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生兒:寶寶變得很自私怎麼辦

配圖:momo 1歲8個月

前兩天我和momo爸爸一起推著momo出門, momo回頭發現是爸爸在推車, 著急的說:“Daddy不要推, 媽咪推。 ”我不想推車, 就想通過和他對話來轉移注意力讓他忘記誰在推車這件事,

我問他:“為什麼不讓Daddy推啊?”momo說:“Daddy會累的, 還是媽咪推吧。 ”我和momo爸爸面面相覷, 沒想到他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

配圖:momo 1歲10個月

你們是不是認為我們家momo真孝順啊?其實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無數遍了, 只不過這是第一次以“Daddy累”為藉口不讓推。 我和momo爸爸的驚訝, 也是來自於小小的momo竟然已經學會了“找藉口”, 感歎孩子長太快了。

大概1歲半後, 如果我是和momo爸爸一起帶他出門, 如果被發現是momo爸爸在推, 他就會不斷要求“媽媽推”, 還會時不時回頭檢查一下是不是真的是媽媽在推。

他之所以會這樣, 是因為他正處在“物權敏感期”, 認為自己的東西只能夠由他“認可”的人來使用。

什麼是“物權敏感期”?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物權敏感期”, 專家說這個敏感期一般出現在2-3歲, 但是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實際上更早, 大概1歲半左右就會開始。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表現的很“自私”, 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自己的是自己的, 別人的也是自己的。 這種“自私”不僅體現在物品上, 還包括人, 比如媽媽, 媽媽也是自己的, 爸爸都不能碰。

配圖:momo 1歲8個月

當兩個“物權敏感期”的小孩碰到一起會發生什麼呢?給大家講一個前幾天發生的故事:

我帶momo到樓下玩滑板車, 來到一個小廣場上, momo就去廣場上奔跑了, 他的滑板車放在我的身後, 另一個看起來差不多大的小男孩跑了過來, 直接就站上了滑板車, momo看見了趕緊跑過來說:“下來, 下來。 ”但是那個小孩就是不願意放手, 他的奶奶叫他下來, 他也把奶奶的手推開。 momo的性格一直是不願意跟別人起正面衝突的, 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都不會去爭搶,

而是選擇大哭。 但是那個小孩還是不為所動。 期間我不斷地安慰momo說弟弟不是真的要拿走, 他很快就會下來。 momo看看小男孩並沒有下來的意思還是忍不住繼續大哭。 最後小孩的奶奶強行將小男孩拖走, 緊接著他又跑去強佔另一個孩子的玩具車了。

momo的“物權主義”一般只體現在自己的東西上, 自己的玩具、食物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但是別人的東西他也不會強佔, 告訴他是別人的不能拿, 他也會主動放下。 而另一個小男孩則是更典型的“物權主義”, 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

配圖:momo 1歲10個月

“物權敏感期”家長該怎麼做?前期引導

在孩子出現“物權主義”之前,家長平時就應該幫孩子分清楚,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爸爸媽媽的,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物品,這樣孩子就不會霸佔東西,切忌這個階段強行讓孩子分享。

momo以前很愛拿我和momo爸爸的手機玩,每次他拿的時候我都會很認真的跟他說:“這是媽咪的手機,沒有我的同意你不可以拿。”久而久之,他真的不拿我的手機了,手機落在沙發上,還會主動拿起來放到我的手裡。有時上個廁所讓他幫我去拿個手機過來,他也會很樂意的拿給我。

配圖:momo 1歲10個月

一起曬衣服吧!

這是我無意中發現的方法,每次曬衣服momo都喜歡在一邊看,我就乾脆讓他和我一起合作曬衣服。他負責幫我把衣服從洗衣機裡一件一件的拿出來,每拿出一件我就會問他:“這是誰的T恤/襪子/褲子啊?”這樣就可以引導他知道哪樣衣物屬於誰,幫助他分清楚衣物的所有人,同時還可以讓他知道不同的衣物叫什麼名稱。

也正是因為一直不斷地引導momo瞭解每個人的物權,所以導致他的“物權主義”還蔓延到了家人的東西,誰的東西就屬於誰,別人不能拿,拿了也要物歸原主。

比如:我和momo爸爸用的是同款手機,手機殼也是透明無色的,momo會通過手機殼的發黃程度來區分是誰的手機。如果發現momo爸爸在看我的手機,他就會很認真的說:“這是媽咪的,給媽咪。”然後就拿過來給我。如果我看momo爸爸的手機,他也會同樣這麼做。如果你不配合他,他就會很著急。

尊重孩子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物權主義”,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敏感期。當其他人想要拿孩子的東西時,家長應該先跟孩子商量是否可以給,並說明東西只是暫時借出去,會還回來。如果孩子同意才把東西給別人,如果不同意也不要強求,更不能對他發脾氣,說他“小氣”,強行讓孩子分享會破壞了孩子的物權意識,讓孩子心理很矛盾很痛苦,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表達個人意願,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內心,慢慢就會懂得分享。

配圖:momo 1歲10個月

“物權敏感期”家長該怎麼做?前期引導

在孩子出現“物權主義”之前,家長平時就應該幫孩子分清楚,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爸爸媽媽的,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物品,這樣孩子就不會霸佔東西,切忌這個階段強行讓孩子分享。

momo以前很愛拿我和momo爸爸的手機玩,每次他拿的時候我都會很認真的跟他說:“這是媽咪的手機,沒有我的同意你不可以拿。”久而久之,他真的不拿我的手機了,手機落在沙發上,還會主動拿起來放到我的手裡。有時上個廁所讓他幫我去拿個手機過來,他也會很樂意的拿給我。

配圖:momo 1歲10個月

一起曬衣服吧!

這是我無意中發現的方法,每次曬衣服momo都喜歡在一邊看,我就乾脆讓他和我一起合作曬衣服。他負責幫我把衣服從洗衣機裡一件一件的拿出來,每拿出一件我就會問他:“這是誰的T恤/襪子/褲子啊?”這樣就可以引導他知道哪樣衣物屬於誰,幫助他分清楚衣物的所有人,同時還可以讓他知道不同的衣物叫什麼名稱。

也正是因為一直不斷地引導momo瞭解每個人的物權,所以導致他的“物權主義”還蔓延到了家人的東西,誰的東西就屬於誰,別人不能拿,拿了也要物歸原主。

比如:我和momo爸爸用的是同款手機,手機殼也是透明無色的,momo會通過手機殼的發黃程度來區分是誰的手機。如果發現momo爸爸在看我的手機,他就會很認真的說:“這是媽咪的,給媽咪。”然後就拿過來給我。如果我看momo爸爸的手機,他也會同樣這麼做。如果你不配合他,他就會很著急。

尊重孩子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物權主義”,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敏感期。當其他人想要拿孩子的東西時,家長應該先跟孩子商量是否可以給,並說明東西只是暫時借出去,會還回來。如果孩子同意才把東西給別人,如果不同意也不要強求,更不能對他發脾氣,說他“小氣”,強行讓孩子分享會破壞了孩子的物權意識,讓孩子心理很矛盾很痛苦,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表達個人意願,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內心,慢慢就會懂得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