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救護車跑5趟沒能接走“慢阻肺”爹爹

68歲的患者病癒出院, 120前後派出5趟救護車, 都未能順利接走患者。

10月7日上午, 市民牛先生撥打120急救電話, 稱68歲的父親患有慢阻肺, 如今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結束一個階段的治療, 要求派一輛車送他們回家。 隨後, 調度員從距離市中心醫院最近的漢口急救站調派一輛急救車執行任務。

不料, 急救車到達市中心醫院後, 卻遭到患者及家屬的拒絕。 9點56分, 牛先生打電話投訴醫生態度惡劣, 要求換一輛車來。 昨日, 武漢晚報記者重播這段電話錄音聽到, 牛先生指責醫生“相當缺德、給臉色看”。

10點16分, 第二趟救護車趕到武漢市中心醫院,

然而直至10點42分, 患者仍然沒有上車。 牛先生撥打120表示:“這個時間大家都在做飯, 油煙子蠻沖人, 我爸爸是上不去的”。

當天下午1點32分, 牛先生再次撥打120要車。 調度員在通話中反復確認:“上午已經給您派過兩趟車了, 是否確定現在可以走?”牛先生答“是的”。

然而20分鐘後, 當第三趟救護車到達市中心醫院, 仍然遭到患者拒絕。 牛先生回饋的原因是:“父親患慢阻肺不能平躺, 需要坐椅子抬上樓, 他們(急救醫生)說要用繩子把父親綁著, 那怎麼行?”

之後, 急救中心又調派了第四趟急救車, 由於這輛車未配備可擕式氧氣瓶, 被拒後折返至漢口站借了一個氧氣瓶, 接著再次趕往中心醫院。 下午5點31分, 急救車司機向調度中心回饋:“患者又回去住院了,

不要救護車了”。

急救醫生還原經過:“捆綁”是為保證安全

被指“態度惡劣”的, 是武漢市急救中心漢口急救站的夏韜醫生。 昨天, 武漢晚報記者聯繫到夏韜本人, 夏韜說, 當天牛先生一見到急救人員, 就開始指揮擔架員怎麼抬病人, 醫生應當怎麼做。 “我說醫療上的事我們會處理, 他就顯得很煩躁, 連連擺手讓我們換人來。 ”

對於“捆綁”一事, 執行急救任務的楊振東醫生解釋, 肺病病人平躺呼吸不暢, 因此常有患者要求用椅子抬自己上下樓, 對此急救人員都會予以滿足, 但為防止病人從椅子上翻滾下來, 醫生通常會用衣服或綁帶在病人腰部固定一下。

此外楊振東回憶, 當天患者一看到急救人員就表現得非常緊張,

大口喘氣, 不讓急救人員近身。 醫院一名護士透露, 在急救人員到來前, 老爺子指脈氧達到98%, 和常人無異, 但在看到急救人員後他就呼吸急促, 指脈氧指標隨之唰唰往下掉。

楊振東表示, 患者有很強的心理暗示, 而這種呼吸急促的情況持續幾分鐘後, 就可能引起呼吸性堿中毒, 加重窒息感。 在當時的情形下, 急救人員確實進退兩難。

當事人強調:“我爸爸情況很特殊”

日前, 記者撥通當事人牛先生的電話。 在與記者通話中, 當事人反復強調, 父親情況很特殊, 不能臥不能綁, 家裡備了四個制氧機和兩個氧氣罐子, 確保24小時供氧。

然而, 市急救中心包括夏韜、楊振東、潘軍在內, 多位接診過牛爹爹的急救醫生一致認為,

儘管患者慢阻肺比較嚴重, 但能夠達到出院標準就說明病情平穩, 如此謹小慎微主要還是心理作用。 記者武葉 通訊員羅雙萍

急救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目前, 武漢市共有44個急救站, 除去維修保養和應急車輛, 共有46台急救車執行急救任務。 然而, 令120指揮調度中心主任丁一鶥痛心的是, 本就緊張的急救資源, 還被大量浪費。

丁一鶥介紹, 轉院一種情況是病情危重需要從基層醫院上轉, 另一種是從大醫院轉到基層醫院休養。 後面一種情況當中, “救護車”很多時候僅發揮了運輸功能, 急救設備和醫護人員根本派不上用場。

根據《武漢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 院前急救是指對傷病員在送達醫院救治前, 開展的以現場搶救和轉運途中救治、監護為主的急救服務活動。

這意味著, 轉院和出院本身就不屬於急救範圍。 但考慮到市民的實際需求, 市急救中心會在優先保證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時, 解決一部分轉出院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