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援引“韃靼”這個稱號,作為這場戰役一個見證,他們是中國的勇士

在近代史上有一場悲壯的戰役, 卻狠少爲人所提及, 它就是八裏橋戰役。 這場戰役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剛開始, 西方與中國的一場較量。

事後, 歐洲將領說, 沒想到韃靼這麽勇敢, 歐洲所謂的中國人缺乏勇氣, 看來傳聞並不可信。

有人說這場戰役是大刀和長矛對坦克的一場極其不對等的戰役, 但雙方士兵的勇氣是對等的。

天津大沽炮失陷後, 鹹豐著急地派欽差大臣到天津乞和, 不幸的是和談破裂, 皇室宗親僧格林沁親率大軍, 准備把英法聯軍堵在廣渠門大道, 他把三萬人馬精心部署在四個地方,

而自己帶領馬兵、步兵一萬七千人, 死死守住戰略位置重要的八裏橋。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 外國人說, 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 其實大錯特錯

僧格林沁率領的三萬人中, 有一萬人是蒙古兵, 現在看來蒙古兵在漫長的歲月中戰鬥力並未腐蝕, 依然驍勇善戰。

英法聯軍對剽悍的蒙古騎兵其實是有畏懼的, 成吉思汗的時代, 已經將對蒙古騎兵的恐懼刻進了骨子裏, 所以他們首先發射火箭, 然而這一招也確實奏效, 擊潰了排在最前面的蒙古騎兵陣仗。

馬匹受驚奔跑, 沖亂了步兵隊形, 將領不得不率兵退往八裏橋。 僧格林沁下令構築土壘和戰壕, 准備死守陣地, 跟敵人一決雌雄。

這是僧格林沁犯的第一個錯誤, 用冷兵器時代修建戰壕的辦法對付熱兵器, 而不是偵察敵情, 這種以卵擊石的戰術勢必導致一部被動, 步步被動。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 外國人說, 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 其實大錯特錯

然而僧格林沁第二天又犯了一個軍事上的錯誤, 讓實力最弱的勝保馬隊放在最前面, 如果馬匹受驚橫沖直撞, 後面的步兵狠可能就一片大亂, 到時候整個清軍就潰敗了。

第二天一大早, 法國以空心橫線陣型迎敵, 而清軍馬隊則發起第一輪沖鋒, “連環槍發不絕”、“一槍能打下一個騎兵”。 雖然手握熱兵器的法軍有優勢, 但騎兵有時近身三四十米,

法國步兵隊形保持不亂, 說明法國步兵擁有極強的心理素質。

僅僅一個小時, 馬隊主力就損失殆盡, 而這時對清軍而言更悲慘的事情發生了, 磨磨蹭蹭的法國炮隊終於趕到戰場救援, 這時勝保馬隊徹底崩潰, 他本人也受傷了, 騎兵的潰退引起了步兵大亂, 沖毀了清軍的整個防線。

此時, 埋伏在一旁的漢軍綠營沖出來, 與炮隊拼刺刀, 展開了肉搏, 這無疑是自殺行爲。 但是沒有辦法, 清軍的火器太渣, 裝填程式複雜, 射速更是緩慢, 五分鍾射一發, 在這五分鍾, 多少士兵壯烈犧牲!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 外國人說, 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 其實大錯特錯

清軍由於火力裝備不足, 揮舞著大刀、長矛以決然的姿態沖向火力核心, 這不是一場笑話, 這是一場用生命祭奠的關於一個民族的信仰!

而法國第二旅沖上石橋, 與守衛石橋的清軍展開血肉之戰, 清軍不敵, 最終潰敗, 軍隊退到定福莊。

當戰鬥打響後, 僧格林沁才發現他的戰略錯了, 聯軍的主攻方向不是他兵力部署密集的西路, 而是南路。此時,爲了糾正戰略上的錯誤,他指揮馬隊穿插于南路和西路之間,想要切斷敵人的隊形,然後用步兵隊伍輔助馬隊,爭取全部殲滅敵人主力。

但是由於他錯得太慘,蒙古騎兵都死光了,沒人配合他的戰略,而僧格林沁不得不說非常勇敢,腹背受敵依然揮舞著黃旗,一步不退,守住指揮崗位。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外國人說,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其實大錯特錯

而蒙古騎兵也特別勇敢,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跟敵人近身作戰,把敵人感慨得不得了,後來在經曆過戰役的軍官記載:“中國軍隊以少有的勇敢向我們重逢,他們呼喊前進,雖然一開始就遭遇潰敗,但他們頂住了慘重的傷亡,向著火力密集的地方前進。”

他說:“歐洲認爲中國人不夠勇敢,現在看來都是謬誤,中國人的勇敢今天才知道!”

最感人的是這句——他們“還是甯願一步不退,勇敢堅持,全體就地陣亡。” (吉拉爾《法蘭西和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

敵軍軍官描述:“死神一刻也沒歇手,運河兩邊堆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這些勇敢鬥士,他們寸步不退。橋頭有一個身材極爲高達的韃靼人,他手執一面寫有黑字的大黃旗,並且把這面旗幟不時指向所有的方向。”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外國人說,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其實大錯特錯

“他向全體中國人下達命令,子彈、炮彈在他身邊呼嘯而過,他卻鎮定不動。”

後來炮彈擊中了他,敵軍軍官清晰地記著他痙攣的手,依然緊緊握住旗杆,十分感人。

關於這場戰役傷亡人數是有爭議的,清軍回去報的數字是擊斃英法聯軍上千人,法軍報死了十二人,真實情況是法國有一些印度雇傭兵,他們的傷亡根本沒算在裏面,只算了法國籍的傷亡。而清軍傷亡的數字接近兩萬,首次沖刺的馬隊,活下來的只有七個人。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外國人說,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其實大錯特錯

壯哉,中國的勇士,雖然英法聯軍稱他們韃靼人,筆者也援引了“韃靼”這個稱號,作爲這場戰役的一個見證,但其實他們是中國人的勇士,是我們民族的功臣!

而是南路。此時,爲了糾正戰略上的錯誤,他指揮馬隊穿插于南路和西路之間,想要切斷敵人的隊形,然後用步兵隊伍輔助馬隊,爭取全部殲滅敵人主力。

但是由於他錯得太慘,蒙古騎兵都死光了,沒人配合他的戰略,而僧格林沁不得不說非常勇敢,腹背受敵依然揮舞著黃旗,一步不退,守住指揮崗位。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外國人說,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其實大錯特錯

而蒙古騎兵也特別勇敢,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跟敵人近身作戰,把敵人感慨得不得了,後來在經曆過戰役的軍官記載:“中國軍隊以少有的勇敢向我們重逢,他們呼喊前進,雖然一開始就遭遇潰敗,但他們頂住了慘重的傷亡,向著火力密集的地方前進。”

他說:“歐洲認爲中國人不夠勇敢,現在看來都是謬誤,中國人的勇敢今天才知道!”

最感人的是這句——他們“還是甯願一步不退,勇敢堅持,全體就地陣亡。” (吉拉爾《法蘭西和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

敵軍軍官描述:“死神一刻也沒歇手,運河兩邊堆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這些勇敢鬥士,他們寸步不退。橋頭有一個身材極爲高達的韃靼人,他手執一面寫有黑字的大黃旗,並且把這面旗幟不時指向所有的方向。”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外國人說,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其實大錯特錯

“他向全體中國人下達命令,子彈、炮彈在他身邊呼嘯而過,他卻鎮定不動。”

後來炮彈擊中了他,敵軍軍官清晰地記著他痙攣的手,依然緊緊握住旗杆,十分感人。

關於這場戰役傷亡人數是有爭議的,清軍回去報的數字是擊斃英法聯軍上千人,法軍報死了十二人,真實情況是法國有一些印度雇傭兵,他們的傷亡根本沒算在裏面,只算了法國籍的傷亡。而清軍傷亡的數字接近兩萬,首次沖刺的馬隊,活下來的只有七個人。

中國最悲壯的一役,外國人說,歐洲以爲中國人怕死,其實大錯特錯

壯哉,中國的勇士,雖然英法聯軍稱他們韃靼人,筆者也援引了“韃靼”這個稱號,作爲這場戰役的一個見證,但其實他們是中國人的勇士,是我們民族的功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