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專心致志繡好一朵花

我們每個人, 都在追趕著生活的浪花, 為自己編織著各種美好的圖畫。 然而要想走上成功之路, 還是必須依靠堅實的腳步。 人們常說:“要想學得驚人藝, 專心、虛心加恒心。 ”、“不怕事難為, 就怕心不專;只要人有恆, 萬事都能成。 ”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 從小培養‘專一’和‘有恆’甚為重要, 因為它關係到一個人今後的長遠發展和事業的成功。

從前有個國王, 想為國家找一個宰相, 後來他找到一位可以擔當重任的人, 國王為了試驗他, 假意說要殺他, 經人說情, 於是要這個人捧著一個盛滿油的盤子, 從東城捧到西城,

不准滴出一滴, 否則便要殺頭。 這樣的條件其實很不容易做到, 他捧著盤子走在路上, 他的父母妻子哭他, 他沒看見;有極美的女人從他身邊走過, 他也沒有看見;後來, 忽然來了一頭瘋象, 嚇得滿街人四處亂竄, 但它仍是一心一意在盤子上, 不為所動。 不久又遇到皇宮失火, 眾人急忙救火, 鬧的紛亂不堪, 而殿梁上的一窩馬蜂, 被火燒出, 四處蜇人, 這人雖然被蜇了幾下, 仍然毫無所覺, 依舊專心致志地捧著油盤往前走。 最後, 他一滴油也沒有滴下來的到達了目的地。 國王便豐他位相, 因為國王認為:“一個人做事能夠如此專心, 便是八國之亂, 也可以平定下來, 何況其他!”

這個故事的意義, 在於叫人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集中注意力是一種能力,

它可以將思維與行動集中在某一特定目標上。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工作量日益增加, 和資訊發達的今天, 已成為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 我們可以將集中注意力想像成利用放大鏡將陽光集中到一張白紙上, 透過鏡片將散射的光線能量集中起來, 並且聚成一點——能量強大的一個中心點, 迅速地讓白紙燃燒起來。

著名的史學家張舜徽教授認為:“一個人如果立志做成一件有益於人世的大事, 必須有恒心、有毅力、有耐性、有信念, 才能取得成功。 ”他在自傳中, 回顧自己長期自學的歷程時寫道:“少年時期, 讀古文辭, 善誦長篇氣盛之文, 手抄熟讀, 不知費了多少心力。 稍長, 又喜閱覽大部頭書, 從無畏難退縮之意。

想起十九歲時讀《資治通鑒》, 日近一卷, 經過七個月的時間, 將二百九十四卷的大書, 讀完了, 並且還寫了簡明的劄記。 後來年齡稍大, 又發願要通讀《二十四史》, 不畏艱難、不避寒暑, 堅持不懈地認真苦讀。 從《史記》到《隋書》, 都用朱筆圈點, 讀得很仔細;從新舊《唐書》到《明史》, 也圈閱一遍。 整整花了十年時間, 終於讀完了這部三千兩百五十九卷的大書。 ——回憶年輕時候讀大部頭書, 是用臨陣對敵, 打死仗的辦法, 去攻堅取勝的。 既要有勇氣, 又有傻氣, 從來不感畏難怕苦, 因而也就取得一些成果。 ”

從這段自述中, 可以看到, 教授的毅力是多麼的頑強, 其傾心治學的精神, 又是多麼專注。 一個人倘若不具備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恆的意志, 那麼在學習、工作、和事業上是斷然無法成就的。

孟子就十分重視學習的專心致志, 反對三心兩意。 他以學習下棋為例:下圍棋雖然是項小技術, 但如不一心一意地學, 也是學不會的。 弈秋是著名的棋手, 如果讓他教授兩個人下棋, 其中一個人很專心地聽從弈秋的指導, 而另一個人表面上似乎在聽, 但心裡卻在想, 快又一隻天鵝飛來了, 得拿起弓箭去射它。 那麼, 後者的學習必定不如前者。 這是因為後者不如前者聰明嗎?當然不是, 關鍵在於後者的不專心。

這件事說明了學習上的差異並非取決於一個人天資的高低, 而在於他是否能夠專注。 一個人若不能專心致志, 思想容易被其他事物牽引, 這就意味著他的智力容易被削弱、被分散,

甚至被抵消。 可見, 兩頭尖的針不能縫衣, 三心二意的人一事無成。

孟子還認為:為學必須‘持之以恆’反對‘一曝十寒’。 他以掘井為例:“假如掘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 就停止挖掘了, 那麼, 那口井仍舊只是一口廢井。 ”學習或做事如果虎頭蛇尾, 不能堅持到底, 必定會是功虧一簣。 有為者必有恒心, 不獲成功決不甘休, 而無恒心者往往半途而廢, 只能落得個前功盡棄。 總之, ‘心專才能繡得花, 有恆才能織得麻。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 必須‘持之以恆’, 才能成就事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