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南海事件過去17年,看看中國空軍的發展

時至今日, 距離4.1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已經過去17年了, 相信對這件事情, 大家一定記憶猶新。 當時, 駕駛殲8的我國飛行員王偉在我國南海海域與美方偵察機發生碰撞, 最終經過認定, 王偉壯烈犧牲。 這件事, 成為了當時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勿忘國恥”這句話回蕩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這次事件之後, 我們痛定思痛, 在戰機研發領域中奮起直追, 終於有了今天令人矚目的成果。 今天, 我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的戰機發展史。

王偉駕駛的殲8

建國初期, 我們的空軍還是比較弱的。 於是, 我們開始迅速仿製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工作。 1951年12月, 周總理親自主持會議研究決定, 要在3到5年的時間裡試製成功雅克-18和米格-15。 後來經過我們自己各方面的改進, 在1956年, 我國成功研製出了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 殲5。

殲5

在吸收了蘇聯的米格19的經驗後, 我國有自行研發出了首款二代機——殲6。 當時殲6大量裝備了我國空軍, 是我國空軍的主要機型。 該機也是我國的首款超音速戰機, 當時我們一共生產了5000多架, 是當時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中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在各次實戰中, 殲-6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

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 可謂是我國的“英雄戰鬥機”。

殲6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 參考蘇聯的米格21, 我國又開始研發殲7, 不過殲7的研發過程很是坎坷。 當時中蘇交惡, 沒有蘇聯的幫助, 我們硬是憑藉著自己的摸索, 一步步的成功設計出了殲7這種具有兩倍音速,

而且小巧靈活的戰鬥機。 值得一提的是, 這種戰機在研製成功後, 被世界很多國家所肯定, 並出口到很多國家。 從這一方面來講, 我們不輸於任何國家。

殲7

可以說, 殲7的研發, 是我國戰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殲7的研發, 為我國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

在殲7之後, 我們完全靠自己的技術支援, 獨立研發出了殲8, 殲8作為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我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種, 為我們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此基礎上, 我們又研製了升級型號殲-8Ⅱ, 當時在南海與美軍發生撞擊的正是這種機型。 可以看出, 至此我國的戰機研發技術已經步入正軌, 或者可以說是很成熟了。

殲8

時間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時,我國開始獨立研發我國的首款戰鬥中型轟炸機,這就是殲轟7,“飛豹”。這是我國首款自行研發的戰鬥轟炸機,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直至今日,殲轟7仍然在空軍部隊服役。(我時常也可以看到我們這的殲轟7在進行訓練,威武。)

殲轟7“飛豹”

下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殲10“猛龍”了,至今還在我國空軍作為主力機型大量服役,不過殲10的研發路程是很漫長的,前後經歷了18年。真是讓廣大軍迷們翹首以盼啊。不過殲10確實也不負眾望,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那時的殲10,已經與世界先進水準看齊了。如今,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殲10

在90年代中期,我國在生產和組裝蘇27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殲11,它的出現,結束了我國無法生產三代機的歷史。從此,我國的戰鬥機邁入了三代半時代。

殲11

殲15系列是我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號機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重型雙發艦載戰鬥機,殲15理論上屬於四代機的改進型,嚴格的說是四代半戰鬥機。2012年,殲-15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上,這次著艦的成功,可謂意義重大。

最後,就是我們萬眾矚目的殲20了,對於殲20,我就不介紹太多了,在前期的文章中我已經對殲20的各項性能做了詳細的分析。現在的殲20,各方面都在穩步前進,已經直逼世界之最。

殲20

回顧我們國家的戰機發展史,可謂路途坎坷,但我們最終戰勝了種種困難,從當初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睥睨天下,最要感謝的,就是奮戰在一線的科研人員,讓我們國家有了如今的強大。我認為,他們最好的肯定莫過於,2016年美國發佈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首先,美國明確說明了——中國空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向你們致敬!

作者原創。

殲8

時間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時,我國開始獨立研發我國的首款戰鬥中型轟炸機,這就是殲轟7,“飛豹”。這是我國首款自行研發的戰鬥轟炸機,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直至今日,殲轟7仍然在空軍部隊服役。(我時常也可以看到我們這的殲轟7在進行訓練,威武。)

殲轟7“飛豹”

下面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殲10“猛龍”了,至今還在我國空軍作為主力機型大量服役,不過殲10的研發路程是很漫長的,前後經歷了18年。真是讓廣大軍迷們翹首以盼啊。不過殲10確實也不負眾望,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那時的殲10,已經與世界先進水準看齊了。如今,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殲10

在90年代中期,我國在生產和組裝蘇27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殲11,它的出現,結束了我國無法生產三代機的歷史。從此,我國的戰鬥機邁入了三代半時代。

殲11

殲15系列是我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號機以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重型雙發艦載戰鬥機,殲15理論上屬於四代機的改進型,嚴格的說是四代半戰鬥機。2012年,殲-15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上,這次著艦的成功,可謂意義重大。

最後,就是我們萬眾矚目的殲20了,對於殲20,我就不介紹太多了,在前期的文章中我已經對殲20的各項性能做了詳細的分析。現在的殲20,各方面都在穩步前進,已經直逼世界之最。

殲20

回顧我們國家的戰機發展史,可謂路途坎坷,但我們最終戰勝了種種困難,從當初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睥睨天下,最要感謝的,就是奮戰在一線的科研人員,讓我們國家有了如今的強大。我認為,他們最好的肯定莫過於,2016年美國發佈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首先,美國明確說明了——中國空軍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空軍!向你們致敬!

作者原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