》中“招安“思想的第一次提出。

宋江

這個思想的核心就是盡忠心, 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 青史上留得好名。 這是宋江認定的大事業, 也是他招安思想的基礎。 他不但一開始就把這個思想就灌輸給武松, 同時也授意武松在自己追求“正果”的時候, 也要攛掇魯智深投降。 因此從內心深處來講, 宋江喜歡結交英雄好漢, 可是他從沒有接受過這些所謂的英雄好漢的生存方式。 對於宋江來說, 好漢被逼無奈造起反來, 終究不過是一種臨時的權宜之計, 不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夠放棄為朝廷盡忠的信念。 即使這種回歸主流生活的希望很渺茫, 也要想方設法地去追求這個目標。

梁山中人主要是兩種人, 一種是在上梁山之前就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一定經濟基礎的人, 另外一種就是真正的老百姓。 第一種人受過一定的教育, 這種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思想就是忠君報國;同時他們從現有的社會制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處, 擁有一種現實的自我價值, 從而具有比較自覺的忠君報國的想法, 這種想法使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很正常的也是很自然的一種想法。

宋江招安

第二種人屬於低下階層的人群, 受到官府的欺淩和壓榨。 生於亂世、生活潦倒、境遇慘澹, 他們起來反抗。 但是因為他們思想和歷史的局限卻決定了他們的反抗始終是有限的, 那就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在他們的思想中, 皇帝是真命天子, 是上天註定的, 他們沒錯, 即使有錯也只是暫時受了奸臣的蒙蔽。 而每個和他們有真實接觸的官府中的官吏卻在實實在在地對老百姓實施著壓迫, 實實在在的幹著腐敗和禍亂綱紀的勾當。 因此他們的反抗矛頭不是指向造成這一切的根子――皇帝和制度身上, 而是指向了造成這一切的現象上――貪官和汙吏。

阮小五唱過“打愈一生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酷吏贓官都殺盡”和“忠心報答趙官家”兩種原本是矛盾的思想卻真實的存在與他們每個人的身上。 儘管在正式提到招安的時候,各位好漢都有程度不同的反對和意見,可是骨子裡面的忠君思想最終讓他們接受了招安。

而是指向了造成這一切的現象上――貪官和汙吏。

阮小五唱過“打愈一生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酷吏贓官都殺盡”和“忠心報答趙官家”兩種原本是矛盾的思想卻真實的存在與他們每個人的身上。 儘管在正式提到招安的時候,各位好漢都有程度不同的反對和意見,可是骨子裡面的忠君思想最終讓他們接受了招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