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春捂秋凍”你搞明白了嗎?正確的“秋凍”原來得這樣

近日, 幾場秋雨光顧, 氣溫猛降, 許多朋友急忙換上了長袖長衫, 甚至更厚的衣服。 長期以來, 我國流傳著“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春不減衣, 秋不加帽”、“熱不馬上脫衣, 冷不立即穿棉”的說法。 那麼, 我們要如何科學地凍一凍才健康呢?

春捂秋凍的意義是什麼?

“秋凍”不意味著要受凍

從中醫角度講, “秋凍”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秋不忙添衣”。 初秋, 暑熱未盡, 涼風時至, 當天氣突然變冷時, 適當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 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 反而可能會生病。 “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寒為宜, 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另外, 晚秋天氣較涼, 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嚴, 避免過多出汗, 使陽氣外泄, 但也不能凍得打寒戰, 這樣不但不能增強抵抗力, 反而會被凍出病來。

“秋凍”的第二層含義是“拖延添衣時間”。 晚秋可以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

適當地接受寒冷的刺激, 但要以自己能夠接受為限度。

“秋凍”是因人而異的, 並非人人適宜, 老人、小孩、常年多病或者體質較弱的人等, 本身抵抗力就比較差, 如果再進行寒冷刺激, 容易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有些部位絕不能“凍”

“秋凍”並不是全身各個器官都要凍,

有些部位, 如頸部、腳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應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

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 甚至疼痛, 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 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 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適當秋凍可以增強身體抵抗能力,

促進身體血液迴圈, 但秋凍需要接受寒冷刺激, 並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

一般而言, 患有鼻炎、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體虛老人、兒童等人群都不適合“秋凍”, 秋季冷空氣活動頻繁, 氣溫、氣壓、風速等氣象要素變化很大, 容易引起舊病復發, 或者出現新的疾病。

所以, 對於有些患者來說, “秋凍”要適度;尤其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 不僅不能“秋凍”, 反而還要注意保暖。

以下五類人不能秋凍:

1.心腦血管病人

3.胃病病人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由於深秋時節氣溫變化無常, 特別是冷空氣驟襲了胃腸, 如果防護不當, 就會使舊病復發。 而且有些人在深秋還吃冷飲, 有些人則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 這些飲食習慣都極容易引發胃病, 尤其要注意。 而患有潰瘍病的人不宜秋凍的原因是, 人體受寒冷的刺激後, 血液中的組胺增多, 胃酸分泌旺盛, 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 使原有的胃潰瘍再次發作, 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4.老寒腿病人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時會使症狀加重。 老寒腿屬於中醫“痹症”範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受累的關節以膝關節為主,常出現關節疼痛,有時伴有腫脹,上下樓或下蹲時疼痛加劇。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保暖。

5.體寒的女性患者

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還有很多,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防賊風

秋夜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以及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原料:

蔥白6段,糯米100克,生薑6片,米醋1匙,食鹽、味精少許,水適量。

做法:

1.將糯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先煮開,改用文火煨。

2.加入蔥白、生薑煮至粥爛,加入米醋、食鹽、味精攪勻,即可趁熱食用。

特點:

此粥對風寒感冒患者有良好的效果。蔥、薑功效見前,米醋有活血、散寒作用。

二、抗感冒:當歸羊肉湯

原料:

羊肉五百克,山藥一百五十克,薑、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做法:

1.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薑蔥洗淨用刀拍破備用;

2.淮山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四、抗感冒:山楂銀花湯

原料:

羊肉、粳米、鹽、蔥、薑。

做法:

1.取鮮羊肉100克,粳米100克,鹽、蔥、薑適量。羊肉洗淨切片,蔥、姜切成碎塊備用。

2.將粳米淘洗乾淨,同羊肉及調味品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

特點:

本粥具有益氣血、暖脾胃、添精補髓的作用,適於陽氣不足、氣血虧損、腰膝酸軟者服用。

六、補精益腎:粟米龍眼粥

原料:

粟米一千克、龍眼肉十五克、粳米五十克。功效:補心腎,益腰膝。

做法:

將粟米去殼,淘洗乾淨;將硬米淘洗乾淨,放入鋁鍋內,加入粟米、龍眼肉,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特點:

適用於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症。禁忌: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

粟米性甘、鹹、涼。入腎、脾、胃、手足太陰、少陰經。其功效於古書有載。《本草綱目》說:“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可見冬季粟米龍眼粥為食,有補心腎,益腰膝的作用。

老寒腿屬於中醫“痹症”範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受累的關節以膝關節為主,常出現關節疼痛,有時伴有腫脹,上下樓或下蹲時疼痛加劇。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保暖。

5.體寒的女性患者

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還有很多,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症狀。要是早秋脾傷於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苡米、冬瓜、蓮藕、山藥等。

防賊風

秋夜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以及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原料:

蔥白6段,糯米100克,生薑6片,米醋1匙,食鹽、味精少許,水適量。

做法:

1.將糯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先煮開,改用文火煨。

2.加入蔥白、生薑煮至粥爛,加入米醋、食鹽、味精攪勻,即可趁熱食用。

特點:

此粥對風寒感冒患者有良好的效果。蔥、薑功效見前,米醋有活血、散寒作用。

二、抗感冒:當歸羊肉湯

原料:

羊肉五百克,山藥一百五十克,薑、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做法:

1.羊肉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薑蔥洗淨用刀拍破備用;

2.淮山片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四、抗感冒:山楂銀花湯

原料:

羊肉、粳米、鹽、蔥、薑。

做法:

1.取鮮羊肉100克,粳米100克,鹽、蔥、薑適量。羊肉洗淨切片,蔥、姜切成碎塊備用。

2.將粳米淘洗乾淨,同羊肉及調味品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

特點:

本粥具有益氣血、暖脾胃、添精補髓的作用,適於陽氣不足、氣血虧損、腰膝酸軟者服用。

六、補精益腎:粟米龍眼粥

原料:

粟米一千克、龍眼肉十五克、粳米五十克。功效:補心腎,益腰膝。

做法:

將粟米去殼,淘洗乾淨;將硬米淘洗乾淨,放入鋁鍋內,加入粟米、龍眼肉,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特點:

適用於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症。禁忌: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

粟米性甘、鹹、涼。入腎、脾、胃、手足太陰、少陰經。其功效於古書有載。《本草綱目》說:“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可見冬季粟米龍眼粥為食,有補心腎,益腰膝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