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柳葉刀雜誌:12種新一代抗抑鬱藥的療效與耐受性薈萃分析

摘要:

背景 常規的薈萃分析顯示第二代抗抑鬱藥物治療效果不穩定。 因此我們進行了多藥治療薈萃分析, 通過直接和間接比較評估12種針對重度抑鬱的新一代抗抑鬱藥的療效。

材料 我們系統化地回顧了從1991年到2007年12月30日間117項隨機控制實驗(25 928 名被試), 比較了以下抗抑鬱藥物的療效(針對成人的重度單相抑鬱障礙):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 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主要的結果是根據患者對隨機分配的藥物治療的反應效果, 該分析研究基於意向處理分析。

研究結論 米氮平(Mirtazapine)、草酸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文拉法辛(venlafaxine)、舍曲林(sertraline)的療效顯著好於度洛西汀(duloxetine, 優勢比分別為1·39、1·33、1·30、1·27)、氟西汀(fluoxetine, 優勢比分別為1·37、1·32、1·28、1·25)、氟伏沙明(fluvoxamine, 優勢比分別為1·41、1·35、1·30、1·27)、帕羅西汀(paroxetine, 優勢比分別為1·35、1·30、1·27、1·22)、瑞波西汀(reboxetine, 優勢比分別為2·03、1·95、1·89、1·85);其中瑞波西汀(reboxetine)治療效果顯著低於其他實驗中的抗抑鬱藥物。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和舍曲林(sertraline)接受性最好, 戒斷反應效應顯著低於度洛西汀(duloxetine)、氟伏沙明(fluvoxamine)、帕羅西汀(paroxetine)、瑞波西汀(reboxetine)和文拉法辛(venlafaxine)。

解釋 臨床中最普遍的兩種處方抗抑鬱藥物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和舍曲林之間有重要的差別。 在成人中度以及重度抑鬱治療的初始階段, 舍曲林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的治療效果、接受性以及購置費用之間存在最好的性價比。

介紹

在過去的二十年, 研製出幾種新的用於治療抑鬱障礙的藥物;其中大多數藥物結構相似、有著類似的作用機制。 這些藥物的耐受性與有效性尚未清楚。 此外, 這些新藥物中的幾種屬於所謂的模仿藥物(me—too drug)--如, 化學特性與專利過期藥物相似,

所以根本不是真正的先進前沿藥物。 系統性的回顧研究已經發現第二代抗抑鬱藥物有效性上的差異。

我們回顧了所有比較12種新一代抗抑鬱藥物(針對重度抑鬱的治療)的接受性與有效性的隨機控制實驗。 我們使用了多藥物治療薈萃分析(又被稱為混合藥物治療比較薈萃分析), 該研究方法可以將資料集中, 進行直接(多種藥物在一個隨機控制實驗中進行比較)或間接比較(通過與同一個對照藥物比較, 多種藥物可以在多個隨機控制實驗間得以比較)。 我們通過多藥物治療薈萃分析, 旨在提供對臨床工作有效、可用來指導治療的結論。

研究材料

資料選擇以及資料收集

我們分析的資料來源是基於隨機雙盲實驗,

比較下述用於治療成人單向重度抑鬱的12種新一代抗抑鬱藥物(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 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的隨機控制實驗;排除了隨機控制實驗中患產後抑鬱女性的安慰劑設置組。

為了得到相關研究, 我們回顧了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有關試驗和資料, 從1991至2007年12月30日時的有關抑鬱、焦慮、神經症的控制實驗。 我們請求製藥公司、管制機構以及先前的研究者提供所有可用的資訊。

在整個研究小組中, 分配兩人翻閱參考文獻和摘要, 評估資料的品質, 確定等級排序。 我們確保對每一項研究評估的一致性;還與之前的研究者聯繫, 從他們那裡獲取原始稿件的相關資訊。

根據隨機分配和雙盲設置是否充分, 我們將上述117份研究按品質評級為充分、不確定、不充分;等級為充分和不確定的研究會進行進一步分析。

結果測量

以原始研究資料中8周治療為限, 如無8周資料, 則以原始研究資料中6-12周期間的評估作為本研究急性期療效的最終評估。 治療回應率和脫落率為最初的分析結果;使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DRS)和蒙哥馬利-奧斯伯格抑鬱量表(MADRS)評分, 藥物治療結果較基線改善至少50%, 或臨床大體印象量表(CGI)在治療的8周內明顯改善;如果上述3個量表評分均有改善, 僅選HDRS評分作為分析指標。 患者在最初8周治療期間因任何原因而中斷研究(脫落或失訪)的人數被視為藥物耐受性的衡量指標。

藥物劑量的比較

藥物劑量的比較除了內部和外部信度,還比較了藥物治療劑量。以氟西汀為參照藥物(因為它是第一個在歐美上市的新一代抗抑鬱藥),根據Gartlehner等提出的劑量對應方案,下表列出了各藥物治療抑鬱症的可比較對應劑量範圍。

表中列出了各藥物治療抑鬱症的可比較對應劑量範圍。上表第一列為12種藥物名稱(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第二列為可比較對應服用劑量的範圍;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為每種藥物每天所服用劑量低劑量範圍,中等藥量範圍、高劑量範圍。

分析結果

電子文獻共檢索到345篇相關研究,其中274篇可用於分析,但又排除了172篇不符合入組的報告;不過,從相關製藥企業的網站中檢索到可用於薈萃分析的15項未發表研究,合計117項研究(1991-2007)作為本次多藥治療薈萃分析的樣本。其中絕大多數(63%)的研究是在北美與歐洲的做的(見下表),總樣本病例為25928,隨機區組入12種新抗抑鬱藥的任何一組。2/3病例為女性,有24595例樣本(111項研究)進行了療效分析,24693例樣本(112項研究)做了可接受性分析。平均治療觀察周數為8.1周,每個藥物組平均樣本病例為109.8人(9~357);有62項研究每組樣本≥100例,85項研究為兩藥之間的比較,23項為三組比較(兩組藥物,一組安慰劑),7項未多組比較(兩藥不同固定劑量與安慰劑比較),另有2項研究為三藥比較。有53項研究(N=9321)的樣本年齡≤65歲,但有8項研究樣本年齡〉65歲(N=1583);87項研究為門診患者(其中有7項是來自初級保健門診),但所有入組樣本患者的基線量表均分達到:HDRS-17為23.47(SD 4.27),或HDRS-21為25.72(4.62),或MADRS為30.09(4.64)。

上表第一列為12種藥物名稱(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第二列為本研究分析的每一種藥物的原始文獻數;第三列為對應原始文獻出版年限(最早期、中期、最近出版);第四列為每個國家(歐洲、北美、非洲、多國)所發表文獻的數目。

上表是12種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的耐受性性和有效性。深藍色部分為各種藥物(從左到右為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淺藍色部分為藥物的有效性;淺紫色部分為藥物耐受性(以失訪人數衡量)

上表總結了多藥物治療薈萃分析結果,結果發現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米氮平、舍曲林、文拉法辛治療效果顯著好於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但瑞波西汀的治療效果顯著低於其他11中抗抑鬱藥物。關於耐受性方面,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的耐受性優於度洛西汀、帕羅西汀;西酞普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的耐受性優於氟伏沙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耐受性優於文拉法辛;瑞波西汀耐受性低於其他幾種抗抑鬱藥物,如安非他酮、西酞普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舍曲林;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耐受性好於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瑞波西汀。

上表是以氟西汀為對照藥物,考察各種藥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從上到下分別是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

結果顯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和舍曲林的有效性顯著優於氟西汀,而氟西汀又優於瑞波西汀。在藥物耐受性方面,也是氟西汀優於瑞波西汀。

上圖顯示了各種藥物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在一個座標中的分佈情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分別是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文拉法辛、瑞波西汀、安非他酮、米氮平、度洛西汀)

顯示了米氮平、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舍曲林藥物治療療效(有效性)最好;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安非他酮、西酞普蘭的可接受性(耐受性)最好。若根據有效性來選擇最有效治療藥物的累積可能性分別為:米氮平(24.4%)、草酸艾司西酞普蘭(23.7%)、文拉法辛(22.3%)、舍曲林(20.3%)、西酞普蘭(3.4%)、米那普侖(2.7%)、安非他酮(2.0%)、度洛西汀(0.9%)、氟伏沙明(0.7%)、帕羅西汀(0.1%)、氟西汀(0.0%)、瑞波西汀(0.0%)。而根據可耐受性來選擇最佳治療藥物的累積可能性分別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27.6%)、舍曲林(21.3%)、安非他酮(19.3%)、西酞普蘭(18.7%)、米那普侖(7.1%)、米氮平(4.4%)、氟西汀(3.4%)、文拉法辛(0.9%)、度洛西汀(0.7%)、氟伏沙明(0.4%)、帕羅西汀(0.2)、瑞波西汀(0.1%)。

結論

總體來說,就藥物治療的有效性來說,米氮平、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舍曲林優於度洛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瑞波西汀;就可接受性(耐受性)來說,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西酞普蘭、安非他酮優於其他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總結來看,兩種最有效的藥物(米氮平、文拉法辛)耐受性不是最優的;瑞波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度洛西汀的有效性最低、可接受性(耐受性)最低的藥物,其中瑞波西汀效果、耐受性最差,因此不可視為治療成人中度及重度抑鬱一線治療。在成人重度抑鬱治療的初始階段,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的治療效果、接受性(耐受性)之間平衡性最好。

文章翻譯與整理:王翼 劉悅

中文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違者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

Andrea Cipriani, Toshiaki A Furukawa, Georgia Salanti, John R Geddes, Julian P T Higgins, Rachel Churchill, Norio Watanabe, Atsuo Nakagawa, Ichiro M Omori, Hugh McGuire, Michele Tansella, Corrado Barbui.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12 new-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a multiple-treatments meta-analysis

王翼心理工作室治療範圍

Anxiety disorder/焦慮障礙(特定恐懼障礙,強迫症,驚恐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

Major depression/抑鬱障礙

Self injury and suicide/自殘,自傷行為干預

somatic symptom/軀體形式障礙(疼痛障礙、軀體症狀、疾病焦慮障礙)

relationship and martial issues/親子關係(和父母關係、和子女關係),親密關係(包含情感問題、婚姻問題)

性少數群體(LGBT)諮詢

以英文為母語的外籍人士心理治療(offer psychotherapy to English speaker)

諮詢和治療方法

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針對抑鬱伴隨焦慮情緒、低自尊與創傷、自殺與自殘行為的干預

行為治療(exposure response prevention)針對強迫行為、社交回避/恐懼、創傷後應激障礙和驚恐發作的焦慮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疼痛障礙、軀體症狀、疾病焦慮障礙)的干預

兒童依戀關係(attachment)的建立對兒童成年後婚姻和人際關係的影響,基於家庭系統的治療

基於正念的認知行為治療(mindfulness based CBT)

基於實證研究(evidence-based therapy)的循證心理干預

藥物劑量的比較

藥物劑量的比較除了內部和外部信度,還比較了藥物治療劑量。以氟西汀為參照藥物(因為它是第一個在歐美上市的新一代抗抑鬱藥),根據Gartlehner等提出的劑量對應方案,下表列出了各藥物治療抑鬱症的可比較對應劑量範圍。

表中列出了各藥物治療抑鬱症的可比較對應劑量範圍。上表第一列為12種藥物名稱(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第二列為可比較對應服用劑量的範圍;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為每種藥物每天所服用劑量低劑量範圍,中等藥量範圍、高劑量範圍。

分析結果

電子文獻共檢索到345篇相關研究,其中274篇可用於分析,但又排除了172篇不符合入組的報告;不過,從相關製藥企業的網站中檢索到可用於薈萃分析的15項未發表研究,合計117項研究(1991-2007)作為本次多藥治療薈萃分析的樣本。其中絕大多數(63%)的研究是在北美與歐洲的做的(見下表),總樣本病例為25928,隨機區組入12種新抗抑鬱藥的任何一組。2/3病例為女性,有24595例樣本(111項研究)進行了療效分析,24693例樣本(112項研究)做了可接受性分析。平均治療觀察周數為8.1周,每個藥物組平均樣本病例為109.8人(9~357);有62項研究每組樣本≥100例,85項研究為兩藥之間的比較,23項為三組比較(兩組藥物,一組安慰劑),7項未多組比較(兩藥不同固定劑量與安慰劑比較),另有2項研究為三藥比較。有53項研究(N=9321)的樣本年齡≤65歲,但有8項研究樣本年齡〉65歲(N=1583);87項研究為門診患者(其中有7項是來自初級保健門診),但所有入組樣本患者的基線量表均分達到:HDRS-17為23.47(SD 4.27),或HDRS-21為25.72(4.62),或MADRS為30.09(4.64)。

上表第一列為12種藥物名稱(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第二列為本研究分析的每一種藥物的原始文獻數;第三列為對應原始文獻出版年限(最早期、中期、最近出版);第四列為每個國家(歐洲、北美、非洲、多國)所發表文獻的數目。

上表是12種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的耐受性性和有效性。深藍色部分為各種藥物(從左到右為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淺藍色部分為藥物的有效性;淺紫色部分為藥物耐受性(以失訪人數衡量)

上表總結了多藥物治療薈萃分析結果,結果發現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米氮平、舍曲林、文拉法辛治療效果顯著好於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但瑞波西汀的治療效果顯著低於其他11中抗抑鬱藥物。關於耐受性方面,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的耐受性優於度洛西汀、帕羅西汀;西酞普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的耐受性優於氟伏沙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耐受性優於文拉法辛;瑞波西汀耐受性低於其他幾種抗抑鬱藥物,如安非他酮、西酞普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舍曲林;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耐受性好於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瑞波西汀。

上表是以氟西汀為對照藥物,考察各種藥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從上到下分別是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和文拉法辛。

結果顯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和舍曲林的有效性顯著優於氟西汀,而氟西汀又優於瑞波西汀。在藥物耐受性方面,也是氟西汀優於瑞波西汀。

上圖顯示了各種藥物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在一個座標中的分佈情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分別是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文拉法辛、瑞波西汀、安非他酮、米氮平、度洛西汀)

顯示了米氮平、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舍曲林藥物治療療效(有效性)最好;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安非他酮、西酞普蘭的可接受性(耐受性)最好。若根據有效性來選擇最有效治療藥物的累積可能性分別為:米氮平(24.4%)、草酸艾司西酞普蘭(23.7%)、文拉法辛(22.3%)、舍曲林(20.3%)、西酞普蘭(3.4%)、米那普侖(2.7%)、安非他酮(2.0%)、度洛西汀(0.9%)、氟伏沙明(0.7%)、帕羅西汀(0.1%)、氟西汀(0.0%)、瑞波西汀(0.0%)。而根據可耐受性來選擇最佳治療藥物的累積可能性分別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27.6%)、舍曲林(21.3%)、安非他酮(19.3%)、西酞普蘭(18.7%)、米那普侖(7.1%)、米氮平(4.4%)、氟西汀(3.4%)、文拉法辛(0.9%)、度洛西汀(0.7%)、氟伏沙明(0.4%)、帕羅西汀(0.2)、瑞波西汀(0.1%)。

結論

總體來說,就藥物治療的有效性來說,米氮平、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舍曲林優於度洛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瑞波西汀;就可接受性(耐受性)來說,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西酞普蘭、安非他酮優於其他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總結來看,兩種最有效的藥物(米氮平、文拉法辛)耐受性不是最優的;瑞波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度洛西汀的有效性最低、可接受性(耐受性)最低的藥物,其中瑞波西汀效果、耐受性最差,因此不可視為治療成人中度及重度抑鬱一線治療。在成人重度抑鬱治療的初始階段,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的治療效果、接受性(耐受性)之間平衡性最好。

文章翻譯與整理:王翼 劉悅

中文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違者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

Andrea Cipriani, Toshiaki A Furukawa, Georgia Salanti, John R Geddes, Julian P T Higgins, Rachel Churchill, Norio Watanabe, Atsuo Nakagawa, Ichiro M Omori, Hugh McGuire, Michele Tansella, Corrado Barbui.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12 new-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s: a multiple-treatments meta-analysis

王翼心理工作室治療範圍

Anxiety disorder/焦慮障礙(特定恐懼障礙,強迫症,驚恐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

Major depression/抑鬱障礙

Self injury and suicide/自殘,自傷行為干預

somatic symptom/軀體形式障礙(疼痛障礙、軀體症狀、疾病焦慮障礙)

relationship and martial issues/親子關係(和父母關係、和子女關係),親密關係(包含情感問題、婚姻問題)

性少數群體(LGBT)諮詢

以英文為母語的外籍人士心理治療(offer psychotherapy to English speaker)

諮詢和治療方法

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針對抑鬱伴隨焦慮情緒、低自尊與創傷、自殺與自殘行為的干預

行為治療(exposure response prevention)針對強迫行為、社交回避/恐懼、創傷後應激障礙和驚恐發作的焦慮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疼痛障礙、軀體症狀、疾病焦慮障礙)的干預

兒童依戀關係(attachment)的建立對兒童成年後婚姻和人際關係的影響,基於家庭系統的治療

基於正念的認知行為治療(mindfulness based CBT)

基於實證研究(evidence-based therapy)的循證心理干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