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如何界定黃河名酒帶?

水是人類生命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物質。 人類離不開水, 人的身體有70-80%是由水組成。

自古以來, 人們擇水而居, 人類的文明起源於河流。 古埃及文明發源於尼羅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又叫兩河文明);古印度文明發源於恒河流域;中華文明發源于黃河流域。

河流讓人類與自然有了交互和對話的能力。 尤其對農耕文明而言更是如此。 白酒釀造根植于農耕文明, 因此, 白酒與河流息息相關, 總是存在著若遠若近的關係。

赤水河孕育了茅臺、郎酒、習酒、董酒等老名酒企業,

催生了國台、金沙等二名酒品牌。 長江在四川境內孕育了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沱牌等老名酒企業, 也在湖北境內催生了稻花香、枝江、白雲邊等二線新名酒品牌。 在蘇魯豫皖交界處的淮河流域, 同樣也是美酒雲集, 既有古井、洋河、宋河、雙溝這樣的老名酒品牌, 同樣也有今世緣、口子窖等類似的新名酒企業。

文/酒遊記於瑞

作為中國第二, 世界第五的黃河, 締造了中華文明, 並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在黃河周邊, 及其流域範圍內也有諸多白酒企業。 第一屆名酒評比會上所評出的四大名白酒企業中, 汾酒和西鳳分別在深受黃河影響山西省汾陽市, 和黃河支流渭河河畔的陝西省寶雞市。 而除了這兩大老名酒企業之外, 還有內蒙古的河套, 青海的互助青稞, 河南的仰韶、杜康, 山東的扳倒井、景芝等也都深受黃河文明的薰陶。

但是, 在白酒行業, 赤水河名酒產區, 長江名酒帶、淮河名酒帶早已聲名遠播, 並以整體品牌為流域內白酒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效益。

而黃河名酒帶客觀存, 但時至今日, 一直沒有企業將之上升到企業戰略和產業集群的戰略高度加以規劃和打造。

當前, 白酒市場處在深度調整期, 產業生態更加複雜, 新的商業機遇正在孕育。 在這種情況下, 站在白酒產業釀造本質、白酒產業發展演變規律及商業邏輯的角度, 梳理白酒產業競合規律, 探討黃河名酒帶定盤戰略, 及流域名酒企業競合發展之道, 對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積極而重大的意義。

01、中國名酒產區的形成與發展

一方水土, 釀一方酒。 由於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不同, 對世界釀酒產業而言, 產區既是一個客觀存在, 也是一個充滿極大排他性的商業話術體系。

比如所謂的波爾多產區, 描述了法國吉隆河流域生產葡萄酒的事實, 並經過長期的商業化運作, 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最好的葡萄酒產於法國波爾多的認知。 同樣是出於商業競爭的需要, 美國釀酒人卻將以法國波爾多為代表的歐洲葡萄酒定義為舊世界的葡萄酒, 而以美國加州納帕酒谷為代表的葡萄酒界定為新世界的葡萄酒。 在美國釀酒人的話語體系內, 葡萄酒有了新舊世界的“二元選擇”, 而對法國葡萄酒釀酒人而言, 葡萄酒是“單極世界”, 產自波爾多的最好。 而在事實上, 中國的煙臺、新疆, 歐洲的義大利等也都生產優質的葡萄酒。

在白酒行業, 產區概念的形成與建國以來的歷屆名酒評比會有關。 第一屆名酒評比評選出了茅臺、汾酒、西鳳、瀘州老窖四大名酒。

其中, 茅臺屬於長江支流赤水河畔, 瀘州老窖位於長江上游瀘州河畔;西鳳產地寶雞位於黃河支流渭水河畔, 汾酒屬於黃河流域。 而到了第二屆、第三屆名酒評比, 又增加了淮河流域的古井、洋河等企業。 這為白酒產區的發展奠定了產業基礎。

第三屆名酒評比會正式提出了按照香型評定名酒的方法,並由此確立了濃香、清香、醬香為白酒三大主體香型的事實。其中,茅臺為醬香型白酒代表,汾酒為清香型白酒代表,瀘州老窖、五糧液、古井、洋河等為濃香型代表企業。1980年代開始,川酒崛起,濃香型白酒企業逐漸發展壯大,一度佔據白酒市場70%多的市場份額。

但是,濃香型白酒在風格上並不統一,彼此之間差異很大。1990年代,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先生曾經撰文指出,在濃香型白酒領域存在著以四川為代表的濃郁型風格和其他地區淡雅型風格的區別。但是產區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還要在2000年以後。2003年《糖酒快訊》記者雷達撰寫了著名的《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這是行業媒體第一次對長江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進行較為系統的報導。

雖然《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並沒有在川黔板塊引起共鳴,但是卻得到了正處在低谷時期的淮河流域名酒企業的高度重視。《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明確提出了以安徽蚌埠——江蘇的雙溝為中心,橫跨安徽、江蘇兩省,構成淮河名酒帶,具體包括古井、洋河、雙溝三大名酒,及今世緣、口子窖、金種子、皖酒等二名酒,亳州、宿遷兩大酒城。2004年,在蘇魯豫皖四省行業協會聯手,放大了淮河名酒帶概念,將淮河名酒帶擴展為黃淮名酒帶,並在江蘇洋河酒廠召開了第一屆蘇魯豫皖白酒峰會。

蘇魯豫皖白酒峰會推動了四省白酒聯盟共同形成板塊共振效應,推廣淡雅濃香,與四川的濃郁型濃香做品類切割,並最終在白酒行業形成消費潮流,為洋河、古井、今世緣等品牌的逆勢崛起提供了產品支援。從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會到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以江蘇洋河、安徽古井為代表的東部白酒板塊崛起,形成了東西部白酒精彩紛呈,爭奇鬥豔的局面。由此可見,產區對推動區域白酒產業發展的作用及貢獻不容忽視。

也許正是看到了蘇魯豫皖產區聯盟的力量,2008年,四川釀酒人提出以四川的瀘州、宜賓,及貴州的仁懷構成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提法在2012年之前在白酒行業影響較大。當時,白酒市場正處在高速發展期,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沱牌等蒸蒸日上。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即是一個事實,即這裡是中國名優白酒的集中地帶,是對長江名酒帶的進一步明確,同時也符合四川及貴州地方政府推動白酒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

但是2012年之後,隨著白酒產業競爭環境的變化,貴州赤水河流域醬酒陣營崛起,貴州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的產業戰略。對貴州釀酒人而言,打造赤水河穀整體品牌概念顯然更具商業價值。此後,“貴州酒博會”、“黔酒中國行”的戰略目的都是為了打造貴州白酒整體品牌。

這一時期,四川白酒陣營依然在積極推進中國白酒金三角戰略,不過此時的“金三角”已經不再包括貴州的赤水河白酒產區流域。長江名酒帶一分為二(四川和貴州)看似已成定勢。但是在2017年,有關中國白酒金三角又出現新的轉機。2017年3月20日,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等茅臺集團負責人及中國酒業協會、中國白酒金三角協會等相關負責人共同考察五糧液集團,雙方達成了包括“共同打造國際市場”,“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在內的五大共識。雙方約定形成定期溝通機制,深度交流合作,在新常態下形成新的戰略合作聯盟。

可見,在新的產業發展時期,打造產區整體品牌,尋求共振效應,已經成為一種更加值得關注的現象。

西部的長江名酒帶分分合合,最終走向合作,東部的蘇魯豫皖白酒陣營也並非鐵板一塊。其實在白酒行業,黃淮名酒帶的概念一直存在頗多爭議。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主要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範圍主要集中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由於黃河決口,奪淮入海,形成了一個黃淮交織的區域,而這個區域與淮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大致相似。

這一區域的主要白酒企業有江蘇的“三溝一河”,安徽的古井、口子窖,河南的宋河等。而對於遠在山東北部的扳倒井、景芝,及河南東部的仰韶等企業而言,無論在地理,還是在文化基因方面,均屬於純粹的黃河流域,而與淮河沒有關聯。因此,在洋河、古井等企業崛起之後,黃淮分流,“脫淮入黃”已經成為成這些企業的共識。

2012年,白酒行業媒體《國家名酒評論》刊發了《黃河酒魂》一文,提出了“黃河名酒帶”的概念,文章得到了黃河流域白酒企業及地方協會的高度認可,黃河名酒聯盟呼之欲出。

由此,我們可以梳理出依託於中國三大河流——中國名酒產區的演變路徑。

中國白酒產區概念演變圖

一、2003年:兩大產區

分為長江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其中長江名酒帶主要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沱牌等四川和貴州的白酒企業,淮河名酒帶主要包括古井、口子窖、皖酒、洋河、雙溝、今世緣等安徽和江蘇的白酒企業。

二、2004-2008年:兩大產區

淮河名酒帶擴大為黃淮名酒帶,山東、河南整體被劃分到黃淮名酒帶。

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會連續召開五屆,極大的推動了以洋河、古井為代表的蘇酒和徽酒發展。東部白酒整體壯大,內部分化,競爭加劇。

三、2008-2016:三大產區

2008年,最後一屆蘇魯豫皖白酒峰會召開,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出籠。

2012年以來,貴州省全力以赴打造赤水河穀名酒產區。

同年,黃河名酒帶概念被媒體提出,“脫淮入黃”成為魯豫部分酒企的戰略企圖,但是黃河名酒帶尚未形成行業共識。

通過對白酒產區演變路徑及演變規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在白酒產業釀造本質、產業政策及商業競合規律三大作用力的共同推動下,白酒產區在2016年的檔口形成了長江名酒帶、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帶三大產區並駕齊驅的產區格局。

2004-2008年被廣泛提起的黃淮名酒帶,2012年的中國白酒金三角概念被提出,2017川黔白酒對此達成共識。由白酒產業釀造本質及競合要素決定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

曾經在建國初名酒評比中佔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黃河流域白酒陣營一直沒有提出明晰的產區概念和話術體系。但是在事實上,黃河名酒產區是中國白酒產區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

02、黃河生態地理與釀酒

黃河流域自古多災,但不可思議的是,這條全長5494公里,中國第二、世界第五的滔滔大河,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中華文明是依託黃河文明發展起來的。華夏文明的始祖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流域的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無不受黃河文明的影響。

黃河孕育了最早的農業文明,並因此孕育了中國最早的白酒。在仰韶文明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的古代釀酒及飲酒器物,比如保存在汾酒博物館的小口尖底甕,在內蒙古陰山岩畫中以酒祭天的畫面足以把黃河流域的釀酒歷史延伸到6000千年以前。因此說,黃河名酒帶代表著中國釀酒產業最早的、最完整的產業史。

黃河龍騰虎躍於中國北方,並鬼斧神工的造就了一個幾字型。華夏先民根據黃河的形象想像出了龍的形象。其中黃河入海口作為龍頭部分一直在華北及華東的東海岸不斷搖擺。地理學研究表明,在10000年以前,黃河入海口在天津境內,然後不斷南移,在明朝時期一度奪淮入海,直到明末清初才將入海口最終鎖定在了山東東營。正是不斷搖擺的黃河入海口衝擊而成了華北平原,以及蘇魯豫皖交界處的黃河故道。

雖然在今天黃河下游地區流域面積已經大大萎縮,京津冀地區已經不在其流域範圍之內,但今天的華北平原卻是由黃河入海口的南北搖動衝擊形成的。而且在文化層面,華北平原更是深受黃河文明影響,是黃河生態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從釀酒產業板塊現實看,京津冀地區白酒主要是以清香型白酒生產為主,與汾酒同根同源,卻又自成一體。其中,衡水老白乾為清香系老白乾香型,牛欄山及紅星為清香系二鍋頭工藝,是大清香白酒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抱團發展的角度看,如果京津冀白酒企業能夠與汾酒一道,形成黃河名酒帶清香陣營,無疑可以借助黃河文化,壯大清香整體品牌內涵。

因此,我們今天提到黃河名酒帶,在地理上可以包括,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中部、山西全境、陝西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東北部等廣大區域的白酒企業所構成的陣營。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有汾酒、西鳳、河套、駱駝、互助青稞、仰韶、寶豐、杜康、衡水老白乾、牛欄山、紅星、津酒、扳倒井等。如果用一個概念來形容黃河名酒陣營,“北酒”是值得考慮的!

03、白酒產業本質決定下的四大產區

自2003年,長江名酒帶與淮河名酒帶被行業媒體正式提出以來,中國白酒產業產區理論在經過十幾年的演變之後,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川黔為代表的長江名酒帶分化為以四川為主導的長江名酒帶和以黔酒為主導的赤水河穀名酒產區。淮河名酒帶在2004-2008年擴大為黃淮名酒帶。在2008年之後,黃淮名酒帶聯盟組織解體,河南的仰韶、山東的扳倒井等開始致力於圍繞黃河文明構建自己的文化體系,洋河、古井、今世緣等繼續宣導淮河名酒產區特色和優勢。淮河名酒產區開始從分散走向聚焦。

因此,在當前,如果以產區解讀中國白酒產業,那麼在事實上產區的劃分應該如下圖所示: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對中國白酒產區進行如下解讀:

1、以河流為支撐,中國白酒產業可以劃分為長江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淮河名酒帶和黃河名酒帶四大產區。

其中,長江名酒帶區域跨度較大,以四川為核心,輻射到湖北、江西等地,主要企業有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黃鶴樓等老名酒企業,以及稻花香、白雲邊、枝江、四特等新名酒企業;

黃河名酒帶跨度較大,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內蒙古、京津冀、河南、山東等地,主要包括汾酒、西鳳等老名酒企業,以及河套、互助青稞、仰韶、扳倒井、衡水、牛欄山、紅星等新名酒企業;

赤水河穀名酒帶高度聚焦,主要集中在貴州茅臺鎮的赤水河兩岸,並延赤水河向外輻射到四川瀘州二郎鎮。代表企業有茅臺、郎酒、董酒這三個老名酒企業,以及習酒、國台、金沙等新名酒企業;

淮河名酒帶高度聚焦于蘇魯豫皖交界處的宿遷、淮安、亳州、商丘、蚌埠等地,代表品牌有古井、洋河、雙溝、宋河四家老名酒企業,以及今世緣、口子窖、金種子等新名酒企業。

2、產區概念的形成,既與白酒產業釀造工藝本質有關,又是60多年產業政策及競合關係的共同導向。

3、基於產業競爭戰略考量,白酒產區的界定是籠統的,受制於企業實力及競合需要此消彼長,並非一成不變。

4、黃河名酒帶的概念雖然現在尚未明晰,但她確是一個客觀存在。需要深受黃河生態及文化影響的白酒企業從戰略高度,齊心協力,共同探討。

04、白酒產區下的“香-味-型”演變邏輯

從古至今,中國消費者對好酒最重要的判斷依據是聞香,香氣幽雅舒適,香而不膩為好酒。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白酒的香氣物質來源於酒體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決定白酒的香氣。地理生態決定微生物菌種的自然屬性,而釀酒工藝則會對釀酒微生物做出不同選擇,進而影響酒體風格。

解放前,受制於交通條件,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資交流比較困難,釀酒人更傾向於就地取材,依託於地理環境,逐漸完善釀酒工藝。因此,雖然都是採用糧食制曲、發酵,但不同地域的白酒釀造工藝是獨特的、自成一體的。這也是1953年,第一屆國家名酒評比會議評定出“汾酒、西鳳、茅臺、瀘州老窖”老四大名酒的主要依據。

而老四大名酒企業對自身釀酒技藝的優化則為日後“濃、清、醬”三大主體香型概念定盤鋪平了道路。1979年,第三屆名酒評比會提出依據香型評選名酒,並按“色、香、味、格”四個標準為白酒打分,其中,“色”為10分,“香”為25分,“味”為50分,“格”為15分,這最終在白酒產業形成了“濃清醬”三大主體香型並列的格局。

1970年代之前,清香型白酒市場最為龐大,占比為70%左右。1970年代之後,濃香型白酒市場放量,逐漸取代清香老大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華東、華北地區原本生產清香型白酒的企業逐漸開始由清香轉向濃香。這個過程中,山西、京津冀白酒企業堅持了清香型工藝,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省逐漸形成了以濃香型為主導的板塊,而內蒙古的河套酒業則是北方最早由清轉濃的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黃河流域的內蒙古河套酒業從產品風格方面進行了大膽突破,發揮自身曾經生產清香型的優勢,走清濃香型風格結合路線,開創了“淡雅”型白酒。與川酒的濃郁型濃香在風格上形成了顯著不同。另外,淮河流域的洋河酒廠,同樣創新出“綿柔型”白酒。

淡雅型和綿柔型白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大家族,但是根據產區不同及差異化競爭戰略的需要他們在“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的濃香型風格的基礎上,借鑒其他香型風格,進行大膽創新,降低了酒體的“濃郁”感,在“綿甜柔和”方面獲得突破。而在事實上,兩者在風格上雖有細微差異,但彼此十分接近。

如果結合諸多專家意見,綿柔型的口感上可以用“綿中有香”來形容,味覺體驗優勢明顯。按照第三屆名酒評比中“色香味格”的評分標準,白酒消費是從“重香”向“重味”轉型。那麼作為中國白酒產區重要一極的黃河名酒生態產區,其酒體風格又有什麼樣的特色呢?

黃河流域白酒風格在1970年代屬於清香型,按照第三屆名酒評比對白酒香型的劃分,清香型白酒的酒體風格為“清香純正 諸位協調 醇甜柔和 餘味爽淨”,其核心概念為“正”。“正”有“正本清源”之意,表明清香型白酒是中國白酒的傳統特色。在黃河名酒陣營中,汾酒、衡水、牛欄山、紅星等企業依然堅守清香型釀酒工藝。代表著清香型白酒的“純正”風格。

近年來,隨著白酒消費的多元化,消費者口感的複合化,香型融合趨勢加快,為了增加口感的複合性,香型之間的融合趨勢加快,白酒去香型的趨勢特別明顯,從建國之初的無香型,到1979年劃分三大主體香型,再到當前的去香型化,都是符合白酒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香型融合趨勢之下,清香型白酒企業開始借鑒其他香型釀造工藝,或在勾調環節融入醬香型或者芝麻香型調味酒,以增加酒體的醇厚度和雅致感。

西鳳酒作為黃河流域名酒企業代表,在工藝路線上兼具清香型的制曲工藝和濃香型的發酵工藝,豐滿了自身作為鳳香型白酒代表的產業地位。鳳香型白酒的專家評語為“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淨悠長”。

自1990年代以來,黃河流域還有多家企業完成了由清香到濃香的轉型,但是受地理環境及傳統工藝的影響,這一地區濃香型白酒在風格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清濃結合的個性,被稱為濃香系-淡雅型白酒。專家對這一地區淡雅型酒體風格的描述為“窖香幽雅、綿甜醇厚、諧調甘爽、味淨香長”。

從專家評語中可以看出,黃河流域濃香型白酒產品與川派濃郁型濃香白酒相比,酒體更加綿甜,而與淮海流域濃香型白酒相比,酒體風味更加淨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色。其中“純正”“淨雅”的概念價值巨大。

根據說文解字:雅者,正也。“雅”既是“正”的意思。表明黃河流域是中國白酒工藝之源,是中國白酒文化之根,是中國白酒品質之魂。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黃河名酒帶雖然可以劃分為清香系、鳳香系和淡雅型三大流派,但是三大流派在酒體風格上卻有著諸多相似性,都突出了酒體風格的“雅”和酒體風味的“淨”。

再結合1979年釀酒專家提出的“色、香、味、格”為白酒打分的標準。我們就可以用一張圖來形容中國白酒產業四大產區的不同風格特色。

從赤水河穀酒體風格的醬香突出,到長江上游川派濃香的窖香濃郁,淮河名酒帶的酒體綿柔,再到黃河名酒帶酒體追求風格上的雅致,風味上的淨爽,既完整的體現了中國白酒生產與地域環境的密切結合,並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而形成酒體風格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所謂品質有高低,風格無高下,對於白酒而言,儘管風格特色各有不同,但是都嚴格恪守了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的釀造本質,不同釀酒師的釀酒智慧也融入其中,共同助推中國白酒四大產區的形成。

05、黃河名酒產區酒體風格的成因

❈❈釀酒是人類最古老的一個產業,是農業的延伸產業,高度依賴地理和氣候,並在漫長的產業進化中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釀酒工藝,形成不同的酒種。

白酒、威士卡、白蘭地、伏特加都是世界著名的烈性酒。其中,白酒為中國獨有。白酒的純糧固態發酵工藝被稱為中國國粹。中國幅員遼闊,氣候複雜多樣,這在地理上奠定了白酒產品物理風格的多樣性。而中國5000多年的文化傳承,也賦予了白酒產品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理解黃河名酒風格的形成,需要從物理屬性和文化屬性兩個方面加以研究。

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山脈眾多,東西高差懸殊,各區地貌差異很大,又由於流域處於中緯度地帶,受大氣環流和季風環流影響情況比較複雜。總的看來,黃河流域在地理、氣候、物產、文化方面具有以下四點共性特徵:

第一、四季分明,溫差懸殊。

與川黔地區相比,除河源地帶及上游部分地區之外,黃河流域,尤其是產酒區絕大多數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節差別大、溫差懸殊。白酒的發窖、制曲、存儲都要經歷四季變換,冷暖交替,酒體微量元素能夠締合充分,酒體的平衡感較好,風味多樣、風格雅致。

第二、降水偏少,蒸發量大。

黃河流域降水偏少,蒸發量大,整體屬於氣候乾燥地區,微生物種的種類和數量適中。這是形成清香型白酒清雅型酒體風格的主因。

但是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由於有豐富的黃河主支流水系影響,形成了獨有的河谷濕地環境,山東北部地區受海洋氣候影響,降水量有所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為這兩個地區生產淡雅型濃香型白酒提供了氣候上的支援。

第三、光照充足,輻射較強。

黃河流域地處高緯度,光照充足,太陽輻射較強。全年日照時數一般達2000~3300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間;僅次於日照最充足的柴達木盆地,而較黃河以南的長江流域廣大地區普遍偏多出l倍左右。

光照資源為黃河流域糧食生產帶來更好的光合作用,因此,黃河流域是我國優質小麥、高粱的主要產區。在釀酒生產中,小麥是制曲的主要原料,高粱是優質的發酵原料。在歷史上,優質的高粱、小麥產區為黃河流域釀酒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稱。青海互助青稞酒業以種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稞為主要釀酒原料生產的青稞酒為黃河名酒帶一大特色。

第四、釀酒歷史悠久,工藝千錘百煉。

在歷史上,清香型白酒是黃河流域主導風格。清香型白酒長期的飲用習慣是黃河流域“重‘味’輕‘香’”的白酒消費習慣。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物質生活水準提升,肉食增多,消費者飲食傾向開始由“吃葷”向“吃素”轉化,這反應在白酒消費上,就是從“吃香”向“吃味” 轉移,綿柔型、淡雅型、淨雅型白酒市場份額增加。

06、打造黃河名酒生態產區整體品牌的產業價值

在自然與人類的雙重選擇下,黃河流域及黃河文明生態圈記憶體在著包括互助青稞,山西汾酒,陝西西鳳,內蒙古河套,河南仰韶,河北衡水老白乾,北京牛欄山、紅星,山東扳倒井等為數眾多的名優白酒企業。它與長江名酒帶、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帶共同構成了中國白酒產業四大產區,是中國白酒產業整體板塊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10到20年間,長江名酒帶、淮河名酒帶、赤水河穀名酒帶先後以各種形式被明確提出,並通過產區競合加快了白酒產業鏈的整體進化和升級,促進了產區集群發展。但是黃河名酒帶卻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確認,雖然也有多家企業以不同形式發出各種倡議,呼籲黃淮名酒帶白酒企業形成聯盟,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統一的組織力量,這一戰略一直沒能得到有效實施。

長江橫貫中國南方,沿線流域、尤其是四川的宜賓、瀘州一帶,白酒企業眾多,從而形成了長江名酒帶。而赤水河屬於長江的支流,穿越雲貴高原之後,在貴州的仁懷市、習水縣,四川古藺縣,集中爆發,形成了赤水河谷名酒聚集區。相比較四川的長江名酒帶而言,赤水河穀是個小產區,但是小產區卻醞釀了大品牌茅臺。當川黔兩省白酒企業達成共識,攜手打造涵蓋以瀘州、宜賓、遵義(仁懷)為核心的“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白酒長江名酒帶的產區效應將會進一步放大。

淮河擁有27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流域之內酒企眾多,支撐起了淮河名酒帶。自2003年淮河名酒帶產區概念提出之後,在江蘇洋河、今世緣,安徽古井、口子窖等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這一產區在黃金十年得到快速發展,洋河藍色經典、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等品牌快速崛起。產區協同效應不可忽視。

如同長江、淮河一樣,黃河是橫貫中國北方的大河流,在其流域範圍內,同樣擁有眾多酒廠。從黃河上游到下游,這些白酒企業就如同穿在母親河黃河上的顆顆珍珠,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黃河名酒帶。

這些不同的白酒品牌在風格上都有著風格上的“雅”和風味上的“淨”的共性,但是由於它們之間釀造工藝不同,加上黃河流域生態的多樣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不同品牌的獨特個性。正是這種個性賦予了這些品牌打造區域市場的競爭優勢酒。研究黃河名酒帶企業可以發現,這些品牌大都擁有強大省級的根據地市場,比如互助青稞在青海,河套在內蒙,汾酒在山西,西鳳在陝西,絕對都屬於一股獨大的品牌。這就決定了這些品牌擁有天然的抗風險、抗打擊能力。

而從聚合產業集群效應看,黃河流域及黃河文明生態圈內名優白酒企業若能聯手共同打造黃河名酒產區,在長江以北,尤其是西北、華北、東北、及中原地區等廣大地域內形成共振效應,那麼這不僅有助於黃河名酒帶整體品牌的建立,而且可以推動中國白酒產區概念的整體發展。長江名酒帶、黃河名酒帶、淮河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四大名酒帶協同發展,符合中國白酒產業未來趨勢。

附:中國黃河名酒帶核心成員簡介

大美·青海—互助青稞酒

互助青稞酒被全國釀酒專家譽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是以高原特有農作物青稞為原料、由青稞和豌豆適當配比製成的中溫大麯為糖化發酵劑、花崗岩條石發酵窖池和陶缸、不銹鋼酒罐為儲存容器、清蒸清燒四次清獨特生產工藝,以及互助縣威遠鎮特有小氣候環境下生產釀造而成。

釀酒所採用的地下井水,其水源主要來源於號稱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及原始森林的泉溪,水質優良無污染。酒體具有清雅純正、怡悅馥合、綿甜爽淨、 醇厚豐滿、香味協調、回味怡暢的獨特風格特點。

絢麗·甘肅—濱河集團

濱河食品工業集團地處甘肅河西走廊腹地張掖,是甘肅白酒領軍品牌,與甘肅南部隴南徽縣的金徽酒共同構成了甘肅白酒品牌的雙子座。

濱河集團旗下核心產品濱河九糧液採用高粱、小麥、糯米、大米、黃米、沙米、黑米、綠豆、豌豆。其中,黃米為黃河流域西北高原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又稱黃小米。沙米更是特產中的特產,是戈壁、沙漠野生的禾本科糧食,具有高度稀缺性,而其他諸如高粱等也均為濱河集團自有的糧食種植基地生產。

濱河九糧液是依託河西走廊而成長起來的白酒品牌,是甘肅白酒的一面旗幟。所謂河西走廊,即指甘肅境內,烏鞘嶺以西,西至星星峽,南側是祁連山,北側有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的一個狹長的堆積平原,因處黃河以西,所以稱作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甘肅的一張地理名片,濱河九糧液是河西走廊獨特地域的產物。

亮麗·內蒙古—河套酒

從太空俯視地球,陰山腳下的內蒙古河套平原鑲嵌在黃河弓起的龍脈之上,蒼茫而廣闊,靜逸而神秘。而“河套”的出名,不僅源於一個特殊的地理板塊和文化板塊,更源於一瓶口碑相傳的好酒,這瓶好酒出自河套酒業。

素有北國酒都之稱的河套酒業所在地陝壩鎮恰好處於黃河“一撇”與“一橫”的交匯處,與陰山緊密相連,是濕地平原位置最高的所在。3000多小時的日照時間賦予了這裡的一季好糧,獨特的地理氣候使得這裡的釀酒微生物精靈隱藏於土壤之中,“河套酒業,矗立北疆。大河滔滔,草原茫茫。天賦神韻,淡雅濃香”,這便是河套酒業的“一個地方,一瓶好酒”。

文化·山西—汾酒

山西可謂處黃河之繈褓之中,黃河由北及南,順山西邊界而下,行至晉豫陝三省交點之處,又延山西南界而轉,依偎山西,攬抱山西,加之汾河支流深入山西,像一隻正在愛撫嬰兒的手,養育著晉中百姓。黃河路徑,滋潤兩岸,加之山西處晝夜溫差相對較大,從而形成了山西物產——汾酒。

“天地玄黃,大河清香”,相比較南方的白酒產區,汾酒所處環境冬季冷而乾燥,夏季溫和濕潤,以及相對封閉的空氣流通環境,使得這裡的微生物類群較為稀少,細菌、酵母和黴菌等生物在曲藥中配比以及在其酒體釀造匯總的相互作用也與其他地區大有不同,酒體純淨而獨特。

人文·陝西—西鳳酒

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八百里秦川之西陲的鳳翔縣柳林鎮,這裡地域遼闊,土肥物阜,水質甘美,頗具得天獨厚的興農釀酒之地利,是中國著名的酒鄉。

近年來,西鳳酒作為白酒行業的“陝西名片”,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自主創新,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在堅持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出鳳香複合型西鳳酒,被酒界專家譽為“新西鳳實現了中國白酒工藝革命性的突破”。其主導產品西鳳酒是中國鳳香型白酒的鼻祖,其“不上頭、不幹喉、回味愉快”, 被世人稱為“三絕”、譽為“酒中鳳凰”。

厚重·河南-仰韶

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位於舉世聞名的仰紹文化發源地、國酒之源——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是豫酒典型的品質標杆企業

“悠悠七千年仰紹文化,綿綿八萬里美酒飄香”,仰韶酒是中國七千年酒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是中華文明可覓的源蹤。仰韶釀酒精選高粱、小麥等九種天然糧食為原料,採用“陶泥發酵,陶甄蒸餾,陶壇儲存,陶瓶盛裝”的獨特工藝,輔以古今聞名的醴泉佳水,形成獨特的“醹、雅、融”酒體風格。

好客·山東—扳倒井

山東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山東省高青縣,扳倒井酒是其特產白酒。2012年10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決定對“扳倒井酒”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集五穀之精華而成玉液”,扳倒井以高粱、大米、糯米、小米等多種糧食為原料,在井窖窖池中,經全固體狀態自然發酵,並經高溫蒸餾制得。其生產用水採用地下700米處無污染的溫泉水,常年保持28攝氏度恒溫,晶瑩清澈,甘冽淨爽,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美麗·河北—衡水老白乾

“衡水甘泉多佳釀,歷史名酒今更香”,衡水老白乾自古享有盛名。

衡水老白乾酒以“醇香清雅、酒體諧調、甘洌醇厚、回味悠長”的典型風格著稱於世。“老白乾”三個字是對源遠流長、技藝精湛、品質優良、風格獨特的衡水酒特色的高度凝練和讚美,是對衡水釀酒人的熱情謳歌與頌揚!“老白乾”三個字從此與衡水密不可分,衡水老白乾酒成為衡水的地方特產而聲名遠播。

今天的衡水老白乾人在秉承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不斷研究探索與完善,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藝,使產品品質日臻穩定,從而使衡水老白乾酒以其典型風格與濃香、醬香、清香型等白酒共立于中華酒林。

第三屆名酒評比會正式提出了按照香型評定名酒的方法,並由此確立了濃香、清香、醬香為白酒三大主體香型的事實。其中,茅臺為醬香型白酒代表,汾酒為清香型白酒代表,瀘州老窖、五糧液、古井、洋河等為濃香型代表企業。1980年代開始,川酒崛起,濃香型白酒企業逐漸發展壯大,一度佔據白酒市場70%多的市場份額。

但是,濃香型白酒在風格上並不統一,彼此之間差異很大。1990年代,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先生曾經撰文指出,在濃香型白酒領域存在著以四川為代表的濃郁型風格和其他地區淡雅型風格的區別。但是產區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還要在2000年以後。2003年《糖酒快訊》記者雷達撰寫了著名的《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這是行業媒體第一次對長江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進行較為系統的報導。

雖然《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並沒有在川黔板塊引起共鳴,但是卻得到了正處在低谷時期的淮河流域名酒企業的高度重視。《發現淮河名酒帶》一文明確提出了以安徽蚌埠——江蘇的雙溝為中心,橫跨安徽、江蘇兩省,構成淮河名酒帶,具體包括古井、洋河、雙溝三大名酒,及今世緣、口子窖、金種子、皖酒等二名酒,亳州、宿遷兩大酒城。2004年,在蘇魯豫皖四省行業協會聯手,放大了淮河名酒帶概念,將淮河名酒帶擴展為黃淮名酒帶,並在江蘇洋河酒廠召開了第一屆蘇魯豫皖白酒峰會。

蘇魯豫皖白酒峰會推動了四省白酒聯盟共同形成板塊共振效應,推廣淡雅濃香,與四川的濃郁型濃香做品類切割,並最終在白酒行業形成消費潮流,為洋河、古井、今世緣等品牌的逆勢崛起提供了產品支援。從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會到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以江蘇洋河、安徽古井為代表的東部白酒板塊崛起,形成了東西部白酒精彩紛呈,爭奇鬥豔的局面。由此可見,產區對推動區域白酒產業發展的作用及貢獻不容忽視。

也許正是看到了蘇魯豫皖產區聯盟的力量,2008年,四川釀酒人提出以四川的瀘州、宜賓,及貴州的仁懷構成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提法在2012年之前在白酒行業影響較大。當時,白酒市場正處在高速發展期,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沱牌等蒸蒸日上。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即是一個事實,即這裡是中國名優白酒的集中地帶,是對長江名酒帶的進一步明確,同時也符合四川及貴州地方政府推動白酒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

但是2012年之後,隨著白酒產業競爭環境的變化,貴州赤水河流域醬酒陣營崛起,貴州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的產業戰略。對貴州釀酒人而言,打造赤水河穀整體品牌概念顯然更具商業價值。此後,“貴州酒博會”、“黔酒中國行”的戰略目的都是為了打造貴州白酒整體品牌。

這一時期,四川白酒陣營依然在積極推進中國白酒金三角戰略,不過此時的“金三角”已經不再包括貴州的赤水河白酒產區流域。長江名酒帶一分為二(四川和貴州)看似已成定勢。但是在2017年,有關中國白酒金三角又出現新的轉機。2017年3月20日,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等茅臺集團負責人及中國酒業協會、中國白酒金三角協會等相關負責人共同考察五糧液集團,雙方達成了包括“共同打造國際市場”,“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在內的五大共識。雙方約定形成定期溝通機制,深度交流合作,在新常態下形成新的戰略合作聯盟。

可見,在新的產業發展時期,打造產區整體品牌,尋求共振效應,已經成為一種更加值得關注的現象。

西部的長江名酒帶分分合合,最終走向合作,東部的蘇魯豫皖白酒陣營也並非鐵板一塊。其實在白酒行業,黃淮名酒帶的概念一直存在頗多爭議。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主要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範圍主要集中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在歷史上,由於黃河決口,奪淮入海,形成了一個黃淮交織的區域,而這個區域與淮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大致相似。

這一區域的主要白酒企業有江蘇的“三溝一河”,安徽的古井、口子窖,河南的宋河等。而對於遠在山東北部的扳倒井、景芝,及河南東部的仰韶等企業而言,無論在地理,還是在文化基因方面,均屬於純粹的黃河流域,而與淮河沒有關聯。因此,在洋河、古井等企業崛起之後,黃淮分流,“脫淮入黃”已經成為成這些企業的共識。

2012年,白酒行業媒體《國家名酒評論》刊發了《黃河酒魂》一文,提出了“黃河名酒帶”的概念,文章得到了黃河流域白酒企業及地方協會的高度認可,黃河名酒聯盟呼之欲出。

由此,我們可以梳理出依託於中國三大河流——中國名酒產區的演變路徑。

中國白酒產區概念演變圖

一、2003年:兩大產區

分為長江名酒帶和淮河名酒帶,其中長江名酒帶主要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沱牌等四川和貴州的白酒企業,淮河名酒帶主要包括古井、口子窖、皖酒、洋河、雙溝、今世緣等安徽和江蘇的白酒企業。

二、2004-2008年:兩大產區

淮河名酒帶擴大為黃淮名酒帶,山東、河南整體被劃分到黃淮名酒帶。

蘇魯豫皖四省白酒峰會連續召開五屆,極大的推動了以洋河、古井為代表的蘇酒和徽酒發展。東部白酒整體壯大,內部分化,競爭加劇。

三、2008-2016:三大產區

2008年,最後一屆蘇魯豫皖白酒峰會召開,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概念出籠。

2012年以來,貴州省全力以赴打造赤水河穀名酒產區。

同年,黃河名酒帶概念被媒體提出,“脫淮入黃”成為魯豫部分酒企的戰略企圖,但是黃河名酒帶尚未形成行業共識。

通過對白酒產區演變路徑及演變規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在白酒產業釀造本質、產業政策及商業競合規律三大作用力的共同推動下,白酒產區在2016年的檔口形成了長江名酒帶、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帶三大產區並駕齊驅的產區格局。

2004-2008年被廣泛提起的黃淮名酒帶,2012年的中國白酒金三角概念被提出,2017川黔白酒對此達成共識。由白酒產業釀造本質及競合要素決定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

曾經在建國初名酒評比中佔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黃河流域白酒陣營一直沒有提出明晰的產區概念和話術體系。但是在事實上,黃河名酒產區是中國白酒產區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極。

02、黃河生態地理與釀酒

黃河流域自古多災,但不可思議的是,這條全長5494公里,中國第二、世界第五的滔滔大河,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中華文明是依託黃河文明發展起來的。華夏文明的始祖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流域的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無不受黃河文明的影響。

黃河孕育了最早的農業文明,並因此孕育了中國最早的白酒。在仰韶文明遺址中發現的大量的古代釀酒及飲酒器物,比如保存在汾酒博物館的小口尖底甕,在內蒙古陰山岩畫中以酒祭天的畫面足以把黃河流域的釀酒歷史延伸到6000千年以前。因此說,黃河名酒帶代表著中國釀酒產業最早的、最完整的產業史。

黃河龍騰虎躍於中國北方,並鬼斧神工的造就了一個幾字型。華夏先民根據黃河的形象想像出了龍的形象。其中黃河入海口作為龍頭部分一直在華北及華東的東海岸不斷搖擺。地理學研究表明,在10000年以前,黃河入海口在天津境內,然後不斷南移,在明朝時期一度奪淮入海,直到明末清初才將入海口最終鎖定在了山東東營。正是不斷搖擺的黃河入海口衝擊而成了華北平原,以及蘇魯豫皖交界處的黃河故道。

雖然在今天黃河下游地區流域面積已經大大萎縮,京津冀地區已經不在其流域範圍之內,但今天的華北平原卻是由黃河入海口的南北搖動衝擊形成的。而且在文化層面,華北平原更是深受黃河文明影響,是黃河生態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從釀酒產業板塊現實看,京津冀地區白酒主要是以清香型白酒生產為主,與汾酒同根同源,卻又自成一體。其中,衡水老白乾為清香系老白乾香型,牛欄山及紅星為清香系二鍋頭工藝,是大清香白酒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抱團發展的角度看,如果京津冀白酒企業能夠與汾酒一道,形成黃河名酒帶清香陣營,無疑可以借助黃河文化,壯大清香整體品牌內涵。

因此,我們今天提到黃河名酒帶,在地理上可以包括,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中部、山西全境、陝西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東北部等廣大區域的白酒企業所構成的陣營。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有汾酒、西鳳、河套、駱駝、互助青稞、仰韶、寶豐、杜康、衡水老白乾、牛欄山、紅星、津酒、扳倒井等。如果用一個概念來形容黃河名酒陣營,“北酒”是值得考慮的!

03、白酒產業本質決定下的四大產區

自2003年,長江名酒帶與淮河名酒帶被行業媒體正式提出以來,中國白酒產業產區理論在經過十幾年的演變之後,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川黔為代表的長江名酒帶分化為以四川為主導的長江名酒帶和以黔酒為主導的赤水河穀名酒產區。淮河名酒帶在2004-2008年擴大為黃淮名酒帶。在2008年之後,黃淮名酒帶聯盟組織解體,河南的仰韶、山東的扳倒井等開始致力於圍繞黃河文明構建自己的文化體系,洋河、古井、今世緣等繼續宣導淮河名酒產區特色和優勢。淮河名酒產區開始從分散走向聚焦。

因此,在當前,如果以產區解讀中國白酒產業,那麼在事實上產區的劃分應該如下圖所示: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對中國白酒產區進行如下解讀:

1、以河流為支撐,中國白酒產業可以劃分為長江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淮河名酒帶和黃河名酒帶四大產區。

其中,長江名酒帶區域跨度較大,以四川為核心,輻射到湖北、江西等地,主要企業有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黃鶴樓等老名酒企業,以及稻花香、白雲邊、枝江、四特等新名酒企業;

黃河名酒帶跨度較大,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內蒙古、京津冀、河南、山東等地,主要包括汾酒、西鳳等老名酒企業,以及河套、互助青稞、仰韶、扳倒井、衡水、牛欄山、紅星等新名酒企業;

赤水河穀名酒帶高度聚焦,主要集中在貴州茅臺鎮的赤水河兩岸,並延赤水河向外輻射到四川瀘州二郎鎮。代表企業有茅臺、郎酒、董酒這三個老名酒企業,以及習酒、國台、金沙等新名酒企業;

淮河名酒帶高度聚焦于蘇魯豫皖交界處的宿遷、淮安、亳州、商丘、蚌埠等地,代表品牌有古井、洋河、雙溝、宋河四家老名酒企業,以及今世緣、口子窖、金種子等新名酒企業。

2、產區概念的形成,既與白酒產業釀造工藝本質有關,又是60多年產業政策及競合關係的共同導向。

3、基於產業競爭戰略考量,白酒產區的界定是籠統的,受制於企業實力及競合需要此消彼長,並非一成不變。

4、黃河名酒帶的概念雖然現在尚未明晰,但她確是一個客觀存在。需要深受黃河生態及文化影響的白酒企業從戰略高度,齊心協力,共同探討。

04、白酒產區下的“香-味-型”演變邏輯

從古至今,中國消費者對好酒最重要的判斷依據是聞香,香氣幽雅舒適,香而不膩為好酒。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白酒的香氣物質來源於酒體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決定白酒的香氣。地理生態決定微生物菌種的自然屬性,而釀酒工藝則會對釀酒微生物做出不同選擇,進而影響酒體風格。

解放前,受制於交通條件,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資交流比較困難,釀酒人更傾向於就地取材,依託於地理環境,逐漸完善釀酒工藝。因此,雖然都是採用糧食制曲、發酵,但不同地域的白酒釀造工藝是獨特的、自成一體的。這也是1953年,第一屆國家名酒評比會議評定出“汾酒、西鳳、茅臺、瀘州老窖”老四大名酒的主要依據。

而老四大名酒企業對自身釀酒技藝的優化則為日後“濃、清、醬”三大主體香型概念定盤鋪平了道路。1979年,第三屆名酒評比會提出依據香型評選名酒,並按“色、香、味、格”四個標準為白酒打分,其中,“色”為10分,“香”為25分,“味”為50分,“格”為15分,這最終在白酒產業形成了“濃清醬”三大主體香型並列的格局。

1970年代之前,清香型白酒市場最為龐大,占比為70%左右。1970年代之後,濃香型白酒市場放量,逐漸取代清香老大地位。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華東、華北地區原本生產清香型白酒的企業逐漸開始由清香轉向濃香。這個過程中,山西、京津冀白酒企業堅持了清香型工藝,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四省逐漸形成了以濃香型為主導的板塊,而內蒙古的河套酒業則是北方最早由清轉濃的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黃河流域的內蒙古河套酒業從產品風格方面進行了大膽突破,發揮自身曾經生產清香型的優勢,走清濃香型風格結合路線,開創了“淡雅”型白酒。與川酒的濃郁型濃香在風格上形成了顯著不同。另外,淮河流域的洋河酒廠,同樣創新出“綿柔型”白酒。

淡雅型和綿柔型白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大家族,但是根據產區不同及差異化競爭戰略的需要他們在“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淨香長”的濃香型風格的基礎上,借鑒其他香型風格,進行大膽創新,降低了酒體的“濃郁”感,在“綿甜柔和”方面獲得突破。而在事實上,兩者在風格上雖有細微差異,但彼此十分接近。

如果結合諸多專家意見,綿柔型的口感上可以用“綿中有香”來形容,味覺體驗優勢明顯。按照第三屆名酒評比中“色香味格”的評分標準,白酒消費是從“重香”向“重味”轉型。那麼作為中國白酒產區重要一極的黃河名酒生態產區,其酒體風格又有什麼樣的特色呢?

黃河流域白酒風格在1970年代屬於清香型,按照第三屆名酒評比對白酒香型的劃分,清香型白酒的酒體風格為“清香純正 諸位協調 醇甜柔和 餘味爽淨”,其核心概念為“正”。“正”有“正本清源”之意,表明清香型白酒是中國白酒的傳統特色。在黃河名酒陣營中,汾酒、衡水、牛欄山、紅星等企業依然堅守清香型釀酒工藝。代表著清香型白酒的“純正”風格。

近年來,隨著白酒消費的多元化,消費者口感的複合化,香型融合趨勢加快,為了增加口感的複合性,香型之間的融合趨勢加快,白酒去香型的趨勢特別明顯,從建國之初的無香型,到1979年劃分三大主體香型,再到當前的去香型化,都是符合白酒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香型融合趨勢之下,清香型白酒企業開始借鑒其他香型釀造工藝,或在勾調環節融入醬香型或者芝麻香型調味酒,以增加酒體的醇厚度和雅致感。

西鳳酒作為黃河流域名酒企業代表,在工藝路線上兼具清香型的制曲工藝和濃香型的發酵工藝,豐滿了自身作為鳳香型白酒代表的產業地位。鳳香型白酒的專家評語為“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淨悠長”。

自1990年代以來,黃河流域還有多家企業完成了由清香到濃香的轉型,但是受地理環境及傳統工藝的影響,這一地區濃香型白酒在風格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清濃結合的個性,被稱為濃香系-淡雅型白酒。專家對這一地區淡雅型酒體風格的描述為“窖香幽雅、綿甜醇厚、諧調甘爽、味淨香長”。

從專家評語中可以看出,黃河流域濃香型白酒產品與川派濃郁型濃香白酒相比,酒體更加綿甜,而與淮海流域濃香型白酒相比,酒體風味更加淨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色。其中“純正”“淨雅”的概念價值巨大。

根據說文解字:雅者,正也。“雅”既是“正”的意思。表明黃河流域是中國白酒工藝之源,是中國白酒文化之根,是中國白酒品質之魂。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黃河名酒帶雖然可以劃分為清香系、鳳香系和淡雅型三大流派,但是三大流派在酒體風格上卻有著諸多相似性,都突出了酒體風格的“雅”和酒體風味的“淨”。

再結合1979年釀酒專家提出的“色、香、味、格”為白酒打分的標準。我們就可以用一張圖來形容中國白酒產業四大產區的不同風格特色。

從赤水河穀酒體風格的醬香突出,到長江上游川派濃香的窖香濃郁,淮河名酒帶的酒體綿柔,再到黃河名酒帶酒體追求風格上的雅致,風味上的淨爽,既完整的體現了中國白酒生產與地域環境的密切結合,並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而形成酒體風格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所謂品質有高低,風格無高下,對於白酒而言,儘管風格特色各有不同,但是都嚴格恪守了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的釀造本質,不同釀酒師的釀酒智慧也融入其中,共同助推中國白酒四大產區的形成。

05、黃河名酒產區酒體風格的成因

❈❈釀酒是人類最古老的一個產業,是農業的延伸產業,高度依賴地理和氣候,並在漫長的產業進化中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釀酒工藝,形成不同的酒種。

白酒、威士卡、白蘭地、伏特加都是世界著名的烈性酒。其中,白酒為中國獨有。白酒的純糧固態發酵工藝被稱為中國國粹。中國幅員遼闊,氣候複雜多樣,這在地理上奠定了白酒產品物理風格的多樣性。而中國5000多年的文化傳承,也賦予了白酒產品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理解黃河名酒風格的形成,需要從物理屬性和文化屬性兩個方面加以研究。

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山脈眾多,東西高差懸殊,各區地貌差異很大,又由於流域處於中緯度地帶,受大氣環流和季風環流影響情況比較複雜。總的看來,黃河流域在地理、氣候、物產、文化方面具有以下四點共性特徵:

第一、四季分明,溫差懸殊。

與川黔地區相比,除河源地帶及上游部分地區之外,黃河流域,尤其是產酒區絕大多數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節差別大、溫差懸殊。白酒的發窖、制曲、存儲都要經歷四季變換,冷暖交替,酒體微量元素能夠締合充分,酒體的平衡感較好,風味多樣、風格雅致。

第二、降水偏少,蒸發量大。

黃河流域降水偏少,蒸發量大,整體屬於氣候乾燥地區,微生物種的種類和數量適中。這是形成清香型白酒清雅型酒體風格的主因。

但是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由於有豐富的黃河主支流水系影響,形成了獨有的河谷濕地環境,山東北部地區受海洋氣候影響,降水量有所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為這兩個地區生產淡雅型濃香型白酒提供了氣候上的支援。

第三、光照充足,輻射較強。

黃河流域地處高緯度,光照充足,太陽輻射較強。全年日照時數一般達2000~3300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間;僅次於日照最充足的柴達木盆地,而較黃河以南的長江流域廣大地區普遍偏多出l倍左右。

光照資源為黃河流域糧食生產帶來更好的光合作用,因此,黃河流域是我國優質小麥、高粱的主要產區。在釀酒生產中,小麥是制曲的主要原料,高粱是優質的發酵原料。在歷史上,優質的高粱、小麥產區為黃河流域釀酒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稱。青海互助青稞酒業以種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稞為主要釀酒原料生產的青稞酒為黃河名酒帶一大特色。

第四、釀酒歷史悠久,工藝千錘百煉。

在歷史上,清香型白酒是黃河流域主導風格。清香型白酒長期的飲用習慣是黃河流域“重‘味’輕‘香’”的白酒消費習慣。改革開放以來,國人物質生活水準提升,肉食增多,消費者飲食傾向開始由“吃葷”向“吃素”轉化,這反應在白酒消費上,就是從“吃香”向“吃味” 轉移,綿柔型、淡雅型、淨雅型白酒市場份額增加。

06、打造黃河名酒生態產區整體品牌的產業價值

在自然與人類的雙重選擇下,黃河流域及黃河文明生態圈記憶體在著包括互助青稞,山西汾酒,陝西西鳳,內蒙古河套,河南仰韶,河北衡水老白乾,北京牛欄山、紅星,山東扳倒井等為數眾多的名優白酒企業。它與長江名酒帶、赤水河谷、淮河名酒帶共同構成了中國白酒產業四大產區,是中國白酒產業整體板塊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10到20年間,長江名酒帶、淮河名酒帶、赤水河穀名酒帶先後以各種形式被明確提出,並通過產區競合加快了白酒產業鏈的整體進化和升級,促進了產區集群發展。但是黃河名酒帶卻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確認,雖然也有多家企業以不同形式發出各種倡議,呼籲黃淮名酒帶白酒企業形成聯盟,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統一的組織力量,這一戰略一直沒能得到有效實施。

長江橫貫中國南方,沿線流域、尤其是四川的宜賓、瀘州一帶,白酒企業眾多,從而形成了長江名酒帶。而赤水河屬於長江的支流,穿越雲貴高原之後,在貴州的仁懷市、習水縣,四川古藺縣,集中爆發,形成了赤水河谷名酒聚集區。相比較四川的長江名酒帶而言,赤水河穀是個小產區,但是小產區卻醞釀了大品牌茅臺。當川黔兩省白酒企業達成共識,攜手打造涵蓋以瀘州、宜賓、遵義(仁懷)為核心的“中國白酒金三角”,中國白酒長江名酒帶的產區效應將會進一步放大。

淮河擁有27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流域之內酒企眾多,支撐起了淮河名酒帶。自2003年淮河名酒帶產區概念提出之後,在江蘇洋河、今世緣,安徽古井、口子窖等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這一產區在黃金十年得到快速發展,洋河藍色經典、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等品牌快速崛起。產區協同效應不可忽視。

如同長江、淮河一樣,黃河是橫貫中國北方的大河流,在其流域範圍內,同樣擁有眾多酒廠。從黃河上游到下游,這些白酒企業就如同穿在母親河黃河上的顆顆珍珠,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黃河名酒帶。

這些不同的白酒品牌在風格上都有著風格上的“雅”和風味上的“淨”的共性,但是由於它們之間釀造工藝不同,加上黃河流域生態的多樣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不同品牌的獨特個性。正是這種個性賦予了這些品牌打造區域市場的競爭優勢酒。研究黃河名酒帶企業可以發現,這些品牌大都擁有強大省級的根據地市場,比如互助青稞在青海,河套在內蒙,汾酒在山西,西鳳在陝西,絕對都屬於一股獨大的品牌。這就決定了這些品牌擁有天然的抗風險、抗打擊能力。

而從聚合產業集群效應看,黃河流域及黃河文明生態圈內名優白酒企業若能聯手共同打造黃河名酒產區,在長江以北,尤其是西北、華北、東北、及中原地區等廣大地域內形成共振效應,那麼這不僅有助於黃河名酒帶整體品牌的建立,而且可以推動中國白酒產區概念的整體發展。長江名酒帶、黃河名酒帶、淮河名酒帶、赤水河名酒帶,四大名酒帶協同發展,符合中國白酒產業未來趨勢。

附:中國黃河名酒帶核心成員簡介

大美·青海—互助青稞酒

互助青稞酒被全國釀酒專家譽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是以高原特有農作物青稞為原料、由青稞和豌豆適當配比製成的中溫大麯為糖化發酵劑、花崗岩條石發酵窖池和陶缸、不銹鋼酒罐為儲存容器、清蒸清燒四次清獨特生產工藝,以及互助縣威遠鎮特有小氣候環境下生產釀造而成。

釀酒所採用的地下井水,其水源主要來源於號稱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及原始森林的泉溪,水質優良無污染。酒體具有清雅純正、怡悅馥合、綿甜爽淨、 醇厚豐滿、香味協調、回味怡暢的獨特風格特點。

絢麗·甘肅—濱河集團

濱河食品工業集團地處甘肅河西走廊腹地張掖,是甘肅白酒領軍品牌,與甘肅南部隴南徽縣的金徽酒共同構成了甘肅白酒品牌的雙子座。

濱河集團旗下核心產品濱河九糧液採用高粱、小麥、糯米、大米、黃米、沙米、黑米、綠豆、豌豆。其中,黃米為黃河流域西北高原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又稱黃小米。沙米更是特產中的特產,是戈壁、沙漠野生的禾本科糧食,具有高度稀缺性,而其他諸如高粱等也均為濱河集團自有的糧食種植基地生產。

濱河九糧液是依託河西走廊而成長起來的白酒品牌,是甘肅白酒的一面旗幟。所謂河西走廊,即指甘肅境內,烏鞘嶺以西,西至星星峽,南側是祁連山,北側有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的一個狹長的堆積平原,因處黃河以西,所以稱作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甘肅的一張地理名片,濱河九糧液是河西走廊獨特地域的產物。

亮麗·內蒙古—河套酒

從太空俯視地球,陰山腳下的內蒙古河套平原鑲嵌在黃河弓起的龍脈之上,蒼茫而廣闊,靜逸而神秘。而“河套”的出名,不僅源於一個特殊的地理板塊和文化板塊,更源於一瓶口碑相傳的好酒,這瓶好酒出自河套酒業。

素有北國酒都之稱的河套酒業所在地陝壩鎮恰好處於黃河“一撇”與“一橫”的交匯處,與陰山緊密相連,是濕地平原位置最高的所在。3000多小時的日照時間賦予了這裡的一季好糧,獨特的地理氣候使得這裡的釀酒微生物精靈隱藏於土壤之中,“河套酒業,矗立北疆。大河滔滔,草原茫茫。天賦神韻,淡雅濃香”,這便是河套酒業的“一個地方,一瓶好酒”。

文化·山西—汾酒

山西可謂處黃河之繈褓之中,黃河由北及南,順山西邊界而下,行至晉豫陝三省交點之處,又延山西南界而轉,依偎山西,攬抱山西,加之汾河支流深入山西,像一隻正在愛撫嬰兒的手,養育著晉中百姓。黃河路徑,滋潤兩岸,加之山西處晝夜溫差相對較大,從而形成了山西物產——汾酒。

“天地玄黃,大河清香”,相比較南方的白酒產區,汾酒所處環境冬季冷而乾燥,夏季溫和濕潤,以及相對封閉的空氣流通環境,使得這裡的微生物類群較為稀少,細菌、酵母和黴菌等生物在曲藥中配比以及在其酒體釀造匯總的相互作用也與其他地區大有不同,酒體純淨而獨特。

人文·陝西—西鳳酒

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八百里秦川之西陲的鳳翔縣柳林鎮,這裡地域遼闊,土肥物阜,水質甘美,頗具得天獨厚的興農釀酒之地利,是中國著名的酒鄉。

近年來,西鳳酒作為白酒行業的“陝西名片”,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自主創新,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在堅持傳統工藝基礎上,開發出鳳香複合型西鳳酒,被酒界專家譽為“新西鳳實現了中國白酒工藝革命性的突破”。其主導產品西鳳酒是中國鳳香型白酒的鼻祖,其“不上頭、不幹喉、回味愉快”, 被世人稱為“三絕”、譽為“酒中鳳凰”。

厚重·河南-仰韶

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位於舉世聞名的仰紹文化發源地、國酒之源——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是豫酒典型的品質標杆企業

“悠悠七千年仰紹文化,綿綿八萬里美酒飄香”,仰韶酒是中國七千年酒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是中華文明可覓的源蹤。仰韶釀酒精選高粱、小麥等九種天然糧食為原料,採用“陶泥發酵,陶甄蒸餾,陶壇儲存,陶瓶盛裝”的獨特工藝,輔以古今聞名的醴泉佳水,形成獨特的“醹、雅、融”酒體風格。

好客·山東—扳倒井

山東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山東省高青縣,扳倒井酒是其特產白酒。2012年10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決定對“扳倒井酒”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集五穀之精華而成玉液”,扳倒井以高粱、大米、糯米、小米等多種糧食為原料,在井窖窖池中,經全固體狀態自然發酵,並經高溫蒸餾制得。其生產用水採用地下700米處無污染的溫泉水,常年保持28攝氏度恒溫,晶瑩清澈,甘冽淨爽,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美麗·河北—衡水老白乾

“衡水甘泉多佳釀,歷史名酒今更香”,衡水老白乾自古享有盛名。

衡水老白乾酒以“醇香清雅、酒體諧調、甘洌醇厚、回味悠長”的典型風格著稱於世。“老白乾”三個字是對源遠流長、技藝精湛、品質優良、風格獨特的衡水酒特色的高度凝練和讚美,是對衡水釀酒人的熱情謳歌與頌揚!“老白乾”三個字從此與衡水密不可分,衡水老白乾酒成為衡水的地方特產而聲名遠播。

今天的衡水老白乾人在秉承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不斷研究探索與完善,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藝,使產品品質日臻穩定,從而使衡水老白乾酒以其典型風格與濃香、醬香、清香型等白酒共立于中華酒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