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秋冬如果這樣泡澡,越泡越有害

首波冷空氣來襲, 天氣開始越來越冷, 想要泡個舒服的熱水澡嗎?據研究, 如果在高達攝氏41度以上的熱水中, 泡超過半小時的話, 將提高猝死的風險, 且好發於冬季時期, 尤其是中高齡、有心血管疾病者更要當心。

到底怎樣才是適當泡澡方式, 避免因溫度轉變過快造成猝死風險呢?

正確泡澡溫度與適當時間

熱水浴(42℃以上)會讓血壓上升, 造成心肺負擔, 應避免長時間全身浸泡。

想充分放鬆, 又不希望洗完身上發冷, 需在溫水(38~40℃左右)充分浸泡10分鐘以上, 以刺激副交感神經, 使脈搏減緩, 洗完後如果能睡上30分鐘, 更有助身心放鬆。 若要充分發汗、提高中心體溫, 可以溫水半身浴20~30分鐘, 尤其適合睡前泡。

早上起床如果想提振精神, 則適合熱水淋浴兩、三分鐘, 可以刺激交感神經, 讓身體活絡起來。 生理期、頭暈、發燒、空腹及飯後一小時內, 不適合泡澡。

這些人也不適合泡澡:研究已指出, 孕婦泡熱水澡次數太頻繁、時間太久, 會影響胎兒發育。 老人家、高、低血壓的人及幼兒也不適合高溫的全身浴。

泡澡後的清潔保養, 格外重要

過度清潔和高溫的熱水, 會洗去肌膚表面保護的油脂, 尤其對乾燥皮膚的人來說, 最好以溫水沐浴,

避免用力擦洗, 並且不要泡太久, 如果讓皮膚出現皺摺, 保濕成分流失, 皮膚反而會更加乾燥。

選用適合的香皂搓洗至起泡, 用泡沫清洗身體, 也可以保護皮膚。 泡澡後應立刻擦上保濕乳液。

入浴前喝一杯水, 有助充分發汗, 代謝體內老廢物質, 也可把水放在手邊, 隨時補充。 泡澡時, 在浴缸內做些伸展動作, 按摩身體, 更能加強效果。

避免泡澡意外的五大防範措施

1.入浴前溫度控制, 避免快速從冷到熱的溫度轉換

2.避免在攝氏41度熱水中, 泡澡超過10分鐘

3.泡澡前先告知家人, 避免突然暈倒來不及呼救

4.緩慢步出浴池, 小心腳步避免頭昏狀態

5.飲酒過後, 切記不要泡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