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岳陽慈氏塔:八百年前南宋將士為國捐軀的歷史記憶

(岳陽慈氏塔)

在湖南省岳陽市城西洞庭湖邊, 千古名樓岳陽樓南側約1公里處, 有一座千年古塔, 名曰慈氏塔。 塔為實心磚石結構,

基腳用五層麻石鋪墊, 塔身用青磚砌築。 塔的形狀為樓閣式, 八角七層, 通高39米。 自第二層起, 每層四面均設有小佛龕, 共28個, 龕內原供彌勒佛像。 塔頂有鐵刹相輪, 上有六條鐵鍊直貫塔簷。 塔簷為蓮花瓣圖案裝飾, 每個簷角掛有一小鐵鐘, 風吹鈴響, 清脆悅耳。 遺憾的是, 佛像、鐵鍊、小鐘現已無存。

慈氏塔是一座佛塔。 慈氏, 就是佛教中的彌勒菩薩, 是大乘佛教中的八大菩薩之一, 未來娑婆世界的教主。 彌勒菩薩在中國民間的形象是袒胸露腹、滿面笑容, 故又稱“大肚彌勒”、“彌勒笑佛”。 很多寺院的彌勒殿都有這樣一幅對聯:“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 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菩薩象徵慈悲與寬容。

關於慈氏塔的來歷, 據北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記載,

慈氏塔始建于唐代。 相傳唐開元年間(713-741年), 西域有個叫妙吉祥的和尚雲遊到此, 對當地父老說, 西方有一條白色孽龍竄到了這一帶, 日久將興風作浪, 危害百姓, 必須建塔鎮壓之。 後來, 由於岳陽屢遭水患, 人們於是按照妙吉祥所說, 修築了此塔。 “日出之初, 影射重湖, 鎮洞庭水孽”, 是慈氏塔最初的目的。

但是, 現在所見的這座慈氏塔, 是南宋抗金抗蒙名將孟珙, 于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重修的。 孟珙重修慈氏塔的目的, 是為紀念在抗金抗蒙戰爭中犧牲的將士。 重修的慈氏塔下, 原本還有一座祠堂, 名曰閔忠祠。 為殉國將士立祠, 是中國歷代傳統。 抗日戰爭時期, 國民政府也曾在南嶽衡山修建忠烈祠, 以紀念在抗戰中犧牲的將士。

只是, 信仰佛教的孟珙, 把閔忠祠修在慈氏塔下, 賦予了閔忠祠更多佛教色彩。 在佛教中, 佛塔被視為寶物和法器, 可使一切魔障惡煞望風遠避。 七層的佛塔是最高等級的佛塔, 又稱“七級浮屠”。 孟珙希望為國捐軀的將士能在此安息長眠。 因此, 慈氏塔不僅是一座佛塔, 還是南宋將士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紀念塔。

(南宋抗金抗蒙名將孟珙)

今天我們說起南宋抗金, 大家總是對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津津樂道。 其實, 在南宋歷史上, 中期的抗金將領孟珙, 比早期的抗金將領岳飛貢獻更大。 孟珙不僅與蒙古人聯手滅掉了金國, 雪洗了北宋的靖康之恥, 而且是南宋後來與蒙古人戰爭中的中流砥柱, 功高蓋世。

孟珙(1195-1246年), 字璞玉, 號無庵居士, 祖籍絳州(今山西新絳), 出生地是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 孟珙出身於將門世家, 其曾祖孟安、祖父孟林均系嶽飛部將。 其父孟宗政初為棗陽縣令, 後任京西兵馬鈐轄, 鎮守襄陽。 年少時, 孟珙兄弟四人就被其父帶在軍中, 練就了一身本領。

嘉定十年(1217年), 金軍進犯襄陽。 孟宗政擊敗金軍後, 又率軍救援棗陽。 戰鬥中孟宗政被金軍騎兵團團圍住。 孟珙遠遠望見敵陣中有白袍白馬者單槍匹馬在奮力廝殺, 高呼:“吾父也!”立即率騎兵殺進敵陣, 救出其父。 孟珙于萬軍中勇救父親, 獲得了少年英雄之美名。 其後, 孟珙多次參與抗金作戰, 屢立奇功。 其父去世後, 接管父親組建的忠順軍。 後又升遷為京西路兵馬都監、兵馬鈐轄。

紹定五年(1232年), 金國在北方被蒙古人擊敗後, 被迫遷都蔡州(今河南汝南)。 金國地主武裝首領武仙, 聚眾二十余萬, 欲奪取南宋的四川作為根據地。 孟珙率軍迎擊, 多次設伏, 將金軍打得的暈頭轉向, 最後全殲武仙的十余萬兵馬, 俘虜數萬人。 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 孟珙與蒙古人聯手圍攻蔡州,打響了滅金之戰。攻城戰一直持續到第二年正月,宋軍率先殺入蔡州城。金國皇帝金哀宗自縊而死,大將完顏仲德投河自盡。城中戰火熄滅後,金國的降臣帶著孟珙找到了金哀宗的屍體,屍體已經焦黑無法辨認。孟珙把屍體一分為二,一半歸宋,一半歸蒙古。孟珙完成了嶽飛等抗金前輩未完成的夙願。

滅亡金國後,蒙古人開始南侵,孟珙又擔負起抗蒙的重任。端平三年(1236年),孟珙節制黃、蘄、光三州及信陽軍的兵馬,駐守黃州(今湖北黃岡)。蒙古軍見黃州防務堅固,便轉攻江陵(今湖北荊州)。江陵是長江中游的戰略要地。如果被蒙古軍攻佔,既可以西攻川蜀,又可以沿江東進,還可以南下湖湘,後果不堪設想。孟珙奉命率軍救援。江陵之戰中,孟珙先施疑兵之計,令蒙古軍驚慌不已,然後出兵偷襲,連破敵軍二十四座營寨。蒙古軍戰敗撤軍。

(南宋聯蒙滅金)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軍再度南侵,大舉進攻黃州。孟珙緊急從鄂州趕去增援。黃州保衛戰中,孟珙每日親臨城頭督戰。儘管蒙軍不分晝夜輪番進攻,用火炮將黃州城牆上的城樓全部燒毀,始終未能攻下。蒙古人還沖到城牆下,試圖從城牆上挖洞進城。孟珙派人預先在蒙軍挖牆地方再築一道內牆,並在內牆下設置陷阱。當蒙軍最終挖開城牆沖進來之後,才發現前面還有一道堅固的城牆。穿過城牆的蒙軍士兵,在推擠下紛紛掉進陷阱,被宋軍用石頭檑木砸死。第二年春,死傷“十之七八”的蒙古軍不得不撤退。嘉熙二年(1238年),升任湖北路安撫制置使的孟珙,在荊襄戰場對蒙古軍展開反攻,先是收復了襄陽,接著對蒙古軍後方基地連續發動進攻性作戰。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軍殺入四川,並推進到了川東。孟珙率萬餘湖北精兵前往夔州佈防,再次擊退敵軍。

淳佑元年(1241年),孟珙統領長江上游、中游的防務,正式成為南宋兩個戰區的主帥。縱觀宋朝300餘年,沒有任何一個武將能達到他的職權。從淳佑四年(1244年)開始,孟珙利用窩闊台病死、蒙古陷入內亂的時機,多次出兵攻打蒙古軍在河南的要塞,使南宋抗蒙形勢出現了空前好轉。在抵抗蒙古軍的戰爭中,孟珙以一人之力統禦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

淳祐六年九月初三(1246年10月13日),孟珙病逝于江陵,時年51歲。孟珙死後,岳陽慈氏塔下的閔忠祠裡,也立有他的牌位,官府每年都舉行祭祀活動。但南宋亡國後,蒙元成了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者,禁止百姓供奉南宋忠烈之士,閔忠祠也被改為寺廟。後寺廟毀於火災,慈氏塔的紀念意義也就慢慢被人們淡忘了,以至於今天連岳陽本地人對慈氏塔這段往事知之甚少。

慈氏塔是湖南現存最古老的寶塔,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八百年的風吹雨打,依然聳立在洞庭湖邊的慈氏塔,對於為國捐軀的南宋抗金抗蒙將士來說,是一種堅守,是一種承諾。

(孟珙抗蒙)

孟珙與蒙古人聯手圍攻蔡州,打響了滅金之戰。攻城戰一直持續到第二年正月,宋軍率先殺入蔡州城。金國皇帝金哀宗自縊而死,大將完顏仲德投河自盡。城中戰火熄滅後,金國的降臣帶著孟珙找到了金哀宗的屍體,屍體已經焦黑無法辨認。孟珙把屍體一分為二,一半歸宋,一半歸蒙古。孟珙完成了嶽飛等抗金前輩未完成的夙願。

滅亡金國後,蒙古人開始南侵,孟珙又擔負起抗蒙的重任。端平三年(1236年),孟珙節制黃、蘄、光三州及信陽軍的兵馬,駐守黃州(今湖北黃岡)。蒙古軍見黃州防務堅固,便轉攻江陵(今湖北荊州)。江陵是長江中游的戰略要地。如果被蒙古軍攻佔,既可以西攻川蜀,又可以沿江東進,還可以南下湖湘,後果不堪設想。孟珙奉命率軍救援。江陵之戰中,孟珙先施疑兵之計,令蒙古軍驚慌不已,然後出兵偷襲,連破敵軍二十四座營寨。蒙古軍戰敗撤軍。

(南宋聯蒙滅金)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軍再度南侵,大舉進攻黃州。孟珙緊急從鄂州趕去增援。黃州保衛戰中,孟珙每日親臨城頭督戰。儘管蒙軍不分晝夜輪番進攻,用火炮將黃州城牆上的城樓全部燒毀,始終未能攻下。蒙古人還沖到城牆下,試圖從城牆上挖洞進城。孟珙派人預先在蒙軍挖牆地方再築一道內牆,並在內牆下設置陷阱。當蒙軍最終挖開城牆沖進來之後,才發現前面還有一道堅固的城牆。穿過城牆的蒙軍士兵,在推擠下紛紛掉進陷阱,被宋軍用石頭檑木砸死。第二年春,死傷“十之七八”的蒙古軍不得不撤退。嘉熙二年(1238年),升任湖北路安撫制置使的孟珙,在荊襄戰場對蒙古軍展開反攻,先是收復了襄陽,接著對蒙古軍後方基地連續發動進攻性作戰。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軍殺入四川,並推進到了川東。孟珙率萬餘湖北精兵前往夔州佈防,再次擊退敵軍。

淳佑元年(1241年),孟珙統領長江上游、中游的防務,正式成為南宋兩個戰區的主帥。縱觀宋朝300餘年,沒有任何一個武將能達到他的職權。從淳佑四年(1244年)開始,孟珙利用窩闊台病死、蒙古陷入內亂的時機,多次出兵攻打蒙古軍在河南的要塞,使南宋抗蒙形勢出現了空前好轉。在抵抗蒙古軍的戰爭中,孟珙以一人之力統禦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

淳祐六年九月初三(1246年10月13日),孟珙病逝于江陵,時年51歲。孟珙死後,岳陽慈氏塔下的閔忠祠裡,也立有他的牌位,官府每年都舉行祭祀活動。但南宋亡國後,蒙元成了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者,禁止百姓供奉南宋忠烈之士,閔忠祠也被改為寺廟。後寺廟毀於火災,慈氏塔的紀念意義也就慢慢被人們淡忘了,以至於今天連岳陽本地人對慈氏塔這段往事知之甚少。

慈氏塔是湖南現存最古老的寶塔,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八百年的風吹雨打,依然聳立在洞庭湖邊的慈氏塔,對於為國捐軀的南宋抗金抗蒙將士來說,是一種堅守,是一種承諾。

(孟珙抗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