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樣是推行現代化改革,為什麼李鴻章輸給了伊藤博文?

文/寂寞的紅酒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被譽為“東亞雙雄”, 是19世紀中後期兩個著名的改革者。 他們是如此的相似, 兩個人一直惺惺相惜。 作為兩位“總理”級別的領導者, 一個推動了中國的洋務運動, 一個推動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但同樣是轟轟烈烈的改革, 李鴻章推動的洋務運動最終功敗垂成, 而伊藤博文則推動完成了明治維新, 帶領日本走向了強盛。 那麼為何李鴻章最終輸給了伊藤博文? 裡面的原因很複雜。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首相, 雖然他是一位傑出領導者, 在明治維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他的成功與日本的大時代有關。 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民改革, 換成別人也未必做的會差。 不過伊藤博文是很有能力的, 是一位成功的補鍋匠。 他推動了日本的憲政, 調和了日本國內的矛盾, 使得日本順利的實現了權力和制度的過度, 讓日本走上了發展的快速路,

伊藤博文對日本是有巨大貢獻的。

而李鴻章則不然, 李鴻章雖然是清政府的實權人物, 和伊藤博文地位相當, 但李鴻章的權力遠遠沒有伊藤博文大, 李鴻章只是洋務運動派系中的一個領軍人物。 不管是朝中的滿人保守勢力,

還是左宗棠等其他洋務派系都和他關係非常緊張, 李鴻章的北洋只是勢力最大的一個派系而已。 李鴻章本人的影響力甚至比不上恭親王奕䜣, 李鴻章只是慈禧手裡的一位裱糊匠, 一個背鍋俠。

從深層次講, 洋務運動只是一場以軍事變革為中心的技術革命,

沒有觸動國家的根本, 沒有進行徹底的改革, 失敗是必然。 但從淺層次講, 李鴻章的洋務建設只是這次洋務運動的一部分, 而且處處受到掣肘, 能有那麼大的成功已經難能可貴。

李鴻章熱衷於洋務, 推動了洋務運動, 他建立了江南機器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等現代企業,

打造了現代化的淮軍和強大的北洋水師。 經過20年的發展, 在19世紀80年代中國已經全面壓倒日本, 北洋水師在長崎事件中非常強硬, 李鴻章甚至發出了戰爭威脅, 最後日本只能服軟, 向中國賠禮道歉, 賠款放人。 李鴻章的洋務運動成果可見一斑。

李鴻章精通洋務、擅長外交,又有戰略眼光和政治手段,本來可以做的更好,但他遭到了以翁同龢為首的保守派和左宗棠等其他洋務派的反對,他的改革步履維艱,他只能靠討好慈禧獲得有限的支持。事實上,慈禧對他又倚重又戒備,李鴻章和他的北洋處境並不怎麼樣。強大北洋水師10年間竟然未添置一兵一艦,讓日本海軍慢慢超過了北洋,在黃海海戰中把北洋艦隊打的狼狽不堪。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僅靠李鴻章一人之力很難改變清政府走向衰落和滅亡的命運,李鴻章這個裱糊匠其實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李鴻章是個難得的人物,如果生在一個開明時代或許是一代名相。甲午戰爭後伊藤博文曾經感慨:如果將李鴻章換成我,他會比我更成功,如果將我換成李鴻章,我也不會比他做得更好。

當然李鴻章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也許就是他的愚忠。不過從為人臣來講,他在當時也算得上棟樑。清政府搞洋務靠他、打仗靠他,搞外交靠他,背黑鍋也靠他。在甲午戰敗後,清政府找人頂雷去馬關簽約,當時誰都不願意背這個駡名,李鴻章被趕鴨子上架,當了背鍋俠,被逼著去了日本。李鴻章在會談中據理力爭,用挨了一槍的代價免去了清政府1億兩的賠償。用慈禧太后的話來說:難為你了。

馬關條約後,李鴻章這位被伊藤博文視為唯一對手的領袖人物離開了朝堂,從此深居簡出,期間被清朝上下視為“救星”,又不得不當了幾次裱糊匠。不過此時的李鴻章已經風燭殘年,加上操勞過度,沒多久就倒下了。1901年,李鴻章憂病而亡,慈禧太后得到消息後,留下了淚水,因為她知道大清朝再也沒有李鴻章這樣既忠心又有能力的裱糊匠了。

李鴻章精通洋務、擅長外交,又有戰略眼光和政治手段,本來可以做的更好,但他遭到了以翁同龢為首的保守派和左宗棠等其他洋務派的反對,他的改革步履維艱,他只能靠討好慈禧獲得有限的支持。事實上,慈禧對他又倚重又戒備,李鴻章和他的北洋處境並不怎麼樣。強大北洋水師10年間竟然未添置一兵一艦,讓日本海軍慢慢超過了北洋,在黃海海戰中把北洋艦隊打的狼狽不堪。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僅靠李鴻章一人之力很難改變清政府走向衰落和滅亡的命運,李鴻章這個裱糊匠其實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李鴻章是個難得的人物,如果生在一個開明時代或許是一代名相。甲午戰爭後伊藤博文曾經感慨:如果將李鴻章換成我,他會比我更成功,如果將我換成李鴻章,我也不會比他做得更好。

當然李鴻章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也許就是他的愚忠。不過從為人臣來講,他在當時也算得上棟樑。清政府搞洋務靠他、打仗靠他,搞外交靠他,背黑鍋也靠他。在甲午戰敗後,清政府找人頂雷去馬關簽約,當時誰都不願意背這個駡名,李鴻章被趕鴨子上架,當了背鍋俠,被逼著去了日本。李鴻章在會談中據理力爭,用挨了一槍的代價免去了清政府1億兩的賠償。用慈禧太后的話來說:難為你了。

馬關條約後,李鴻章這位被伊藤博文視為唯一對手的領袖人物離開了朝堂,從此深居簡出,期間被清朝上下視為“救星”,又不得不當了幾次裱糊匠。不過此時的李鴻章已經風燭殘年,加上操勞過度,沒多久就倒下了。1901年,李鴻章憂病而亡,慈禧太后得到消息後,留下了淚水,因為她知道大清朝再也沒有李鴻章這樣既忠心又有能力的裱糊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