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不要傻傻地去做一個合乎傳統的“好女孩”

我一直長到十八歲, 都是個合乎傳統的好女孩。

我乖巧懂事, 待人有禮, 從不多說一句話也不頂一句嘴, 每日六點起床溫書, 家與學校兩點一線, 一身布袋般的校服穿過春夏秋冬, 永遠準備成為下一次考試的前三名。

我的父母按照教科書的方式養育我, 哪裡都埋伏進待以驗證的公式。 愛=成績優秀+性格順從+滿足他人——我老早就認定這是生命的意義, 努力活成個行走的獎章。

我唯一的堂妹與我相差七歲有餘, 我為她的存在感到欣喜, 她簡直是我的對立面, 恰巧襯托我的“光榮”。

她從出生起就是個混世魔王, 三歲跑去街上挑釁貓狗, 五歲時欺壓幼童, 小學時就敢質疑權威, 蹺課去街邊嘗燒烤串, 把家中各個角落藏滿五十分的考試卷, 忽有一日把手掌“啪”地一聲拍在桌面上, 自作主張, “不念了, 我要去學藝術!”

堂妹我行我素, 從沒做過傳統的乖女孩, 旁人普遍的期待,

在她那裡並不構成威脅, 那些讓我覺得大逆不道的“缺點”, 她硬生生地, 把它們扭轉作生動的特點:

她喜歡唱歌, 就找來唱片模仿;喜歡表演, 就披上戲服學藝;她想出國, 就一頭埋進語言的習題冊……她從不因別人的喜好改變自己, 她眨眨眼睛“為什麼要?”

人們說起堂妹, 總能帶上起伏的情節, 附上笑聲和驚歎。

人們說起我, 像在形容一個符號, “哦, 那個乖乖的女孩子”。

我的乖說來有些可怕, 像是用十幾年去重複同一天, 我十八年來最大的羡慕, 竟然給了高考後去麥當勞通宵聊天的同齡人。 高考後的那天晚上, 我在家中玩挖金礦玩到九點半, 我的母親吼我去睡覺, 我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畢鑽進被窩, 像犯了天大的錯。

每個人天性中都有點調皮, 藏久了就是性格危機。 我的不乖終於從大學時全面爆發。

我在遠離家鄉的城市讀書, 像一個麻藥失效的猛獸, 逃掉一切我自認無聊的課程, 抱緊最新的美劇和遊戲。 我在很多早晨五點醒來, 也熬穿很多孤獨的深夜, 我思考人生, 卻覺得我哪裡曾有過人生。

我拎著兩瓶啤酒, 蹲在傍晚操場的角落;我談一場場戀愛, 讓自己受傷再受傷, 我瘋狂在圖書館讀書, 寫下要出書的願望;我在日記中畫了又畫, 立志要遠走他鄉;我迫切地看電影, 在其中追尋未來的線索……

我的成績上下游走,

不再是個達標的好學生, 人們以為我的特立獨行是墮落, 其實我終於找到了自己該走的路。

我用一個良好的成績畢了業, 之後的人生再沒有去遵守什麼公式。

我想去遠方看看, 就竭盡全力申請簽證, 哪怕是地球另一端的紐西蘭;我想補給自己文憑, 就努力賺錢去讀書,哪怕我需要壓榨自己;我想以寫作為職業,就用一切縫隙時間書寫,哪怕我失去任何消遣的空閒;我想在哪裡安家,就拿起行李箱到哪裡去,哪怕住到房車上做居無定所的吉普賽流浪女郎……

當你無比確定自己喜愛的一生,上天也會對你敞開一扇門,那些期待、質疑、敵意,都會變得無足輕重。

每當我回憶過去,總會感激那個衝破傳統的自己。若她沒有勇氣追尋想要的生活,想必如今的一切——紐西蘭,寫作,旅行——還存在於虛幻之中,她也許會在芸芸眾生中,繼續做一個合乎常理的角色,完全正確,卻缺乏生命。

多年前看過一個電影,已想不起來它的情節,只記得男主角無比崇拜地看著心儀的女生," I like people who know what they want."(我喜歡那些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命運也願意垂青這樣一些人。

馬雲三次高考才上大學,還是做出一番改變世界的事業;村上春樹賣掉生意正好的酒吧,走向了更適合自己的文學殿堂;約伯斯年輕時相當叛逆,卻最終成為蘋果之父;奧巴馬讀書時成績並不優秀,這並不妨礙他成為美國總統……

做人不必一定要合乎傳統,但一定要知道內心所愛。你越忙於滿足他人的期待,就沒辦法專注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就是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你願意單身,就開心享受生活,你願意去義大利窮遊,就抓緊時間辦理簽證,你願意自主創業,就積極學習如何當老闆;你願意做什麼,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總之,不要再傻傻去做一個合乎傳統的好女孩,因為你不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是要更好地成為你自己。

— The End——

文/楊熹文

就努力賺錢去讀書,哪怕我需要壓榨自己;我想以寫作為職業,就用一切縫隙時間書寫,哪怕我失去任何消遣的空閒;我想在哪裡安家,就拿起行李箱到哪裡去,哪怕住到房車上做居無定所的吉普賽流浪女郎……

當你無比確定自己喜愛的一生,上天也會對你敞開一扇門,那些期待、質疑、敵意,都會變得無足輕重。

每當我回憶過去,總會感激那個衝破傳統的自己。若她沒有勇氣追尋想要的生活,想必如今的一切——紐西蘭,寫作,旅行——還存在於虛幻之中,她也許會在芸芸眾生中,繼續做一個合乎常理的角色,完全正確,卻缺乏生命。

多年前看過一個電影,已想不起來它的情節,只記得男主角無比崇拜地看著心儀的女生," I like people who know what they want."(我喜歡那些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命運也願意垂青這樣一些人。

馬雲三次高考才上大學,還是做出一番改變世界的事業;村上春樹賣掉生意正好的酒吧,走向了更適合自己的文學殿堂;約伯斯年輕時相當叛逆,卻最終成為蘋果之父;奧巴馬讀書時成績並不優秀,這並不妨礙他成為美國總統……

做人不必一定要合乎傳統,但一定要知道內心所愛。你越忙於滿足他人的期待,就沒辦法專注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就是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你願意單身,就開心享受生活,你願意去義大利窮遊,就抓緊時間辦理簽證,你願意自主創業,就積極學習如何當老闆;你願意做什麼,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總之,不要再傻傻去做一個合乎傳統的好女孩,因為你不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是要更好地成為你自己。

— The End——

文/楊熹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