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專案做多大規模拿補貼多?各地“適度規模經營”標準有別

我們都知道目前國家提倡的農業經營方向, 是“適度規模經營”, 但究竟多大規模算是適度?很少有人知道其確切標準。

近日, 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在2017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

中國農業不可能以美國、澳大利亞那樣的方式發展, 大規模擴張型的農業發展方式不僅不現實, 還很可能造成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係失衡。 我們發展規模經營的根本目的, 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而不是為了規模化而規模化。

因此, 張紅宇指出, 現在國家最為提倡的農業經營規模, 是當地戶均規模的10倍到15倍之間。

這個規模標準的依據是什麼呢?張紅宇也對此做出了解釋:現在我國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 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

.72倍,

通常而言, 我國農民的收入構成以家庭經營收入和種植業收入兩部分為主, 各占40%和50%。 參照以上資料來計算, 對於從事種植業的農戶來說,

在現有的規模上擴大10倍到12倍, 就正好能趕上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

張紅宇提示:不同地域種植規模標準有別

按照張紅宇的說法, 參考調研的結果, 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例, 在上海、成都, 10畝不到就能滿足趕上城市居民收入的標準。

其實, 最近幾年各地陸續出臺的家庭農場適度規模標準,

也都是按照此前張紅宇說的, 以當地農村居民收入恰好能夠趕上城市居民收入的準則, 進行制定的。 比如上海的家庭農場適度規模標準(糧食生產)為100畝~150畝, 江蘇為100畝~300畝, 重慶為50畝(一年兩熟地區)或100畝(一年一熟制地區)以上。

對於想拿到更多補貼的朋友來說, 做農業專案時參照一下國家提倡的標準顯然有益無害。 而儘管各地具體的標準不一, 總體準則都是前文提到過的“當地戶均規模10~15倍之間”。

張紅宇:規模經營園藝性作物比糧食作物更有前景

做規模經營的農業專案, 策略的選擇至關重要。 張紅宇指出, 在目前的國情下, 做規模經營, 第一階段就是保收入、保效益, 有了奔頭才有動力;第二個階段,

著眼點應該在提升競爭力, 比如園藝性作物, 就比糧食作物的市場競爭力大得多, 這不僅是在國內, 在全球都是趨勢。

換言之, 園藝性作物不僅是對於種植戶更賺錢, 也是我國要提升農業競爭力的更優選擇, 因此國家從戰略層面也會對種植園藝性作物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怎麼集中土地實現規模化?張紅宇介紹兩條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土地流轉(適合新型經營主體)。 如今有國家政策推動, 像上海、江蘇等經濟發達的地區, 土地流轉的比例都已經超過了60%。 如今土地流轉已經不像以往, 找地看地非常困難, 價格也不透明。 現在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查詢到全國各地有待流轉的土地, 而且都是明碼標價, 確定了方向之後再去看地, 極大提高了成單效率。 據張紅宇介紹, 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濟, 是效益最高的方式。

第二種途徑是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適合農民轉移就業)。 比如河南、四川等地, 有大量農民轉移就業, 其中留守老人、婦女居多。 這種情況下,如果當地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深化專業分工,比如當地農民建立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土地,但經營權還是歸農民自己,只是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分工由合作社來統籌,並且提供從農資購買到農產品銷售等一系列服務。以這種方式,就能在不轉移經營權的情況下實現規模效益。

總而言之,做規模化的農業專案,途徑方式很多,作物類型的選擇也很多,關鍵在於找准適合當地實際情況,又能讓手邊的資源能合理配置的方式,並且符合國家政策方向。做到這些,補貼到手並不難,更重要的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真正讓農業項目良性迴圈起來,產生規模效益。

文章來源於土流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種情況下,如果當地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深化專業分工,比如當地農民建立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土地,但經營權還是歸農民自己,只是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分工由合作社來統籌,並且提供從農資購買到農產品銷售等一系列服務。以這種方式,就能在不轉移經營權的情況下實現規模效益。

總而言之,做規模化的農業專案,途徑方式很多,作物類型的選擇也很多,關鍵在於找准適合當地實際情況,又能讓手邊的資源能合理配置的方式,並且符合國家政策方向。做到這些,補貼到手並不難,更重要的是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真正讓農業項目良性迴圈起來,產生規模效益。

文章來源於土流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