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劄記|那黃土,是我要走的知青路(三)

引言

瞭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當地的生活。 初見梁家河, 還只是個對梁家河仰慕已久的遊人;遊人想要成為真正的梁家河人······第三篇,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當地人的生活, 瞭解那段往事······

夜宿梁家河

如果要體驗窯洞住宿, 最好不過是住在當地最傳統的民居 裡, 如果還對知青故事感興趣, 就要找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聊天最有收穫。 而我很幸運, 找到了一孔老窯洞而且更意外的是他的主人竟是青年習近平知青時期關係較密切的一位老友。

2015年習總書記春節前夕回到梁家河與當年一起奮鬥過的戰友們邊走邊聊的場景, 右二這位只出鏡一點點的老人即為我入住的戶主

下圖後排居中者即為龔正福, 大習近平四歲, 當年二十出頭如今已年逾七十。 在習近平總書記擔任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時他擔任生產二隊隊長, 當年與習近平一起帶領鄉親們打壩修田種樹鑿井搞基建抓生產。

這位杖國之年、不善言談並患有耳聾的老人, 在被問到與習總書記當年一起經歷的歲月時, 他那凹陷在皺紋裡的雙眼中抑止不住的激動與光亮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這張照片是 1975 年習近平上大學時他們一行送行到延川縣城時的離別留念。

鞏正福家裡窯洞的牆壁上掛著這張珍貴的照片

說起我投宿到鞏正福老人家的機緣還要感謝上一篇劄記中提到的我在進村時搭仙問路的那位老大爺。 當時雖然我沒有聽太懂他講了啥, 但顯然他明白了我是要找借宿的地方, 而且希望能夠睡在老鄉家土窯洞和大炕。 在我還在大隊部舊址( 3 號知青住宿舊址)細細參觀的時候, 這位大爺竟然找了回來, 見到我之後就說“額幫你尋到咧, 走呢, 跟額走!”。 當我激動的緩過神後連忙遞上煙感謝, 大爺一直說木事木事。 可惜天太黑了, 也沒能和這位熱心腸的大爺合影留念。

龔正福老兩口的窯洞和大炕

梁家河一共有三處知青住所舊址, 我投宿的地點在 2 號知青院舊址上面, 與 1 號知青院隔河相望。 院子在一個坡上, 上去要有一段陡坡, 進院便看見三孔老窯洞, 這正是我期望的感覺。 進窯洞時見到老兩口時他們正在忙活著, 帶我來的老大爺和她們說了下情況轉身對我說“能行,

你奏住哈吧”, 恭敬謝罷, 見我還要遞煙上去他轉身掀開門簾出了窯洞, 我跟上去他又朝我揮手笑著說“木事木事, 你回呀”便離開了。 回屋後二老熱情和善迎我上炕坐, 說罷大娘又慌忙去洗水果, 我主動介紹了身份和來意, 大爺樂呵著邊遞我煙邊說“後生, 你坐, 坐”, 我接過趕緊又回敬並點上火, 這溫暖的氛圍讓人很放鬆, 於是我也學著大爺的樣子拖了鞋上炕盤腿坐下。

牆上掛著的兩幅珍貴照片

還未進入話題忽然看到了對面牆上掛著的兩幅照片,我下炕顧不上提鞋便上前仔細端詳,大娘見狀說“那是前年過年近平回來的時候和額們家的合影,下面是 75 年近平上大學走的時候他(鞏正福)送去延川的時候拍的”。大爺在炕上抽煙笑著附和道“奏是的”。“哇,這照片非常有紀念意義!我也很幸運!能住到咱們家”我激動的回應說。“你能認得出哪個是他不?”大娘讓我辮認下,我看了半天還是認錯了,大爺指著說“近平後頭站著的奏是額”,我仔細一看大爺年輕時候和現在還真是有些相似。那年習總書記 23 歲,他27歲,一起並肩戰鬥了7年。大娘說送習近平去上大學的那天村裡人都來了,很捨不得,很多人都掉眼淚了她也哭了。她說好人有好報,近平就是心腸好,大家都念他好。

與龔正福老人一起盤腿坐在炕上

大娘端來水果讓我吃,又說“你是不是還沒顧上吃飯?額給你做點你吃點” , “不不不,大娘我不餓,真的,你可別做”“你咋能不餓昵,天冷,額給你做點熱的吃,暖和!”說著就去拿碗到面缸裡挖,大娘見我慌忙起來阻止,又說“你莫怕啊,額自己家的飯不要你錢” , “大娘,我不怕,太麻煩您了,我有泡面,餓了我就吃泡面了,您別做了。”“哎一那能麻煩啥咧,看你和額小娃差不多大,給娃做飯麻煩啥咧,額都做了幾十年咧,不麻煩!你坐,坐!”說著就開始攪拌起來麵粉“額給你做個雞蛋面疙瘩湯,熱乎的” … … 我又一次被這厚樸的鄉情感動了。這讓我想起來在石家田支教的那一年,我和楊平、陶華亞偶爾也會到一民家去吃面,十二月的晉北零下十幾度,坐在熱炕上吃一碗面是最幸福的事情了,那位做面的老大娘也曾經讓我們感動又溫暖。

大娘動手給我做飯

大娘做飯大爺抽煙,我就在炕上與他們聊天,主要是聊那段知青歲月。大娘說當年可吃不上這麼好的飯,都是糠窩窩,他們 (知青們)來了吃不慣,正是長身體的年齡幹活出力又多,很不容易。不一會功夫,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雞蛋疙瘩湯端上了桌,大娘還給我加了倆大饅頭,端了辣椒醬和涼拌黃瓜,又打開了一罐剛醃好的野蒜。“快吃,趁熱吃,都是你的,不夠就多吃饃饃,鍋裡還有。”

一碗熱湯兩個熱饅頭還有手工製作的辣椒和醃制的野蒜

這是對待一個外鄉人最好的鄉情,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並享受這頓大餐,的確很美味,這是家的味道。我邊吃邊聽大娘講他們的故事,他們老兩口養育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有六個孫子輩的孩子,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兒子女兒和兒媳都在外打工,但都特別的孝順,明天( 4 號中秋節)一早兩個兒子和兒媳帶著孩子們就回來團圓了。牆上那張彩色照片就是習近平 2015 年春節前夕回訪時和他們全家的合影。她還給我看了早早準備好的食材,一盆調好的大肉餃子餡和剛蒸好的一大筐饅頭,還有一些新鮮採摘的青菜,就等著孩子們回來了。大娘說我現在吃的饅頭就是下午剛蒸好的。“好吃不?”大娘問道,“好吃,特別好吃!就像我媽媽做的飯一樣的”我大口大口的吃著說,看我吃的很帶勁,她又和我說那辣椒醬和醃的野蒜都是這兩天做好的,他兒子們就愛吃這些,這次她做的多一共裝了七八個瓶子,還說我喜歡的話就帶一瓶回去。那一刻,我內心深深地被溫暖著,我想當年正是是陝北人的胸懷、樸實和真情支撐了最後的勝利。以後一定要組織學生來這裡實踐來這裡感受,基層有太多營養是當代的我們思想中淡漠了的甚至缺少的。

飽餐一頓後與大爺大娘一起來個自拍

飯後的餐具大娘也不讓我收拾,我的心頭熱乎乎竟然盤坐在炕上一時無法言語表達。三人一起,大爺又遞給我煙抽,大娘就說抽一輩子了也改不來。我說我從書上也看到了,習總書記幹活累了也抽煙。大爺說話了,說以前沒有錢買好煙都是抽旱煙,捲煙要到公社(文安驛)才能買到,三毛錢一包貴著咧,那時候一天的工分折下來才兩分多錢。那時候知青們也一起抽旱煙,幹活重掏力太累,抽煙解乏呢。我趕忙遞上煙又給大爺點上,大娘說你這是好煙,他抽一包三塊錢,我解釋說其實自己也不怎麼抽煙,帶的這包煙是朋友結婚的喜煙,想著進村了帶著它能好搭話,這個就讓大爺抽吧!緊接著立刻把大爺給我的一根“延安”點上猛抽了一口,笑著對大爺說這是陝北的味道,好著呢!

大娘看著書裡的照片向我介紹裡面的人

後來我又問了老兩口一些 《 歲月 》 書中記錄的事情,他們就給我描述當時的場景,一直聊啊聊,大概有一個小時,期間他們那神情又像是回到了當年習近平在村裡的時候,不過有些話我還是沒太明白,但並不妨礙,就是這樣興致勃勃又半知半解地交流著。

大爺每天都會收看新聞節目

新聞節目是每天大爺必看的,他告訴我這台電視是兒子給他換的,好著呢,看的清晰聲音也大。他每天都在電視上看習近平,說近平也上年紀了,每天干好多大事,反腐敗搞得好,國家搞得好,奏是累的狠,可不容易著咧。看著這個畫面我在想,人的一生又是何其的奇妙,誰都無法預測未來的軌跡,但無論平凡或偉大都是存在的意義,都有存在的價值,平凡者亦是成功者,偉大著亦在平凡著,但成大事者的背後一定承受著非常人的壓力、勞心勞神甚至是無奈。想清楚了就堅定地選擇,義無反顧地去做,沒有必要去對比什麼,自己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就會遇到什麼樣的風景當然還有泥濘,但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忘記選擇時的那份初心。

老兩口日常就這樣相互陪伴著

我和二老說我要拍些照片,回去寫文章分享給同學們,大娘說木事你拍吧,於是就有了這些照片。這張畫面和諧又溫馨,同一個時代的兩個人,不一樣的人生同樣的精彩。其實,千萬個小家庭能幸福和睦,祖國的大家庭必定繁榮昌盛。所以呀,守好自己的一片家園,照顧好自己的至親和伴侶,平凡之中才是最真切的,而中國夢就是千萬個家庭的幸福和美滿,健康與快樂!

大娘為我鋪上一張乾淨的床單,這就是我的鋪

睡前老大娘特意為我鋪上了一張洗乾淨的床單,我想這原本應是她迎接兒子兒媳回來團聚用的吧。老兩口還把最好的蕎麥枕頭和最厚實的被子都給我用,噓寒問暖無微不至。溫暖著感動著也感激著。惟願他們健康長壽!願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長壽!

臨別前與龔正福老人在窯洞前的合影留念

那一晚,我睡的很晚。我望著窯洞的扇形窗戶,思緒萬千。那是個平凡的夜晚,和無數個平凡的夜晚一樣。

責任編輯 | 李欣宇

執行編輯| 陳子薇

圖片及文稿來源 | 孫洪洋

來源 | 大學生新聞傳播中心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礦業大學團委”

牆上掛著的兩幅珍貴照片

還未進入話題忽然看到了對面牆上掛著的兩幅照片,我下炕顧不上提鞋便上前仔細端詳,大娘見狀說“那是前年過年近平回來的時候和額們家的合影,下面是 75 年近平上大學走的時候他(鞏正福)送去延川的時候拍的”。大爺在炕上抽煙笑著附和道“奏是的”。“哇,這照片非常有紀念意義!我也很幸運!能住到咱們家”我激動的回應說。“你能認得出哪個是他不?”大娘讓我辮認下,我看了半天還是認錯了,大爺指著說“近平後頭站著的奏是額”,我仔細一看大爺年輕時候和現在還真是有些相似。那年習總書記 23 歲,他27歲,一起並肩戰鬥了7年。大娘說送習近平去上大學的那天村裡人都來了,很捨不得,很多人都掉眼淚了她也哭了。她說好人有好報,近平就是心腸好,大家都念他好。

與龔正福老人一起盤腿坐在炕上

大娘端來水果讓我吃,又說“你是不是還沒顧上吃飯?額給你做點你吃點” , “不不不,大娘我不餓,真的,你可別做”“你咋能不餓昵,天冷,額給你做點熱的吃,暖和!”說著就去拿碗到面缸裡挖,大娘見我慌忙起來阻止,又說“你莫怕啊,額自己家的飯不要你錢” , “大娘,我不怕,太麻煩您了,我有泡面,餓了我就吃泡面了,您別做了。”“哎一那能麻煩啥咧,看你和額小娃差不多大,給娃做飯麻煩啥咧,額都做了幾十年咧,不麻煩!你坐,坐!”說著就開始攪拌起來麵粉“額給你做個雞蛋面疙瘩湯,熱乎的” … … 我又一次被這厚樸的鄉情感動了。這讓我想起來在石家田支教的那一年,我和楊平、陶華亞偶爾也會到一民家去吃面,十二月的晉北零下十幾度,坐在熱炕上吃一碗面是最幸福的事情了,那位做面的老大娘也曾經讓我們感動又溫暖。

大娘動手給我做飯

大娘做飯大爺抽煙,我就在炕上與他們聊天,主要是聊那段知青歲月。大娘說當年可吃不上這麼好的飯,都是糠窩窩,他們 (知青們)來了吃不慣,正是長身體的年齡幹活出力又多,很不容易。不一會功夫,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雞蛋疙瘩湯端上了桌,大娘還給我加了倆大饅頭,端了辣椒醬和涼拌黃瓜,又打開了一罐剛醃好的野蒜。“快吃,趁熱吃,都是你的,不夠就多吃饃饃,鍋裡還有。”

一碗熱湯兩個熱饅頭還有手工製作的辣椒和醃制的野蒜

這是對待一個外鄉人最好的鄉情,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並享受這頓大餐,的確很美味,這是家的味道。我邊吃邊聽大娘講他們的故事,他們老兩口養育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有六個孫子輩的孩子,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兒子女兒和兒媳都在外打工,但都特別的孝順,明天( 4 號中秋節)一早兩個兒子和兒媳帶著孩子們就回來團圓了。牆上那張彩色照片就是習近平 2015 年春節前夕回訪時和他們全家的合影。她還給我看了早早準備好的食材,一盆調好的大肉餃子餡和剛蒸好的一大筐饅頭,還有一些新鮮採摘的青菜,就等著孩子們回來了。大娘說我現在吃的饅頭就是下午剛蒸好的。“好吃不?”大娘問道,“好吃,特別好吃!就像我媽媽做的飯一樣的”我大口大口的吃著說,看我吃的很帶勁,她又和我說那辣椒醬和醃的野蒜都是這兩天做好的,他兒子們就愛吃這些,這次她做的多一共裝了七八個瓶子,還說我喜歡的話就帶一瓶回去。那一刻,我內心深深地被溫暖著,我想當年正是是陝北人的胸懷、樸實和真情支撐了最後的勝利。以後一定要組織學生來這裡實踐來這裡感受,基層有太多營養是當代的我們思想中淡漠了的甚至缺少的。

飽餐一頓後與大爺大娘一起來個自拍

飯後的餐具大娘也不讓我收拾,我的心頭熱乎乎竟然盤坐在炕上一時無法言語表達。三人一起,大爺又遞給我煙抽,大娘就說抽一輩子了也改不來。我說我從書上也看到了,習總書記幹活累了也抽煙。大爺說話了,說以前沒有錢買好煙都是抽旱煙,捲煙要到公社(文安驛)才能買到,三毛錢一包貴著咧,那時候一天的工分折下來才兩分多錢。那時候知青們也一起抽旱煙,幹活重掏力太累,抽煙解乏呢。我趕忙遞上煙又給大爺點上,大娘說你這是好煙,他抽一包三塊錢,我解釋說其實自己也不怎麼抽煙,帶的這包煙是朋友結婚的喜煙,想著進村了帶著它能好搭話,這個就讓大爺抽吧!緊接著立刻把大爺給我的一根“延安”點上猛抽了一口,笑著對大爺說這是陝北的味道,好著呢!

大娘看著書裡的照片向我介紹裡面的人

後來我又問了老兩口一些 《 歲月 》 書中記錄的事情,他們就給我描述當時的場景,一直聊啊聊,大概有一個小時,期間他們那神情又像是回到了當年習近平在村裡的時候,不過有些話我還是沒太明白,但並不妨礙,就是這樣興致勃勃又半知半解地交流著。

大爺每天都會收看新聞節目

新聞節目是每天大爺必看的,他告訴我這台電視是兒子給他換的,好著呢,看的清晰聲音也大。他每天都在電視上看習近平,說近平也上年紀了,每天干好多大事,反腐敗搞得好,國家搞得好,奏是累的狠,可不容易著咧。看著這個畫面我在想,人的一生又是何其的奇妙,誰都無法預測未來的軌跡,但無論平凡或偉大都是存在的意義,都有存在的價值,平凡者亦是成功者,偉大著亦在平凡著,但成大事者的背後一定承受著非常人的壓力、勞心勞神甚至是無奈。想清楚了就堅定地選擇,義無反顧地去做,沒有必要去對比什麼,自己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就會遇到什麼樣的風景當然還有泥濘,但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忘記選擇時的那份初心。

老兩口日常就這樣相互陪伴著

我和二老說我要拍些照片,回去寫文章分享給同學們,大娘說木事你拍吧,於是就有了這些照片。這張畫面和諧又溫馨,同一個時代的兩個人,不一樣的人生同樣的精彩。其實,千萬個小家庭能幸福和睦,祖國的大家庭必定繁榮昌盛。所以呀,守好自己的一片家園,照顧好自己的至親和伴侶,平凡之中才是最真切的,而中國夢就是千萬個家庭的幸福和美滿,健康與快樂!

大娘為我鋪上一張乾淨的床單,這就是我的鋪

睡前老大娘特意為我鋪上了一張洗乾淨的床單,我想這原本應是她迎接兒子兒媳回來團聚用的吧。老兩口還把最好的蕎麥枕頭和最厚實的被子都給我用,噓寒問暖無微不至。溫暖著感動著也感激著。惟願他們健康長壽!願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長壽!

臨別前與龔正福老人在窯洞前的合影留念

那一晚,我睡的很晚。我望著窯洞的扇形窗戶,思緒萬千。那是個平凡的夜晚,和無數個平凡的夜晚一樣。

責任編輯 | 李欣宇

執行編輯| 陳子薇

圖片及文稿來源 | 孫洪洋

來源 | 大學生新聞傳播中心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礦業大學團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