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念佛功夫的深淺 看你往生極樂四土那一土

這裡得生, 就是往生, 能夠往生四土, 從四個土來判, 因為我們要曉得, 之所以能生到這些國土裡邊, 他的門票是什麼呢?就是看你是染還是淨。

淨的標準是什麼呢?看你斷的煩惱斷到哪裡了。 一般的一個凡夫的煩惱, 見解上、迷惑上,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和思, 這是我們欲界眾生現在頭等的煩惱, 見思煩惱。 見思煩惱斷完了以後, 我們還要斷塵沙煩惱。 等到出了三界以後, 到了菩薩的地步開始修, 斷塵沙惑。 進到菩薩真正的見道, 我們說的明心見性的佛性了, 開始就斷無明惑。 開始修行, 都是有這個次第的。 你修到哪一個時候, 斷哪些煩惱。 從教法上來講, 這是很清楚的。

我們修淨土的人, 就是以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作為法門來斷, 所以說這裡講到的以往生不退為他的功用。 首先一個, 像我們現在的水準, 你想斷煩惱, 很難。 大家一聽這個, 好像道理上這麼教條這麼難,

什麼意思呢?你想我們, 現在咱們都是凡夫, 你活著活著, 你覺得一點分別都沒有, 一點煩惱都沒有, 甚至沒有一個我的執著和自私心存在的時候, 一念都不起, 這才是能夠把見思惑斷掉。

所以說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我們連見思惑(都沒斷), 不要說塵沙惑, 塵沙惑大家想想, 塵埃的塵, 恒河沙的沙。 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造的業, 整個這個法界裡面一切的現象上, 我們都有可能會經歷, 都有可能會做那個角色。 他做這個角色的時候, 所有的這些所引發的煩惱, 造下的業, 等等這些, 你都要去在這個裡邊去翻滾一回, 把它斷掉, 去經歷, 那才能成佛。 大家想想那得有多少呀!

所以問題是我們現在, 無明就更不用說了, 破無明的時候就證佛性了。

我們現在說是本具的佛性, 但是都不知道埋了多深。 因為無明太堅厚了。 所以說, 我們連個見思煩惱都斷不了, 但是沒關係。 為什麼呢?如果我們持名念佛, 念得雖然沒有斷見思惑, 但是我們可以生到凡聖同居淨土。 大家記住, 這裡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國土裡邊論, 是在極樂世界的層面說, 凡聖同居淨土, 可以分三輩九品。

大家學過《無量壽經》, 裡面不是有上中下輩, 《觀無量壽經》裡面有九品往生, 上品上生, 上品中生等等這些。 這個意思不敢聽錯了。 就是說這些往生的人, 就等於說我們沒能力在這個國土斷這個煩惱, 所以就靠持佛名號, 雖然沒有斷煩惱, 但是能夠往生到淨土, 分三輩九品的檔次。 生到什麼呢?凡聖同居淨土。 這是其一。

如果你念佛念得好, 就在咱們這個國土念佛念得好, 念到能夠一心不亂。 這個時候, 見思煩惱就自然而然脫落了, 沒有我了, 沒有自私了, 這個時候, 這種水準, 就能生到方便有餘淨土, 再強調一下, 不是我們這個國土, 是指的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淨土,

這是要持名持到一心不亂。 這裡再要加一個概念, 一心不亂的水準也有兩種。 咱們常在讀《彌陀經》的時候, 讀到這個“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一個什麼層面?就是修到一心不亂的時候, 是個啥狀態呢?還分兩種, 一種叫做事一心不亂, 一種叫做理一心不亂。

事一心不亂是什麼呢?就是事相、現象上。 比如說, 我們老老實實念佛。 念佛的這個事情我在做, 我就是在念阿彌陀佛, 我也知道我就是我, 沒有破我執, 我也知道我念的就是念阿彌陀佛, 我要求生西方。 念到純一的時候, 就沒有這個雜亂了。 在這種情況下, 能念的心和我們一向專門所念的佛, 心和口, 乃至佛, 一直都是相應的。 相應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心不離佛, 佛不離心。一直心裡有佛。就是這個事,心裡一直有阿彌陀佛,一直在念,憶佛念佛,這就叫做事一心不亂。從現象上,從能所對待上,雖然有,但是我已經達到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一直相即不相離,這就叫事一心不亂。所以大家你看,為什麼前面要講到雖然沒斷見思,我們可以生凡聖同居淨土,因為你持到事一心不亂才能生方便有餘淨土,這是一般情況來講。

什麼叫做理一心不亂?理是什麼呀?就是本質。本質是什麼?就是真理。真理是什麼呢?只有一個沒有兩個。所以理一心不亂是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從道理上,從他的智慧噴發中,他就知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們一聽這個話“心就是佛”,難道我會想、會盤算這個東西,就是跟阿彌陀佛是一回事嗎?這個時候我們會通一下。心是什麼呀?心就是我們的覺;佛是什麼呢?就是覺悟。所以也就是這個心不被外境所污染,然後一直在覺的狀態,心即是覺,覺即是心,一直在這個靈明不昧的覺的這個狀態中,也不是說佛外,就是念佛外還有一個心,我真的有一個心在念佛,也不是說我念佛這個心外,還真的別有一個佛正在給我在念,念到這個狀態的時候是能念和所念都合二為一了,心佛一致了,也就是咱們說的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你說你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在念。你說你念著,沒有我在念、沒有佛為我所念的這個執著,就進入這個狀態,相續不亂,這就叫理一心不亂。

大家聽明白,所以說事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邊講到的“是心作佛”。理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是心是佛”。消化的了。為什麼要解釋一下這兩個概念呢?我們再回到這裡。剛才講到了,如果你持名念佛,持到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自己脫落,就生到方便有餘淨土;如果持到理一心不亂了,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了,我們講起來容易,你真修到這個地步的時候,有的一些菩薩都沒有修到這個地步。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就開始破無明,生實報莊嚴淨土。一旦生到實報莊嚴淨土,這還是報土,就開始什麼呢?分證,就是一分一分地見佛的最極究竟的淨土,就是常寂光淨土。生到實報莊嚴淨土以後就開始分證,一分一分地去證,現證常寂光淨土了。最後分證一直到滿證,無明斷乾淨了,就生到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的最清淨莊嚴土,這個就是不管從哪裡修,一定最後都是到這兒。

這就是這部經的力用,以往生,往生是可以,看你修到什麼水準,往生什麼國土。大家要記住,我們現在的水準是沒有斷見思惑,誰都幾乎不可能。這樣的話,我們將來生的是凡聖同居淨土。就是我們分三輩九品,有的是上輩中輩下輩,有的是九品中。我們不是有時候說九品蓮花為父母,有的人志向高一點,說上品蓮花為父母,這都無妨。這就叫做往生。將來不在此,往那兒去化生。我們學習這部經,他可以讓我們達到這麼一個生命的跨越,叫做往生。

佛不離心。一直心裡有佛。就是這個事,心裡一直有阿彌陀佛,一直在念,憶佛念佛,這就叫做事一心不亂。從現象上,從能所對待上,雖然有,但是我已經達到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一直相即不相離,這就叫事一心不亂。所以大家你看,為什麼前面要講到雖然沒斷見思,我們可以生凡聖同居淨土,因為你持到事一心不亂才能生方便有餘淨土,這是一般情況來講。

什麼叫做理一心不亂?理是什麼呀?就是本質。本質是什麼?就是真理。真理是什麼呢?只有一個沒有兩個。所以理一心不亂是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從道理上,從他的智慧噴發中,他就知道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們一聽這個話“心就是佛”,難道我會想、會盤算這個東西,就是跟阿彌陀佛是一回事嗎?這個時候我們會通一下。心是什麼呀?心就是我們的覺;佛是什麼呢?就是覺悟。所以也就是這個心不被外境所污染,然後一直在覺的狀態,心即是覺,覺即是心,一直在這個靈明不昧的覺的這個狀態中,也不是說佛外,就是念佛外還有一個心,我真的有一個心在念佛,也不是說我念佛這個心外,還真的別有一個佛正在給我在念,念到這個狀態的時候是能念和所念都合二為一了,心佛一致了,也就是咱們說的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你說你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在念。你說你念著,沒有我在念、沒有佛為我所念的這個執著,就進入這個狀態,相續不亂,這就叫理一心不亂。

大家聽明白,所以說事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邊講到的“是心作佛”。理一心不亂,其實就是“是心是佛”。消化的了。為什麼要解釋一下這兩個概念呢?我們再回到這裡。剛才講到了,如果你持名念佛,持到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自己脫落,就生到方便有餘淨土;如果持到理一心不亂了,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了,我們講起來容易,你真修到這個地步的時候,有的一些菩薩都沒有修到這個地步。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就開始破無明,生實報莊嚴淨土。一旦生到實報莊嚴淨土,這還是報土,就開始什麼呢?分證,就是一分一分地見佛的最極究竟的淨土,就是常寂光淨土。生到實報莊嚴淨土以後就開始分證,一分一分地去證,現證常寂光淨土了。最後分證一直到滿證,無明斷乾淨了,就生到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的最清淨莊嚴土,這個就是不管從哪裡修,一定最後都是到這兒。

這就是這部經的力用,以往生,往生是可以,看你修到什麼水準,往生什麼國土。大家要記住,我們現在的水準是沒有斷見思惑,誰都幾乎不可能。這樣的話,我們將來生的是凡聖同居淨土。就是我們分三輩九品,有的是上輩中輩下輩,有的是九品中。我們不是有時候說九品蓮花為父母,有的人志向高一點,說上品蓮花為父母,這都無妨。這就叫做往生。將來不在此,往那兒去化生。我們學習這部經,他可以讓我們達到這麼一個生命的跨越,叫做往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