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成績不好竟然是這個原因!孩子如果符合以下4點,儘早注意了

點擊上方↑“健康杭州” 可以訂閱哦!

方妍彤醫生

“今天又看了8個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來看病的孩子, 經診斷大部分是多動症。 ”

自9月5日,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開出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多學科聯合門診以來, 已經有近百個這樣的孩子來到這裡, 而其中2/3是三年級的孩子。

這些孩子其實從小在班裡就是愛打鬧、靜不下來的“問題孩子”, 本來想著孩子調皮長大會好, 可到了三年級孩子依舊如此, 成績跟不上, 家長就急了。

很可惜, 如果孩子確診是多動症, 那其實越早治療越好, 到三年級才來看, 從治療角度看就有些晚了。

——作為專業主攻“多動症”的兒科醫生, 方醫生這麼說。

心大

從小就是“問題兒童”,

卻因“男孩調皮”而拖延

國慶長假結束, 今年剛上3年級的貝貝才去上了一天學, 就在學校因為打人被叫了家長。

“我實在是管不住他了, 從小就好動愛去打別人, 老師也經常跟我反映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成績也不好, 怎麼辦?”面對方醫生, 貝貝媽媽很是苦惱。 因為上課基本坐不住, 會影響他人, 班主任只好把貝貝的位置安排到了最角落。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貝貝媽媽被叫去學校了, 以前在幼稚園裡兒子就經常因為去拉扯小朋友而被“投訴”;剛上一年級時, 學校面試兒子還因為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老師的問題, 被當成了“智力有問題”, 參加了學校的評審會進行智商鑒定。

“當時老師有建議我們來看醫生, 可是覺得孩子還小, 男孩子調皮些也是正常的, 就想著好好教育總會好起來, 可沒想到愈演愈烈了……”眼看著孩子漸漸長大, 學習成績再跟不上那可是要毀一輩子的, 她就在老師的建議下來看醫生了。

在讓孩子做了注意力測試、智商測試等系列測試和相關腦部檢查後, 結合家長和教師填寫的評估量表, 方醫生診斷貝貝是典型的“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 也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是常見的兒童時期行為障礙性疾病之一。

據報導, 學齡期兒童發病率約為3%-6%。 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運動、情緒衝動並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等。

近來研究發現, 兒童多動症70%會持續到青春期, 30%甚至會持續終身, 呈慢性終身性。 當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治療時, 兒童多動症患兒成人後50%~60%會仍然殘留部分甚至全部注意力不集中和衝動症狀, 且存在更多的社會功能問題, 如工作困難、人際交往差, 自我評價低、衝動、易激惹等;約10%~15%的人通常患有各種精神疾病, 如情緒障礙、焦慮障礙、物質濫用, 甚至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等。

但是如果能得到及早的干預和治療的話, 大多數多動症患兒還是可以收到較好療效的。

注意

多動症也可能表現“不動”,

家長和老師都應提高警惕

“其實, 像貝貝這樣的孩子還是容易發現的, 但還有一種‘安靜型’多動症, 就很容易被忽視。 ”方醫生表示。

在人們的眼中, 小娟是個安靜的小姑娘。 自上學以來, 她的成績就一直平平, 但上課時老師總發現她經常失神發呆, 上課時常“神遊”。老師認為她懶散,可家長卻說她晚上有時做功課做到十二點。

為此,小娟家長也沒少管她,讓她注意力集中,可效果不大。經測試,小娟其實是患了“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

一般人認為,多動症兒童表現活動過多,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但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多安靜,不造成別人困擾,反而容易被忽略。此類型多為小女孩,因症狀不明顯,常受到低估,造成隱性的壓抑或打罵教育反效果。

“經過測試,小娟的智商其實有130,遠遠高於普通孩子,屬於有天賦的、很優秀的類型。但是,她因為多動症成績卻只能在中等偏下水準。”方醫生建議她接受藥物治療,並配合生物回饋訓練,卻被小娟父母一口拒絕了。吃藥會讓孩子變笨,是他們的拒絕理由。

而事實上,方醫生解釋,多動症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與多因素有關,其中也包括大腦代謝異常,如神經遞質紊亂這一因素。因此除了行為矯正、心理培訓外,孩子一旦被確診,也應接受藥物治療。

“據北大六院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在接受藥物治療3個月後,據磁共振檢查顯示,大腦表面積、體積都會變大,糖代謝、氧代謝都同步提高了,這說明大腦運轉比之前快了。”方妍彤醫師表示,有家長覺得孩子吃完藥後安靜了、“變笨了”,其實是前後差別大造成的。

反之,如果不接受治療,孩子一再犯錯,家長如果只選擇打罵會造成孩子學習動機低下、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引發抑鬱症、焦慮症等後遺症。方醫生再三強調,兒童多動症是病態,不應歧視、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兒童可通過藥物治療或行為處理,以改善症狀。

在多動症的非藥物治療中,家長的作用也很重要,只有積極鼓勵孩子,在孩子任性、無法控制情緒時告訴他們“這並不是你的錯”,才能真正幫孩子配合治療。

自查

孩子如果符合以下4點,

儘早找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有多動、注意力集中困難、情緒不穩、衝動任性、學習困難等情況時,最好將孩子帶去請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查,並為醫生提供盡可能詳細的資料。”方妍彤醫生建議說,一旦確診為多動症時,需要積極地配合醫生的診療方案給孩子進行各種系統的治療。

那麼問題來了,哪些孩子只是活潑好動,哪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多動症患兒呢?對於孩子來說,注意力受年齡、性別、環境等各方因素影響,通常下述四點中符合其中一點,家長就該提高警惕。若四條全部吻合,家長要馬上帶孩子看專科醫生。

一看注意力集中時間

正常的5-6歲孩子注意力可集中15分鐘左右;7-10歲孩子為15-20分鐘;10-12歲孩子為25-30分鐘;12歲以上學生能集中半小時以上。多動症孩子達不到這個水準。

二看活動是否分場合

正常孩子活動起來會分場合,不該動的場合不亂動,而多動症孩子動起來不分場合。

三看自控能力

正常孩子自我管控情緒的能力較好,多動症孩子往往無法控制情緒,不僅表現得很任性,還時常摔砸物品。

四看他人評價

多動症孩子表現出的好動行為往往是紊亂的、破壞性的,因而從他人的評價中即可發現孩子的好動是正性的還是負性的。

上課時常“神遊”。老師認為她懶散,可家長卻說她晚上有時做功課做到十二點。

為此,小娟家長也沒少管她,讓她注意力集中,可效果不大。經測試,小娟其實是患了“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

一般人認為,多動症兒童表現活動過多,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但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多安靜,不造成別人困擾,反而容易被忽略。此類型多為小女孩,因症狀不明顯,常受到低估,造成隱性的壓抑或打罵教育反效果。

“經過測試,小娟的智商其實有130,遠遠高於普通孩子,屬於有天賦的、很優秀的類型。但是,她因為多動症成績卻只能在中等偏下水準。”方醫生建議她接受藥物治療,並配合生物回饋訓練,卻被小娟父母一口拒絕了。吃藥會讓孩子變笨,是他們的拒絕理由。

而事實上,方醫生解釋,多動症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與多因素有關,其中也包括大腦代謝異常,如神經遞質紊亂這一因素。因此除了行為矯正、心理培訓外,孩子一旦被確診,也應接受藥物治療。

“據北大六院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在接受藥物治療3個月後,據磁共振檢查顯示,大腦表面積、體積都會變大,糖代謝、氧代謝都同步提高了,這說明大腦運轉比之前快了。”方妍彤醫師表示,有家長覺得孩子吃完藥後安靜了、“變笨了”,其實是前後差別大造成的。

反之,如果不接受治療,孩子一再犯錯,家長如果只選擇打罵會造成孩子學習動機低下、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引發抑鬱症、焦慮症等後遺症。方醫生再三強調,兒童多動症是病態,不應歧視、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創傷。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兒童可通過藥物治療或行為處理,以改善症狀。

在多動症的非藥物治療中,家長的作用也很重要,只有積極鼓勵孩子,在孩子任性、無法控制情緒時告訴他們“這並不是你的錯”,才能真正幫孩子配合治療。

自查

孩子如果符合以下4點,

儘早找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有多動、注意力集中困難、情緒不穩、衝動任性、學習困難等情況時,最好將孩子帶去請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查,並為醫生提供盡可能詳細的資料。”方妍彤醫生建議說,一旦確診為多動症時,需要積極地配合醫生的診療方案給孩子進行各種系統的治療。

那麼問題來了,哪些孩子只是活潑好動,哪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多動症患兒呢?對於孩子來說,注意力受年齡、性別、環境等各方因素影響,通常下述四點中符合其中一點,家長就該提高警惕。若四條全部吻合,家長要馬上帶孩子看專科醫生。

一看注意力集中時間

正常的5-6歲孩子注意力可集中15分鐘左右;7-10歲孩子為15-20分鐘;10-12歲孩子為25-30分鐘;12歲以上學生能集中半小時以上。多動症孩子達不到這個水準。

二看活動是否分場合

正常孩子活動起來會分場合,不該動的場合不亂動,而多動症孩子動起來不分場合。

三看自控能力

正常孩子自我管控情緒的能力較好,多動症孩子往往無法控制情緒,不僅表現得很任性,還時常摔砸物品。

四看他人評價

多動症孩子表現出的好動行為往往是紊亂的、破壞性的,因而從他人的評價中即可發現孩子的好動是正性的還是負性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