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可知道,奧地利曾是歐洲霸主

提起奧地利, 大夥第一會想到啥?很小很發達?古典音樂的殿堂?美麗的維也納?偉大的莫札特?漂亮的茜茜公主?但多數人似乎不會想到這樣幾個詞吧——歐洲霸主、世界列強、槍炮尖端!其實, 後面也這幾個詞也是奧地利, 確切點說, 是曾經的奧地利。 當年, 這個國家可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帝國, 地盤夠大, 財富夠多, 拳頭夠硬, 經常和其他歐洲強國搞群毆, 維也納也是和巴黎並稱的歐洲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這個曾經一跺腳歐洲都要抖三抖的的帝國怎麼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呢?雖然現在它也很美也很富,

但在國際政治上幾乎沒啥影響力呀, 當年它的影響力可是和英、法、俄不相上下的!之所以“淪落”了, 那是原因多多。 這一切, 還得從頭說起。

現在的奧地利

奧地利, 最早是說德語的一個地區, 12世紀中葉, 即中國南宋的時候, 這個德語地區升級為一個小公國,

很不起眼。 13世紀末, 也就是中國元朝的時候, 一個叫哈布斯堡(意思是“鷹之堡”)的家族開始把奧地利這個地兒作為自己的領地中心。 而且這個家族在不久又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給佔據了。 這個神聖羅馬帝國, 被伏爾泰諷刺為“既非神聖、又非羅馬、更非帝國”, 表面上它統治著德意志地區和義大利北部地方(當時還沒有統一的德國和義大利), 其實境內都是一堆互相不服的諸侯國, 對所謂的皇帝也不瞧不上。 不過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們都很能折騰, 他們就跟打了雞血似的, 不遺餘力地擴張領土, 被他們給吞掉或控制的地方有: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曾屬前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曾屬前南斯拉夫)、義大利大部分地區、羅馬尼亞的一部分和波蘭的一部分……

哈布斯堡紋章

18世紀, 奧地利歷史上, 也是哈布斯堡王朝歷史上, 崛起了第一位女性君主, 而且相當厲害, 她就是瑪麗亞·特蕾西亞(Maria Theresa 1717—1780), 和清朝的乾隆帝屬同時代人。 她聰慧無比, 個性堅韌, 她上臺後, 歐洲各國都覺得她是個女的很好欺負,

於是號稱戰神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聯合了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等出兵, 打算瓜分了奧地利, 而她絲毫不懼, 先穩定國內局勢, 再鼓舞軍隊打敗法國和巴伐利亞軍隊, 最終和普魯士和談。 當時這個女人是一邊抱著自己新生的嬰兒, 一邊領導全國抗戰, 簡直牛爆了!雖然在這次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 她失去了西里西亞這塊地方, 但她保住了自己的領地, 也確保了哈布斯堡家族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 況且丟掉的東西, 她在其他地方又撈了回來——她迫使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和巴伐利亞都割地給她, 還參加了一次瓜分波蘭。 她在位時, 還實行開明專制, 進行各種改革, 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
奧地利能成為強大的中央集權君主國, 她功不可沒。

瑪麗亞·特蕾西亞

戰神腓特烈大帝沒有給奧地利造成致命威脅, 而另一位戰神的橫空出世, 奧地利就徹底倒楣了, 他就是法國的拿破崙。 1804年拿破崙稱帝后不久, 奧地利女君主瑪麗亞·特蕾西亞的孫子弗朗茨二世(Franz II, 1768—1835)也給自己戴上了皇冠,自稱為“奧地利皇帝”,從這時起,奧地利就被稱為“奧地利帝國”,此時的弗朗茨二世自我感覺極好,他擁有兩頂皇冠——奧地利皇帝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拿破崙怎麼可能讓他那麼歡快呢?幾輪大戰,奧地利都被法國打敗,維也納也被拿破崙占了,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強行解散,弗蘭茨二世還被迫把閨女瑪麗·露易絲公主嫁給拿破崙,哈布斯堡王朝實力大減。

弗朗茨二世

可憐的奧地利在拿破崙面前抬不起頭,但值得他們欣慰的是,有兩個奧地利人為他們的國家掙足了面子,一個是弗朗茨二世的弟弟、奧地利陸軍元帥卡爾大公爵(Karl Ludwig Johann,Erzherzog,1771—1847),他於1809年在阿斯帕恩-埃斯靈會戰大敗法軍,擊斃了拿破崙最喜歡的猛將拉納元帥,這是拿破崙帶兵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慘敗。當拿破崙被俄國的嚴冬坑慘後,另一個奧地利人出現了,他就是智商超高的外交大臣(後任首相)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1773—1859)公爵,策劃拿破崙和奧地利公主結婚、使奧地利獲得喘息時間的,就是他。奧地利能成為第六次反法聯盟的盟主,繼而攻佔巴黎逼拿破崙退位,也是他給爭取的。在1814—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身為會議主席的梅特涅大力施展外交手腕,掌控了會議,為奧地利撈得諸多好處,維也納成為歐洲最受矚目的城市,沒多久他又拉攏歐洲各大強國組織“神聖同盟”,竭力維護全歐洲的君主制,已經衰落的奧地利在梅特涅的外交才華的影響下,竟然再度稱霸歐洲,梅特涅也洋洋得意得自詡為“歐洲宰相”。

卡爾大公爵

雖然拿破崙給奧地利帶去了噩夢,但他並沒有真正摧毀奧地利帝國,真正把奧地利帝國打倒在地的是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奧地利長期以來一直是分裂的德意志地區的霸主,而普魯士的崛起,意味著其霸主地位的終結。

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1916),也就是著名的茜茜公主她老公統治的時期,為了統一德意志,俾斯麥先和奧地利聯手打敗了擋道的丹麥,接著在1866年發動普奧戰爭,強大的普魯士軍隊把奧地利軍隊打得滿地找牙,更慘的是,奧地利直接被踢出了德意志,也就說,從此德意志地區的老大就是普魯士了。在後來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又打敗了法國,德國獲得統一,德意志帝國成立了,而奧地利再也不是德意志大家庭的一員了。可能有人會問,俾斯麥為啥把奧地利踢出德意志,而不是直接把它給吞掉呢?那咱得告訴您,以普魯士當時的實力,還真沒能力吞併奧地利,而且即便有能力吞併,那一個超級大的德意志帝國肯定會引起英法等列強的不爽,英法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有那麼大一個強鄰出現呢?俾斯麥多精啊!最有趣的是,俾斯麥縱橫捭闔的本事所繼承的就是當初奧地利那位外交天才梅特涅的衣缽——“均勢外交”,列強間平衡第一,好處均沾,誰也別想一家獨大。 

約瑟夫一世

奧地利戰敗後,影響力和實力再次衰落,在義大利的地盤也完蛋,一個獨立統一的義大利王國歡天喜地地成立了,奧地利每次干涉,都慘遭失敗。義大利人獨立出去了,但奧地利國內依舊有一大堆民族,除了奧地利人,還有匈牙利人、捷克人、波蘭人、克羅埃西亞人、羅馬尼亞人……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匈牙利人,匈牙利的貴族也開始看奧地利皇帝不順眼了,也想獨立,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狠狠鎮壓,但無濟於事,更要命的是,他的皇后,就是茜茜公主超愛匈牙利!沒辦法,最終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搞了個妥協,1867年把奧地利帝國變成“奧匈帝國”,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兩國各有各的議會和政府,表面上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王國,但匈牙利具體的內政,奧地利不得干涉。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內心是渴望恢復奧地利昔日雄風的,他先和德國皇帝、俄國沙皇組成“三皇同盟”,又和德國、義大利組成“三國同盟”,積極在巴爾幹地區擴張,1908年吞併了波黑(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前南斯拉夫一部分),這可惹怒了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一部分),塞爾維亞一直認為自己才是巴爾幹地區的老大、是斯拉夫人的領袖,波黑也很想和塞爾維亞合併,建立一個南斯拉夫國家,結果出大事了!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皇儲斐迪南大公(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侄子,他的兒子早就掛了)在奧地利剛吞併的波士尼亞的首都塞拉耶佛被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在德國的支持下,對塞爾維亞宣戰,沒多久,歐洲所有強國全都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三國同盟

1916年11月,86歲高齡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去世,他的帝國經歷戰火後,經濟和政治全完蛋了,在兩年後的1918年徹底崩潰——分別建立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等,部分領土歸了波蘭、羅馬尼亞、義大利。此時全世界人打死也不會想到,一個奧地利流浪漢會在短短十多年後成為德國的最高領袖,又把奧地利併入了德國,還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荼毒了全歐洲。這個流浪漢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

今天的奧地利共和國雖然沒有昔日大帝國時的風采和霸氣,但它超級富裕,是世界上21個發達國家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7個永久中立國之一,維也納依然美麗得令人心醉。不需要什麼霸主地位,不需要什麼縱橫捭闔,只踏踏實實發展,這對老百姓來說,才是真正的幸福。而且奧地利歷史上那些帝王將相,沒幾個人能記住,但要說起莫札特、海頓、舒伯特、佛洛德、卡夫卡、茨威格……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他們的大名。對了,肌肉美男施瓦辛格也是奧地利人噢!這個世界上,真正讓人喜歡的並非暴力,而是燦爛的文化,再牛的帝國終究會灰飛煙滅,文化才是永恆不朽的。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

1768—1835)也給自己戴上了皇冠,自稱為“奧地利皇帝”,從這時起,奧地利就被稱為“奧地利帝國”,此時的弗朗茨二世自我感覺極好,他擁有兩頂皇冠——奧地利皇帝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拿破崙怎麼可能讓他那麼歡快呢?幾輪大戰,奧地利都被法國打敗,維也納也被拿破崙占了,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強行解散,弗蘭茨二世還被迫把閨女瑪麗·露易絲公主嫁給拿破崙,哈布斯堡王朝實力大減。

弗朗茨二世

可憐的奧地利在拿破崙面前抬不起頭,但值得他們欣慰的是,有兩個奧地利人為他們的國家掙足了面子,一個是弗朗茨二世的弟弟、奧地利陸軍元帥卡爾大公爵(Karl Ludwig Johann,Erzherzog,1771—1847),他於1809年在阿斯帕恩-埃斯靈會戰大敗法軍,擊斃了拿破崙最喜歡的猛將拉納元帥,這是拿破崙帶兵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慘敗。當拿破崙被俄國的嚴冬坑慘後,另一個奧地利人出現了,他就是智商超高的外交大臣(後任首相)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1773—1859)公爵,策劃拿破崙和奧地利公主結婚、使奧地利獲得喘息時間的,就是他。奧地利能成為第六次反法聯盟的盟主,繼而攻佔巴黎逼拿破崙退位,也是他給爭取的。在1814—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身為會議主席的梅特涅大力施展外交手腕,掌控了會議,為奧地利撈得諸多好處,維也納成為歐洲最受矚目的城市,沒多久他又拉攏歐洲各大強國組織“神聖同盟”,竭力維護全歐洲的君主制,已經衰落的奧地利在梅特涅的外交才華的影響下,竟然再度稱霸歐洲,梅特涅也洋洋得意得自詡為“歐洲宰相”。

卡爾大公爵

雖然拿破崙給奧地利帶去了噩夢,但他並沒有真正摧毀奧地利帝國,真正把奧地利帝國打倒在地的是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奧地利長期以來一直是分裂的德意志地區的霸主,而普魯士的崛起,意味著其霸主地位的終結。

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1916),也就是著名的茜茜公主她老公統治的時期,為了統一德意志,俾斯麥先和奧地利聯手打敗了擋道的丹麥,接著在1866年發動普奧戰爭,強大的普魯士軍隊把奧地利軍隊打得滿地找牙,更慘的是,奧地利直接被踢出了德意志,也就說,從此德意志地區的老大就是普魯士了。在後來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又打敗了法國,德國獲得統一,德意志帝國成立了,而奧地利再也不是德意志大家庭的一員了。可能有人會問,俾斯麥為啥把奧地利踢出德意志,而不是直接把它給吞掉呢?那咱得告訴您,以普魯士當時的實力,還真沒能力吞併奧地利,而且即便有能力吞併,那一個超級大的德意志帝國肯定會引起英法等列強的不爽,英法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有那麼大一個強鄰出現呢?俾斯麥多精啊!最有趣的是,俾斯麥縱橫捭闔的本事所繼承的就是當初奧地利那位外交天才梅特涅的衣缽——“均勢外交”,列強間平衡第一,好處均沾,誰也別想一家獨大。 

約瑟夫一世

奧地利戰敗後,影響力和實力再次衰落,在義大利的地盤也完蛋,一個獨立統一的義大利王國歡天喜地地成立了,奧地利每次干涉,都慘遭失敗。義大利人獨立出去了,但奧地利國內依舊有一大堆民族,除了奧地利人,還有匈牙利人、捷克人、波蘭人、克羅埃西亞人、羅馬尼亞人……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匈牙利人,匈牙利的貴族也開始看奧地利皇帝不順眼了,也想獨立,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狠狠鎮壓,但無濟於事,更要命的是,他的皇后,就是茜茜公主超愛匈牙利!沒辦法,最終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搞了個妥協,1867年把奧地利帝國變成“奧匈帝國”,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兩國各有各的議會和政府,表面上奧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王國,但匈牙利具體的內政,奧地利不得干涉。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內心是渴望恢復奧地利昔日雄風的,他先和德國皇帝、俄國沙皇組成“三皇同盟”,又和德國、義大利組成“三國同盟”,積極在巴爾幹地區擴張,1908年吞併了波黑(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前南斯拉夫一部分),這可惹怒了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一部分),塞爾維亞一直認為自己才是巴爾幹地區的老大、是斯拉夫人的領袖,波黑也很想和塞爾維亞合併,建立一個南斯拉夫國家,結果出大事了!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皇儲斐迪南大公(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侄子,他的兒子早就掛了)在奧地利剛吞併的波士尼亞的首都塞拉耶佛被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在德國的支持下,對塞爾維亞宣戰,沒多久,歐洲所有強國全都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三國同盟

1916年11月,86歲高齡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去世,他的帝國經歷戰火後,經濟和政治全完蛋了,在兩年後的1918年徹底崩潰——分別建立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等,部分領土歸了波蘭、羅馬尼亞、義大利。此時全世界人打死也不會想到,一個奧地利流浪漢會在短短十多年後成為德國的最高領袖,又把奧地利併入了德國,還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荼毒了全歐洲。這個流浪漢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

今天的奧地利共和國雖然沒有昔日大帝國時的風采和霸氣,但它超級富裕,是世界上21個發達國家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7個永久中立國之一,維也納依然美麗得令人心醉。不需要什麼霸主地位,不需要什麼縱橫捭闔,只踏踏實實發展,這對老百姓來說,才是真正的幸福。而且奧地利歷史上那些帝王將相,沒幾個人能記住,但要說起莫札特、海頓、舒伯特、佛洛德、卡夫卡、茨威格……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他們的大名。對了,肌肉美男施瓦辛格也是奧地利人噢!這個世界上,真正讓人喜歡的並非暴力,而是燦爛的文化,再牛的帝國終究會灰飛煙滅,文化才是永恆不朽的。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