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括並不是只會紙上談兵,這才是他兵敗的真正原因

說到“紙上談兵”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是一個成語, 而其由來便是長平之戰這場戰役。 也許很多人都會說, 長平之戰是一個隻會讀兵書的趙括坑慘了45萬趙軍。

趙括劇照

但是這場仗真的只是因為趙括一個人而導致的失敗嗎?或者說“紙上談兵也許只是後人對其的一個誤解呢?

其實趙括是被冤枉的, 他並不是真的只會紙上談兵。 趙括是名將趙奢的兒子, 自幼熟讀兵書, 經常伴隨父親征戰沙場, 甚至陪伴在父親身邊為其出謀劃策, 其自身學習的軍事才能是經受過了戰爭的考驗, 父親的指導的。 此外, 長平之戰趙括作為主將接手前線45萬大軍時, 前線將士已經斷糧四十六天;人是鐵, 飯是鋼, 一頓不吃餓得慌, 但是在斷糧四十六天的情況下趙括依然能夠做到臨危不亂, 士兵們也還能聽取趙括的話, 有效地組織了四路軍隊進行突圍進攻,

這足以說明趙括的軍事才能是得到了軍中將士的信賴, 其在軍中的威望也是很高的, 如若不然眾將士也早已鳥獸散, 又何來“紙上談兵”之說?那導致趙國長平之戰兵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糧草押運

後勤保障能力不足, 出現斷糧危機

前面說到了,

趙括接手前線軍隊的時候眾將士已經斷糧四十六天。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趙國廉頗跟秦國對峙三年都沒事, 但是一換上趙括就兵敗, 這就是趙括能力不行, 孰不知趙國也沒意料到這秦趙一對峙就是三年, 耗費了大量糧食, 這到了第三年已經快要崩潰了, 趙國已經沒有糧食了, 趙國全國都湊不出軍糧了, 找人借也失敗了, 這場戰爭繼續對峙下去不需要秦軍進攻, 趙軍自己也會垮了。 所以趙王也是被逼得完全沒有辦法了, 只能把守備戰改為攻堅戰, 讓善於主動進攻的趙括去搏一把, 速戰速決還有一線生機, 畢竟贏了還能喘口氣東山再起,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反正再這麼耗下去也遲早要死。

其次趙國根基薄弱, 內耗過大

從國力對比上來說, 當時的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 北有胡宛之利, 南有巴蜀之饒, 東控潼關之險, 獎勵耕戰, 對於各種與戰爭相關聯的戰略物質儲備非常充足, 而趙國地廣人也多, 雖然北方國土面積很大, 但是實際可用的耕地面積卻很少。

在兵農合一的戰國時期, 趙國農業經濟在六國中原本就較為落後, 長平之戰三年的對峙中又導致了大量的勞動力脫離了生產, 導致從戰爭的一開始就在慢慢內耗著整個趙國的生命力, 這也直接決定了趙國無力支持大規模長期戰爭的事實。

戰場廢墟

結果呢?趙括為了儘快打破僵局,在接管長平前線四十五萬趙軍後,他必須殲滅或者給秦軍以重大的殺傷,以達到逼退秦軍的效果,為趙國贏取喘息的機會。所以趙括在軍中進行了一連貫的人事調整和戰略部署後,率領四十五萬大軍,改守為攻主動全線出擊。雖然最後兵敗了,但是趙括一直戰鬥到最後,英勇戰死為國捐軀。對於趙括,我們只能說遇到這樣的時局,遇到這樣的白起,這也許就是他的宿命。

結果呢?趙括為了儘快打破僵局,在接管長平前線四十五萬趙軍後,他必須殲滅或者給秦軍以重大的殺傷,以達到逼退秦軍的效果,為趙國贏取喘息的機會。所以趙括在軍中進行了一連貫的人事調整和戰略部署後,率領四十五萬大軍,改守為攻主動全線出擊。雖然最後兵敗了,但是趙括一直戰鬥到最後,英勇戰死為國捐軀。對於趙括,我們只能說遇到這樣的時局,遇到這樣的白起,這也許就是他的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