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國內汽車行業深度報告:SUV成最強細分市場,自主品牌確立地位

自主品牌與 SUV 市場形成正迴圈。 受消費者先入為主, 以及合資品牌密集的產品 佈局擠壓, 自主品牌在轎車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且產品集中在 10 萬以下, 盈利能力較低(如帝豪、榮威 350/360、長安悅翔)。

SUV 從 2010 年開始異軍突起, 從邊緣市場成長為主流消費, 受益於需求擴張、合資品牌產品導入的遲滯, 自 主品牌 在 SUV 的份額從 2014 年初的 38.7%提升至 2016 年底的 59%。 SUV 成就了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也加速了 SUV 的滲透, 兩者相互加速、相得益彰。

自主品牌貢獻 SUV 增量的 70%, 市場地位已經確立。 2014 年以來自主品牌在 SUV的市占率持續提升, 從銷量增量角度, 2016 年自主品牌貢獻了 SUV 行業增量的 72%, 自主已在 SUV 市場確立地位, 根據產業調研獲得的車型計畫, 自主在 SUV 的份額 還將進一步提升。

內部競爭:優勝劣汰, 龍頭起航

10 萬以內:增速放緩, 競爭加劇

10 萬以內自主 SUV 主要替代自主轎車。 自主品牌轎車銷量增速從 2009 年到 2013年逐漸放緩,

2016 年受政策刺激略有回升。 自主轎車和自主小型 SUV 價格帶重合 (均為 10 萬以下), 是自主小型 SUV 的主要替換市場, 2013-2015 年是自主小型SUV 市場爆發期, 對應的是自主轎車的加速下滑。

2016 年 10 萬以下 SUV(都是自主)銷量 262 萬輛, 占比已達 52%(分母:自主 A級轎車+自主小型 SUV), 行業增速也放緩至 50%。

考慮到 A 級轎車的潛在替換空間, 預計自主小型 SUV 市場增速將繼續放緩。

缺乏品牌粘性, 產品生命 週期較短。 從市場集中度看, 隨著競品車型的快速投放, 行業 CR5 持續下滑。 除哈弗外, 產品生命週期普遍較短, 2014 年上市的“爆款產 品”如江淮 S3、銀翔幻速, 上市僅 3-4 個月銷量破萬,

但僅 2 年銷量便見頂回落, 一方面反映出需求的井噴, 也反映出此價格敏感型消費群體品牌粘度不夠。

預計 2017 小型 SUV 增速放緩, 二線品牌產品品質問題的暴露, 以及哈弗 H2s、榮 威 RX3 等龍頭公司產品的介入, 行業集中度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10 萬以下 SUV 前十銷量(單位:萬輛)

10-15 萬:戰略市場, 格局確立

10-15 萬為自主品牌戰略市場, 車型競爭力快速提升。 10-15 萬緊湊型 SUV 既能 夠創造豐厚的盈利, 又且具備一定品牌溢價, 是自主品牌賺取利潤、產品 升級的 核心市場, 是決定品牌能否獲得中長期發展的戰略市場, 是兵家必爭之地。

2015 年以來, 可以明顯觀察到細分市場產品的競爭力提升, 以 GS4、RX5、博越為 代表的新一代 SUV, 在設計、工藝上已與合資品牌非常接近, 一方面搶佔弱勢自 主品牌的份額, 同時也對二線合資品牌(如韓系、法系)形成替代。

10-15 萬自主 SUV 替代合資小型 SUV/A 級轎車,銷量仍有翻倍空間。根據消費升 級的替代性和價格帶的重疊,10-15 萬自主 SUV 主要對合資小型 SUV/A 級車的替 代效應非常明顯。2013 年以來,合資小型 SUV/A 級車銷量增速逐年下滑,2016年兩者合計市場規模近 925 萬輛,當年因為購臵稅優惠增速反彈至 11%。

相比之下,10-15 萬自主 SUV 2013 年爆發,2016 年銷量 226.6 萬輛,同比增長近70%。自主小型 SUV 占替換市場(自主轎車)比例已達 54%,假設未來自主 SUV 對 合資小型 SUV/A 級車的替換率達到同等級水準,則 10-15 萬自主 SUV 市場仍有翻 倍以上空間,行業複合增速不低於 20%。

龍頭份額加速提升,競爭格局基本確立。不同於小型 SUV 市場的混戰,10-15 萬 區間的自主緊湊型 SUV 雖然快速擴容、競品投放增加,但前 5 位車型的市場集中 度提升較快,廣汽 GS4、吉利博越、榮威 RX5 等“爆款”產品加速擠出弱勢品牌。

自主緊湊 SUV CR5 從 2015 年初的 40%提升到 2016 年底的 60%,2 年提升 20 個百 分點。參考可比成熟細分市場,合資品牌 A 級車 CR6 接近 70%,合資緊湊 SUV CR7接近 80%,均高度集中。2016 年的稅收優惠政策提前釋放需求、延長了弱勢品牌 的生命週期,預計隨著行業增速的放緩和龍頭產品線的豐富,自主緊湊個 SUV 集 中度還將繼續提升,市場格局基本確立。

10-15 萬 SUV 2016 年銷量前十(單位:輛)

15 萬以上:突破花板,進入合資大本營

15-20 萬是自主品牌的藍海,品牌升級的關鍵。15-20 萬是合資品牌的重點市場, 合資品牌 B 級車、緊湊型 SUV 多聚集于此,明星車型如帕薩特、雅閣、途觀、CRV等,是合資品牌的主要利潤來源。此區間消費者更重視品牌與品質,價格 敏感度 低,為車企留出較大的盈利空間。

隨著客戶購買力的提升和自身產品的完善,2016 年以來自主品牌加大了產品投 放,如長城的 WEY、吉利的 Link.Co、長安的 CS95、廣汽的 GS8 等。該領域的替 代市場為“合資緊湊 SUV+合資 B 級車”,2016 年市場容量約 360 萬輛,為具備產 品升級能力的自主品牌提供了廣闊的藍海。

15-20 萬 SUV 2016 年銷量前十

田忌賽馬,自主品牌小試牛刀。自主品牌以高配的大中型 SUV,對標合資緊湊型SUV,爭奪重視產品性價比的客戶。隨著自主品牌製造工藝和設計能力的個,以長 城、廣汽為代表的少數自主品牌已有產品投放(如哈弗 H7、傳祺 GS8),並取得不 錯的銷量。

樂晴智庫,全球行業和公司深度研究

10-15 萬自主 SUV 替代合資小型 SUV/A 級轎車,銷量仍有翻倍空間。根據消費升 級的替代性和價格帶的重疊,10-15 萬自主 SUV 主要對合資小型 SUV/A 級車的替 代效應非常明顯。2013 年以來,合資小型 SUV/A 級車銷量增速逐年下滑,2016年兩者合計市場規模近 925 萬輛,當年因為購臵稅優惠增速反彈至 11%。

相比之下,10-15 萬自主 SUV 2013 年爆發,2016 年銷量 226.6 萬輛,同比增長近70%。自主小型 SUV 占替換市場(自主轎車)比例已達 54%,假設未來自主 SUV 對 合資小型 SUV/A 級車的替換率達到同等級水準,則 10-15 萬自主 SUV 市場仍有翻 倍以上空間,行業複合增速不低於 20%。

龍頭份額加速提升,競爭格局基本確立。不同於小型 SUV 市場的混戰,10-15 萬 區間的自主緊湊型 SUV 雖然快速擴容、競品投放增加,但前 5 位車型的市場集中 度提升較快,廣汽 GS4、吉利博越、榮威 RX5 等“爆款”產品加速擠出弱勢品牌。

自主緊湊 SUV CR5 從 2015 年初的 40%提升到 2016 年底的 60%,2 年提升 20 個百 分點。參考可比成熟細分市場,合資品牌 A 級車 CR6 接近 70%,合資緊湊 SUV CR7接近 80%,均高度集中。2016 年的稅收優惠政策提前釋放需求、延長了弱勢品牌 的生命週期,預計隨著行業增速的放緩和龍頭產品線的豐富,自主緊湊個 SUV 集 中度還將繼續提升,市場格局基本確立。

10-15 萬 SUV 2016 年銷量前十(單位:輛)

15 萬以上:突破花板,進入合資大本營

15-20 萬是自主品牌的藍海,品牌升級的關鍵。15-20 萬是合資品牌的重點市場, 合資品牌 B 級車、緊湊型 SUV 多聚集于此,明星車型如帕薩特、雅閣、途觀、CRV等,是合資品牌的主要利潤來源。此區間消費者更重視品牌與品質,價格 敏感度 低,為車企留出較大的盈利空間。

隨著客戶購買力的提升和自身產品的完善,2016 年以來自主品牌加大了產品投 放,如長城的 WEY、吉利的 Link.Co、長安的 CS95、廣汽的 GS8 等。該領域的替 代市場為“合資緊湊 SUV+合資 B 級車”,2016 年市場容量約 360 萬輛,為具備產 品升級能力的自主品牌提供了廣闊的藍海。

15-20 萬 SUV 2016 年銷量前十

田忌賽馬,自主品牌小試牛刀。自主品牌以高配的大中型 SUV,對標合資緊湊型SUV,爭奪重視產品性價比的客戶。隨著自主品牌製造工藝和設計能力的個,以長 城、廣汽為代表的少數自主品牌已有產品投放(如哈弗 H7、傳祺 GS8),並取得不 錯的銷量。

樂晴智庫,全球行業和公司深度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