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攝政王,十八歲打臉德國皇帝,怒斥溥儀叛國

載灃, 清朝末期皇帝溥儀的父親, 光緒帝的弟弟, 更是最後一位攝政王。 作為一位手攬大權之人, 在國家危亡之際, 渴望拯救國家, 無奈有心無力, 眼睜睜見著大清毀在自己的手上。 他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 一輩子跌宕起伏, 最後還和自己的兒子反目。

載灃

載灃剛滿十八歲, 因德國公使被義和團殺死, 迫於慈禧的威嚴, 只好前去德國給人道歉。 當他帶著一行人前往德國, 受到了德國人的威逼, 要他當著眾人面, 親自給德國君主叩頭下跪。 是時, 載灃已然是國家的親王, 一身傲骨, 面對當年的強國德國, 絲毫不畏懼, 寧死不屈, 就是不給對方下跪, 這才保住了大清的尊嚴。

待到載灃歸來, 慈禧聽聞載灃既道歉了, 還保住了氣節, 對載灃極為賞識, 在死前賜予了載灃攝政王的職位。 作為國家的攝政王, 載灃有了實權, 可以干涉朝中事務, 也可以罷免或聘任他人官職,

位高權重。

當載灃上任後, 第一時間就想革除袁世凱。 作為一位慧眼識人的攝政王, 他一度看袁世凱極為不爽, 認為此人沒安好心, 卻又手握軍政大權, 國家軍事交給他, 著實太危險。 而袁世凱對此心如明鏡, 在載灃當上攝政王後, 立刻選擇辭官回老家。

袁世凱

由於同盟會屢屢碰壁, 而此時孫中山不在國內, 孫中山一度被百姓說是假革命, 自己在國外享樂, 留小廝在國內受死。 作為孫中山的忠實部下, 汪精衛不滿了, 為了維護孫中山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還真開始鬧革命了。 汪精衛一行人先行想刺死載灃, 在載灃必行路上藏下了無數炸彈。

巧的是, 恰逢此地正在修路, 載灃換路而行, 由此計畫也就無告而終了。 汪精衛心說, 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 於是, 他又緊鑼密鼓籌畫了另一次暗殺計畫, 可惜, 第二次行動剛開始就被載灃給抓了個正著, 想來也是汪精衛技不如人, 還是欠缺思考。

奇怪的是, 載灃在抓到汪精衛後, 卻沒想殺他, 關了一年就放虎歸山。

圖片來源網路

待到辛亥革命之時, 載灃發現大清大勢已去, 早晚會滅亡, 即便自己心有餘力, 也再難挽救, 於是早早辭去官職。

此時的溥儀則被袁世凱逼退位, 待到侵華戰爭開始, 溥儀受到蠱惑, 建了個偽滿洲國, 一心想著富貴榮華。 載灃勸他別和日本人打交道, 溥儀卻相信了日本的鬼話,

父子二人反目, 最終溥儀被日本關押, 多年後才被放了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