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尼古拉同志”的紅色歲月:蔣經國在蘇聯

蔣經國是蔣介石的長子, 但很多人不明白, 這位國民黨的“太子爺”為什麼會在15歲時隻身去蘇聯接受共產主義教育, 甚至加入了蘇聯共產黨。 從1925年到1937年, 蔣經國從未離開過蘇聯。 12年的“紅色歲月”, 蔣經國是怎樣度過的?又受到了怎樣的影響?

從愛哭小兒到進步青年

蔣經國是蔣介石的第一任妻子毛福梅所生, 乳名建豐, 號經國。 他出生時, 蔣介石正在日本, 母親和祖母把他撫養長大。 據他幼年的家庭教師回憶:“惟因她婆媳(蔣介石母親和毛福梅)過分疼愛, 戲玩不讓遠離膝前, 致使小時的經國不免嬌怯易哭。

1925年, 蔣經國進入上海浦東中學就讀, 開始關心政治和國家大事。 5月, “五卅慘案”爆發, 蔣經國激于愛國義憤, 積極參加示威遊行, 發起抵制洋貨運動。 學校當局以“思想危險、行為越軌”為由, 將蔣經國開除。 那年夏天, 他赴廣東探望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父親, 在校園遇見許多蘇聯學生, 感到“只有俄國人才是中國的真正朋友”, 對世界革命中心蘇聯愈加嚮往。

為了準備出國留學, 蔣經國前往北京學習。 在此期間, 他認識了北方中共領導人李大釗, 對其十分欽佩, 這是他生平結識的第一位共產黨人。 李大釗介紹蔣經國認識了許多蘇聯友人。 蔣經國後來回憶說:“(北京)洋溢著國共友誼的氣氛。 我本人亦惑于這種心理環境, 徹底改變了我原來(赴法留學)的計畫。

蔣經國提出去蘇聯留學的要求時, 蔣介石剛從蘇聯考察歸來, 對那裡的印象並不好, 沒有同意蔣經國的請求。 但在蘇共代表鮑羅廷的竭力推薦和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的勸說下, 蔣介石終於答應了。

1925年10月, 蔣經國告別上海, 乘海輪啟程前往蘇聯。 離滬前, 他正式加入了國民黨。 在船上, 他認真閱讀了布哈林的《共產主義ABC》, 這是他所讀的第一部有關共產主義的書籍。 此時的蔣經國並沒有料到, 他這次赴蘇, 竟然一去就是12年。

“打倒反革命蔣介石”

一個月後, 蔣經國抵達莫斯科。 同來的還有邵力子的兒子邵志剛、馮玉祥的兒子馮洪國和女兒馮弗能、于右任的女兒于秀芝、後來成為鄧小平第一任夫人的張錫媛、原名陳紹禹的王明等。

在同學中, 蔣經國年紀最小。 他性格開朗, 活潑頑皮, 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在莫斯科, 蔣經國有了一個俄國名字: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紮洛夫。

雖然是國民黨員, 蔣經國對共產黨員的印象卻比對國民黨員好得多, 他曾回憶說:“在(莫斯科)中山大學, 有部分國民黨黨員學生, 因為行為不端, 頗惹人反感。 一般人有時覺得共產黨員行為比較檢點, 作為也較有出息。 ”他對當時中共駐莫斯科大學支部的評價頗高, 稱“它的黨員組織嚴密, 並受到嚴格監督, 而且永遠遵照中央集權領導的指示行事。 他們生活簡樸, 紀律嚴明。 因此, 我有一陣子對他們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可能正因如此, 到莫斯科不久, 蔣經國就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他的團小組長是鄧小平(當時名叫鄧希賢)。

蔣經國曾擔任學校壁報《紅牆》的編委, 自己也經常寫稿, 曾在文章中鼓吹“在中國建立起蘇維埃政權”。 但在關於中國革命領導權的問題上, 蔣經國與中共的觀點有所不同。 他相信, 國民黨是國民革命的領導者, 將在父親的領導下統一中國, 完成國民革命的任務, 中共只能充當配角。

1927年, 從上海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 宣佈實行“清黨”, 開始“反蘇反共”。

作為蔣介石之子, 蔣經國一下成為了矛盾的焦點。 他必須立即表明自己的態度, 與父親劃清界限, 不能有絲毫猶豫。 在中山大學舉行的聲討蔣介石罪行的大會上,

蔣經國跳到主席臺上, 激動地用俄語振臂高呼:“打倒反革命蔣介石!”同學們激動萬分, 把他舉起來, 拋到半空中, 高喊:“烏拉!烏拉!(俄語, 為歡呼之意)”

次日, 蔣經國又在蘇聯《消息報》上發表公開聲明:“蔣介石已經結束了他的革命生涯。 作為一個革命者, 他死了!他已走向反革命, 並且是中國工人大眾的敵人。 蔣介石曾經是我的父親和革命的朋友, 他已走向反革命陣營, 現在他已經是我的敵人了!”蔣經國的表現讓他在蘇聯一下子成了萬人矚目、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 許多蘇聯人一見到中國學生就打聽:“哪一個是蔣介石的兒子?”“蔣介石的兒子在哪裡?”以一睹蔣經國的容顏舉止為榮。

但據蔣經國後來說, 他當時對國共分裂原因的真實看法,與上述公開表態大相徑庭。據說“四一二”政變發生後,他曾得出結論:“中國在1927年政局動盪,主要原因是中共領導無方,政策不智亦不周全。”

事後,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到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會議期間,曾會見蔣經國。他告訴蔣經國,批判蔣介石固然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仍不應忘記隨時給其父寫信,以保持聯繫。蔣經國接受了他的勸告。可以看出,在蔣氏父子關係問題上,周恩來目光更為遠大,他看到了將來情況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所以希望維繫蔣氏父子的關係。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了周恩來的遠見。

蔣經國(前排右三)回國前在蘇聯合影

數次請求回國未獲批准

1927年4月,蔣經國畢業,要求返回祖國。當時中共代表團擔心蔣經國回國後會成為其父反共的得力助手,堅決主張讓他留在蘇聯。蔣經國在失望之余申請加入紅軍,獲准進入駐莫斯科的紅軍第一師,成為一名普通士兵。經過一年的訓練,他成為最優秀的五名學員之一,被保送到列寧格勒的紅軍托瑪契夫中央軍事及政治學校深造。這所學校在蘇聯軍隊中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西點軍校。

在校期間,蔣經國加入了蘇共,成為一名候補黨員。軍校對他的評價很高,稱其是“全校最優秀的學生”。1930年5月,蔣經國從軍校畢業,再次提出回國,仍然未獲批准。他繼而申請擔任紅軍軍官,以求在軍界發展,但史達林還是未予同意。

1930年10月,蔣經國被派到莫斯科狄那莫電廠當見習生,生活比較艱苦。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史達林在莫斯科秘密召見了蔣經國,與之討論了遠東形勢與中蘇關係,這是史達林第一次接見蔣經國。

在電廠期間,蔣經國努力工作,獲得了各方好評,並被推薦為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但這一建議遭到了中共駐蘇聯代表王明的反對,蔣經國一怒之下,與王明發生了正面衝突,共產國際因此要求將他流放到西伯利亞。1933年,蔣經國被派到西伯利亞的阿勒泰金礦工作,在冰天雪地裡度過了饑寒交迫的9個月。這是蔣經國在蘇聯生活時期最艱難的歲月,帶有某種勞動改造的性質。這既與王明等人的迫害有關,也和當時中蘇關係、國共關係惡化的形勢分不開。

1933年10月,蔣經國進入烏拉重型機械廠當技師,一年後升為廠長助理,兼任當地《重工業日報》的主編,並被接納為蘇共正式黨員。此後幾年他一直在該廠工作,並認識了蘇聯姑娘芬娜(即蔣方良),很快結婚生子。

1935年1月,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正在進行艱苦的長征。蔣經國再次被召到莫斯科與史達林共進晚餐。當時史達林關心的問題是:國民黨在剿共勝利之後,其對內對外政策將出現何種變化?蘇聯應採取何種對策?

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迫使其與中共談判。中共代表周恩來在會見蔣介石時,說到蔣經國在蘇聯頗受優待,蔣介石微露思子之意,周恩來便滿口答應將幫助他們父子團聚。此時,蔣經國本人也多次寫信給史達林和蘇聯政府,堅決要求回國。1937年3月,蔣經國帶著妻兒離開他待了12年的蘇聯。

他當時對國共分裂原因的真實看法,與上述公開表態大相徑庭。據說“四一二”政變發生後,他曾得出結論:“中國在1927年政局動盪,主要原因是中共領導無方,政策不智亦不周全。”

事後,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到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會議期間,曾會見蔣經國。他告訴蔣經國,批判蔣介石固然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仍不應忘記隨時給其父寫信,以保持聯繫。蔣經國接受了他的勸告。可以看出,在蔣氏父子關係問題上,周恩來目光更為遠大,他看到了將來情況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所以希望維繫蔣氏父子的關係。後來發生的事證明了周恩來的遠見。

蔣經國(前排右三)回國前在蘇聯合影

數次請求回國未獲批准

1927年4月,蔣經國畢業,要求返回祖國。當時中共代表團擔心蔣經國回國後會成為其父反共的得力助手,堅決主張讓他留在蘇聯。蔣經國在失望之余申請加入紅軍,獲准進入駐莫斯科的紅軍第一師,成為一名普通士兵。經過一年的訓練,他成為最優秀的五名學員之一,被保送到列寧格勒的紅軍托瑪契夫中央軍事及政治學校深造。這所學校在蘇聯軍隊中的地位,相當於美國的西點軍校。

在校期間,蔣經國加入了蘇共,成為一名候補黨員。軍校對他的評價很高,稱其是“全校最優秀的學生”。1930年5月,蔣經國從軍校畢業,再次提出回國,仍然未獲批准。他繼而申請擔任紅軍軍官,以求在軍界發展,但史達林還是未予同意。

1930年10月,蔣經國被派到莫斯科狄那莫電廠當見習生,生活比較艱苦。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史達林在莫斯科秘密召見了蔣經國,與之討論了遠東形勢與中蘇關係,這是史達林第一次接見蔣經國。

在電廠期間,蔣經國努力工作,獲得了各方好評,並被推薦為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但這一建議遭到了中共駐蘇聯代表王明的反對,蔣經國一怒之下,與王明發生了正面衝突,共產國際因此要求將他流放到西伯利亞。1933年,蔣經國被派到西伯利亞的阿勒泰金礦工作,在冰天雪地裡度過了饑寒交迫的9個月。這是蔣經國在蘇聯生活時期最艱難的歲月,帶有某種勞動改造的性質。這既與王明等人的迫害有關,也和當時中蘇關係、國共關係惡化的形勢分不開。

1933年10月,蔣經國進入烏拉重型機械廠當技師,一年後升為廠長助理,兼任當地《重工業日報》的主編,並被接納為蘇共正式黨員。此後幾年他一直在該廠工作,並認識了蘇聯姑娘芬娜(即蔣方良),很快結婚生子。

1935年1月,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正在進行艱苦的長征。蔣經國再次被召到莫斯科與史達林共進晚餐。當時史達林關心的問題是:國民黨在剿共勝利之後,其對內對外政策將出現何種變化?蘇聯應採取何種對策?

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迫使其與中共談判。中共代表周恩來在會見蔣介石時,說到蔣經國在蘇聯頗受優待,蔣介石微露思子之意,周恩來便滿口答應將幫助他們父子團聚。此時,蔣經國本人也多次寫信給史達林和蘇聯政府,堅決要求回國。1937年3月,蔣經國帶著妻兒離開他待了12年的蘇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