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最牛的一個鎮,人口只有六萬,卻走出14位國家領導人!

在天津津南區, 大沽海防與天津城廂中間, 有一塊不到60平方公里的土地, 系京津屏障, 進能擋關, 退可縱橫, 乃歷代兵家屯兵及防禦之地。 1870年, 直隸總督李鴻章調“盛字軍”屯防青縣的馬廠練兵, 同時負責修建新城炮臺。 為了方便交通, “盛字軍”在馬廠至新城間修築一條馬新大道, 沿途分驛站, 每20公里設一大站, 每5公里設一小站, 於是這個小鎮有了它別致的名字 ——“小站”。

小站絕對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傳奇性的小鎮, 它的人口至今不超過六萬, 卻走出了5位總統、9位總理, 共14位國家領導人。 為何這片平平無奇地土地上, 能湧現如此多的風雲人物, 這還得從一個河南人說起。

這個河南人, 正是大名鼎鼎的民國總統袁世凱, 他也是從小站走出的第一位總統。

1895年, 清政府為了打造一支現代化軍隊, 派老成幹練袁世凱于小站訓練新兵。 袁世凱以德國軍制為藍本, 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等建軍方案,

基本上摒棄八旗、綠營和湘淮軍的舊制, 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 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的草創先河。

同時, 他在原10營近5000人的"定武軍"基礎上, 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 聘請更多的德國教官,

組建步、馬、炮、工、輜等兵種。 這批新軍不僅嚴格按照近代徵兵要求招募士兵, 而且全部採用外國新式武器裝備, 堪稱晚清最強悍的一支軍隊。

不可否認, 袁世凱確實是個能力非凡的人, 他建立起來的這支軍隊, 便是後來北洋軍閥的雛形。 袁世凱為何能當民國總統, 可不是什麼革命黨高風亮節, 而是革命党根本打不過袁世凱, 南京臨時政府岌岌可危, 不得已才和袁世凱做交易, 只要他逼宣統退位, 就擁護他當總統。 如果沒有袁世凱以及他在小站練出的這支新軍的倒戈相向, 憑革命党那些哥們兒, 很難推翻清朝。

袁世凱之所以能夠訓練出這樣一支強悍的新軍, 除了他採取近代化軍事制度與裝備外, 善於對人才的挖掘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他除了起用李鴻章的淮軍舊將外, 又派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處總辦或統帶;派曹錕、盧永祥、王占元、段芝貴、李純等分任各營哨官;並委派舊友徐世昌、任秀深、唐紹儀辦理文案。

這些人當中, 很多出生條件並不好,

如曹錕船工出身, 唯讀過幾年私塾, 但袁世凱卻不以門第取人, 唯才是舉, 後來曹錕竟成為民國總統。 其餘的, 如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唐紹儀等, 當時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 後來都成為軍政界大佬, 做了總統或總理。

小站鎮這塊神奇的地方, 當時真是星光熠熠。後來走出的5位總統分別是: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 、曹錕;9位總理分別是:唐紹儀、徐世昌、段祺瑞、趙秉鈞、王士珍、靳雲鵬、 薩鎮冰、張紹曾、杜錫珪,皆為一時之俊傑。

當時真是星光熠熠。後來走出的5位總統分別是: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 、曹錕;9位總理分別是:唐紹儀、徐世昌、段祺瑞、趙秉鈞、王士珍、靳雲鵬、 薩鎮冰、張紹曾、杜錫珪,皆為一時之俊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