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情商太低,皇帝撐腰也白瞎:“傲”字害死蕭望之

歷史上從來不缺這樣的人——學富五車, 一身正氣, 卻混得窮困潦倒寸步難行。 一般的解釋是, 因為政治黑暗奸邪當道, 容不下正人君子。 這個解釋忽略了個人性格因素。 其實, 歷朝歷代黑暗程度都差不多, 把責任一古腦兒推給昏君奸相, 未免不厚道, 也該找找自身原因。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元主角, 身居高位, 又有皇帝撐腰, 一肚子才學, 人品沒得挑, 手握一副“王炸”好牌, 卻被幾個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間, 最後憤然自殺。

這恐怕就不能賴政治黑暗了,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 他本人就能左右政治。

蕭望之是漢宣帝、元帝兩朝重臣,

他也是西漢第一任丞相蕭何的六世孫。 祖宗牛氣, 子孫更牛, 後來建立了南朝齊、梁兩個王朝的江南蕭氏, 就是他的後代(蕭望之後人世居山東臨沂蘭陵縣, 至西晉末年“衣冠南渡”, 定居于常州武進縣, 南齊高帝蕭道成念舊, 將武進縣更名“南蘭陵”)。

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望之學問大, 骨頭更硬, 屬生鐵的, 不會打彎兒。 他第一次亮相, 就讓執政的大將軍霍光吃了癟。

霍光召見王仲翁、蕭望之等幾個大儒, 準備量才使用。 當時剛經歷了上官桀等人的謀殺事件, 霍府加強了安檢措施。 進門時, 衛兵命令來人一律裸體安檢, 然後兩人“挾持”一位來賓去面見霍光。

光屁股見面確實有辱斯文。 王仲翁等人乖乖寬衣解帶之際, 蕭望之怒了, 他吼了一嗓子:不見了!扭身就往外走, 衛兵拉都拉不住。

霍光聽到外面叫嚷, 讓人放他進來。 蕭望之一肚子氣, 沖霍光就是一頓數落:您輔佐幼主, 應當學習當年的周公, 一沐三握髮, 一飯三吐哺, 現在擺這麼大譜, 求賢的態度很不端正!

霍光讓他噴了一臉唾沫星子,

有苦說不出, 覺得這個人太軸, 便將王仲翁等人都安排了官職, 唯獨蕭望之不予任用。

三年間, 王仲翁不斷升官, 做到了光祿大夫給事中。 一天, 他特地前呼後擁繞道小苑東門, 打趣門衛蕭望之:您不肯屈膝, 咋混成了看大門的?蕭望之平靜地說:人各有志耳!

丞相丙吉是漢宣帝的救命恩人, 他很欣賞蕭望之的人品才能, 在他的一力舉薦下, 蕭望之這顆政治明星冉冉升起, 迅速竄升到御史大夫這個重要崗位。

但蕭望之情商低得令人髮指, 多重的崗位都拴不住他那張奔放的舌頭。 很快丙吉就自嘗苦果, 深感打臉。

那年氣候異常, 收成不好, 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建議設立常平倉(豐年大量購糧, 荒年平價出售,

目的是平抑糧價), 這本是件好事, 但蕭望之卻以“陰陽之感, 物類相應, 萬事盡然”為由, 認為此舉花費巨大, 違反自然規律, 不僅責怪耿壽昌勞民傷財嘩眾取寵, 還呆萌地上了個奏章, 矛頭直指丞相丙吉。

這個書呆子在奏章中強調:我夜觀天象, 今年三光(日、月、星)不明, 天災盜賊發生, 對應著三公和高級官員們不稱職。 把這些人攆回家, 一準兒風調雨順。 雖然奏章把他自己也一併捎帶進去, 但漢宣帝認為他滿嘴胡話, 打擊一大片, 更可惡的是膽敢對敬愛的丙吉丞相無禮, 於是命組織部門找他談話, 以示懲戒。

蕭望之一如既往不屈服, 他把帽子脫下放在一邊, 梗著脖子跟使者爭吵, 搬出他那套天人合一的大道理。

蕭望之畫像

使者吵不過他, 悻悻回報。 漢宣帝急了眼, 親手寫了封詔書給蕭望之:你為人傲慢, 無禮之極, 且誇誇其談, 沒點務實本領, 讓我很失望, 不如降職做太子太傅, 教小孩子讀書去吧。

怕老蕭再堵上門爭論, 漢宣帝又補上一句:拿到新的印綬後, 原來的印綬交給使者楊惲帶回就行, 不用進宮謝恩,也別再辯解,老子不要聽。

漢宣帝做夢也沒想到,他這個任命,從此改變了大漢王朝乃至後世中原王朝的基本政治綱領,開始由法治轉向人治。

問題就出在太子劉奭身上。這位日後的漢元帝,極為喜好儒家學說,遇到蕭望之,如大旱之望雲霓,被他深厚的學術修為折服,潛心苦學,並學以致用。

劉奭對漢宣帝尊法重刑這一套治國理念頗不以為然,一次對漢宣帝建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漢宣帝勃然大怒:“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這句話好理解,不翻譯。後半句所說的“俗儒”,更是字字針對蕭望之。

罵完太子,漢宣帝長歎一聲:“亂我家者,太子也!”如果不是漢宣帝本性仁厚,劉奭幾乎因此被廢。

漢元帝即位後,蕭望之迎來了政治生命中的陽春三月。因為是皇帝所敬服的師傅,他被封為前將軍,並委以重任,作為國舅樂陵侯史高的副手“領尚書事”,成為事實上的丞相。

不過驕傲的蕭望之實在不懂得官場生態學,他與同為帝師的周堪、劉更生等人談得來,幾個人大事小情,分內分外,什麼事都管,漢元帝言聽計從,弄得史高有種被架空的感覺,對蕭望之感到很不滿。(“史高充位而已,由此與望之有隙。”)

中書令弘恭、僕射石顯是兩個宦官,從宣帝起就掌管樞機,屬於精明能幹的官場老油條。漢元帝即位後多病,又感覺這二人很得力,“遂委以政,事無小大,因顯白決,貴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

這倆宦官能力強,但道德品質低劣,常幹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勾當,又與史高勾肩搭背,搞成了一個團夥,跟蕭望之等人慢慢形成了對立面。蕭望之建議漢元帝罷免中書宦官,全面恢復漢初的政治體制,元帝因剛繼位,不便在人事上搞大動作,遲遲下不了決心。

一位小人的投機鑽營,很快打破了這個危如累卵的平衡。

會稽郡百姓鄭朋打算攀附蕭望之,上書告發史高等人家族犯罪事實,希望以此作為見面禮。蕭望之接見鄭朋後,發現這是個政治投機分子,道德感大爆發,不再理睬他。鄭朋大為怨恨,調轉槍口投奔了史高門下,詭稱那份上書是受人指使而寫,並宣稱要檢舉蕭望之“小過五,大罪一”。

弘恭、石顯沒有蕭望之那份優越的道德感,該出手時就出手。他們趁蕭望之休假時,令鄭朋等人上書狀告蕭望之等人企圖誣告車騎將軍史高,並清除許、史等皇親國戚。事關重大,漢元帝派弘恭調查此事,蕭望之竟然傻乎乎不加否認:外戚多有奢糜,我就是想匡正國家啊 !

本來只是建議解除宦官的權力,現在卻成了誣告外戚。這個概念一轉換,兩位宦官立即從當事人變成了審問官,他們很珍惜這個權力,熱心地建議漢元帝:這事一時半會兒說不清,不如將蕭望之他們交給廷尉詢問。

漢元帝渭陵

政壇菜鳥漢元帝還不懂,交給廷尉的潛臺詞就是逮捕入獄,他以為就是讓廷尉問問話而已,於是點頭同意。過了一段時間,他有事找這幾個人,才知道已經下了大獄,這才大吃一驚說:不是就到廷尉那裡說說清楚嗎!

漢元帝很憤怒,弘恭、石顯趕緊叩頭謝罪。漢元帝命令馬上放人恢復職務,史高卻不失時機將了他一軍:您剛即位就把老師下了獄,如果沒個罪名就這麼放了,咋向天下交待啊?不如先隨便定個罪免了職,以後再找機會彌補。

史高這招實在是高。既避免了給蕭望之賠罪的尷尬,又給皇帝架好了下臺階的梯子。於是這事就稀裡糊塗收場,無罪的蕭望之被收繳了前將軍、光祿勳的印綬。過了段時間,過意不去的漢元帝詔賜蕭望之關內侯,給事中,每逢初一、十五可以入朝言事(朝朔望)。

漢元帝對他這個老師充滿敬佩之情,一心想任命他做丞相。這讓弘恭、石顯、史高等人坐立不安,“皆側目於望之等”。恰在此時,京師附近地震,蕭望之的豬隊友劉更生不甘心無端免職的羞辱,指使親家上書說,這次地震是因弘恭等人而發,希望陛下能斥退這些奸佞小人,重用蕭望之那樣的厚德君子,這樣老天爺就會開眼,不再降災難。

這封奏書是否經過蕭望之首肯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標指向太明顯。有關部門一調查,果然屬於挾私報復,劉更生又一次被投入大獄。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蕭望之的兒子散騎中郎蕭伋也來添亂,對上次老爹遭遇的冤情表示不服,要求重審。這下弘恭、石顯更來勁兒了,跟漢元帝說:

您瞅見沒,這是串通好的,階級敵人這是要反攻倒算啊!蕭老師這個人太狂妄,不如判他坐幾年牢,折折他的威風,否則以後您怎麼駕馭得了啊?

漢元帝深知他這位老師,學問大脾氣更大,斷不肯接受牢獄之辱,擔心地問:“蕭太傅素剛,安肯就吏!”

石顯當然知道後果是什麼,那正是他們想要的。他“好心”地安慰皇帝說:不要緊啦,蕭老師只不過是語言過失小罪,受不了苦的。

得到皇帝詔書,石顯一刻也不停留,馬上安排金吾車騎圍住蕭府徵召蕭望之。不出所料,蕭望之的二杆子脾氣上來了,他長歎一聲:我位至將相,年過六十了,再去牢獄苟延殘喘,太無聊了。他扭頭對弟子朱雲說:“趣和藥來,無久留我死!”

蕭望之飲鳩自殺的消息傳來,漢元帝後悔得直拍大腿:我就擔心老師不會去牢獄,果然害死了我的好老師!(“曩固疑其不就牢獄,果然殺吾賢傅!”)

石顯等人趕忙趴在地上摘掉官帽道歉,表現得痛心疾首。漢元帝哭得稀哩嘩啦,連飯也不吃,“良久然後已。”

漢元帝這個學生雖然沒什麼主見,但對蕭老師也算情深意長,“上追念望之不忘,每歲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塚,終帝之世。”

不用進宮謝恩,也別再辯解,老子不要聽。

漢宣帝做夢也沒想到,他這個任命,從此改變了大漢王朝乃至後世中原王朝的基本政治綱領,開始由法治轉向人治。

問題就出在太子劉奭身上。這位日後的漢元帝,極為喜好儒家學說,遇到蕭望之,如大旱之望雲霓,被他深厚的學術修為折服,潛心苦學,並學以致用。

劉奭對漢宣帝尊法重刑這一套治國理念頗不以為然,一次對漢宣帝建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漢宣帝勃然大怒:“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這句話好理解,不翻譯。後半句所說的“俗儒”,更是字字針對蕭望之。

罵完太子,漢宣帝長歎一聲:“亂我家者,太子也!”如果不是漢宣帝本性仁厚,劉奭幾乎因此被廢。

漢元帝即位後,蕭望之迎來了政治生命中的陽春三月。因為是皇帝所敬服的師傅,他被封為前將軍,並委以重任,作為國舅樂陵侯史高的副手“領尚書事”,成為事實上的丞相。

不過驕傲的蕭望之實在不懂得官場生態學,他與同為帝師的周堪、劉更生等人談得來,幾個人大事小情,分內分外,什麼事都管,漢元帝言聽計從,弄得史高有種被架空的感覺,對蕭望之感到很不滿。(“史高充位而已,由此與望之有隙。”)

中書令弘恭、僕射石顯是兩個宦官,從宣帝起就掌管樞機,屬於精明能幹的官場老油條。漢元帝即位後多病,又感覺這二人很得力,“遂委以政,事無小大,因顯白決,貴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

這倆宦官能力強,但道德品質低劣,常幹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勾當,又與史高勾肩搭背,搞成了一個團夥,跟蕭望之等人慢慢形成了對立面。蕭望之建議漢元帝罷免中書宦官,全面恢復漢初的政治體制,元帝因剛繼位,不便在人事上搞大動作,遲遲下不了決心。

一位小人的投機鑽營,很快打破了這個危如累卵的平衡。

會稽郡百姓鄭朋打算攀附蕭望之,上書告發史高等人家族犯罪事實,希望以此作為見面禮。蕭望之接見鄭朋後,發現這是個政治投機分子,道德感大爆發,不再理睬他。鄭朋大為怨恨,調轉槍口投奔了史高門下,詭稱那份上書是受人指使而寫,並宣稱要檢舉蕭望之“小過五,大罪一”。

弘恭、石顯沒有蕭望之那份優越的道德感,該出手時就出手。他們趁蕭望之休假時,令鄭朋等人上書狀告蕭望之等人企圖誣告車騎將軍史高,並清除許、史等皇親國戚。事關重大,漢元帝派弘恭調查此事,蕭望之竟然傻乎乎不加否認:外戚多有奢糜,我就是想匡正國家啊 !

本來只是建議解除宦官的權力,現在卻成了誣告外戚。這個概念一轉換,兩位宦官立即從當事人變成了審問官,他們很珍惜這個權力,熱心地建議漢元帝:這事一時半會兒說不清,不如將蕭望之他們交給廷尉詢問。

漢元帝渭陵

政壇菜鳥漢元帝還不懂,交給廷尉的潛臺詞就是逮捕入獄,他以為就是讓廷尉問問話而已,於是點頭同意。過了一段時間,他有事找這幾個人,才知道已經下了大獄,這才大吃一驚說:不是就到廷尉那裡說說清楚嗎!

漢元帝很憤怒,弘恭、石顯趕緊叩頭謝罪。漢元帝命令馬上放人恢復職務,史高卻不失時機將了他一軍:您剛即位就把老師下了獄,如果沒個罪名就這麼放了,咋向天下交待啊?不如先隨便定個罪免了職,以後再找機會彌補。

史高這招實在是高。既避免了給蕭望之賠罪的尷尬,又給皇帝架好了下臺階的梯子。於是這事就稀裡糊塗收場,無罪的蕭望之被收繳了前將軍、光祿勳的印綬。過了段時間,過意不去的漢元帝詔賜蕭望之關內侯,給事中,每逢初一、十五可以入朝言事(朝朔望)。

漢元帝對他這個老師充滿敬佩之情,一心想任命他做丞相。這讓弘恭、石顯、史高等人坐立不安,“皆側目於望之等”。恰在此時,京師附近地震,蕭望之的豬隊友劉更生不甘心無端免職的羞辱,指使親家上書說,這次地震是因弘恭等人而發,希望陛下能斥退這些奸佞小人,重用蕭望之那樣的厚德君子,這樣老天爺就會開眼,不再降災難。

這封奏書是否經過蕭望之首肯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標指向太明顯。有關部門一調查,果然屬於挾私報復,劉更生又一次被投入大獄。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蕭望之的兒子散騎中郎蕭伋也來添亂,對上次老爹遭遇的冤情表示不服,要求重審。這下弘恭、石顯更來勁兒了,跟漢元帝說:

您瞅見沒,這是串通好的,階級敵人這是要反攻倒算啊!蕭老師這個人太狂妄,不如判他坐幾年牢,折折他的威風,否則以後您怎麼駕馭得了啊?

漢元帝深知他這位老師,學問大脾氣更大,斷不肯接受牢獄之辱,擔心地問:“蕭太傅素剛,安肯就吏!”

石顯當然知道後果是什麼,那正是他們想要的。他“好心”地安慰皇帝說:不要緊啦,蕭老師只不過是語言過失小罪,受不了苦的。

得到皇帝詔書,石顯一刻也不停留,馬上安排金吾車騎圍住蕭府徵召蕭望之。不出所料,蕭望之的二杆子脾氣上來了,他長歎一聲:我位至將相,年過六十了,再去牢獄苟延殘喘,太無聊了。他扭頭對弟子朱雲說:“趣和藥來,無久留我死!”

蕭望之飲鳩自殺的消息傳來,漢元帝後悔得直拍大腿:我就擔心老師不會去牢獄,果然害死了我的好老師!(“曩固疑其不就牢獄,果然殺吾賢傅!”)

石顯等人趕忙趴在地上摘掉官帽道歉,表現得痛心疾首。漢元帝哭得稀哩嘩啦,連飯也不吃,“良久然後已。”

漢元帝這個學生雖然沒什麼主見,但對蕭老師也算情深意長,“上追念望之不忘,每歲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塚,終帝之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