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體量超越《永樂大典》,湖南史上最大規模出版工程是如何煉成的?

中國歷史上, 不乏以卷帙浩繁著稱的叢書、類書。 《二十四史》共計 4000 多萬字, 有“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之稱的《永樂大典》全書3.8億字, 成書於乾隆朝的《四庫全書》則有接近9億字。 如今卻有這樣一套文庫, 它的文字體量十倍於《二十四史》, 超過《永樂大典》, 接近《四庫全書》的一半。 它就是湖南有史以來最大的出版工程和重大文化專案——《湖湘文庫》。

或許只有親自目睹才能知曉, 一套700余冊的文庫擺在面前是一件多麼震撼的事情——2017年10月13日, 《湖湘文庫》正式完成數位化再版並舉行總結彙報會, 歷經11年的編撰, 這項包含了 702 冊圖書、近 4 億字的浩大工程圓滿收官。 從帛書簡牘到屈賈辭章, 從大儒集鈔到通史傳記, 從書畫雕刻到方言楹聯, 文庫梳理了湖南悠長的文脈, 彰顯了湖湘文化的獨特魅力, 而在編撰過程中, 文庫也因其規模之宏大、規劃之完整、實施之嚴密而令人矚目,

被譽為當代湖南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

《湖湘文庫》總結工作彙報會

應邀出席《湖湘文庫》總結彙報會的專案首創者文選德已滿頭白髮, 但仍精神矍鑠。 回顧文庫從無到有的歷程, 這位73歲的老人百感交集。 從事文化宣傳工作已有40餘年的文選德對湖南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

2003年, 正是他提出了整理湖南歷代文獻, 編纂一套叢書的設想。 2006年8月, 《湖湘文庫》編輯出版正式啟動, 文選德任編委會主任。

《湖湘文庫》編委會主任文選德

“歷史給予我們, 我們回報歷史。 ”在文選德看來, 經典的東西永遠不會失去它永恆的魅力,

傳統經典和名著在反復出版的過程中, 只有勇者為先、敢於創新, 才能以新的形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也正是基於同樣的信念,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 對先賢的尊崇, 對學術的追尋, 對文化的擔當, 在湖南省學術界、文化界、出版界眾多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 歷經11年長途跋涉, 終於全面完成了這樣一項文選德口中“無愧歷史、無愧前人、無愧子孫”的文化工程。

盛世修史, 當湖湘大地史上最為浩大的出版工程最終圓滿完成, 在總結彙報會現場, 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 《湖湘文庫》編輯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朱建綱為偉大的時代與辛勤工作的出版者“叫好”:"11 年來, 我們不僅看到了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在編寫《湖湘文庫》中彰顯的力量,

更看到了湖南出版界老中青三代對事業的孜孜以求, 還看到從湖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到文化、財政等部門對《湖湘文庫》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 ”

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建剛

《湖湘文庫》的編輯出版自2006年8月正式啟動, 至2013年7月全部完成。但湖南出版人並不于滿足於此。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文化大餐,《湖湘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決定推出數字版,《湖湘文庫》由傳統出版進入了新境界。對此湖南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李穎表示,《湖湘文庫》數位化的完成,體現了對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深度融合發展趨勢的深刻把握,是對互聯網資訊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時代呼應,是對“傳播真理、傳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務社會”重要職責的生活發揚,不負先人,澤被後世。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李穎

《湖湘文庫》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光華則披露了更多數位化出版過程中的艱辛。“這是件十分嚴肅、十分艱難的事,需要巨大的勇氣。”張光華表示。在此過程中,叢書編委會對《文庫》圖書的前言、目錄、凡例、正文、校記、注釋、封面、書脊、扉頁、版權頁、插圖、圖片說明文字、版式及其他附件一一過篩,不僅對技術性差錯予以訂正句讀、改錯補漏外,還以嚴謹的工作態度查閱資料,對知識性、事實性存疑的內容正本清源。默坐“冷板凳”三年多,編委會終於完成了文庫數位圖書的提質工作,使其更臻完善。

《湖湘文庫》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光華

在地域文化的整理出版中,湖南無疑是先行者之一,而對於這樣一套巨典,也或許只有湖南出版人才“吃得消”。談及這套書,《湖湘文庫》編輯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岳麓書社首席編輯唐浩明坦言,只有經歷了才知道,在背後支撐《湖湘文庫》的除了對中華文化、湖湘文化的深情熱愛外,還有湖南人所特有的硬寨死打的“霸蠻勁”。“沒有這股子勁,在今天這個躁動奔變的時代,是難以長期堅持在古文紙堆裡坐冷板凳下死功夫的。而這種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執著精神,在湖南出版界是一種傳統,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文化品質。”

嶽麓書社首席編輯唐浩明

“感謝《湖湘文庫》這個宏大的文化工程,給了我們一個在文化版圖上勾畫大型出版項目的嘗試,讓我們在更加宏闊的文化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中間的關係,理解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中流傳的規律。也是這個宏大的工程,為我們培養鍛煉提升了一批古代典籍的編輯隊伍,讓他們在學賦有成之際有更大作為和擔當。”在《湖湘文庫》的編纂中,中南出版傳媒集團10多家出版社齊齊發力,旗下天聞數媒承接了數位化加工和質檢工作,完成了數位湖湘文庫網站平臺及專用終端的開發上線工作。對此,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湖湘文庫》編輯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龔曙光談到了文庫深遠的現實意義。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龔曙光

他指出,《湖湘文庫》不僅要彙聚歷史,更重要的是啟動歷史。如何把702冊古籍、4億字的古代典籍變成當代可以啟動、可以使用、可以流傳的文化精髓,從中尋找出對湖湘文化的傳播有更大現實推動力的選題,對出版人接下來“重要的文化命題和文化使命。”他提議以互聯網為平臺,以湖湘文庫為基礎資料,創造一個可以存儲、搜索、交流的平臺,集結國內文庫資料,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點擊資料庫和移動互聯網平臺,“假如做到了這些,就無愧於湖湘文庫的倡議者和那些付出了職業生涯乃至生命的出版工作者。”

《湖湘文庫》的編輯出版工作已經劃下了句點,但相信雍容恢弘的《湖湘文庫》定會行之久遠。帶著湖湘精神走來《湖湘文庫》撬動的是歷史,創新的是未來。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點擊下列紅色文字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至2013年7月全部完成。但湖南出版人並不于滿足於此。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文化大餐,《湖湘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決定推出數字版,《湖湘文庫》由傳統出版進入了新境界。對此湖南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李穎表示,《湖湘文庫》數位化的完成,體現了對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深度融合發展趨勢的深刻把握,是對互聯網資訊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時代呼應,是對“傳播真理、傳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務社會”重要職責的生活發揚,不負先人,澤被後世。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李穎

《湖湘文庫》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光華則披露了更多數位化出版過程中的艱辛。“這是件十分嚴肅、十分艱難的事,需要巨大的勇氣。”張光華表示。在此過程中,叢書編委會對《文庫》圖書的前言、目錄、凡例、正文、校記、注釋、封面、書脊、扉頁、版權頁、插圖、圖片說明文字、版式及其他附件一一過篩,不僅對技術性差錯予以訂正句讀、改錯補漏外,還以嚴謹的工作態度查閱資料,對知識性、事實性存疑的內容正本清源。默坐“冷板凳”三年多,編委會終於完成了文庫數位圖書的提質工作,使其更臻完善。

《湖湘文庫》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光華

在地域文化的整理出版中,湖南無疑是先行者之一,而對於這樣一套巨典,也或許只有湖南出版人才“吃得消”。談及這套書,《湖湘文庫》編輯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岳麓書社首席編輯唐浩明坦言,只有經歷了才知道,在背後支撐《湖湘文庫》的除了對中華文化、湖湘文化的深情熱愛外,還有湖南人所特有的硬寨死打的“霸蠻勁”。“沒有這股子勁,在今天這個躁動奔變的時代,是難以長期堅持在古文紙堆裡坐冷板凳下死功夫的。而這種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執著精神,在湖南出版界是一種傳統,是一種一脈相承的文化品質。”

嶽麓書社首席編輯唐浩明

“感謝《湖湘文庫》這個宏大的文化工程,給了我們一個在文化版圖上勾畫大型出版項目的嘗試,讓我們在更加宏闊的文化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中間的關係,理解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中流傳的規律。也是這個宏大的工程,為我們培養鍛煉提升了一批古代典籍的編輯隊伍,讓他們在學賦有成之際有更大作為和擔當。”在《湖湘文庫》的編纂中,中南出版傳媒集團10多家出版社齊齊發力,旗下天聞數媒承接了數位化加工和質檢工作,完成了數位湖湘文庫網站平臺及專用終端的開發上線工作。對此,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湖湘文庫》編輯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龔曙光談到了文庫深遠的現實意義。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龔曙光

他指出,《湖湘文庫》不僅要彙聚歷史,更重要的是啟動歷史。如何把702冊古籍、4億字的古代典籍變成當代可以啟動、可以使用、可以流傳的文化精髓,從中尋找出對湖湘文化的傳播有更大現實推動力的選題,對出版人接下來“重要的文化命題和文化使命。”他提議以互聯網為平臺,以湖湘文庫為基礎資料,創造一個可以存儲、搜索、交流的平臺,集結國內文庫資料,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點擊資料庫和移動互聯網平臺,“假如做到了這些,就無愧於湖湘文庫的倡議者和那些付出了職業生涯乃至生命的出版工作者。”

《湖湘文庫》的編輯出版工作已經劃下了句點,但相信雍容恢弘的《湖湘文庫》定會行之久遠。帶著湖湘精神走來《湖湘文庫》撬動的是歷史,創新的是未來。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點擊下列紅色文字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