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這個西歐的島國如何迅速成為海上霸主?

英國地處歐洲西北端, 本來是因為地理的位置的原因與西歐經濟生活相對隔絕, 但是由於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新航路的開闢, 英國成了當時歐洲和世界貿易聯繫的要衝、近代海洋航線的樞紐。 由此英國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 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 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 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 之後, 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 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 確立了海上霸權。 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

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

從15世紀末葉開始,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在英國封建社會的母體中孕育, 人類開始正式的走向海洋, 開始了海洋時代的序幕, 頻繁的航海活動以及由其所帶來的海外貿易使得海洋把世界聯繫在了一起,

英國社會經濟也逐漸開始由封建主義的自然經濟向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過渡。 到16世紀中葉, 新興資產階級對國外原料進口的需求也空前迫切。 因此, 那些資本主義手工工廠主們為擴大生產規模, 加速資本積聚, 強烈要求擴大英國的對外貿易。 這也就成為英國迅速發展對外貿易的強大的內部動因。 由於英國位於北大西洋的島國, 面積狹小, 資源不豐, 但海岸線曲折, 優良港灣眾多, 其東南部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原因, 積累雄厚的資本要依靠本身的正常發展是實現不了的, 但英國卻可以通過海洋走到大洋的另一邊得到, 對海洋的嚮往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也就成為了英國開始對外擴張和貿易的現實的外部動因。

中世紀末期以來, 歐洲主要海洋大國輪番登場、捉對廝殺, 爭奪海上霸權。 地理大發現時代是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強爭鋒, 其後葡萄牙衰落後, 荷蘭崛起, 成功挑戰西班牙的霸主地位。 十七世紀中葉開始,

英國海軍實力猛增, 三次英荷戰爭之後, 荷蘭的黃金時代終結。 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的一百多年中, 以英國、法國為首的兩大陣營打了七場大規模戰爭, 史稱“第二次百年戰爭”。 路易十四在位中後期, 法國確定向歐洲大陸擴張的戰略, 重點建設陸軍, 海軍艦隊投入減少, 私掠船打擊英國貿易成為法國海上的重點戰略。 1689-1714年間, 英國海軍經費占軍事支出的35%, 同期法國還不足10%。

奧格斯堡同盟戰爭(1689-1697年)是英法第二次百年戰爭中的第一場大戰。 為讓法國的東南鄰國薩伏伊公國加入荷蘭主導的奧格斯堡同盟, 同盟提供大量資金補助, 英國是最晚加入同盟的, 但提供的補助金卻占到三分之二。 戰爭結束時, 英國債務從戰前的不足300萬飆升至1670萬英鎊。 由於英國的參戰與資助, 法國擴張勢頭受阻, 荷蘭得到安全庇護。 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 這次是法國與西班牙的聯盟對抗以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為核心的反法大聯盟。 1709年法國已經很難為戰爭融資, 到1714年戰爭結束時, 法國實際上已財政破產。 英國戰爭開銷近半數由國債支付,英國政府仍能從容應對。

這次戰爭英國是最大的受益者,英國海軍則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成為了地中海上的主導力量,法國卻國力大衰。1714年以後,英法之間維持了三十年和平。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1744年英國與荷蘭對法國宣戰。這次戰爭,英法主要在海外爭奪殖民地和制海權。戰後法國殖民地寸土未失,但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被皇家海軍打敗,地中海成了英國的內湖,法國海軍元氣大傷。1756年七年戰爭爆發,歐洲列強均捲入,戰場分佈于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主要是崛起不久的普魯士、漢諾威和葡萄牙,對手是以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為核心的陣營。截至1761年,法國再次陷入財政危機。

戰後英國再次成為戰爭贏家,英國控制了整個北美大陸,法國在印度的影響也被清除。此外,英國在西非和西印度群島等地也獲利頗豐。大英帝國的全球擴張勢頭難以阻擋。以英國、法國為首的兩大陣營打了七場大規模戰爭,最後英國徹底打敗法國,成為世界霸主。 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時候,自豪的英國人曾經以“日不落帝國”來形容自己的國家,僅僅十二年後,英國的霸主地位又受到了嚴重挑戰。

原本在大西洋中安詳飄蕩的小島,卻依靠著人類走向海洋的嚮往,依靠著牢牢掌握住海洋的力量,不斷的在海洋時代孕育出了超凡的能量,不僅改變了自己命運,也影響了整個世界。英國的海洋霸權在其殖民擴張對其資本主義的興衰、以及對世界近代歷史和政治的演變過程中均產生著極大影響。

英國戰爭開銷近半數由國債支付,英國政府仍能從容應對。

這次戰爭英國是最大的受益者,英國海軍則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成為了地中海上的主導力量,法國卻國力大衰。1714年以後,英法之間維持了三十年和平。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爆發,1744年英國與荷蘭對法國宣戰。這次戰爭,英法主要在海外爭奪殖民地和制海權。戰後法國殖民地寸土未失,但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被皇家海軍打敗,地中海成了英國的內湖,法國海軍元氣大傷。1756年七年戰爭爆發,歐洲列強均捲入,戰場分佈于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主要是崛起不久的普魯士、漢諾威和葡萄牙,對手是以法國、奧地利和俄羅斯為核心的陣營。截至1761年,法國再次陷入財政危機。

戰後英國再次成為戰爭贏家,英國控制了整個北美大陸,法國在印度的影響也被清除。此外,英國在西非和西印度群島等地也獲利頗豐。大英帝國的全球擴張勢頭難以阻擋。以英國、法國為首的兩大陣營打了七場大規模戰爭,最後英國徹底打敗法國,成為世界霸主。 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時候,自豪的英國人曾經以“日不落帝國”來形容自己的國家,僅僅十二年後,英國的霸主地位又受到了嚴重挑戰。

原本在大西洋中安詳飄蕩的小島,卻依靠著人類走向海洋的嚮往,依靠著牢牢掌握住海洋的力量,不斷的在海洋時代孕育出了超凡的能量,不僅改變了自己命運,也影響了整個世界。英國的海洋霸權在其殖民擴張對其資本主義的興衰、以及對世界近代歷史和政治的演變過程中均產生著極大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