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舊唐書》與《新唐書·諸帝本紀》評點四:唐玄宗、肅宗

文/格瓦拉同志

《舊唐書》為後晉宰相趙瑩領銜編纂, 全書共二百卷, 分本紀二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志三十卷;《新唐書》為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宋祁等人合著, 全書共二百二十五卷, 分本紀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 兩書中用於記載皇帝事蹟的部分稱本紀。 因限於篇幅, 本文只對唐玄宗、肅宗本紀進行評點, 採用文言文形式。 評點如下:

玄宗李隆基:玄宗氣度恢宏, 儀範偉麗, 有非常之表。 性英武善斷, 兼涉文武而多藝, 尤知音律, 善八分書。 值武后為政, 國移祚去, 李氏基業墮之三十年, 賴張漢陽等為之革命,

方建興複之業。 天下士民, 延頸舉踵, 咸願光復大唐之業。 然武氏雖亡, 繼之而起者, 中、睿二宗, 或荒於淫嬉, 或性過謙退, 遂致韋後、太平之黨競相構亂, 天下洶洶, 莫知所屬。 明皇感懷國事, 陰蓄死節之士, 常欲有所匡救。

玄宗憂國祚之屢危, 憤韋後、太平之亂政,

引忠義之士, 麾一旅健兒, 誅除奸邪, 去汙除穢, 兩平內患, 再造皇基, 固見其功之偉。 逮內亂既平, 遂勵精圖治, 致志于治, 任姚宋之良相, 倚二張之賢輔佐, 布德音于海內, 施惠政于八方, 年逾三紀, 可謂太平。 觀其為治也:安集民氓、獎勵耕織, 去逐奸邪、拔擢勤良, 大倡儉約、以奢為醜, 教化天下、純化風俗。

當此之時, 廟堂之上, 無非經濟之才;表著之中, 皆得論思之士。 而又旁求宏碩, 講道藝文。 昌言嘉謨, 日聞於獻納;長轡遠馭, 志在於升平。 為政數載, 宇內大治;貞觀之風, 一朝複振。 於是萬民安堵、百業俱興, 倉廩充實、國用豐足, 小邑萬室、斗米數錢, 文治之盛, 自古罕有。 于時德化大行:垂髫之倪, 皆知禮讓;路不拾遺、鄙夫知恥。 天子乃覽雲台之義,

草泥金之劄, 然後封日觀, 禪雲亭, 訪道於穆清, 怡神于玄牝, 與民休息, 比屋可封, 享太平天子之樂也。

帝文治為偉, 而武功亦不為虧。 開元之世, 帝拔擢良將、選擇武勇, 嚴明軍法、激勵健兒, 威德並用、綏撫八荒。 于斯時也, 烽燧不驚, 華戎同軌。 西蕃君長, 越繩橋而競款玉關;北狄酋渠,

捐毳幕而爭趨雁塞。 象郡、炎州之玩, 雞林、鯷海之珍, 莫不結轍於象胥, 駢羅於典屬。 膜拜丹墀之下, 夷歌立仗之前, 可謂冠帶百蠻, 車書萬里。 虜不敢乘月犯邊, 士不敢彎弓報怨。 戴白之老, 不識兵戈。 “康哉”之頌, 溢於八紘。

帝殊功既立, 漸怠朝政, 去瘦己肥民之志, 滋怠荒嬉遊之心, 外蔽于李、楊, 內耽于楊妃, 日以歌舞為樂, 常以清淨為務, 朝堂漸缺諍諫之臣, 宰執常有諂邪之徒。 於是天寶之時, 賢良塞口、小人道長, 獻可替否, 靡聞姚、宋之言;妒賢害功, 但有甫、忠之奏。 於是朝政日非, 刑法錯謬, 士有惋惜之音, 民有冤望之心。

加之天下承平日久, 重兵頗集於邊塞, 而內地之民, 多不習戰, 故安、史大逞兇謀, 毒流於海內, 禍亂於九州。 安史之亂既起, 數載之間, 犬羊橫行關河, 而明皇亦倉促幸蜀, 狼狽之相, 良可憤惋!唐室再興, 帝功為偉;唐室之衰, 帝啟其端。 興衰之運, 集其一身, 是所謂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

肅宗李亨:肅宗值犬羊之吞噬, 當皇基之危難, 蒙六聖之遺業, 因百姓之樂推, 倚苗、裴之賢相,用郭、李之良將,號令朔方,旬日而車徒雲合;旋師右輔,期月而關、隴砥平。天下士民,咸願效死;四方夷狄,欣然受驅。故兩都再複於鑾輿,九廟複歆於黍稷,國祚危而復興,天命衰而再振。視肅宗之功,勝周平、晉元為遠!

然耽於內寵,惑於閹豎,優柔寡斷,漸失其柄,遂使後黨、中官,專制朝政,使朝政大壞,而帝亦不能有所匡救,所失為甚矣。且帝惑于輔國之讒,漸疏尊親之禮,終傷明皇之心,使玄宗抑鬱而終,為人子者,不孝為大也!肅宗啟宦官干政之源,遂使唐政之崩,無可救矣。

倚苗、裴之賢相,用郭、李之良將,號令朔方,旬日而車徒雲合;旋師右輔,期月而關、隴砥平。天下士民,咸願效死;四方夷狄,欣然受驅。故兩都再複於鑾輿,九廟複歆於黍稷,國祚危而復興,天命衰而再振。視肅宗之功,勝周平、晉元為遠!

然耽於內寵,惑於閹豎,優柔寡斷,漸失其柄,遂使後黨、中官,專制朝政,使朝政大壞,而帝亦不能有所匡救,所失為甚矣。且帝惑于輔國之讒,漸疏尊親之禮,終傷明皇之心,使玄宗抑鬱而終,為人子者,不孝為大也!肅宗啟宦官干政之源,遂使唐政之崩,無可救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