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陽明說: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頭條說:你喜歡的才是頭條

王陽明:讀書發明本心, 養不動心

《傳習錄》上記載, 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 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

只要明得自家本體。 若徒要記得, 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 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

王陽明說“曉得”是第一義, “記得”的第二義, 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 因為記得只是你記住了書中的話, 曉得則是你從自心中發現了書中的那些道理, 這就是讀書以發明本心。 王陽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 為什麼非要記住?其實, 理解已是次要的了, 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體光明。 如果只是求記住, 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 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了。 ”

王陽明心學的讀書法則就是, 不苛求你記住, 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 聖賢所要求的是讓你通過讀書而使自己心體光明。 讀書的目的是培養自家心體。

王陽明時代, 甯王造反, 而他作為當地的最高官員負責平叛。 當時, 他的一個下屬抱著一腔愛國熱情想與甯王奮不顧身地作戰時, 王陽明問, 兵法的要義是什麼?這個下屬答不上來, 而王陽明隨即講了他的兵法要義, 就是這八字真言。

後來有弟子問, 老師您用兵如神, 到底用的是哪家兵法?

王陽明一笑道:“兵法, 我倒是讀了很多。 不過, 我哪家兵法也沒用, 我只是學問純粹, 養得此心不動而已。 此心不動, 就可隨機而動, 在戰場情況朦朧不明時, 瞬間能發現問題所在, 能做到這點, 就可百戰百勝。 ”“此心不動, 隨機而動”。 意思是, 他的心是空的,

而對方或大形勢一旦有什麼動向, 他可以瞬間覺察到對方的漏洞, 隨即做出決定, 而這決定總是最好的決定。

但如何才能養成這種不動心, 王陽明給出的答案是讀書。

王陽明舉例說, 自己和朱宸濠對戰時處於劣勢, 他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

那人無動於衷, 他說了四次, 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 這種人就是平時讀書不到位, 一臨事, 就慌亂失措。 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 而是平時讀書純篤的功勞。

只有自己能用的才是有用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