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下本只有一個“王爵”,“公侯伯子爵”的諸侯因何紛紛稱王?

從周朝開始, 天子為了表示對貴戚功臣的恩寵, 賜封五個等級爵位, 公、侯、伯、子、男。 周天子的正式稱號是周王, 其他的諸侯國君就是秦公、晉公、楚子之類的, 天下只有周王一人享有“王爵”的至高稱號。

春秋時期以後, 周禮開始逐漸崩塌。 各諸侯國為了稱霸諸侯, 相互征伐, 衝突不斷, 春秋五霸接連上演。 當時的周王名義上還是天下的共主, 但是由於自己實力的嚴重下滑, 已經不足以掌控天下局勢了。 春秋以前, 天子六師, 哪個諸侯不聽話就要六師移之, 就要打你。 但是後來發現打不過了, 尤其是打楚國打了三次都沒打過。 軍師實力跟不上, 自然號召力就下降了不少, 下面的諸侯國就開始寵寵欲動想要僭越周禮了。

楚國是第一個稱王的。 當時楚國國君熊通不滿足於自己的爵位, 當時天下除了周王一個“王爵”外, 其他諸侯國君都是“公”、“侯”、“伯”之類的爵位, 楚國當初沒有和周武王搞好關係, 被封了一個諸侯國裡最低的“子爵”。 熊通不滿足這個, 採用威脅的口吻要求周王給提高爵位。 周王怎麼受的了這樣的非禮要求, 斷然拒絕了。 熊通回國後就很氣憤, 一琢磨, 過了兩年, 老子不和你玩了, 我自己封自己為楚王。

但是, 這個楚王當時並沒有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 天下的王其實還算只屬於周王一人的。

到了西元前403年, 局勢徹底改變, 這一年,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 得到了周天子官方的許可正式封侯。 三家分晉事件成為春秋戰國的分水嶺, 春秋時代雖然禮樂崩壞,

但是周禮還被認可, 到了戰國, 周禮已經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稱霸天下才是當時的主旋律。

戰國後, 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 這簡直就是造反, 而周天子居然承認他們是諸侯, 而不是討伐他們, 從這一刻起, 周天子都不尊周禮了, 諸侯就更不知禮為何物了。

然後才有各諸侯國為了封王, 各種攻城掠地, 最後才有戰國七雄。

從“齊楚相王”到 “五國相王”, 魏王先是怕齊國反對, 拉著齊一起稱王, 後來又為了遏制秦、齊、楚, 派公孫衍聯合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聯盟相互稱王。 五國相互稱王就意味著不止一個天子, 周天子的權威徹底淪喪。

周天子的權威徹底淪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