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一個大餅改變的科考

來源:讀書文摘

引導語:成敗還是靠運作。

宋太祖建國之後恢復了科舉考試。 唐宋科舉, 基本上每年一次, 可是錄取人數卻極少。 太祖時期, 每年錄取的進士不過十余人, 還經常因為有人舉報不公平而進行複試, 競爭非常激烈。 當時能夠來到京城的舉子, 都是各州縣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幾乎都能夠出口成章, 提筆成文。 那怎麼給這些天下才俊排出名次呢?

開寶八年(975年), 主考官向宋太祖彙報, 本科狀元人選有兩位, 看試卷難分伯仲, 請皇帝最後裁度。 宋太祖接過試卷, 仔細閱讀, 沉吟許久, 宋太祖下令, 讓狀元候選人王嗣宗、陳識二人在大殿之上打架定勝負,

誰打贏誰是狀元。 最後, 因為王嗣宗有點禿頭, 陳識則頭髮茂密, 陳識被王嗣宗揪住頭髮摔倒在地。 於是, 宋太祖欽點王嗣宗為狀元。

宋太祖為人為政不拘小節, 打架定文狀元就是其一。 不過, 多數主考官並不會把狀元的擇定推給皇帝, 畢竟主考才是直接主持人, 選定狀元乃是分內事。 那主考是怎麼排定進士名次, 選出狀元的呢?

宋太宗即位之後, 分派官員主持科舉, 第一年錄取狀元是第一個交卷的人, 第二年還是如此, 第三年依然如此。 於是, 天下讀書人都揣摩出科舉考試以快為美的這個風氣。 當兩個人的文章都很優秀時, 誰早些交卷, 就證明誰的文思更加敏捷。 以快為准,

解決了主考們的一大難題。 只是,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 後來的主考官們不知不覺也在沿襲前任的做法。 反正前任以快為美, 那麼自己如此偷懶也無妨。 天下讀書人也摩拳擦掌訓練如何才能快速成文, 把文章品質好壞放到了一邊。

北宋淳化三年(991年), 全國舉子彙聚汴京。 在諸多才子之中, 有兩個人呼聲最高。 一個叫孫何, 一個叫李庶幾。 這兩個人都是著名的快槍手, 寫文章都可以一揮而就。 來到京城後, 二人身邊都圍繞著一大批的粉絲。 粉絲們紛紛建議, 讓兩大才子比試比試, 看看誰寫文章更快更好。

在眾人的慫恿之下, 孫何與李庶幾相約在一個大餅店會面比試。 二人都自信滿滿, 帶著一大批粉絲前來應戰。 主持人當場公佈考題,

並且強調, 本次比試以一個大餅蒸熟的時間為限。 在時間之內交卷, 視為合格。 誰最早交卷, 誰就是頭名。 在場的四五十位舉子開始作文。 當眾人還在苦苦構思的時候, 孫何與李庶幾已經在刷刷刷下筆了。 在眾人的一片讚歎聲中, 李庶幾頭一個交卷, 孫何慢幾分鐘第二個交卷, 其他人沒能夠在大餅蒸熟的期限內完成。 結果很明白了, 本年科考, 狀元當是李庶幾無疑。

在正式科考之時, 李庶幾依然是第一個交卷, 奇怪的是, 第二號快槍手孫何卻在規定時間內最後一個交卷。 眾人都認為, 李庶幾必然是狀元, 孫何可能是身體不適, 水準大大降低, 只好等待來年了。 可是, 當榜單公佈的時候, 大家全都看傻了。 最後一個交卷的孫何名列榜首高中狀元,

而第一個交卷, 號稱又快又好的李庶幾竟然榜上無名, 連個進士也沒有撈到。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 在閱卷官員排定的名單中, 李庶幾確實是狀元, 孫何是榜眼。 可因為一個大臣的進言, 宋太宗親自修改了進士的名次, 以第二名孫何為狀元, 將原來的狀元李庶幾廢黜。

進言的大臣叫陳靖, 乃是宋代大儒, 寫有許多學術專著, 名氣很大。 在科考結果呈交宋太宗之前, 陳靖入宮, 向宋太宗彙報了一件事情。 正是這件事情, 改變了李庶幾和孫何的命運。

陳靖稟告宋太宗, 不久前聽到舉子之間流傳著一個笑話, 說諸多舉子彙聚大餅店, 以一個大餅蒸熟時間為限作文, 等等。 宋太宗開始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可是陳靖卻提出, 科舉乃是國家選材大典, 一些考生為人輕薄, 不想著講究思想內涵, 一味圖快, 如此風氣蔓延下去, 必定會影響科舉品質, 選出的官員也必然是浮華無行之輩, 如此一來, 禍害百姓, 流毒無窮。 宋太宗越聽越覺得有理, 越想越覺得事態嚴重, 下令陳靖徹查此事, 把領頭的人的名單彙報上來。 後來, 陳靖告訴宋太宗, 李庶幾就是罪魁禍首。

當主考官把進士名單呈交時, 宋太宗詢問主考有關情況。 主考說, 本次科考人才濟濟, 尤以李庶幾與孫何為佳。 李庶幾第一個交卷, 孫何最後一個交卷, 但都是萬中選一的人才。 宋太宗聽後拿起筆來, 把李庶幾的名字重重劃去, 以最後一個交卷的孫何為第一名狀元。

宋太宗就是要告訴天下舉子,一味圖快的文風必須改變。果然,經歷這場變故,天下的讀書人都揣摩到了宋太宗的心意,作文風氣大變,變得不求快,但求穩。以陳靖為首的官員紛紛向太宗道賀,認為宋太宗一舉改變大宋科考的不正之風,造福萬民,堪稱聖君。

可是,宋太宗沒有想到,孫何其實才是這場變故的最大得利者。原來,多年之前,陳靖還在家鄉為父親服喪的時候,就已經和孫何這位當地大才子關係莫逆。估計就是在大餅店比賽失敗之後,孫何告訴陳靖比賽內情,陳靖才去找太宗打小報告。看陳靖只把李庶幾列在黑名單上,完全不提孫何,就可以明白。科考之時,孫何刻意最後一個交卷,更是有意韜晦,出其不意。

李庶幾就倒楣了,因為被宋太宗厭惡,在宋太宗有生之年,李庶幾都不能參加科考。一直到太宗去世之後,李庶幾才勉強中了一個進士,一生平淡。畢竟是受到皇帝厭棄的人,誰敢重用?孫何卻以狀元身份在朝中得到高位,後來更榮升知制誥、轉運使,成為宋真宗一朝的紅人。

宋太宗就是要告訴天下舉子,一味圖快的文風必須改變。果然,經歷這場變故,天下的讀書人都揣摩到了宋太宗的心意,作文風氣大變,變得不求快,但求穩。以陳靖為首的官員紛紛向太宗道賀,認為宋太宗一舉改變大宋科考的不正之風,造福萬民,堪稱聖君。

可是,宋太宗沒有想到,孫何其實才是這場變故的最大得利者。原來,多年之前,陳靖還在家鄉為父親服喪的時候,就已經和孫何這位當地大才子關係莫逆。估計就是在大餅店比賽失敗之後,孫何告訴陳靖比賽內情,陳靖才去找太宗打小報告。看陳靖只把李庶幾列在黑名單上,完全不提孫何,就可以明白。科考之時,孫何刻意最後一個交卷,更是有意韜晦,出其不意。

李庶幾就倒楣了,因為被宋太宗厭惡,在宋太宗有生之年,李庶幾都不能參加科考。一直到太宗去世之後,李庶幾才勉強中了一個進士,一生平淡。畢竟是受到皇帝厭棄的人,誰敢重用?孫何卻以狀元身份在朝中得到高位,後來更榮升知制誥、轉運使,成為宋真宗一朝的紅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