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滿清十大鐵帽子王之怡親王允祥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塑造了一位俠肝義膽的“十三爺”, 留給觀眾的印象比較深刻, 那麼, 歷史上的允祥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現在我們就來簡單的談談。

允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序齒後), 也是雍正一生最為親任的兄弟兼實際意義上的首輔。 允祥目前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生辰, 一個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 另一個是清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 由清史編撰委員會編寫的《清代人物傳稿》(上編由中華書局出版)上編第九卷中允祥的詞條中明確寫到“生於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 而南開大學教授馮爾康的《雍正傳》(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則說是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 迄今為止史學界也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說法。

允祥的生母是章佳氏, 籍隸鑲黃旗滿洲, 根據史料記載, 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育和碩溫恪公主, 而這位公主的生辰目前沒有什麼分歧, 按照公主誕生的日期看, 康熙應該在允祥出生不久(按照十月初一的記載)最多相隔兩個月就又臨幸了章佳氏。 從這裡看似乎是應該選取二月初一的說法, 然而, 根據雍正自己的說法則是指出允祥生於十月初一, 具體可以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世宗朱諭第16函》,

上邊有雍正給允祥生日的賀聯, 允祥是雍正最為看重的弟弟, 所以, 他的生日雍正應該不會記錯, 再者, 雍正的生日是十月三十日, 和允祥的生日比較巧合(一個初一, 一個三十), 相信出入不大。 再有康熙朝的起居注中也點明康熙皇帝在康熙二十五年年底去過章佳氏的住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允祥生母章佳氏病故時, 康熙的愛子第三子多羅誠郡王允祉居然因為剃頭被康熙出乎意料的大加斥責, 丟了郡王的爵位, 降為貝勒。 而皇三子是在章佳氏去世前一年才新封的郡王(清康熙三十七年), 恩眷正隆, 康熙這麼嚴厲處理皇子起因不過是禮節這在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於此可見康熙對章佳氏的喜歡程度。

“子以母貴”, 允祥自幼就受到乃父的重視, 經常追隨康熙出巡四方, 允祥其人大抵比較沉穩、持重, 康熙晚年皇子爭位不休, 允祥積極配合他的異母哥哥也就是後來的清世宗, 因此受到責罰, 終康熙最後十年, 允祥都沒有起色, 而且, 允祥的身體本來也是十分強健的, 宗人府的圈禁讓允祥的健康損害很大, 這也是他後來英年早逝的因素之一。

允祥在雍正即位以後得到非常重用, 先後充當很多重要事件, 包括會考府、軍機處、辦理皇帝山陵等, 允祥可以說是雍正一朝實際的首輔, 雍正對寵臣們說:“爾等大臣為朕所任用, 雖百千聚集一處, 朕所依賴未必如王一人也。 ”馮其庸寫的《曹雪芹江南家世考》一書中披露曹雪芹一家被查抄以後, 雍正給曹家的朱批中明確提及他們被劃到允祥的管轄之下是他們極大的造化, 雍正在朱批裡面稱呼允祥為“王子”, 也是極其親熱的口吻。 雍正早年指斥年羹堯、隆科多招權攬勢, 而允祥的差使比任何人都重、都多,而雍正對此竟然毫無疑心,這也說明雍正對允祥的信任超過了一般人。

清世宗此人被清史專家鄭天挺稱為“一代奮發有為的帝王”,雍正一生比較勤政,日本史學研究者佐伯治曾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而事實上,允祥在雍正政治革新的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是由於允祥做人低調、行事謹慎,所以,很多事情並不為人所知。

比如允祥對弟弟允禮的推薦就很能說明問題,允禮在得知雍正即位的消息之後一度表現失去常態,以致于雍正對他並不喜歡,以後允祥發現允禮的能力就密奏皇帝,雍正對允祥的奏摺一向是重視的,也就這樣允禮逐步走向權力頂峰,封為果親王,成為雍正身後的顧命王大臣之一。而允祥的更深的心機則遠非如此,延續二十年的康熙皇子皇太子之爭讓父子兄弟之間宛如仇敵,這種骨肉相殘的悲劇允祥本人是深有體會的,而且這種做法也不利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穩定,允祥建議雍正重用允禮不僅僅是出於允禮的能力,更是統一戰線的必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藉以穩固朝局,這才是允祥的本來意圖,然則,“恩出自上”,這一層意思,允祥並不點破,讓雍正來施恩,雍正自然也明白弟弟的苦心孤詣。自允禮以後,其他的弟弟也先後得到雍正的提拔重用,基本結束了康熙朝黨爭帶來的巨大裂痕。

雍正曾經有過一段論述自古君臣境遇的名言,他說:“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難,終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允祥對此是瞭解的非常的透徹,這也是他在雍正朝始終屹立不倒始終受到皇帝的信用的根本原因所在。上面允禮的例子就是一個明證。雍正說允祥“為國薦賢舉能之處甚多”,然而允祥從不以此自矜,也因此雍正公開對所信用的大臣點明允祥對他們的推薦,而且還公開鼓勵大臣和允祥保持交往,他對親信們說:“王子公廉忠誠,乃當代王大臣中第一人,爾等知之。”自古以來像雍正、允祥兄弟這麼推誠相見的君臣也不多見。

允祥生日時,雍正寫來賀聯說“君臣兄弟永永吉祥”,允祥逝後,雍正親自給允祥選取墓地,並且不惜違背死者生前的遺願,出自特恩給允祥建立超規格的陵寢。而有清一代親王諡號之前加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個字之多的也只有允祥一個人而已。

不過,允祥的後人並沒有他這樣的心機,他的兒子弘皎、後代孫子載垣等人就因為不夠精敏而先後丟了官爵乃至性命。

而允祥的差使比任何人都重、都多,而雍正對此竟然毫無疑心,這也說明雍正對允祥的信任超過了一般人。

清世宗此人被清史專家鄭天挺稱為“一代奮發有為的帝王”,雍正一生比較勤政,日本史學研究者佐伯治曾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而事實上,允祥在雍正政治革新的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是由於允祥做人低調、行事謹慎,所以,很多事情並不為人所知。

比如允祥對弟弟允禮的推薦就很能說明問題,允禮在得知雍正即位的消息之後一度表現失去常態,以致于雍正對他並不喜歡,以後允祥發現允禮的能力就密奏皇帝,雍正對允祥的奏摺一向是重視的,也就這樣允禮逐步走向權力頂峰,封為果親王,成為雍正身後的顧命王大臣之一。而允祥的更深的心機則遠非如此,延續二十年的康熙皇子皇太子之爭讓父子兄弟之間宛如仇敵,這種骨肉相殘的悲劇允祥本人是深有體會的,而且這種做法也不利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穩定,允祥建議雍正重用允禮不僅僅是出於允禮的能力,更是統一戰線的必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藉以穩固朝局,這才是允祥的本來意圖,然則,“恩出自上”,這一層意思,允祥並不點破,讓雍正來施恩,雍正自然也明白弟弟的苦心孤詣。自允禮以後,其他的弟弟也先後得到雍正的提拔重用,基本結束了康熙朝黨爭帶來的巨大裂痕。

雍正曾經有過一段論述自古君臣境遇的名言,他說:“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難,終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允祥對此是瞭解的非常的透徹,這也是他在雍正朝始終屹立不倒始終受到皇帝的信用的根本原因所在。上面允禮的例子就是一個明證。雍正說允祥“為國薦賢舉能之處甚多”,然而允祥從不以此自矜,也因此雍正公開對所信用的大臣點明允祥對他們的推薦,而且還公開鼓勵大臣和允祥保持交往,他對親信們說:“王子公廉忠誠,乃當代王大臣中第一人,爾等知之。”自古以來像雍正、允祥兄弟這麼推誠相見的君臣也不多見。

允祥生日時,雍正寫來賀聯說“君臣兄弟永永吉祥”,允祥逝後,雍正親自給允祥選取墓地,並且不惜違背死者生前的遺願,出自特恩給允祥建立超規格的陵寢。而有清一代親王諡號之前加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個字之多的也只有允祥一個人而已。

不過,允祥的後人並沒有他這樣的心機,他的兒子弘皎、後代孫子載垣等人就因為不夠精敏而先後丟了官爵乃至性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