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索馬里才女講述“中非夢 我的夢”

和丹火了!

國慶前夕,在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委網信辦等主辦的“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主題宣講競賽中,浙師大非洲研究院青年教師和丹以一段6分鐘的精彩宣講——“中非夢,我的夢”獲得二等獎。

比賽現場

比賽現場

來自索馬里的和丹,是當天參加競賽的14名選手中唯一一位外國人。 身披長袍、頭戴頭巾,一身傳統的阿拉伯服飾與一口流利的漢語,和丹一開口就讓人眼前一亮。

“從小,我就懷揣著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從2006年至今,我在中國已經學習、工作了11個年頭。 我最喜歡習總書記的一句話,是習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的呼籲:‘我真誠希望,國際社會攜起手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把我們這個星球建設得更加和平、更加繁榮。 ’這句話讓我倍受鼓舞,11年間,中國發展迅速,影響力日益提高。 中國正以她的開放和包容,讓我的夢想成真,更讓我體會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情懷和格局。 ”

和丹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是索馬里眾多海外移民當中的一員,今年32歲。 競賽中,她從自己小時候的夢開始談起,深情講述了自己如何來到中國,並一步步在中國實現自己夢想的親身經歷,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用我的知識和經驗搭起橋樑,讓非洲國家瞭解中國發展背後的多維度故事,也讓中國更好地認識非洲悠遠的人文歷史、優美的風土人情,感受非洲54個國家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澱。

今天一早, 記者在約好的時間見到和丹時,她開著一輛白色SUV,剛從住處趕來,車子在上班、上學的人流中左躲右閃,開得非常霸氣。 記者誇她車技不錯,她撲閃著一雙大眼睛,聰慧明亮,宛爾一笑:“還好啦!”

在浙師大非洲學院門口,看到學生姚嬌嬌,和丹大老遠用中文打招呼問好。

“朋友圈都在轉你比賽的照片,你成明星了。 ”姚嬌嬌是浙師大在讀研究生,杭州人,跟著和丹學阿拉伯語。 她說,和丹老師多才多藝,通曉索馬里語、阿拉伯語、漢語、英語,工作認真,性格開朗,學生們都很喜歡她。

和丹是阿拉伯語hodan的諧音,中文字是她自己選的,“和”是和善、和諧、和平, “丹”是一片丹心,“我對祖國索馬里一片丹心,對第二祖國中國也是一片丹心。 我心中的每個人都那麼和善,眼裡的中國是那麼和諧,理想中的世界是那麼和平。

跟著叔叔來到中國

“從小,我就懷揣著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高中畢業後,我想要出國留學;22歲一定要大學畢業,25歲一定要手持碩士學位,而28歲的我一定會是個博士。 然而我的家庭條件並不好,父親去世後,我們一家三口靠著母親一個人日以繼夜地工作來維持生活。 當時,我的許多朋友勸我放棄我這些夢想,但是中國有句話說: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和丹說,這輩子,她最感激一個人——叔叔,高中畢業後,她跟著叔叔來到東方的神秘國度——中國,並最終在中國實現了學業夢,成為家族中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女孩。

和丹的親戚大多在歐美國家學業、創業,上世紀80年代,和丹的叔叔“一反常態”來到中國學習,學成留在中國創業。

“叔叔每次回來,都會說中國怎麼怎麼好。當時我還在讀初中,我很好奇:能夠吸引叔叔待這麼久的中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和丹說,叔叔先後待在北京、上海。 2000年,叔叔到義烏創業時,義烏小商品發展才剛起步。叔叔告訴她自己對中國的積極印象,“潛力大,有未來”。

2005年9月,和丹在揚州大學學了一年中文後,於2006年9月來到浙師大攻讀工商管理專業;本碩連讀畢業後,2011年9月,和丹來到浙江大學攻讀傳播學,2016年9月入職浙師大非洲研究院任教至今。

非常慶倖來到中國

“這裡的一切深深吸引了我,讓我非常珍惜在這兒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樂此不疲地學習,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非常慶倖自己來到中國。” 和丹說,在中國,她不僅實現了小時候惦記的學業夢,也實現了真正的人生夢。“中國已變成我的第二故鄉。對我來說,非洲,是一個歷史悠久廣袤遼闊的大地,她是自然生物的天堂,也是幸福安康的家園。中國,同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然美景絢爛多彩。對中國的感情,對非洲的展望讓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夢:那就是用我的知識和經驗搭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橋樑,讓非洲國家瞭解中國發展背後的多維度故事,也讓中國更好地認識非洲悠久的人文歷史、優美的風土人情,感受非洲54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澱。”

正是這持續十年之久的“中非夢”,2016年6月在獲得浙江大學博士學位後和丹毅然選擇加入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這所致力於培養中國“非洲通”、非洲“中國通”的高等學府。

和丹喜歡學習,喜歡觀察,擁有一顆好奇心。早在寫非洲電影博士論文的時候,她在對長期居住中國的非洲人士訪談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對中國制度印象深刻,“很神奇,治理有一套”。她產生了研究的興趣:為什麼中國治理有一套?為什麼中國在世界的美譽度越來越高?她從新華書店買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擺脫貧困》等書籍,潛心研讀。

“習總書記的語言特別有意思,通俗易懂,耐人尋味。”和丹說,自己讀過不少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給非洲政治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特別是《擺脫貧困》,書中如何擺脫貧困的案例經驗,可複製,對非洲國家尤其具有借鑒意義。

記者看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擺脫貧困》等書上,精彩的句子,和丹都劃了線,有觸動的地方,還在旁邊做了備註。如此反復閱讀,難怪在“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主題宣講競賽中運用自如了……

和閨蜜在一起

最好的閨蜜在中國

和丹是比賽“老司機”,她是2007年浙江廣電集團“未來主打星”主持人比賽前30強選手,2010年CCTV“漢語橋”大賽銀獎得主。她透露,別看這次競賽時自己看上去沉穩得很,其實很緊張,“腿都在抖”。比賽前忙得昏天黑地,1000多字的演講稿是在比賽前一天突擊背出來的。“如果準備充分一些,演講稿話不要太大,能再寫得具體、生動一些,也許成績會更好”。

和丹感慨,中國是世界的舞臺,自己在中國11年,親眼見證了中國發展的奇跡。“我從來沒有想到,在中國的求學經歷會接觸世界不同文化, 遇到這麼多國家的同學,這在非洲或其他國家是很難想像的。”

美國、英國、奧地利、瑞士、墨西哥、印度、埃及、贊比牙……和丹一口氣報出二三十個國家,她說,自己的同班同學遍佈五六十個國家,這麼多國家這麼多文化在中國碰撞、交融,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和丹最好的閨蜜在中國,一位在杭州,一位在義烏,都是浙師大讀書時認識的。“距離不是問題,現在交通非常方便,我們經常見面,一般不超過一個星期。我還是義烏閨蜜四歲女兒的乾媽呢。”

和閨蜜在一起

在中國待久了,和丹回到國內反而不適應了。“本來談得來的高中同學,突然聊不上幾句了。”中國的開放、包容,讓深在其中、接觸世界各國文化衝擊的和丹,思考問題有了特別不同的眼光。和丹打趣道:“我回不過去了,只能在中國一直待下去了。”

和丹喜歡和不同的人打交道,2006-2009年,她在金師附小的兼職經歷,讓她現在走在金華街頭,遇到曾經的家長、學生,他們仍會親熱地拉著她的手說個沒完,這種感覺讓她很享受,感覺就像一家人。

“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我會在中國的高校裡當一名教師,更沒想到有一天,我能用漢語給學生講解專業知識。”眼下,和丹的“中非夢,我的夢”越來越清晰:架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橋樑,當一名好教師,引領更多的人讀懂中國,讀懂非洲,讀懂世界。

和丹的親戚大多在歐美國家學業、創業,上世紀80年代,和丹的叔叔“一反常態”來到中國學習,學成留在中國創業。

“叔叔每次回來,都會說中國怎麼怎麼好。當時我還在讀初中,我很好奇:能夠吸引叔叔待這麼久的中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和丹說,叔叔先後待在北京、上海。 2000年,叔叔到義烏創業時,義烏小商品發展才剛起步。叔叔告訴她自己對中國的積極印象,“潛力大,有未來”。

2005年9月,和丹在揚州大學學了一年中文後,於2006年9月來到浙師大攻讀工商管理專業;本碩連讀畢業後,2011年9月,和丹來到浙江大學攻讀傳播學,2016年9月入職浙師大非洲研究院任教至今。

非常慶倖來到中國

“這裡的一切深深吸引了我,讓我非常珍惜在這兒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樂此不疲地學習,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非常慶倖自己來到中國。” 和丹說,在中國,她不僅實現了小時候惦記的學業夢,也實現了真正的人生夢。“中國已變成我的第二故鄉。對我來說,非洲,是一個歷史悠久廣袤遼闊的大地,她是自然生物的天堂,也是幸福安康的家園。中國,同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然美景絢爛多彩。對中國的感情,對非洲的展望讓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夢:那就是用我的知識和經驗搭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橋樑,讓非洲國家瞭解中國發展背後的多維度故事,也讓中國更好地認識非洲悠久的人文歷史、優美的風土人情,感受非洲54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澱。”

正是這持續十年之久的“中非夢”,2016年6月在獲得浙江大學博士學位後和丹毅然選擇加入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這所致力於培養中國“非洲通”、非洲“中國通”的高等學府。

和丹喜歡學習,喜歡觀察,擁有一顆好奇心。早在寫非洲電影博士論文的時候,她在對長期居住中國的非洲人士訪談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對中國制度印象深刻,“很神奇,治理有一套”。她產生了研究的興趣:為什麼中國治理有一套?為什麼中國在世界的美譽度越來越高?她從新華書店買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擺脫貧困》等書籍,潛心研讀。

“習總書記的語言特別有意思,通俗易懂,耐人尋味。”和丹說,自己讀過不少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給非洲政治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特別是《擺脫貧困》,書中如何擺脫貧困的案例經驗,可複製,對非洲國家尤其具有借鑒意義。

記者看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擺脫貧困》等書上,精彩的句子,和丹都劃了線,有觸動的地方,還在旁邊做了備註。如此反復閱讀,難怪在“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主題宣講競賽中運用自如了……

和閨蜜在一起

最好的閨蜜在中國

和丹是比賽“老司機”,她是2007年浙江廣電集團“未來主打星”主持人比賽前30強選手,2010年CCTV“漢語橋”大賽銀獎得主。她透露,別看這次競賽時自己看上去沉穩得很,其實很緊張,“腿都在抖”。比賽前忙得昏天黑地,1000多字的演講稿是在比賽前一天突擊背出來的。“如果準備充分一些,演講稿話不要太大,能再寫得具體、生動一些,也許成績會更好”。

和丹感慨,中國是世界的舞臺,自己在中國11年,親眼見證了中國發展的奇跡。“我從來沒有想到,在中國的求學經歷會接觸世界不同文化, 遇到這麼多國家的同學,這在非洲或其他國家是很難想像的。”

美國、英國、奧地利、瑞士、墨西哥、印度、埃及、贊比牙……和丹一口氣報出二三十個國家,她說,自己的同班同學遍佈五六十個國家,這麼多國家這麼多文化在中國碰撞、交融,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和丹最好的閨蜜在中國,一位在杭州,一位在義烏,都是浙師大讀書時認識的。“距離不是問題,現在交通非常方便,我們經常見面,一般不超過一個星期。我還是義烏閨蜜四歲女兒的乾媽呢。”

和閨蜜在一起

在中國待久了,和丹回到國內反而不適應了。“本來談得來的高中同學,突然聊不上幾句了。”中國的開放、包容,讓深在其中、接觸世界各國文化衝擊的和丹,思考問題有了特別不同的眼光。和丹打趣道:“我回不過去了,只能在中國一直待下去了。”

和丹喜歡和不同的人打交道,2006-2009年,她在金師附小的兼職經歷,讓她現在走在金華街頭,遇到曾經的家長、學生,他們仍會親熱地拉著她的手說個沒完,這種感覺讓她很享受,感覺就像一家人。

“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我會在中國的高校裡當一名教師,更沒想到有一天,我能用漢語給學生講解專業知識。”眼下,和丹的“中非夢,我的夢”越來越清晰:架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橋樑,當一名好教師,引領更多的人讀懂中國,讀懂非洲,讀懂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