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菩薩軍閥”段祺瑞為何死無葬身之地

段祺瑞為人一向嚴峻, 臉上幾無笑容, 連他的家人也都不喜歡和他待在一起。 好在老段在飲食上有個習慣, 那就是他除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外, 一般是一個人單吃, 不和家人同桌的。 不過這樣也好, 他的家人也樂得躲開, 免得受他拘束。 不過可千萬別認為老段一個人單吃是要搞特殊化, 事實上, 他不和家人一起吃飯的主要原因是要避開葷腥, 發展到後來, 就乾脆一口長齋, 吃齋念佛了。

有人或許會覺得奇怪, 老段身為軍人, 如何也會“阿彌陀佛”, 變成個信佛的居士了呢?

其實說來也不奇怪。 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 老段與曹錕、吳佩孚惡戰一場, 但最終以慘敗而告終, 老段由此心灰意冷。 他搬到天津後, 便開始正式吃齋, 並在家裡辟出一間佛堂, 每日清晨便起來焚香念經, 並成為他每天的功課, 從未間斷。

老段信上佛教, 一則與他在袁世凱時期曾在西山休養、接觸佛學有關;二則希望借此走出直皖戰爭慘敗的陰影;三則他認為身為軍人,

殺戮過多於心不安, 因而要每日誦經以超度那些在戰場上喪生的亡魂。

譬如在反對張勳復辟的戰役中, 當時討逆軍抓了一些“辮子軍”, 其部下靳雲鵬請求殺他幾個以提振軍威, 段祺瑞聽後很不高興地說:“罪在張勳一人, 這些官兵們有什麼罪?殺幾個人有什麼用?你們總是好殺人, ‘殺人者人恒殺之’, 哪一個好殺人的人有好結果呢?”

段祺瑞信佛與當時天津的風氣也有關係。 在清末民初時期, 天津的寺廟特別多, 幾乎可以用“無人不信神、無處不建廟”來形容。 一些出名的寺廟, 如海光寺、大悲院等, 當時的僧人、居士數量都很龐大。 一些在政壇上失意的政客、軍人, 還有前清的一些遺老遺少, 他們在失勢之後都紛紛來到天津做寓公, 其中有很多人便熱衷於宗教活動, 其中尤以歷史久遠的佛教為盛。 事實上, 在當時的軍閥政客中不僅僅是段祺瑞一個人信佛, 其他譬如曹錕、曹汝霖、靳雲鵬、孫傳芳等人也是信佛的。

段祺瑞在皈依佛教後, 便起了一個法名叫“正道居士”, 每到初一十五, 段祺瑞都要親自到廟裡去做法事。 由於段祺瑞是民國初年聲名顯赫的大人物, 和尚們都以段祺瑞來自己的廟裡做法事為榮, 每每奉承段祺瑞是菩薩轉世, 為普度眾生而下凡的。

被奉承久了, 段祺瑞也有點飄飄然。 直奉戰爭爆發的時候, 老段就在講經大會上大罵:“這些軍閥, 窮兵黷武, 禍國殃民, 他們都是阿修羅王轉世來造大劫的!”說到這裡, 他又不免沮喪地說, “我雖是菩薩後身, 具有普度眾生的慈悲願力, 但‘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法力雖大, 難勝群魔!”

在直皖戰爭失敗後, 段祺瑞雖說已經吃齋念佛, 但他並沒有真正看破紅塵, 做到四大皆空。 每次有學生、舊部、朋友來拜見他, 說起國內戰火紛飛、人民流離失所的時候, 老段總是板著臉, 一言不發。 唯獨他們說到“要收拾局面, 非老師東山再起不可”之時, 老段一貫冷若冰霜的臉上, 才會多少露出點欣慰的笑容。

時隔四年後(1924年), 老段再次出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重新回到了政壇。和從前一樣,老段仍舊是上午辦公,下午下棋或者賦詩,晚上打牌,唯獨與之前不同的是,老段增加了一個內容,那就是早上必到公館中專門的佛堂去誦經。

一年半後,在執政府門口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段祺瑞聞訊後趕到血案現場,曾長跪不起,為死者超度。不久,老段再次下野,從此徹底遠離了紛繁多變的政治漩渦而只在家中吃齋念佛,或者下下棋、寫寫字,不再過問世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並試圖拉攏段祺瑞出來充當代理人。為防止段祺瑞為日本人所用,蔣介石在1933年1月21日派人將段祺瑞從天津接到南京。在浦口乘船過長江的時候,蔣介石率一批高級將領親自前來迎接並執弟子禮(蔣介石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前系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統一送出,當時段為學堂督辦)。隨後,段祺瑞便定居在上海。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胃潰瘍引發大出血而去世,享年72歲。段祺瑞的病,據說與其常年吃素、營養不良有關,但之前醫生和親友建議他進點葷食以提高抵抗力時,段祺瑞堅決拒絕並表示:“人可死,葷不可開!”

老段在信佛之後,除了自己養幾隻母雞下蛋供應外,葷食一概不碰。有趣的是,老段只養了幾隻母雞,而沒有公雞,因為他認為這樣下的蛋才是“素雞蛋”,是可以吃的。後來他年老後身體虛弱,但仍舊不肯開葷,也足見其性格之倔強。

臨終前,段祺瑞曾寫下親筆遺囑,諄諄告誡後人:“國雖危弱,必有復興之望。復興之道亦至簡單,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由於段祺瑞生前信佛,其葬禮也是照他的遺囑以居士禮簡葬。在各界名流的弔唁中,有幾副挽聯特別顯眼,一副是馮玉祥的:“白髮鄉人空餘涕淚,黃花晚節尚想功勳”;另一幅是吳佩孚的長聯:天下無公,正未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奠國著奇功,大好河山歸再造;時局至此,皆誤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戰,憂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勳。

段祺瑞死後,由於其長子段宏業堅持要將其靈柩送往北京安葬,但因為日本侵華導致的時局變動,以至於十多年都無法找到合適的下葬地,最後只能草草葬在段祺瑞三弟之前買好的墳地,位置就在人來人往的大道旁邊。對此,段祺瑞的一些生前故舊忍不住歎息:“想不到老頭子轟轟烈烈一輩子,死後竟然沒有一塊葬身的地方!”

直到1963年,在其生前好友章士釗、李思浩、曾毓雋等人的努力下,才最終將段祺瑞的遺骨起出,並重新安葬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中。

重新回到了政壇。和從前一樣,老段仍舊是上午辦公,下午下棋或者賦詩,晚上打牌,唯獨與之前不同的是,老段增加了一個內容,那就是早上必到公館中專門的佛堂去誦經。

一年半後,在執政府門口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段祺瑞聞訊後趕到血案現場,曾長跪不起,為死者超度。不久,老段再次下野,從此徹底遠離了紛繁多變的政治漩渦而只在家中吃齋念佛,或者下下棋、寫寫字,不再過問世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並試圖拉攏段祺瑞出來充當代理人。為防止段祺瑞為日本人所用,蔣介石在1933年1月21日派人將段祺瑞從天津接到南京。在浦口乘船過長江的時候,蔣介石率一批高級將領親自前來迎接並執弟子禮(蔣介石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前系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統一送出,當時段為學堂督辦)。隨後,段祺瑞便定居在上海。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胃潰瘍引發大出血而去世,享年72歲。段祺瑞的病,據說與其常年吃素、營養不良有關,但之前醫生和親友建議他進點葷食以提高抵抗力時,段祺瑞堅決拒絕並表示:“人可死,葷不可開!”

老段在信佛之後,除了自己養幾隻母雞下蛋供應外,葷食一概不碰。有趣的是,老段只養了幾隻母雞,而沒有公雞,因為他認為這樣下的蛋才是“素雞蛋”,是可以吃的。後來他年老後身體虛弱,但仍舊不肯開葷,也足見其性格之倔強。

臨終前,段祺瑞曾寫下親筆遺囑,諄諄告誡後人:“國雖危弱,必有復興之望。復興之道亦至簡單,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由於段祺瑞生前信佛,其葬禮也是照他的遺囑以居士禮簡葬。在各界名流的弔唁中,有幾副挽聯特別顯眼,一副是馮玉祥的:“白髮鄉人空餘涕淚,黃花晚節尚想功勳”;另一幅是吳佩孚的長聯:天下無公,正未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奠國著奇功,大好河山歸再造;時局至此,皆誤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戰,憂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勳。

段祺瑞死後,由於其長子段宏業堅持要將其靈柩送往北京安葬,但因為日本侵華導致的時局變動,以至於十多年都無法找到合適的下葬地,最後只能草草葬在段祺瑞三弟之前買好的墳地,位置就在人來人往的大道旁邊。對此,段祺瑞的一些生前故舊忍不住歎息:“想不到老頭子轟轟烈烈一輩子,死後竟然沒有一塊葬身的地方!”

直到1963年,在其生前好友章士釗、李思浩、曾毓雋等人的努力下,才最終將段祺瑞的遺骨起出,並重新安葬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萬安公墓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