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做党的好幹部——記彬縣北極鎮新景村駐村第一書記王亞麗

陝西網訊(通訊員 楊曉春 )“亞麗, 你來了, 這麼熱, 快進屋……”這是新景村因病致貧戶計雷平的媳婦紀小燕在看見駐村第一書記王亞麗來訪時,

隨口打招呼時的簡單話語。 對於一個貧困戶, 她能夠準確、親切地直呼第一書記的名諱, 表明她和村上的這個特殊“來客”之間沒有任何的距離感, 有的只是親密和隨和。

王亞麗, 從東北遠嫁彬縣, 是一個簡潔幹練, 令人欽佩的姑娘。 2016年8月, 因為政治素質好、協調能力強、綜合水準高等因素, 她被縣委組織部從縣財政局選派為北極鎮新景村“第一書記”。

任職以後, 王亞麗拉著行囊和洗漱用品, 在村委會事先安排好的辦公和入住為一體的一間普通辦公室裡常住起來, 這一常住就是將近一年的時間。 在這期間, 她與丈夫和孩子聚少離多, 總是風裡來雨裡去, 把滿腔的熱血和激情全部抛灑在了脫貧攻堅的大任上。

駐村伊始, 王亞麗利用20天的時間走村入戶, 充分瞭解、掌握村情民意, 並深入田間地頭與百姓拉家常, 與群眾掏心窩子地交朋友, 極大地增進了她和群眾之間的感情。

因為相處、因為瞭解, 王亞麗看到了彬縣群眾的淳樸與善良, 也更加懂得了貧困群眾生活的艱辛與酸楚。 懷著對彬縣的熱愛與對貧困群眾的憐愛之情, 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 為了對得起群眾的滿心期待, 為了不讓青春留下遺憾, 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群眾走出一條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

在走遍新景村的角角落落後, 細心的王亞麗發現了許多撂荒的山地,

於是心中便有了想法, 她很快與村黨支部書記商量, 計畫招商引資實施千畝土地流轉。 為了達到目的, 她前前後後多次奔波於彬縣和楊淩之間的路上, 經過努力, 終於在2017年年初, 與楊淩花千度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成功簽訂了“七彩花穀”生態園千畝土地流轉合同, 實實在在為百姓謀福利, 百姓可通過入股分紅來贏取利潤。 九組村民惠俊魁發自內心地說:“亞麗書記來到我們村, 的確把苦吃了, 把力出了, 就拿土地流轉這件事情來說, 她多次到局裡爭取資金, 多次到貧困戶家中商量分紅比例, 從沒說過一句苦、一句累, 真不愧是党的好幹部。 ”

心中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王亞麗, 在剛到新景村一個多月的時間裡, 正好趕上中秋節, 她自掏腰包2000多元為貧困戶和留守老人送去大米和牛奶;在看到村上的百姓就醫難時, 她主動聯繫縣醫院多個科室的醫生和護士為新景村村民做義診活動, 同時, 主動幫助村衛生室聯繫爭取醫療器械。 2017年4月, 她聯繫海信集團為新景村貧困戶捐贈了價值達2萬元的物資。

計超民,現年61歲,早前年他因放羊不慎墜崖,導致雙腿殘疾,常年癱瘓在床,心中很是苦悶。王亞麗得知這一情況後,她常常來到計超民的家裡,和他聊天拉家常,鼓勵他不要放棄生活的希望。最後,她還從縣殘聯為計超民爭取到了一把輪椅,有了這個輪椅,計超民就可以在老伴的幫扶下外出透風、曬太陽,這讓他心情開朗了好多。每次見到王亞麗,計超民夫婦都表現得十分熱情,她們感謝黨的好政策,也感謝党的好幹部。

要想富,先修路。看到新景村四個組的泥土路每到陰雨天氣便泥濘不堪時,王亞麗就愁容滿面。便利的交通和通暢的道路是致富的關鍵,要想帶領群眾走進致富之門,修路是首先要做的事情。經過多方努力,在縣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王亞麗終於將新景村四個組的泥土路成功修成了砂石路,在2017年年初,她又一次在縣財政局的支持下,把新景社區門前300多米的道路集中進行了硬化,極大地解決了百姓出行難的實際問題。

產業發展是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為了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除過發展傳統果業之外,2017年3月底,王亞麗在縣財政局的支持下,為新景村種植黃花菜60畝,擴充了村民的種植產業;2017年4月份,王亞麗協助村上從縣扶貧辦爭取到了屋頂光伏發電專案,該專案惠及86戶群眾,每戶群眾一年可得收益2000元左右,讓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感謝黨,感謝你們這些好幹部。”新景村67歲的惠俊儒說,王亞麗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幸福,是党的好幹部。惠俊儒老人是一位留守老人,家裡生活困難,為了增加老人的收入,在王亞麗的幫助下,老人得到了一份打掃衛生的公益性崗位工作,這份工作不僅改善了老人的物質生活,而且使老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振奮。

群眾之事無小事,脫貧攻堅是大任。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也為了讓脫貧攻堅工作井然有序,王亞麗有一個每天做記錄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她都要在工作記錄本裡認認真真地寫計畫,寫今天將要完成哪些事;每天晚上,她又要在記錄本裡回顧總結一天的工作,找出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以便做好明天的工作。

無論是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問題,還是幫助村民發展產業,王亞麗都是熱情滿懷;無論是做好本職工作,還是發揮助人為樂的可貴精神,王亞麗都是不遺餘力。她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個好幹部的良好作風,用一言一行感動著、激勵著周圍的群眾,讓困難群眾一步一步地走在了脫貧致富的大道上。

計超民,現年61歲,早前年他因放羊不慎墜崖,導致雙腿殘疾,常年癱瘓在床,心中很是苦悶。王亞麗得知這一情況後,她常常來到計超民的家裡,和他聊天拉家常,鼓勵他不要放棄生活的希望。最後,她還從縣殘聯為計超民爭取到了一把輪椅,有了這個輪椅,計超民就可以在老伴的幫扶下外出透風、曬太陽,這讓他心情開朗了好多。每次見到王亞麗,計超民夫婦都表現得十分熱情,她們感謝黨的好政策,也感謝党的好幹部。

要想富,先修路。看到新景村四個組的泥土路每到陰雨天氣便泥濘不堪時,王亞麗就愁容滿面。便利的交通和通暢的道路是致富的關鍵,要想帶領群眾走進致富之門,修路是首先要做的事情。經過多方努力,在縣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王亞麗終於將新景村四個組的泥土路成功修成了砂石路,在2017年年初,她又一次在縣財政局的支持下,把新景社區門前300多米的道路集中進行了硬化,極大地解決了百姓出行難的實際問題。

產業發展是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為了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除過發展傳統果業之外,2017年3月底,王亞麗在縣財政局的支持下,為新景村種植黃花菜60畝,擴充了村民的種植產業;2017年4月份,王亞麗協助村上從縣扶貧辦爭取到了屋頂光伏發電專案,該專案惠及86戶群眾,每戶群眾一年可得收益2000元左右,讓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感謝黨,感謝你們這些好幹部。”新景村67歲的惠俊儒說,王亞麗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幸福,是党的好幹部。惠俊儒老人是一位留守老人,家裡生活困難,為了增加老人的收入,在王亞麗的幫助下,老人得到了一份打掃衛生的公益性崗位工作,這份工作不僅改善了老人的物質生活,而且使老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振奮。

群眾之事無小事,脫貧攻堅是大任。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也為了讓脫貧攻堅工作井然有序,王亞麗有一個每天做記錄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她都要在工作記錄本裡認認真真地寫計畫,寫今天將要完成哪些事;每天晚上,她又要在記錄本裡回顧總結一天的工作,找出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以便做好明天的工作。

無論是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問題,還是幫助村民發展產業,王亞麗都是熱情滿懷;無論是做好本職工作,還是發揮助人為樂的可貴精神,王亞麗都是不遺餘力。她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個好幹部的良好作風,用一言一行感動著、激勵著周圍的群眾,讓困難群眾一步一步地走在了脫貧致富的大道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