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球高手當皇帝,引發唐代宮中一次奇葩的暴亂

馬球高手當皇帝, 引發唐代宮中一次奇葩的暴亂

文/張秀陽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6年)。 唐穆宗李恒長子。 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哥哥。

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除去武則天和殤帝以外), 一共在位2年, 享年18歲。 根據《舊唐書》所記, 別看唐敬滿打滿算死時才18歲, 他短短一生中, 卻至少有5個兒子3個女兒, 貴妃郭氏生李普、李言揚。 此外, 還有梁王李休複, 襄王李執中, 陳王李成美。 3個皇女永興公主、天長公主、 甯國公主。

西元824正月壬申, 唐穆宗駕崩, 皇太子李湛即位柩前, 時年16歲。

年僅16歲的小皇帝, 從小過的是養尊處優的生活, 雖然當了皇帝, 卻正是貪玩的年齡。 即位一個月後, 再也沒有人管束的李湛玩興大發, 直把一座莊嚴肅穆的皇宮變成了娛樂場。

唐敬宗最大的個人愛好是打馬球。 雖然唐代好幾個皇帝喜歡馬球這項運動, 但把馬球當成人生最大樂趣的皇帝還真得數得著唐敬宗。

馬球是騎在馬上, 用馬球杆擊球入門的一種體育活動。 馬球在中國古代叫“擊鞠”、“打毬”、“擊毬”等。

騎馬擊鞠的運動是唐代時從西藏傳入的。 由於古代體育分類並不細密, 《文獻通考》、《古今圖書集成》等將馬毬歸入“蹴鞠”部。 馬毬所用的球狀小如拳,

用質輕而又堅韌的木材製成, 中間鏤空, 外面塗上各種顏色, 有點還加上雕飾, 被稱為“彩毬”、“七寶毬”等。 蹴鞠使用的球“以皮為之, 中實以毛”, 並是以步行足踢, 且與馬毬起源地點不同。 更大的不同是, 馬毬用毬杖擊打, 足毬用腳踢。 馬毬的毬杖長數尺, 端如偃月, 形狀有點像今天的冰球杆, 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紋彩, 被稱為“畫杖”、“月杖”等。

三國時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詩曰:“連騎擊鞠壤, 巧捷推萬端”, 說明至少在漢末馬球已經存在了。 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 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 二十多匹駿馬飛馳, 馬尾紮結起來, 打球者頭戴襆巾, 足登長靴, 手持球杖逐球相擊。 馬毬的普及不限於男子, 有許多女子打毬的記載。 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詩》中, 有“十隊紅妝伎打毬”、《宮詞》有“寒食宮人步打毬”之句。

據文獻記載,唐代的歷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馬球運動的提倡者和參與者, 天寶六年(747 年), 唐玄宗專門頒詔, 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

從即位後的第二個月開始,

唐敬宗就一天到中和殿打馬球, 第二天又轉到飛龍院打馬球, 第三天再轉到別的什麼殿, 反正是皇宮裡能打馬球的地方很多, 足夠這小皇帝玩了。 這馬球一打起來, 皇帝就忘了白天黑夜, 晚上天黑看不清了, 宮中點上宮燈和蠟燭, 直到打累了, 然後還要在宮中大擺宴筵, 一醉方休。

唐敬宗不僅自己喜歡打馬球, 還要禁軍將士、三宮內人都要參加。 寶曆二年(826)六月, 他在宮中舉行了一次體育盛會, 馬球、摔跤、散打、搏擊、雜戲等, 項目很多, 參加者也很踴躍。 最有創意的是敬宗命令左右神策軍士卒, 還有宮人、教坊、內園分成若干組, 騎著驢打馬球。 因為敬宗興致很高, 一直折騰到夜裡一二更方罷。

天天這樣不分晝夜地玩,李湛早上哪裡起得來床。這一下可苦了那些早朝的百官。

三月的一天,大家都在紫宸門外列班等待,可是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還沒有上朝。大臣為了參加朝會天不亮就要起床準備,皇帝遲遲不到,時間長了,有幾個年老患病的官員站得頭暈眼花,白眼一翻,當場就暈了過去。

對新君的這一有悖祖制的行為,諫議大夫李渤提出了勸諫,敬宗在大臣的催促下,過了很長時間才姍姍來遲。退朝以後,左拾遺劉棲楚對皇帝的這一做法更是極力勸諫,他頭叩龍墀,血流不止。敬宗當時表現出很受感動的樣子,但仍是不改,後來甚至發展為一個月也難得上朝兩三次。為了使敬宗能夠上朝理政,在地方上任職的李德裕進獻《丹扆箴》六首,提出勸諫,敬宗命令翰林學士韋處厚起草了一道詔書表揚了李德裕,但是他對自己的問題仍然無動於衷。

除了打馬球,唐敬宗還特別喜歡出些鮮點子。他特製了一種紙箭,用紙製作箭頭,紙箭頭裡面裹著麝香或龍涎香之類的香粉末。李湛在宮中需淫樂的時候,就把嬪妃們叫來,讓她們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他則用這種紙箭射她們,被射中的宮女或嬪妃,身上就會有香粉末沾上,因而渾身散發出濃烈的香味,但不會有任何疼痛感。當時這種紙箭被宮中人稱為“風流箭”,宮嬪們都希望自己能被紙箭射中,只有被射中了,才能得到君主的寵倖,才有出頭之日。

唐敬宗近乎瘋狂的遊樂,在宮中引發了一次突發事件。致使大明宮內刀兵相見,屍陳狼藉。

事情發生在長慶四年(西元824年)四月。其主要人物是兩個老百姓,一個是染坊的役夫張韶,另一個是在長安街頭卜卦的蘇玄明。

張韶和蘇玄明是朋友,關係不錯,屬於酒肉朋友那一類的。一次大概酒後,蘇玄明給張韶算了一卦,他是這樣解釋卦象的:“張兄你註定將有大福大貴,能夠坐在皇宮的禦榻上和我喝酒椡菜。當今的皇上白天打馬球,晚上獵狐狸,忙得不可開交,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宮中,你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共圖大事。”這姓蘇的算命先生可能是提前給自己算了一卦,覺得自己能成大事,然而他一個人能力太有限,就找了個笨蛋隊友張韶。為了讓張韶有信心,就給他算了這一好卦。而張韶也就相信了,兩人一拍即合。

事情就這樣敲定了,接下來的事是尋找幫手,目標定在兩類人中。一類是和張韶一同在染坊工作的同行,另一類是長安街頭的閒人。

經過張韶和蘇玄明的一番活動,真的聚集到一百多人。下一步就是如何讓這些人進入大明宮中。

在染坊工作的張韶想到了運送紫草的車輛。紫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含有紫草素,當時的人用它來染紫色的織物。張韶的計畫是,讓那些沒有入宮證件的人躺在車中,上面蓋上紫草混入大明宮。進去之後先找個地方躲藏起來,待到夜深之後聽號令統一行動。大明宮房間樹木多,藏些人沒有問題,韋小寶多次進宮,不就是藏得很隱蔽嗎?

計畫的第一步實施的很順利,藏有人的運草車順利通過宮門,張韶暗自慶倖時卻不敢大意,前面還有很多關卡。

運草車繼續前行又到一座門前,有一個閑得無聊的守門宦官發現運草大車甚是可疑。草應該是很輕的東西,即使是滿滿一車也沒多大的份量,但眼前大車卻個個都似乎很重。拉車的騾馬累得氣喘吁吁,車輪也吱吱響。

這個守門的傢伙反正也沒啥事,就多嘴問了一聲:“大車怎麼那麼重?”這一問打亂了原有的計畫,張韶怕守門人看出破綻叫出聲,抽出刀殺了這個宦官。藏在車中的人也紛紛跳了出來,手持兵器,呐喊造勢。其中一部分人去攻打弓箭庫,另一部分人則朝清思殿殺去。當然,也有少數人脫離隊伍到別處踅摸寶物去了。一時間,大明宮內殺聲響起,總攻時間被迫提前。

此時唐敬宗李湛照例正在清思殿打馬球。張韶畢竟在宮中打工多年,顯然對大明宮非常熟悉,立馬關閉了清思殿向南出宮必經的大門,準備給皇帝來個甕中捉鼈。

早被驚動的宦官急忙給李湛送信,緊跟著張韶人馬的呼嘯聲就席捲而來。李湛的本意是想逃往右神策軍尋求庇護,因為右神策軍中尉梁守謙是李湛寵倖的親信。不過右軍駐紮在大明宮的西側,左軍駐紮在大明宮的東側,清思殿恰恰靠近左軍,李湛萬般無奈,只好率領一幫馬球運動員投奔左軍。

左軍平日本不受待見,此時聽聞皇上居然親自前來避難,不由得心花怒放,紛紛表示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要建功立業,平亂救主。李湛這回終於把心放到了肚子裡。

再說張韶和蘇玄明已經帶領染工隊伍攻進了清思殿。張韶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地坐上禦榻,皇帝的膳食剛剛送上,還沒來得及吃呢。張韶和蘇玄明兩人坐在禦案兩邊,推杯換盞,開始享用禦膳。吃了一會,蘇玄明突然醒悟過來,大驚失色地說:“難道就到此為止了嗎?”張韶一聽,就是啊,下一步怎麼辦?光坐在禦榻上吃吃禦膳難道就完了?

正在張韶等人吃喝玩樂時,左軍將軍馬存亮已經著手調兵遣將,派左神策大將軍康藝全、將軍何文哲、宋叔夜、孟文亮,連同聞訊趕來的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將軍李泳、尚國忠等人合兵一處,向染工們發起了最後的總攻。

張韶把珍珠寶器分發給染工兄弟,命令他們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弓箭庫,但一百多人的烏合之眾怎麼抗衡得過正規軍?三下五除二,就像切菜剁瓜一樣,轉眼間染工就全軍覆沒,張韶和蘇玄明死於亂軍之中,餘黨也在天亮的時候盡數被擒被殺。一場轟轟烈烈的宮中暴動就此灰飛煙滅。

到了寶曆元年(825)十一月,唐敬宗突然想去驪山游幸,大臣們都極力勸阻,他就是不聽。最終還是去了驪山,在驪山,唐敬宗除了打馬球,又喜歡上了打獵。他經常深夜帶人捕狐狸以取樂,宮中稱之為“打夜狐”。

歷史上評價敬宗為“不君”,唐朝在這樣的皇帝手上不亡國已是萬幸。他太喜歡玩,又太會玩,是一位馬球高手,又善打獵、手搏,觀賞摔跤、拔河、龍舟競渡之類的玩藝。敬宗玩興一來,也就沒有了什麼顧忌,連後宮那些如花似玉的美人也顧不上寵倖了。時間一長,擾說,有些美人就近水樓臺,找了些太監救急充數,也算是給皇帝戴了綠帽子。

敬宗不但會玩,還有暴脾氣。有的太監恃恩不遜,敬宗就將其配流、籍沒;不少宦官小有過犯,輕則辱駡,重則捶撻,搞得這些人滿懷畏懼、心中怨憤。加之給皇帝戴了綠帽子的太監怕皇帝察覺丟了小命,於是就想到了先下手為強。

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醜,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還宮之後,興致昂然,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此時大殿上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與蘇佐明等同謀將其害死,年僅18歲。除了唐末代亡國之君——唐哀帝是在17歲被害以外,唐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了。

(圖片為網路資料)

天天這樣不分晝夜地玩,李湛早上哪裡起得來床。這一下可苦了那些早朝的百官。

三月的一天,大家都在紫宸門外列班等待,可是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還沒有上朝。大臣為了參加朝會天不亮就要起床準備,皇帝遲遲不到,時間長了,有幾個年老患病的官員站得頭暈眼花,白眼一翻,當場就暈了過去。

對新君的這一有悖祖制的行為,諫議大夫李渤提出了勸諫,敬宗在大臣的催促下,過了很長時間才姍姍來遲。退朝以後,左拾遺劉棲楚對皇帝的這一做法更是極力勸諫,他頭叩龍墀,血流不止。敬宗當時表現出很受感動的樣子,但仍是不改,後來甚至發展為一個月也難得上朝兩三次。為了使敬宗能夠上朝理政,在地方上任職的李德裕進獻《丹扆箴》六首,提出勸諫,敬宗命令翰林學士韋處厚起草了一道詔書表揚了李德裕,但是他對自己的問題仍然無動於衷。

除了打馬球,唐敬宗還特別喜歡出些鮮點子。他特製了一種紙箭,用紙製作箭頭,紙箭頭裡面裹著麝香或龍涎香之類的香粉末。李湛在宮中需淫樂的時候,就把嬪妃們叫來,讓她們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他則用這種紙箭射她們,被射中的宮女或嬪妃,身上就會有香粉末沾上,因而渾身散發出濃烈的香味,但不會有任何疼痛感。當時這種紙箭被宮中人稱為“風流箭”,宮嬪們都希望自己能被紙箭射中,只有被射中了,才能得到君主的寵倖,才有出頭之日。

唐敬宗近乎瘋狂的遊樂,在宮中引發了一次突發事件。致使大明宮內刀兵相見,屍陳狼藉。

事情發生在長慶四年(西元824年)四月。其主要人物是兩個老百姓,一個是染坊的役夫張韶,另一個是在長安街頭卜卦的蘇玄明。

張韶和蘇玄明是朋友,關係不錯,屬於酒肉朋友那一類的。一次大概酒後,蘇玄明給張韶算了一卦,他是這樣解釋卦象的:“張兄你註定將有大福大貴,能夠坐在皇宮的禦榻上和我喝酒椡菜。當今的皇上白天打馬球,晚上獵狐狸,忙得不可開交,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宮中,你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共圖大事。”這姓蘇的算命先生可能是提前給自己算了一卦,覺得自己能成大事,然而他一個人能力太有限,就找了個笨蛋隊友張韶。為了讓張韶有信心,就給他算了這一好卦。而張韶也就相信了,兩人一拍即合。

事情就這樣敲定了,接下來的事是尋找幫手,目標定在兩類人中。一類是和張韶一同在染坊工作的同行,另一類是長安街頭的閒人。

經過張韶和蘇玄明的一番活動,真的聚集到一百多人。下一步就是如何讓這些人進入大明宮中。

在染坊工作的張韶想到了運送紫草的車輛。紫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含有紫草素,當時的人用它來染紫色的織物。張韶的計畫是,讓那些沒有入宮證件的人躺在車中,上面蓋上紫草混入大明宮。進去之後先找個地方躲藏起來,待到夜深之後聽號令統一行動。大明宮房間樹木多,藏些人沒有問題,韋小寶多次進宮,不就是藏得很隱蔽嗎?

計畫的第一步實施的很順利,藏有人的運草車順利通過宮門,張韶暗自慶倖時卻不敢大意,前面還有很多關卡。

運草車繼續前行又到一座門前,有一個閑得無聊的守門宦官發現運草大車甚是可疑。草應該是很輕的東西,即使是滿滿一車也沒多大的份量,但眼前大車卻個個都似乎很重。拉車的騾馬累得氣喘吁吁,車輪也吱吱響。

這個守門的傢伙反正也沒啥事,就多嘴問了一聲:“大車怎麼那麼重?”這一問打亂了原有的計畫,張韶怕守門人看出破綻叫出聲,抽出刀殺了這個宦官。藏在車中的人也紛紛跳了出來,手持兵器,呐喊造勢。其中一部分人去攻打弓箭庫,另一部分人則朝清思殿殺去。當然,也有少數人脫離隊伍到別處踅摸寶物去了。一時間,大明宮內殺聲響起,總攻時間被迫提前。

此時唐敬宗李湛照例正在清思殿打馬球。張韶畢竟在宮中打工多年,顯然對大明宮非常熟悉,立馬關閉了清思殿向南出宮必經的大門,準備給皇帝來個甕中捉鼈。

早被驚動的宦官急忙給李湛送信,緊跟著張韶人馬的呼嘯聲就席捲而來。李湛的本意是想逃往右神策軍尋求庇護,因為右神策軍中尉梁守謙是李湛寵倖的親信。不過右軍駐紮在大明宮的西側,左軍駐紮在大明宮的東側,清思殿恰恰靠近左軍,李湛萬般無奈,只好率領一幫馬球運動員投奔左軍。

左軍平日本不受待見,此時聽聞皇上居然親自前來避難,不由得心花怒放,紛紛表示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要建功立業,平亂救主。李湛這回終於把心放到了肚子裡。

再說張韶和蘇玄明已經帶領染工隊伍攻進了清思殿。張韶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地坐上禦榻,皇帝的膳食剛剛送上,還沒來得及吃呢。張韶和蘇玄明兩人坐在禦案兩邊,推杯換盞,開始享用禦膳。吃了一會,蘇玄明突然醒悟過來,大驚失色地說:“難道就到此為止了嗎?”張韶一聽,就是啊,下一步怎麼辦?光坐在禦榻上吃吃禦膳難道就完了?

正在張韶等人吃喝玩樂時,左軍將軍馬存亮已經著手調兵遣將,派左神策大將軍康藝全、將軍何文哲、宋叔夜、孟文亮,連同聞訊趕來的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將軍李泳、尚國忠等人合兵一處,向染工們發起了最後的總攻。

張韶把珍珠寶器分發給染工兄弟,命令他們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弓箭庫,但一百多人的烏合之眾怎麼抗衡得過正規軍?三下五除二,就像切菜剁瓜一樣,轉眼間染工就全軍覆沒,張韶和蘇玄明死於亂軍之中,餘黨也在天亮的時候盡數被擒被殺。一場轟轟烈烈的宮中暴動就此灰飛煙滅。

到了寶曆元年(825)十一月,唐敬宗突然想去驪山游幸,大臣們都極力勸阻,他就是不聽。最終還是去了驪山,在驪山,唐敬宗除了打馬球,又喜歡上了打獵。他經常深夜帶人捕狐狸以取樂,宮中稱之為“打夜狐”。

歷史上評價敬宗為“不君”,唐朝在這樣的皇帝手上不亡國已是萬幸。他太喜歡玩,又太會玩,是一位馬球高手,又善打獵、手搏,觀賞摔跤、拔河、龍舟競渡之類的玩藝。敬宗玩興一來,也就沒有了什麼顧忌,連後宮那些如花似玉的美人也顧不上寵倖了。時間一長,擾說,有些美人就近水樓臺,找了些太監救急充數,也算是給皇帝戴了綠帽子。

敬宗不但會玩,還有暴脾氣。有的太監恃恩不遜,敬宗就將其配流、籍沒;不少宦官小有過犯,輕則辱駡,重則捶撻,搞得這些人滿懷畏懼、心中怨憤。加之給皇帝戴了綠帽子的太監怕皇帝察覺丟了小命,於是就想到了先下手為強。

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醜,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還宮之後,興致昂然,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此時大殿上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與蘇佐明等同謀將其害死,年僅18歲。除了唐末代亡國之君——唐哀帝是在17歲被害以外,唐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了。

(圖片為網路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