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望祁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河西征戰紀實(連載之32)

西望祁連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河西征戰紀實

(連載之32)

焦元平 著 /天地出版社2001年出版

(接上期)1998年7月27日, 那時83歲的老將軍根據病情需要作肺切除手術,

手術方案訂下後, 院方又對手術的成功率深感擔憂, 準備作保守治療, 但是老將軍還是戰爭年代的直脾氣:“怕什麼, 不就是做個手術嗎, 戰鬥部署已經準備好了, 哪有後退的道理?槍林彈雨我都過來了, 這算什麼?”結果手術在他的積極配合下很成功, 恢復得很好。 後來他精神飽滿地參加了建國50周年慶典。

這次住院, 他又頑強地抗過了“核戰爭”和“化學戰”。 尤其是在“化療戰”中, 老將軍更是同病魔進行了生死搏鬥。

化療後, 醫生給他準備了好幾針止痛藥, 但他一支也沒用。 當他得知因吃不下飯要用脂肪乳、胺基酸等貴重藥品, 每天要為他花去好幾百元錢時, 老將軍心痛了, 堅持不讓用這些貴重藥品, 他對主治醫生孫寶君說:“請不要再給我用這些貴重藥了,

我儘量吃飯, 好多節省些醫藥費, 用於軍隊建設啊!”

老將軍是這麼說的, 也是這麼做的。 他堅持頓頓吃些稀飯和點心等食物, 但吃什麼嘴裡都是苦的, 直吃得滿嘴都是飯粒, 直想往外冒。 看著他那難受的樣子, 在場的醫護人員都深受感動。

在50多天的住院治療期間, 醫護人員每天都要給老將軍扎針輸液, 他每天都微笑著配合治療, 總是誇講她們:“針紮得好, 紮得准。 ”還一再囑咐醫護人員要節約用棉球, 咱們這麼大的國家, 這麼多的醫院, 如果都節約用棉花, 那可是個大數字!

4月19日, 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老將軍呼吸越來越困難, 但他頭腦格外清醒:他知道這最後的“細菌戰”怕是沖不過去了。

思來想去, 還是及早把要給黨組織說的話和對自己後事的處理意見, 向家屬和子女們交待清楚。 老將軍深情地看著床前哭泣的老伴孫景波和鄭勤等6個子女及身邊的工作人員, 斷斷續續地口述給中央軍委的一封信, 秘書劉俊桐飛快地記著。 信的全文如下:

中央軍委:

我身體日漸不支, 感覺日子不長了。

我作為一個1930年入黨的老黨員, 能活到今天, 看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的太平盛世, 看到香港、澳門回歸, 親自參加了祖國50周年大典, 已感欣慰和滿足了。 遺憾的是沒能看到臺灣統一到祖國的懷抱。 但我堅信, 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 祖國一定會統一, 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人總是要死的, 這是自然規律, 我鄭重請求, 在我不行的時候, 適時停止對我的治療, 多節約些醫藥經費, 也是我對黨的最後一次貢獻。

我一生積蓄無多, 請將我最後一個月的工資作為我最後一次黨費上交組織, 平時積攢下來的書籍送給大別山區一個學校, 供山區的孩子們使用。

喪事從儉, 中央早就提倡, 我是當年帶頭簽字的老同志之一。 我死後, 不開追悼會, 不搞遺體告別, 不進八寶山, 也不搞任何形式的送別儀式, 屍體供醫學單位解剖後火化, 骨灰撤在大別山上。

最後一個敬禮!

鄭維山

2000年4月19日

隨著癌細胞的不斷擴散, 老將軍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惡化。 4月26日, 醫護人員為他切開了氣管, 用呼吸機吸氧。 此時的老將軍,

身上插著三根管子“呼吸管、靜脈注射管和鼻飼管。 當工作人員把寫著:“首長您怎麼評價自己的一生, 還想給我們交待些什麼話的字條遞給老將軍時, 他握著筆吃力地寫道:“我對自己的評價是:一位老共產黨員, 一個老戰士就足夠了。 屍體火化後, 勤勤你們幾個孩子要自己買火車票, 一定要把我的骨灰撤到大別山我小時候放牛的山上, 不要給地方組織添任何麻煩……”

老將軍這幾句話, 字跡模糊, 斷斷續續, 他整整寫了不下半個鐘頭, 額頭上浸滿了汗珠。

鄭維山將軍一生秉性剛毅, 不計名利, 他把一生都獻給了黨,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就在他病危期間, 他還囑託家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不要將他病危的消息告訴有關領導, 以免影響和打擾他們的正常工作。但知道鄭老病情的有關領導還是紛紛以各種形式對他進行了看望和慰問。

在這期間,軍委、總部首長以及北京軍區、蘭州軍區的領導同志,都曾多次到醫院看望,對他的病情和治療非常關心。

5月1日,身體極度虛弱的老將軍,一邊用一隻手吃力地拉著前來探望的軍委領導同志的手,一邊用另一隻手在空中指著、比劃著,當時在場的人員不解其意。大兒子鄭勤就把紙條和筆遞給老將軍。他就寫下了“臺灣!……我軍現代化……加快……”

5月6日,老將軍又在紙條上留下了斷斷續續、字體大小不一的幾句話:“我快不行了。請不要再用貴重藥了;死後遺體一定要解剖,弄清原因,對醫學還能做點貢獻……”

一直陷入悲痛的家人,對鄭老的遺囑既不感到意外,也能理解,並堅決支持。因為老將軍一輩子對家屬子女從來都是嚴格要求,他那果敢堅毅的戰鬥作風,實事求是、仗義執言的優秀品格和嚴於律己、艱苦樸素的作風,都已成為子女為人處事的準則,時時把父親視為他們的典範的子女,此時除了要遂老人家的願還能說什麼呢?

5月8日下午,老將軍又頑強地在紙條上寫下這樣一句話:“請將我遺物清點整理,要交給有關部門……”並將紙條交給在床前守候的大兒子鄭勤,孩子含著淚,鄭重地向父親點了點頭。

5月9日晚21時10分,鄭維山老將軍把臨終前的遺願和囑託全部向老伴子女以及工作人員交待完畢後,他慢慢地閉上了雙眼,心臟停止了跳動,安詳地與世長辭。他又與先逝的領導和戰友們去相逢,再聚會,又揮戈躍馬,踏上了新的征程……

1、陳宜貴 1914年出生,安徽省雷丘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七十三師二一九團班長,紅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四團連指導員,團部書記,師政治部秘書長。紅九軍政治部保衛部局局長。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三大隊指導員,冀中軍區三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第四縱隊十一旅政委,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一九一師政委。建國後任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政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鄭維山(1915——2000)河南省新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總部炮兵連、通信隊政治指導員,紅九軍第八十一團政委,二十七師政委,紅三十軍第八十九師、八十八師政委。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主任軍事教員,教導團政委、團長,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張家口衛戍司令員,冀察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三縱隊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六十三軍軍長。建國後,任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第三、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1985年在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上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0年5月9日病逝北京,終年85歲。

3、楊朝禮(?—1937)河南省商城縣人,貧農出身。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8月參加紅軍。歷任團委書記、團政委。1933年6月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二師政委。1935年6月任紅九軍二十六師政委。後任二十五師政委。1937年3月在甘肅省撫彝(今臨澤)縣梨園口戰鬥中犧牲。

4、黃恩彥(?—1937)曾任紅九軍敵工部部長,1937年3月在撫彝縣(今臨澤)梨園口作戰中犧牲。

5、張榮(?—1937)騎兵師政委。西路軍餘部撤進祁連山後,在率部作戰中不幸被俘,寧死不屈,1937年3月被槍殺於梨園口。

6、馬有明(?—1937)甘肅人,回族。曾任西路軍回民支隊司令。1937年3月在甘肅省撫彝(今臨澤)縣梨園口作戰中犧牲。

以免影響和打擾他們的正常工作。但知道鄭老病情的有關領導還是紛紛以各種形式對他進行了看望和慰問。

在這期間,軍委、總部首長以及北京軍區、蘭州軍區的領導同志,都曾多次到醫院看望,對他的病情和治療非常關心。

5月1日,身體極度虛弱的老將軍,一邊用一隻手吃力地拉著前來探望的軍委領導同志的手,一邊用另一隻手在空中指著、比劃著,當時在場的人員不解其意。大兒子鄭勤就把紙條和筆遞給老將軍。他就寫下了“臺灣!……我軍現代化……加快……”

5月6日,老將軍又在紙條上留下了斷斷續續、字體大小不一的幾句話:“我快不行了。請不要再用貴重藥了;死後遺體一定要解剖,弄清原因,對醫學還能做點貢獻……”

一直陷入悲痛的家人,對鄭老的遺囑既不感到意外,也能理解,並堅決支持。因為老將軍一輩子對家屬子女從來都是嚴格要求,他那果敢堅毅的戰鬥作風,實事求是、仗義執言的優秀品格和嚴於律己、艱苦樸素的作風,都已成為子女為人處事的準則,時時把父親視為他們的典範的子女,此時除了要遂老人家的願還能說什麼呢?

5月8日下午,老將軍又頑強地在紙條上寫下這樣一句話:“請將我遺物清點整理,要交給有關部門……”並將紙條交給在床前守候的大兒子鄭勤,孩子含著淚,鄭重地向父親點了點頭。

5月9日晚21時10分,鄭維山老將軍把臨終前的遺願和囑託全部向老伴子女以及工作人員交待完畢後,他慢慢地閉上了雙眼,心臟停止了跳動,安詳地與世長辭。他又與先逝的領導和戰友們去相逢,再聚會,又揮戈躍馬,踏上了新的征程……

1、陳宜貴 1914年出生,安徽省雷丘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七十三師二一九團班長,紅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四團連指導員,團部書記,師政治部秘書長。紅九軍政治部保衛部局局長。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三大隊指導員,冀中軍區三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第四縱隊十一旅政委,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一九一師政委。建國後任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政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鄭維山(1915——2000)河南省新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總部炮兵連、通信隊政治指導員,紅九軍第八十一團政委,二十七師政委,紅三十軍第八十九師、八十八師政委。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主任軍事教員,教導團政委、團長,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張家口衛戍司令員,冀察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三縱隊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六十三軍軍長。建國後,任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第三、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1985年在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上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0年5月9日病逝北京,終年85歲。

3、楊朝禮(?—1937)河南省商城縣人,貧農出身。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8月參加紅軍。歷任團委書記、團政委。1933年6月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二師政委。1935年6月任紅九軍二十六師政委。後任二十五師政委。1937年3月在甘肅省撫彝(今臨澤)縣梨園口戰鬥中犧牲。

4、黃恩彥(?—1937)曾任紅九軍敵工部部長,1937年3月在撫彝縣(今臨澤)梨園口作戰中犧牲。

5、張榮(?—1937)騎兵師政委。西路軍餘部撤進祁連山後,在率部作戰中不幸被俘,寧死不屈,1937年3月被槍殺於梨園口。

6、馬有明(?—1937)甘肅人,回族。曾任西路軍回民支隊司令。1937年3月在甘肅省撫彝(今臨澤)縣梨園口作戰中犧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