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順治皇帝到底是死了還是出家了

順治皇帝的去向是清朝十大奇案之一, 到現在仍然是個迷, 關於他的結果有多種說法, 目前占主流的有三種。

第一種說法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 說順治皇帝是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皇帝, 出家五臺山, 最後老死在五臺山。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 22歲的董鄂妃因承受不住失去幼子之痛, 在承乾宮病死。 董鄂妃死後, 多情的順治帝痛不欲生, 看破紅塵, 毅然去了五臺山出家, 這些情節在民間傳說, 小說及戲劇中被廣泛採用, 但可信度不高。

第二種說法是多數人及史學家比較認同的觀點, 順治皇帝並沒有出家,

而是得了天花不治身亡。 這一點在《清史稿》和《清世祖實錄》中均有記載:“丁是夜子時, 上崩於養心殿”, 這11個字把順治皇帝死亡的時間、地點, 都交代的特別清楚, 但唯獨沒有交代順治皇帝死亡的原因。 這不得不說一下順治皇帝得的那種病----天花。 在清朝那陣子, 天花被稱為瘟疫, 不但傳染率極高, 而且得了這種病便是九死一生, 死去的人滿身潰爛, 死相異常恐怖。 作為堂堂一國之君, 朝廷無論是出於維護顏面還是為了立足未穩的大清江山, 都不便把這個真相大白於天下。

據當時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在《自撰年譜》中記載, 順治帝病危時, 他奉命起草《遺詔》。 王熙在這部書中詳細講述了被傳旨召入養心殿、聆聽完順治帝旨意後起草詔書、三次進呈讓他欽定的全過程。

另外, 當時負責給順治進行佛家火化儀式的溪森和尚(也作茆溪森、行森)死後, 他的弟子在整理他的遺作中也發現了相關的記錄。 溪森在書中清楚地記載:順治死之前就留下遺囑, 要求自己死後遵照祖制, 實行火浴, 並指定當時和朝廷關係十分密切的溪森到京城為他火浴。 順治去世後, 遺體被移到了景山壽王殿, 四月溪森趕到了北京, 在景山壽王殿前舉行法會, 將順治皇帝火浴(放在柴垛上燒)。 這些材料都有力地證明, 順治是病死的, 不是出家了。

後來之所以會產生出家這一說, 首先是因為順治本身就信奉佛法;二是順治在風華正茂的時候突然死去,

很可能引起局勢動盪, 朝廷有意散發出了他出家的消息。 再加之後來的文學、戲曲、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 這一說法才得以在民間廣泛流傳。

第三種說法是最近兩年才剛剛提出來的。 說順治皇帝是親率清軍同鄭成功的軍隊作戰時, 被對方的炮彈擊中而死, 就是說順治皇帝成了鄭成功的炮灰。

這種觀點源於一份新發現的名字叫做《延平王起義實錄》的史料, 這份史料是從泉州南安的鄭成功後人手中得來的。 由於手抄本年代久遠, 文字晦澀難懂, 對史事的記載與其他眾多史料有很大出入, 其可信性尚待考證。

相關內容已畫成《漫畫中國通史》、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當當、京東及新華書店均有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