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仁宗上元夜觀看“限制級”表演,司馬光不留情面狠狠批評

一說起相撲, 人們誤以為那只是日本國粹。 鮮為人知的是, 從出土文物及文獻記載可知, 我國秦漢時期的角抵就與現代日本的相撲很相似, 最遲到兩晉時期, 我國就出現了相撲的名詞, 唐宋元明清幾個王朝, 相撲活動一直很盛行。

對此, 日本人表示不服, 說相撲早在西元前23年就在日本出現了。 對此, 我只能呵呵了。 古今中外最早的體育項目是射箭與摔跤, 摔跤起初也叫角抵或角力。 中國的第一個著名摔跤手名叫“蚩尤”, 據《述異記》載, “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 與軒轅鬥, 以角抵人, 人不能禦。 ”

蚩尤腦袋上長角, 用他的大腦袋去撞軒轅氏的部族, 無不是人仰馬翻, 這就是“角抵”一詞的來歷。 後人沒有蚩尤那種頭上長角的異相, 只好頭戴牛角面具表演摔跤了。 明人王圻《三才圖會》中就繪有頭戴牛角遊戲的《角抵圖》, 說明這種表演性的摔跤, 在明代仍有傳承。

《禮記》載, “孟冬之月, 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禦、角力”, 可見相撲起初形態屬於“講武”性質的禮制樂舞, 是國家禮制、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同時兼具表演功能。 在漢代時逐漸演變為樂舞百戲的一種, 唐代以後, 隨著其表演功能的更加擴大, 日益成為軍隊娛樂或民間雜戲的一種。 尤其是在宋代, 相撲更為雜戲化, 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喜愛。 上至天子、下到黎庶, 無人喜歡觀賞相撲表演。

在宋代不僅有相撲, 又分為男性相撲、小兒相撲、女子相撲、 男女相撲等, 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相撲社與專職的女性相撲表演者。

其實, 女子相撲早在三國時就有了, 東吳末帝孫皓曾令“尚方以金作金步搖假髻以千數, 令宮人著以相撲”。 趙宋內廷則設有專供朝廷宴會、皇家壽節的“左右軍相撲”。 “左右軍相撲”隸屬於“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 專管機構稱為“內等子”, 專門負責這類的朝廷內外公開表演。

宋仁宗在位時, 內廷豢養的相撲選手都是男人。

嘉祐十年上元夜, 宋仁宗帶了後妃登上宣德門與民同樂。 宣德門外的廣場上正進行熱鬧的百戲表演, 得知趙官家御駕親臨, 表演的民間藝人更加賣力了。 宋仁宗東瞅瞅西望望, 正在意興闌珊之際, 一眼看到了正在火爆進行中的女子相撲表演。 宋仁宗不由地眼前一這, 聚精會神地觀看起來。 表演結束, 意尤未已的宋仁宗命左右對這些選手賜銀絹予以獎勵。

哪知道第二天, 名臣司馬光就連夜寫了《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批評宋仁宗, 稱:在宣德門前上演這種很“黃"很“暴力"的“裸戲"本已荒唐, 官家不僅不取締, 反而在大庭廣眾下帶頭觀賞。 不但自己看, 還讓後妃一同看, 這叫什麼事?往好聽些是有傷大雅,說不好聽根本就是有傷風化。

司馬光為何義憤填膺的對宋仁宗指手畫腳?

原來,宋仁宗所觀看的女子相撲是“使婦人臝戲”。所謂“羸戲”即婦人袒胸露乳赤裸上身相撲。據考古發掘的宋代壁畫所繪相撲圖,北宋年間的相撲手在表演時,“頭戴黑巾,身著三角褲衩,雙足登靴”。宋仁宗當時觀看的女子相撲,選手們是赤裸上身、光著大腿的。這個畫面太美,請讀者自行腦補。此舉非但是少兒不宜,簡直是有傷風化,也難怪司馬光在奏摺中強烈要求取締女子相撲了。

儘管司馬光的批評令宋仁宗心裡不爽,但宋仁宗也不好辯駁,畢竟身為天子應該以身作則,帶頭看限制級表演,傳將出去豈不是貽笑大方?從此,在北宋風行一時的女子相撲日漸式微,到後來終於銷聲匿誣。

這叫什麼事?往好聽些是有傷大雅,說不好聽根本就是有傷風化。

司馬光為何義憤填膺的對宋仁宗指手畫腳?

原來,宋仁宗所觀看的女子相撲是“使婦人臝戲”。所謂“羸戲”即婦人袒胸露乳赤裸上身相撲。據考古發掘的宋代壁畫所繪相撲圖,北宋年間的相撲手在表演時,“頭戴黑巾,身著三角褲衩,雙足登靴”。宋仁宗當時觀看的女子相撲,選手們是赤裸上身、光著大腿的。這個畫面太美,請讀者自行腦補。此舉非但是少兒不宜,簡直是有傷風化,也難怪司馬光在奏摺中強烈要求取締女子相撲了。

儘管司馬光的批評令宋仁宗心裡不爽,但宋仁宗也不好辯駁,畢竟身為天子應該以身作則,帶頭看限制級表演,傳將出去豈不是貽笑大方?從此,在北宋風行一時的女子相撲日漸式微,到後來終於銷聲匿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