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口述石家莊丨焦連喜:參加戰鬥上百次,朱德贈送的水壺整整珍藏了70年!

從14歲參加八路軍開始, 焦連喜在十幾年裡參加了上百次戰鬥, 立下赫赫戰功。 解放石家莊戰役中, 身為連長的他帶領戰友用兩門步兵炮一邊消滅地堡一邊向城區挺進, 最終迎來了石家莊的解放。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代, 焦連喜都隨身背著一個舊舊的軍用水壺, 他說, 這是朱德總司令贈予他的水壺, 是他這輩子最珍貴的寶貝。

人物檔案

焦連喜, 男, 漢族, 1928年9月出生, 河北趙縣猛公村人。 14歲入伍, 194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 焦連喜跟隨部隊轉戰華北、東北各地, 參與了上百次戰鬥。 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歷任戰士、副班長、排長、連長、副營長、教導員、師黨委委員。 1963年轉業, 歷任成安縣長巷公社書記、成安縣委組織部部長、趙縣衛生局愛衛會主任、馬平醫院書記及院長、韓村醫院書記及院長等職務。 1982年12月離休, 享受團級待遇。

兩門步兵炮壓制敵人碉堡的火力

解放石家莊的戰鬥打響前夕, 焦連喜所在的晉察冀野戰軍3縱第7旅新成立了一個戰防連, 焦連喜被調到該連擔任連長。 連隊有100多人, 除了常規的槍支彈藥, 就只有兩門步兵炮和一支火箭筒這兩樣“重武器”。

1947年11月初, 駐紮在現晉州附近的戰防連被上級通知天黑後出發, 配合部隊攻打石家莊。 焦連喜和戰士一邊往嘴裡塞著生茄子和青棗, 一邊快速行軍, 趕到石家莊的外市溝附近。

“外市溝有三道壕溝, 戰士連頭道溝都過不去!”面對戰場, 焦連喜發現敵人在壕溝附近設置了大量地堡, 只要我軍步兵往前沖, 各處地堡裡就會噴射出兇猛的火舌, 瞬間造成嚴重傷亡。 為了沖過壕溝, 勇敢頑強的戰士一撥又一撥地扛著梯子從溝裡向敵人衝鋒。

這時, 戰防連的步兵炮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

“朝著那些碉堡狠狠打, 這些‘釘子’必須拔掉!”焦連喜指揮戰士用步兵炮將炮彈一發發地朝一個個地堡打過去, 地堡一個個被打掉。 “你打敵人, 敵人更會強烈反擊, 各種炮彈不停打過來, 當時的戰鬥太慘烈了!”焦連喜說, 這樣的戰鬥, 整整持續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

由於槍炮不間斷在耳邊響起, 焦連喜的左耳聽力嚴重受損, 常常是只看到戰友嘴動, 卻聽不到任何聲音。 但解放石家莊的戰鬥已經打響, 誰也不會放棄, 一番苦戰之後, 我軍順利沖進石家莊城區, 焦連喜和戰友一路打到現如今的中山路附近。

在中山路沿線兩側,

敵人的炮樓隨處都是, 面對躲在炮樓高處的敵人, 負責拿下炮樓的戰防連全力掩護著前行的戰友。 兩門步兵炮左右開弓, 朝著炮樓猛烈還擊, 炮彈跟不上就朝炮樓裡扔手榴彈, 最終敵人都被逼進了石家莊老火車站裡和大石橋下方。

“打, 接著打, 一定要讓敵軍低頭認輸!”焦連喜指揮炮手朝大石橋附近開炮, 朝老火車站附近開炮, 從清晨打到下午, 敵人終於繳械投降。 想起犧牲的戰友, 焦連喜的眼眶紅了。 他知道, 戰友的獻血換來了勝利。 石家莊終於解放啦!

老人家榮獲的軍功章。

年紀輕輕便經歷了上百次戰鬥

1928年9月, 焦連喜在趙縣猛公村出生。 沒有上過學的他, 一直在幫家裡幹農活兒。 只是, 那時候的日子過得並不太平。 因為隨著日本人的入侵, 猛公村三天兩頭被鬼子包圍, 只要看到村民, 小鬼子就會抓起來灌涼水、抽皮鞭, 拷問是否知道八路軍的下落。 為此, 村裡武裝委員會的一位負責人建議焦連喜最好去參軍, 以免閑在家裡發生意外。

因為親眼見過日本鬼子用刺刀把父親的身體紮傷, 對鬼子恨之入骨的焦連喜想都沒想就答應了。1942年,14歲的焦連喜從當地武工隊入伍,開始了從軍生涯。參加武工隊沒多久,焦連喜被調到44區隊偵察班,專門負責潛入日本鬼子所在地摸情況,小小年紀便鍛煉了一身膽量和鷹一樣銳利的雙眼。

1945年,焦連喜所在部隊被編入71團,他擔任三營通信班班長,第二年又擔任三營七連排長,和戰友一起與日本鬼子打遊擊戰。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焦連喜跟隨部隊轉戰華北、東北各地,參加過抗日戰爭敵後遊擊戰,解放戰爭大同戰役、張家口戰役、青滄戰役、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漢線破擊戰、冀東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隴東戰役、蘭州戰役、寧夏戰役、抗美援朝戰爭、開城防禦戰等上百次戰鬥,身上也多處受傷。

“有時候一天下來會最終打一場勝仗,也有很多次被敵人困住,彈盡糧絕,只能想辦法突圍。”經歷過太多生死的焦連喜回憶,在攻打大同的時候,時任副營長的他和戰友與敵人激烈戰鬥了33天,最後我軍一個營的兵力只剩下連同伙夫在內的18個人,損失慘重。

朱德贈送的水壺

帶在身邊已經整整70年

1947年保北戰役開始後,焦連喜所在的部隊駐紮在保定的一個村子裡。在村裡,有一座北河橋,焦連喜等人經常在這座橋附近巡邏。

有一天,正在巡邏的焦連喜突然看到一位年紀在六十歲上下,身穿土黃色解放軍軍裝的男子,在旁人的陪同下走了過來。

“小鬼,你是哪個單位的?”男子一句帶方言的問話,讓19歲的焦連喜心中一驚,“這不是朱德總司令嗎?”

因為之前在部隊集訓的時候朱德總司令給官兵講過話,所以焦連喜立刻就認出了眼前的大首長,他趕緊報上了部隊番號。隨後,朱德要求焦連喜去把旅長叫過來。

激動的焦連喜,一路小跑到北河橋南面通知了旅長,並趕緊又跑回朱德面前彙報,“報告首長,我們旅長馬上就過來!”

朱德點了點頭,接著就看到焦連喜的軍用水壺上有個洞,便問起是怎麼回事。焦連喜回答,水壺上的槍眼是在不久前一次戰鬥中被敵人打穿的,因為物資有限,他便將就著裝一點點水繼續用。

聽到這樣的回答,朱德扭頭把身邊的警衛員叫了過來,“把你身上的水壺給這小鬼一個,讓他喝水用。”焦連喜看到,警衛員身上背著兩個一模一樣的軍用水壺,接過對方遞過來的水壺後,興奮的焦連喜趕忙立正向朱德敬了一個禮,隨後在旅長到來後就轉身離開了。

朱德贈送的水壺是焦連喜的寶貝。

對於朱德總司令送給自己的這個水壺,焦連喜是萬分珍惜,無論是打仗還是休息,他一直都不願意從身上摘下來,始終挎在腰間。即便是建國後及轉業回地方,焦連喜都把這個已經磨光了綠漆的軍用水壺小心珍藏著。

“到現在這個水壺我已經背了整整70年,是它陪我走過了戰爭歲月,也將會陪我走完這一輩子!”焦連喜說,朱德贈送給他的這個水壺,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最珍貴的物品。

晚年生活很快樂

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參加完抗美援朝戰爭後,焦連喜結束了炮火紛飛的生活,曾經大字不識的他開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

離休後的焦連喜,除了讀書看報,最喜歡的,還是看有關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每次看到影視劇裡的戰爭場面,我都會回想起當年在戰場上與敵人拼殺的那一刻。”焦連喜說,戰爭使他成長,也伴隨了他的年輕時光,始終難忘。

對於現在的晚年生活,焦連喜表示他過得很快樂,孩子們都已經各自有了家庭,自己想在哪住就在哪住。趙縣縣委縣政府對他十分照顧,縣老幹部局也對他的日常生活關懷得無微不至。

焦連喜覺得,他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能過得如此滿意,全都是中國共產黨和無數像他犧牲在戰場的戰友那樣的革命人士所帶來的。因此,回顧戰爭生涯,焦連喜說,如今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真的來之不易,人們應該好好珍惜。

徵集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全部解放,成為我軍用攻堅戰術打下的第一座較大規模的城市。在石家莊解放70周年之際,尋找並記錄散落於民間的歷史細節、情感記憶,是我們所望,更是我們之責。

本報日前推出大型專欄“口述石家莊”,請石家莊解放前後的親歷者、見證者講述那段難忘的歷史,以饗讀者,以勵後人。如果您是那段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及其後人,請撥打96399與我們聯繫。

文/圖 本報記者 李兵

對鬼子恨之入骨的焦連喜想都沒想就答應了。1942年,14歲的焦連喜從當地武工隊入伍,開始了從軍生涯。參加武工隊沒多久,焦連喜被調到44區隊偵察班,專門負責潛入日本鬼子所在地摸情況,小小年紀便鍛煉了一身膽量和鷹一樣銳利的雙眼。

1945年,焦連喜所在部隊被編入71團,他擔任三營通信班班長,第二年又擔任三營七連排長,和戰友一起與日本鬼子打遊擊戰。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焦連喜跟隨部隊轉戰華北、東北各地,參加過抗日戰爭敵後遊擊戰,解放戰爭大同戰役、張家口戰役、青滄戰役、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漢線破擊戰、冀東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隴東戰役、蘭州戰役、寧夏戰役、抗美援朝戰爭、開城防禦戰等上百次戰鬥,身上也多處受傷。

“有時候一天下來會最終打一場勝仗,也有很多次被敵人困住,彈盡糧絕,只能想辦法突圍。”經歷過太多生死的焦連喜回憶,在攻打大同的時候,時任副營長的他和戰友與敵人激烈戰鬥了33天,最後我軍一個營的兵力只剩下連同伙夫在內的18個人,損失慘重。

朱德贈送的水壺

帶在身邊已經整整70年

1947年保北戰役開始後,焦連喜所在的部隊駐紮在保定的一個村子裡。在村裡,有一座北河橋,焦連喜等人經常在這座橋附近巡邏。

有一天,正在巡邏的焦連喜突然看到一位年紀在六十歲上下,身穿土黃色解放軍軍裝的男子,在旁人的陪同下走了過來。

“小鬼,你是哪個單位的?”男子一句帶方言的問話,讓19歲的焦連喜心中一驚,“這不是朱德總司令嗎?”

因為之前在部隊集訓的時候朱德總司令給官兵講過話,所以焦連喜立刻就認出了眼前的大首長,他趕緊報上了部隊番號。隨後,朱德要求焦連喜去把旅長叫過來。

激動的焦連喜,一路小跑到北河橋南面通知了旅長,並趕緊又跑回朱德面前彙報,“報告首長,我們旅長馬上就過來!”

朱德點了點頭,接著就看到焦連喜的軍用水壺上有個洞,便問起是怎麼回事。焦連喜回答,水壺上的槍眼是在不久前一次戰鬥中被敵人打穿的,因為物資有限,他便將就著裝一點點水繼續用。

聽到這樣的回答,朱德扭頭把身邊的警衛員叫了過來,“把你身上的水壺給這小鬼一個,讓他喝水用。”焦連喜看到,警衛員身上背著兩個一模一樣的軍用水壺,接過對方遞過來的水壺後,興奮的焦連喜趕忙立正向朱德敬了一個禮,隨後在旅長到來後就轉身離開了。

朱德贈送的水壺是焦連喜的寶貝。

對於朱德總司令送給自己的這個水壺,焦連喜是萬分珍惜,無論是打仗還是休息,他一直都不願意從身上摘下來,始終挎在腰間。即便是建國後及轉業回地方,焦連喜都把這個已經磨光了綠漆的軍用水壺小心珍藏著。

“到現在這個水壺我已經背了整整70年,是它陪我走過了戰爭歲月,也將會陪我走完這一輩子!”焦連喜說,朱德贈送給他的這個水壺,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最珍貴的物品。

晚年生活很快樂

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參加完抗美援朝戰爭後,焦連喜結束了炮火紛飛的生活,曾經大字不識的他開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

離休後的焦連喜,除了讀書看報,最喜歡的,還是看有關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每次看到影視劇裡的戰爭場面,我都會回想起當年在戰場上與敵人拼殺的那一刻。”焦連喜說,戰爭使他成長,也伴隨了他的年輕時光,始終難忘。

對於現在的晚年生活,焦連喜表示他過得很快樂,孩子們都已經各自有了家庭,自己想在哪住就在哪住。趙縣縣委縣政府對他十分照顧,縣老幹部局也對他的日常生活關懷得無微不至。

焦連喜覺得,他現在就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能過得如此滿意,全都是中國共產黨和無數像他犧牲在戰場的戰友那樣的革命人士所帶來的。因此,回顧戰爭生涯,焦連喜說,如今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真的來之不易,人們應該好好珍惜。

徵集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全部解放,成為我軍用攻堅戰術打下的第一座較大規模的城市。在石家莊解放70周年之際,尋找並記錄散落於民間的歷史細節、情感記憶,是我們所望,更是我們之責。

本報日前推出大型專欄“口述石家莊”,請石家莊解放前後的親歷者、見證者講述那段難忘的歷史,以饗讀者,以勵後人。如果您是那段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及其後人,請撥打96399與我們聯繫。

文/圖 本報記者 李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