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方的崇禎帝——末代帝王“諸王之王”大流士三世!

“人呐, 就不知自己不可預料;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 但也要考慮歷史行程。 ”

大流士三世, 波斯第一帝國末代國王。

他即位前宦官弄權、地方割據、塞虜虎眈;

他登基後剿壓閹黨、勤政任賢、克復失地;

執政僅4年對外戰敗, 無力回天, 身死國滅。

他似是明末崇禎皇帝朱由檢, 實是較崇禎早出生2008年的, 帝王生涯像極崇禎的末代“波斯第一帝國國王兼巴比倫國王兼埃及法老”, 自稱“諸王之王”的大流士三世。

不妨對照括弧崇禎治務時事旁注, 瞭解這位“盡力了但還是逃脫不了滅國命運的皇帝”:

波斯第一帝國是世界史上第一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國家。

阿契美尼德王朝至大流士三世而亡共經十六帝(明朝至崇禎而亡亦經十六帝)以奴隸制統治的歲月。

偌大帝國在大流士三世即位之際, 頻遭內亂外患近乎千瘡百孔。 大宦官巴古阿把持朝政(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集權攬權)、 帝國重要產糧區埃及割據獨立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割據中原地區 )、臨西北境的馬其頓王國統一今希臘而崛起(臨東北境的滿清統一今東北內蒙而崛起)。 波斯承平日久, 武備廢弛,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著名的精銳步兵“長生軍”已淪作國王儀仗隊, 戰鬥效能喪失。 尚武傳統在民間消失, 倒成貴族階層專利;而金錢政治的屢試不爽更使波斯愈加忽視軍隊的建設。

大宦官巴古阿把持朝政, 於前338年指使御醫依次毒殺廢立大流士三世的生父、長兄;大流士原為旁支親王, 虛與委蛇, 深得巴古阿信任, 他由此獲得王位繼承資格。 大流士三世於前334年春即位後不久,

血腥鎮壓反對派, 各省總督陸續奉還軍政大權。 巴古阿因難駕馭大流士, 故伎重演想以鳩殺之。

覺察陰謀的大流士將自己的酒杯和巴古阿的對調, 然後命令他一飲而盡, 這個臭名昭著的宦官就此一命嗚呼。 ——迪奧多羅

帝國主要產糧區埃及, 擁有約270萬公頃的受青尼羅河灌溉的耕地, 號稱“地中海的糧倉”。 而它已脫離帝國管轄, 割據獨立多年。 大流士登基不久就組織征討埃及, 他只用了6個月就集結一支波斯軍隊, 指揮若定蕩平埃及, 使帝國氣象為之一振。 接下來的大流士在內政外交上展現了不同凡響的膽識和魄力, 如若未遭馬其頓王國的入侵打擊, 無疑是波斯帝國期待已久的中興之主。

可歷史進程還是來了, 以為必將載入史冊的大帝出現了,

他名叫亞歷山大。

臨西北境的馬其頓王國統一今希臘而崛起, 其國王亞歷山大一世意欲染指於鼎。 “修昔底德陷阱”一語成讖——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 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 這種挑戰多數以戰爭告終——前334年,

運氣與軍事指揮水平均高於大流士三世的亞歷山大一世揮師急渡赫勒斯滂海峽, 開始了針對波斯的“神聖東征”。 經

格拉尼庫斯河戰役( 前334年, 波斯40000人敗於馬其頓35000人, 小亞細亞南、腓尼基淪陷)、

伊蘇斯戰役( 前333年, 波斯120000人敗於馬其頓40850人, 大馬士革、埃及淪陷)、

高加米拉戰役(前331年, 波斯245000人敗於馬其頓47000人, 巴比倫淪陷)三大戰役, 摧垮了波斯賴以糾集國內武裝力量、發動境內反擊的國王軍隊主力。

前330年, 登基僅4年, 逢戰必敗逃的大流士終於在巴克特裡亞的波斯波利斯意外被叛變的總督貝蘇斯刺殺, 阿契美尼德王朝正式滅亡。 亞歷山大敬重地將大流士的遺體送往波塞保利斯附近的波斯王陵墓後, 才自視為“亞洲之王”。

伊蘇斯壁畫作為西方古典藝術的代表作而聞名,大流士三世的形象也因此為世人所熟悉。該畫作表現了伊蘇斯戰役的收官時刻:左側的亞歷山大一世正率領近衛騎兵衝鋒,他手中的長矛將一個波斯騎兵刺穿;右側是高居戰車之上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以及簇擁在他周圍的禁衛軍;他的車夫拼命揮動馬鞭,驅使戰車掉頭逃命。大流士三世身體前傾,兩眼圓睜,滿臉是震驚和難以置信的表情——他在吃驚自己縝密的鶴翼佈陣竟棋差一招,亦或更在吃驚勤政有位的自己,登基僅四年未使國中興竟將亡國。

大流士坐擁大好河山與三十余萬軍隊,即便在被刺殺之際也佔據戰略優勢。面對亞力山大背水一戰的姿態,其實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掘壕固守,消磨馬其頓人的銳氣,待其斷糧不戰自潰。以大流士的老謀深算,這一點他不會沒有想到。但可惜的是,大流士最終決定應戰,白白放棄了他的戰略優勢。大流士如何做出這個致命的錯誤決定,我們已經無從知曉。對大流士來說,波斯帝國的戰爭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保住一條性命就有機會東山再起。也許他對自己的部隊依然抱有幻想,畢竟波斯大軍數倍于對手,而且有希臘雇傭軍、波斯鐵甲騎兵、和卡爾達克重裝步兵這樣強悍的部隊。也許他希望光明正大地贏得戰役的勝利,也贏得波斯貴族發自內心的擁戴。 ——施特勞斯(B. S. Strauss)&奧伯(J. Ober)

大流士無法奢望他的權力基礎固若金湯,如果他逃避決戰,如果他顯得過於依賴希臘顧問,如果他允許波斯帝國的領地成為焦土,那麼他立刻就會被指控為膽怯和叛國。面對亞力山大背水一戰的挑戰,大流士縱有滿腹謀略也是枉然,除了應戰別無選擇。

大流士三世,一個盡力了但還是逃脫不了滅國命運的皇帝。帝國積弊過重,短時間革政難以奏效;屋漏偏逢連夜雨,黷武空倉遇入侵。只得空懷中興壯志,身死國滅無力回天。

想看歷史軍事和冷知識?想看遊戲攻略動漫推薦?

請關注

我!!!!!!!!!!!!

伊蘇斯壁畫作為西方古典藝術的代表作而聞名,大流士三世的形象也因此為世人所熟悉。該畫作表現了伊蘇斯戰役的收官時刻:左側的亞歷山大一世正率領近衛騎兵衝鋒,他手中的長矛將一個波斯騎兵刺穿;右側是高居戰車之上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以及簇擁在他周圍的禁衛軍;他的車夫拼命揮動馬鞭,驅使戰車掉頭逃命。大流士三世身體前傾,兩眼圓睜,滿臉是震驚和難以置信的表情——他在吃驚自己縝密的鶴翼佈陣竟棋差一招,亦或更在吃驚勤政有位的自己,登基僅四年未使國中興竟將亡國。

大流士坐擁大好河山與三十余萬軍隊,即便在被刺殺之際也佔據戰略優勢。面對亞力山大背水一戰的姿態,其實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掘壕固守,消磨馬其頓人的銳氣,待其斷糧不戰自潰。以大流士的老謀深算,這一點他不會沒有想到。但可惜的是,大流士最終決定應戰,白白放棄了他的戰略優勢。大流士如何做出這個致命的錯誤決定,我們已經無從知曉。對大流士來說,波斯帝國的戰爭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保住一條性命就有機會東山再起。也許他對自己的部隊依然抱有幻想,畢竟波斯大軍數倍于對手,而且有希臘雇傭軍、波斯鐵甲騎兵、和卡爾達克重裝步兵這樣強悍的部隊。也許他希望光明正大地贏得戰役的勝利,也贏得波斯貴族發自內心的擁戴。 ——施特勞斯(B. S. Strauss)&奧伯(J. Ober)

大流士無法奢望他的權力基礎固若金湯,如果他逃避決戰,如果他顯得過於依賴希臘顧問,如果他允許波斯帝國的領地成為焦土,那麼他立刻就會被指控為膽怯和叛國。面對亞力山大背水一戰的挑戰,大流士縱有滿腹謀略也是枉然,除了應戰別無選擇。

大流士三世,一個盡力了但還是逃脫不了滅國命運的皇帝。帝國積弊過重,短時間革政難以奏效;屋漏偏逢連夜雨,黷武空倉遇入侵。只得空懷中興壯志,身死國滅無力回天。

想看歷史軍事和冷知識?想看遊戲攻略動漫推薦?

請關注

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