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史探秘:為了方便臨幸妃子,雍正帝竟耍了這個心眼

看過電視機《甄嬛傳》的朋友, 一定會對劇中這一情節記憶猶新——那就是雍正帝晚上要臨幸哪個妃子的話, 這個妃子就要沐浴之後,

一絲不掛地包裹在被子之中, 然後被兩個小太監抬到雍正帝的寢宮。

再之後, 雍正帝才能和這個妃子進行魚水之歡——寵妃, 可以免去這一規矩。

那麼, 現實之中, 雍正帝要想臨幸一個妃子, 真的會如此的繁瑣嗎?

通過查找史料, 這一情節被證實是正是可靠的,

並非是編劇的臆想。

皇宮之中, 專門為了皇帝和後妃們的夫妻生活, 建立了一個部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敬事房。

敬事房的太監們, 不負責宮中的其他瑣事, 只負責安排和記錄皇帝和後妃們的床第之事。

包括哪年哪月哪日什麼時辰, 皇帝臨幸了哪位妃子,

都要一一記錄在檔, 以便以後妃子懷孕、產子之時, 進行核對(敬事房則記其年月日時於冊, 以便受孕之證)。

今天, 我們就來講一講雍正帝的夫妻那些事兒。

每天到了晚膳之時, 敬事房的小太監, 就會在雍正帝用膳的宮殿外面候著。

此時, 小太監的手中,

會托有一個大銀盤, 裡面放有雍正帝可能會臨幸的諸位妃嬪的綠頭牌。

綠頭牌上, 寫有諸位妃嬪的名號。

晚膳之後, 小太監就會跪在雍正帝身邊, 手舉大銀盤。 如果雍正帝晚上想要臨幸哪位妃嬪, 就會把她的綠頭牌翻過去, 背面朝上(帝食畢,

太監舉盤跪帝前, 若有屬意, 則取牌翻轉之, 以背向上)。

這樣, 就完成了妃嬪的選擇。

然後, 小太監就會把雍正帝所選的妃嬪名號, 告訴給另外兩個小太監, 讓他們去通知被選中的妃嬪, 讓她提前沐浴, 做好相應的準備。

等到該妃嬪準備完畢之後, 就會被一絲不苟地包裹在被子之中(為防止行刺皇帝之事的發生), 被兩個小太監扛進雍正帝的寢宮。

此時,雍正帝已經躺在了床上,該妃嬪則由雍正帝的腳下鑽入被子之中,然後爬到床頭。

之後,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和抬妃子的小太監們,則要退出宮殿,以免擾了雍正帝的雅興(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

清宮為了防止皇帝沉迷于床第之事,對床第之上的時間,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在宮殿外面侍奉的總管太監,會特意看著時間。如果時間到了,就會在殿外輕聲進行提示。

一般提示三次之後,皇帝就要結束某些運動,即便他在如何的不情願。

沒辦法,這是當年順治帝定下的規矩,任何後世子孫都要嚴格遵守。

為此,從雍正帝開始,後世的皇帝們便想法設法擺脫掉這個讓人極為掃興的規矩。

不久之後,雍正帝就發現了一個漏洞——當年,順治帝制定這個規矩的時候,規定是在皇宮之中,沒有規定在宮外一定遵守這個規矩。

於是,自此以後,每到春暖花開之時,雍正帝都會帶著自己喜歡的一些妃子,搬到圓明園去住。

而這一住,就是大半年,直到冬天來臨,才搬回皇宮去住。

這樣一來,臨幸自己所喜歡的妃嬪們,就不要再遵循順治帝的規矩了,完全可以像平常人家那樣隨便(若住圓明園,則此等儀注皆廢,可以隨時愛幸如人家然)。

唯一保留下的規矩就是,晚膳後的翻拍制度——畢竟妃嬪較多,沐浴更衣的準備時間,還是需要有的(膳牌之遞仍照舊也)。

被兩個小太監扛進雍正帝的寢宮。

此時,雍正帝已經躺在了床上,該妃嬪則由雍正帝的腳下鑽入被子之中,然後爬到床頭。

之後,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和抬妃子的小太監們,則要退出宮殿,以免擾了雍正帝的雅興(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

清宮為了防止皇帝沉迷于床第之事,對床第之上的時間,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在宮殿外面侍奉的總管太監,會特意看著時間。如果時間到了,就會在殿外輕聲進行提示。

一般提示三次之後,皇帝就要結束某些運動,即便他在如何的不情願。

沒辦法,這是當年順治帝定下的規矩,任何後世子孫都要嚴格遵守。

為此,從雍正帝開始,後世的皇帝們便想法設法擺脫掉這個讓人極為掃興的規矩。

不久之後,雍正帝就發現了一個漏洞——當年,順治帝制定這個規矩的時候,規定是在皇宮之中,沒有規定在宮外一定遵守這個規矩。

於是,自此以後,每到春暖花開之時,雍正帝都會帶著自己喜歡的一些妃子,搬到圓明園去住。

而這一住,就是大半年,直到冬天來臨,才搬回皇宮去住。

這樣一來,臨幸自己所喜歡的妃嬪們,就不要再遵循順治帝的規矩了,完全可以像平常人家那樣隨便(若住圓明園,則此等儀注皆廢,可以隨時愛幸如人家然)。

唯一保留下的規矩就是,晚膳後的翻拍制度——畢竟妃嬪較多,沐浴更衣的準備時間,還是需要有的(膳牌之遞仍照舊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