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國醫大師50年臨床經驗大總結!心腎系疾病臨證用藥有法可循

臟腑辨證是中醫學重要辨證方法之一, 其以臟腑為綱辨證用藥, 充分體現中醫學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思想。 今天, 小編與大家分享國醫大師徐經世心腎疾病用藥規律, 可作為初入臨床者擬方之門徑。

心系疾病

1.心氣虛藥組

人參5~10g, 黃芪15~30g, 茯神15~20g, 五味子6~10g, 龍眼肉10~15g, 靈芝10g, 炙甘草5~10g。

2.心陽虛藥組

桂枝5~10g, 附片5~10g, 肉桂5~10g, 乾薑5g, 薤白10g, 紅棗5~10枚。

3.心血虛藥組

當歸10~15g, 白芍15~30g, 紫河車10~15g, 熟地15~25g, 仙鶴草15~30g, 丹參15g。

4.心陰虛藥組

麥冬10~15g, 生地12~18g, 玉竹15g, 阿膠15~30g, 百合15g, 石斛15~20g。

5.心神不安藥組

(1)寧心藥組

酸棗仁20~30g, 夜交藤15~25g, 炙遠志10g, 合歡皮15~30g, 淮小麥30~50g。

(2)鎮靜藥組

龍牡各15~30g, 珍珠母30~50g, 磁石30~40g, 琥珀5~10g, 辰砂1g。

6.心火旺藥組

犀牛黃3~5g, 黃連3~5g, 梔子10~15g, 連翹10g, 生地12~15g, 丹皮10g, 蓮子心3~5g, 龍膽草5~10g, 竹葉10g, 麥冬10~15g。

7.痰迷心竅藥組

蘇合香3g, 犀牛黃5g, 菖蒲5g, 遠志10g, 郁金10~15g, 礞石15g, 蟾酥3~5g, 細辛3~5g, 豬牙皂3~5g, 麖香0.5~1g, 冰片1~3g, 竹瀝10~15g。

8.心血瘀阻藥組

三七6g, 丹參15g, 川芎10g, 赤芍10g, 紅花10g, 桃仁10g, 郁金10~15g, 毛冬青10g, 蓽茇10g, 檀香6g, 沉香15~18g, 丁香3~5g, 乳香10g, 銀杏葉10g, 蘇合香5g,

魚腥草根10g, 地龍10g, 雞血藤15~20g。

【附】

1.小腸虛寒藥組

肉豆蔻10g, 烏藥10g, 小茴香5~10g, 青皮10g, 橘核仁15~20g。

2.小腸實熱藥組

木通5~10g, 小薊10~15g, 白茅根20~30g, 生地12~30g, 赤茯苓15~30g, 豬苓10~15g, 滑石10~15g, 玉米須30g, 赤小豆15~30g, 燈心草1~3g, 竹葉10g, 蓮子心3~5g。

腎系疾病

1.腎陰虛藥組

熟地15~25g, 萸肉10~15g, 枸杞10~15g, 女貞子10~15g, 玄參10~15g, 天冬10~15g, 黃精10~25g, 首烏10~30g, 阿膠15~30g, 鱉甲15~30g, 龜板15~30g, 旱蓮草15g。

2.腎陽虛藥組

附片10g, 肉桂5~10g, 鹿茸3~5g, 仙茅10g, 仙靈脾10~15g, 補骨脂15g, 巴戟天15g, 肉蓯蓉15g, 鹿角15g, 續斷15~20g, 狗脊15g。

3.腎氣不固藥組

五味子10g, 萸肉15g, 覆盆子15g, 金櫻子15g, 芡實10g, 益智仁10~15g, 桑螵蛸15~30g, 煆龍牡各15~30g, 蓮子須10~15g。

4.腎氣不納藥組

五味子10g, 炒銀杏10g, 沉香5~10g, 蛤蚧5~10g, 磁石15~30g, 硫黃3g。

5.腎虛水泛藥組

附子10g, 肉桂10g, 豬苓15g, 茯苓20g, 澤瀉12g, 術15g, 補骨脂15g, 葫蘆巴15g, 五味子10g, 車前子10g, 懷牛膝10g。

6.腎虛骨軟藥組

杜仲20g, 續斷15~20g, 寄生15~30g, 懷牛膝10g, 狗脊15g, 南五加皮15g, 老鶴草15g。

7.腎脈瘀滯藥組

益母草15~30g, 丹參15g, 三棱10g, 莪術10g, 田三七6g, 川芎10g, 澤蘭10g, 地龍10g, 水蛭5~10g, 紅花10g, 桃仁10g。

8.腎(相)火偏亢藥組

鹽水炒黃柏10~15g, 知母10~15g, 玄參10g, 熟地15~25g, 萸肉15g, 澤瀉10g, 建蓮子15g。

【附】

1.膀胱濕熱藥組

車前草子各10g, 木通10g, 茵陳15~30g, 萹蓄10g, 瞿麥10g, 赤茯苓15g, 萆薢15~30g, 澤瀉10~15g, 防己10~15g, 地膚子10~15g, 鴨蹠草15g, 玉米須15~30g。

2.腎膀胱結石藥組

金錢草15~30g, 海金沙15~30g, 石韋10~15g, 川楝子10g,

冬葵子10g, 滑石15~30g, 車前草15g, 王不留行15~30g, 沉香10g, 內金10g, 琥珀10g, 草梢5~10g。

本文選自《杏林拾穗——徐經世臨證經驗集粹》(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徐經世主編),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

每日推送, 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