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描寫的周瑜真是“嫉賢妒能”嗎?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 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 在民間的知名度也很高。 但是由於某些原因, 《三國演義》中的有些人物的小說形象與民間形象之間是存在誤差的,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當屬周瑜了。

在民間很多人的印象裡,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形象, 數次意圖加害比自己智謀更高的諸葛亮。 但是民間對周瑜的這種印象很大程度上是那些戲劇作者和點評家的問題, 如果仔細看《三國演義》的原文, 就會發現並非如此。

首先, 歷史上的周瑜雅量高致。 老將程普曾因為不服周瑜年少而與其產生矛盾, 沒想到周瑜卻不計前嫌, 最後與程普結為至交好友。 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對周瑜在歷史上的這個故事進行了詳細描寫, 明顯不是要將周瑜寫成“嫉賢妒能”的形象。

其次, 在《三國演義》中, 周瑜首次發現諸葛亮的智慧勝過自己後, 魯肅提出讓諸葛瑾勸諸葛亮輔佐孫權的建議後, 周瑜立刻同意(瑜善其言)。 如果周瑜真的是“嫉賢妒能”, 那他為什麼要將諸葛亮召入東吳, 那不是對自己的地位威脅更大嗎?

第三, 周瑜每次對諸葛亮起殺心的時候, 無論是嘴上說的還是心裡想的都是“此人助劉備, 必為江東之患”, 而這恐怕也是大部分讀者的共同想法。 在《三國演義》裡面, 周瑜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而想殺諸葛亮, 基本都是為了整個孫權集團的利益。

綜合來講, 《三國演義》的周瑜從沒有猜忌諸葛亮高於自己的才華, 而是不能接受諸葛亮的才華成為整個孫權集團的威脅。 《三國演義》感歎周瑜對東吳的忠誠與不甘心失敗的英雄氣短, 羅貫中在小說中讓諸葛亮為周瑜弔喪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