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不熟悉的將軍,你知道嗎?

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古國之一, 產生了很多非常有名的英雄, , 名聲不顯但立有不世之功!這樣的人在每朝每代都有, 雖然有些已經隨著歷史徹底地消失了。 但所幸的是, 歷史並沒有埋沒所有人。

1:先軫

西元前632年, 晉楚城濮之戰爆發。 戰爭開始前不久, 晉軍統帥郤缺病故, 先軫被破格提拔為三軍統帥。 先軫在城濮之戰中創造了謀略戰爭。 在此之前的戰爭, 包括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戰爭雙方都講究“以戰為禮”, 是用一種類似體育比賽的風格去打仗的。

而先軫毫不客氣的使用了戰術和謀略來對付楚國人。 退避三舍, 將敵人誘入口袋陣;三軍合兵一處, 猛攻敵人側翼;馬背上蒙上虎皮, 震懾敵軍;這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的計謀, 在那個時代都是驚天動地的創舉(想想宋襄公是怎麼打仗的)。 從此, 士兵終於與儀仗隊有了區別。 兵不厭詐, 也開創了兵法的先河,

為之後的孫武、吳起創造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城濮之戰大勝楚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謀略戰, 崤山之戰大勝秦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殲滅戰, 晉北大勝狄軍是中國第一次成功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敢於唾君之面的老先軫不知敗為何物, 於是孤身卸甲沖入敵陣, 對自己冒犯國君的行為進行了懲罰。 無論是歷史影響力, 軍事能力, 還是人格魅力, 先軫的成就都無比輝煌。

2.司馬錯

司馬錯, 生卒年不詳, 戰國秦夏陽(今韓城)人, 司馬遷的八世祖, 戰國中後期秦國名將。 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 秦惠文王欲趁機滅蜀, 卻因韓侵秦而舉棋不定。 張儀主張先攻韓, 司馬錯力排張儀之議, 認為伐韓將導致諸侯合縱對秦, 伐蜀則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實軍備, 又可佔據有利地勢順水而下攻楚。 這議為秦王採納。 同年秋, 即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伐蜀(參見秦滅巴蜀之戰), 與蜀王之師戰於葭萌(今四川廣元昭化鎮), 蜀王敗逃至武陰(今彭山東),

冬, 滅蜀。 繼而又滅巴、苴。 秦惠文王十四年陳莊殺蜀侯, 後歸降。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 因蜀相陳莊叛秦, 司馬錯受命協助平定蜀亂, 甘茂誅陳莊。 秦昭王六年(前301年), 蜀侯輝反, 司馬錯平叛, 並誅郎中令等27人, 平定蜀中。 昭王十六年, 司馬錯擔任客卿, 受命攻魏, 取軹(今河南濟原南), 攻韓, 取鄧(今孟縣西)。 十八年, 司馬錯與白起等又攻取魏國六十一座城邑。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 率隴西兵及巴蜀兵十萬人, 從蜀地沿江而下, 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貴州東北部)(參見>黔中之戰), 迫楚獻出漢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于秦, 實踐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預言。

3.婁敬

漢朝、隋唐、清朝, 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時代。 但這些強盛的時代, 也都分別有他們嚴重的外患。 如漢朝的匈奴, 唐的突厥、吐蕃, 清朝的準噶爾等等。 當不願意進行戰爭, 又很難避免戰爭的時候, 和親就是最好的辦法。 和親這一項措施, 造就了中原地區的繁華, 試看堅決不和親的宋王朝和明王朝有多麼孱弱, 就能感覺到和親的巨大作用了。 和親的發明者就是這位婁敬。西元前200年,劉邦在白登遭遇匈奴包圍,差點死掉。婁敬事先已經預見到白登之圍,並向劉邦提出警告,遺憾的是劉邦使用監獄來對待他。

4.陳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和說出這句話的陳湯,最近已經開始在各大BBS上流行起來了。但是陳湯、甘延壽他們的功勳業績究竟是什麼呢?東漢時期,匈奴郅支單于稱霸西域,最後自大到無端殺害我外交使節的地步。郅支單于自以為漢朝西域都護兵馬不足,又沒有聖旨來調動兵力,他有足夠的時間逃走。

但是甘延壽和陳湯當機立斷,假傳聖旨,令西域各國聚集聯軍四萬多人,一路過沙漠,將郅支單于擊斬。他們用行動來告訴世人,漢朝是大國,如有冒犯就是死路一條!但是腐朽的漢朝統治者卻要治二人假傳聖旨之罪,陳湯在申辯之時,喊出了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千古之下,仍然擲地有聲。但是……他的名聲在哪裡呢?

謹慎枸杞泡水喝有害處?

歷史上知名小縣令不畏強權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敢頂撞皇帝的“牛人”

和親的發明者就是這位婁敬。西元前200年,劉邦在白登遭遇匈奴包圍,差點死掉。婁敬事先已經預見到白登之圍,並向劉邦提出警告,遺憾的是劉邦使用監獄來對待他。

4.陳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和說出這句話的陳湯,最近已經開始在各大BBS上流行起來了。但是陳湯、甘延壽他們的功勳業績究竟是什麼呢?東漢時期,匈奴郅支單于稱霸西域,最後自大到無端殺害我外交使節的地步。郅支單于自以為漢朝西域都護兵馬不足,又沒有聖旨來調動兵力,他有足夠的時間逃走。

但是甘延壽和陳湯當機立斷,假傳聖旨,令西域各國聚集聯軍四萬多人,一路過沙漠,將郅支單于擊斬。他們用行動來告訴世人,漢朝是大國,如有冒犯就是死路一條!但是腐朽的漢朝統治者卻要治二人假傳聖旨之罪,陳湯在申辯之時,喊出了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千古之下,仍然擲地有聲。但是……他的名聲在哪裡呢?

謹慎枸杞泡水喝有害處?

歷史上知名小縣令不畏強權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敢頂撞皇帝的“牛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