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武帝時期兵強馬壯,為什麼每次出征匈奴只有幾萬的軍隊?

首先, 漢朝有六十萬大軍, 這個數字不知道你怎麼算出來的。 就我的瞭解, 沒有那個歷史學家清晰地給出了漢朝的軍隊數量。 漢武帝對匈奴作戰之初的馬邑之謀, 漢武帝動員了三十萬人

歷史

當時, 漢武帝想畢其功於一役, 而且境內作戰, 漢武帝肯定是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機動部隊。 所以, 據我個人分析, 三十萬人, 或者稍微更多一些, 應該就是漢朝常備軍能機動作戰的極限。 畢竟除了這些部隊之外, 漢朝廣袤的疆域, 也還需要駐防。

歷史

其次, 除了馬邑之謀動用了三十萬之外, 漢武帝每次對匈奴作戰所動用的部隊都是在數萬到十多萬之間, 很少有超過十萬人的。 這是因為, 首先對匈奴作戰, 匈奴人以騎兵為主, 漢朝主動出擊, 也勢必以騎兵為主。 而騎兵派出的數量, 則是受制於馬匹的數量。 漢朝能動員的馬匹數量也就是數萬而已。 這就決定了漢武帝所能派出的部隊數量也就是數萬人騎兵, 外加少數的步兵而已。

歷史

再次, 戰爭不僅僅是衝鋒陷陣那麼簡單的事情。 俗話說,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古代的條件下, 後勤保障是非常困難的。 派數萬人出征, 至少要有同等數量的人來做後勤保障。 尤其是出境作戰, 在草原之上, 無法做到就地補給。 你連個人都看不見, 根本無法從當地來獲得一點兒補充。 除了水之外。 孫子曾經提出所謂“因糧於敵”的主張。 在內地作戰或許還有可能。 在草原之上作戰, 任何的補給都只能依靠後方。

歷史

比如漢武帝派李廣利攻打大宛, 六萬人的作戰部隊, 漢武帝動員了十萬頭牛, 三萬匹馬, 驢和駱駝還有數萬。 為了滿足這六萬人的所需, 全國震動。 由此就可以看到對外作戰後勤保障的困難。 匈奴人也正是利用了這個特點, 在草原之上和漢人打遊擊。 有幾次漢朝的出征,

都是沒有見到匈奴的人影兒, 自己的糧食也快吃完了, 不得不退軍。

歷史

漢武帝的對匈作戰, 持續數十年, 整個國家幾乎都轉變而為戰時體制。 三十多年打下來, 對漢朝來說, 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消耗。 漢武帝由於馬匹的匱乏, 不得不暫停了對匈奴的作戰。 這會兒,他想到了用大宛的汗血寶馬來改良馬種,結果大宛王不同意。

歷史

漢武帝又發動了對大宛的戰爭。兩次作戰,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勉強獲得了數千匹馬而已。漢武帝晚年,想對匈奴發動最後一戰。李廣利帶了七萬人全軍覆沒,李廣利投敵。漢武帝之後再也沒有發動主動攻擊了。

這會兒,他想到了用大宛的汗血寶馬來改良馬種,結果大宛王不同意。

歷史

漢武帝又發動了對大宛的戰爭。兩次作戰,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勉強獲得了數千匹馬而已。漢武帝晚年,想對匈奴發動最後一戰。李廣利帶了七萬人全軍覆沒,李廣利投敵。漢武帝之後再也沒有發動主動攻擊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