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紂王是勇猛善戰、才高於世的美男子,羑裡囚禁周文王是虛構

經過周人的宣傳和後人的附會, 到了戰國時紂王的形象已經被醜化得很厲害了。 但戰國末年的大思想家荀子仍說:紂王身材高大、長相俊美, 是天下少有的美男子。 紂王不僅長相英俊, 還武力值超強, 一人能百人。 司馬遷的 《史記》雖然大力批評紂王暴虐, 也不得不承認, 紂王天資聰明、見識過人, 而且還勇猛異常, 能與猛獸徒手格鬥。 出身高貴, 相貌英俊, 武文雙全, 簡直是秒殺現代所有的高富帥。

當然這麼優秀的人, 內心也是高傲無比的。 紂王的性格中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那就是剛愎自用, 聽不進去任何反對意見。

你覺得哪個最像你心目中的紂王?

不過紂王的驕傲確實是有資本的。 紂王在位時征服了商人的宿敵——東方夷人。 商代方國林立, 商與周邊方國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息過。 在所有與商為敵的方國中, 東方的夷人是商王國最棘手的敵人。 商人與東夷從早期商王中丁時期就開始了, 到了商代最後兩任商王時, 雙方頻繁爆發戰爭。 根據甲骨卜辭的記載, 紂王在位時曾經發動對東夷的大規模戰爭。 這次戰爭時間長達250天, 途經今天的山西、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區。 這次戰爭紂王大獲全勝, 取得了對東夷前所未有的勝利。

(李發:《殷卜辭所見“夷方”與帝辛時期的夷商戰爭》, 《歷史研究》2014年第5期)

紂王征討東夷路線圖

雖然紂王徹底解決了商王朝在東方的宿敵, 但也因為這場戰爭消耗了大量國力, 為周人進攻商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周本是臣屬於商的諸侯國。

司馬遷的《史記》說:西伯昌(即周文王)不滿紂王的暴政在私底下議論了幾句, 紂王就把西伯囚禁在了羑裡城, 周人送去了大量珍寶討好紂王, 紂王才釋放了西伯。 《封神演義》把這件事演繹得更加曲折, 說西伯的長子伯邑考去救西伯, 被紂王殺了做成羹送給西伯吃。 西伯吃下了肉羹, 才被紂王釋放回到周地。 從此西伯帶領周人心心念念報仇。 西伯昌死後, 周人的新首領發(即周武王)帶領周人最終滅了商, 一雪前恥。

在陝西岐山曾出土了大量甲骨。 這些甲骨記載:紂王曾經征討周人, 並冊封姬昌為西伯。 這些占卜甲骨揭開了《史記》乃至《封神演義》所掩蓋的一個真相:紂王未曾在羑裡城囚禁過西伯昌, 而是紂王攻打過周人,

在周人臣服後冊封周的首領姬昌為西伯。 紂王征服周人後為何又冊封周人首領姬昌為西伯?這是因為紂王感到商王國的最大敵人始終是東方的夷人, 為了避免自己腹背受敵, 紂王不得不安撫西方的周人, 以便自己全力以赴攻打東方敵人。

當紂王與東方的宿敵打得天昏地暗的時候, 受過教訓的周人學聰明了,一面裝作臣服,一面四處活動、拉幫結派,極力拉攏各方諸侯和部落。秘密結成了反商同盟。

陶醉在對東方取得的重大勝利之中的紂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處在群敵環伺、危機四伏的環境中。紂王自恃才高、功業卓著,蔑視天下所有人。商人的傳統一向是敬鬼神、重視祭祀的。但自我陶醉的紂王不僅蔑視世間凡人,連天神也不放在眼裡,一些重要的祭神儀式他都不聞不問。更要命的是,紂王還大力提拔重用其他國家之人,這下子徹底把國內的貴族們得罪大了。要知道,在紂王的時代,國家要職都由自己的血親擔任。紂王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在國內把自己搞得眾叛親離了。

周人找到了最佳的進攻時機,把商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最後雙方在牧野展開了最後的決戰。關於這場大決戰,後世主流的說法是紂王的軍隊臨陣倒戈,紂王在絕望下在鹿台自焚。後世的道德家們更是認為,既然紂王是無道昏君,那麼周人取得這場勝利肯定是毫不費力的。可是《尚書·武成篇》卻說,這仗打得非常慘烈,戰場上戰死者的鮮血多得能漂起兵器。戰國時的大思想家孟子對紂王的醜化形象深信不疑,他為此發出了感慨:“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受過教訓的周人學聰明了,一面裝作臣服,一面四處活動、拉幫結派,極力拉攏各方諸侯和部落。秘密結成了反商同盟。

陶醉在對東方取得的重大勝利之中的紂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處在群敵環伺、危機四伏的環境中。紂王自恃才高、功業卓著,蔑視天下所有人。商人的傳統一向是敬鬼神、重視祭祀的。但自我陶醉的紂王不僅蔑視世間凡人,連天神也不放在眼裡,一些重要的祭神儀式他都不聞不問。更要命的是,紂王還大力提拔重用其他國家之人,這下子徹底把國內的貴族們得罪大了。要知道,在紂王的時代,國家要職都由自己的血親擔任。紂王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在國內把自己搞得眾叛親離了。

周人找到了最佳的進攻時機,把商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最後雙方在牧野展開了最後的決戰。關於這場大決戰,後世主流的說法是紂王的軍隊臨陣倒戈,紂王在絕望下在鹿台自焚。後世的道德家們更是認為,既然紂王是無道昏君,那麼周人取得這場勝利肯定是毫不費力的。可是《尚書·武成篇》卻說,這仗打得非常慘烈,戰場上戰死者的鮮血多得能漂起兵器。戰國時的大思想家孟子對紂王的醜化形象深信不疑,他為此發出了感慨:“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